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地(君) 山药(臣) 萸肉(佐) 丹皮(佐) 茯苓(佐) 泽泻(使)
柴胡(臣)
白芍(臣) 山栀(使) 枣仁(佐) 归身(臣)
先生批医贯云。鼓峰造滋水清肝饮。取地黄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黄汤之降火而不犯
于下。真从来之所未及。然则方意亦可类推也。 先生医案治一妇人。详方意与所论颇合。疑所
谓滋水清肝饮。大略如此。故附录之以备参考。(即治吴维师内一案。)
x生地黄汤x
生地(君) 白芍(臣) 川芎(佐) 当归(臣) 栀子(使) 黄芩(佐)
黄连(佐) 防风(使)
上方一名生地黄黄连汤。先生批云。此方与地黄丸有未合者。予用阳明阴药治之甚效。
考邯郸遗稿中有清肝滋肾汤。与东庄治吴维师内一案所用之药。不差一味。然则四明所谓滋
水清肝饮。即养葵所谓清肝滋肾汤也。东庄乃以此方为鼓峰所造。而云从来未及。岂两家制方。
不谋而合与。抑以邯郸遗稿。未经付梓。故虽以博极群书之东庄。亦未之见而云然耶。
卷六西塘感症(上)
感症本病
属性:凡风寒所感。邪郁于内。非汗不足以解。原汗乃胃中津液也。故伤寒书中。最要紧关头。在
存津液三字。至热郁于内。则津液亡矣。何以能助其汗乎。今立五法以治内伤。而热病一症。无
遗义矣。(五法不单是治内伤。其专举内伤者。以凡属外感。皆本内伤也。然不若云今立五法以
存津液。而热病一症。无遗义矣。语意尤圆而该。)
一、验其舌胎白如刺。此肺病也。生脉散。加生地白芍当归黄 甘草柴胡黄芩。以生金滋水
。(治法汇云。脾热则滑而胎。脾闭则白胎如雪。东庄批云。二句不论内伤外感。皆以脾滑闭论。
皆以脾滑闭论句。恐未能该内伤外感。阅者宜审。)
一、舌胎黑滑。此肾气凌心。用八味饮。黑燥。用六味饮。以救肾阴。(无论黑白红黄。皆
当辨其燥滑若何。分治。)
一、舌黄胎。补中益气汤。加黄芩或黄连。以补土生金。如有食。去黄 。加浓朴。白术不
可去。且发其汗。纵有食罔顾也。(中气虚者必黄而湿。有食者必满舌黄胎。若舌胎下半节黄腻
湿润者。乃阳明热邪。将尽未尽。并非积滞而有黄腻胎也。宜甘露饮加丹皮归芍等。万不可消导
渗利。以竭阴液。慎之。又有一种最薄黄胎。如漆在舌上者。虽宜清火。必用参术补正为主。若
一味清火。必至气脱而毙。不可不明。)
一、舌觉转动不活。防其卷也。逍遥散。加黄芩丹皮生地。以滋水生肝。
一、舌鲜红。此心经病也。六味饮。合生脉散。以滋水清火。(凡舌上无胎。如去膜油猪腰
子者。名镜面舌。不治。以其阴津亏竭故也。又舌胎虽有而干燥者。可虑。恐阴液竭。也。不可
视为泛常。须切记之。)
凡内伤外感寒热之分。皆从舌胎颜色为准。如黑而滑者。乃肾气凌心。用八味饮。如枯黑
不润泽者。用六
味饮。其人必两颧游红。一剂战而汗愈。(东庄之治徐 村先生是也)如白而加黄。黄而加黑。
此肾凌脾。须治中宫。如补中益气之类。肾乃北方玄武之色。故属黑。且火位之下。水气承之。
水来救母。若此时泄火。火无从泄。助子以救母。则仇未有不复者也。亢则害。承乃制。其理昭
然。(火亢则刑金。水气承之。则火乃制。此亢则害承乃制之说也。各脏腑反复相循。可类
推之。如是灰色。指甲刮下无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连之对症也。若肾气凌心。而用芩连。则
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黑而不滑。则肾水枯干。当急救其阴也。凡烈焰近炙则燔手。渐高则愈冷
。缘冷气乃火逼所致。热病之舌黑。即此理也。(取喻甚的)
太阳行身之表。是身之背也。三阴行身之里。是身之前也。少阳则半表半里。譬如该补中宫
。而邪热未除。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以治其少阳。是半表半里也。(少阳主半表半里。乃其经
也。然循行之部。又在身之侧也。)
x生脉散x
人参(君) 麦冬(臣) 五味(佐)
上方如无人参。以枸杞代之。
x八味饮x
附子(使) 肉桂(使) 熟地(君) 丹皮(佐) 茯苓(君) 泽泻(佐)
山药(臣) 萸肉(臣)
x逍遥散x
柴胡(臣) 白芍(臣) 归身(君) 白术(臣) 茯苓(佐) 广
皮(佐) 薄荷(使) 甘草(臣) 丹皮(使) 山栀(使)
上方加生姜大枣。邪甚者加酒芩连。虚者配人参。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感症如上法治之愈矣。顾有讳疾忌医之病家。及操刃杀人之庸技。日久迁延。变如 起。猝
难措手。用集方治如下。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有一种严冬感寒。脉浮而紧。外寒束内热。阳气不得发泄。致咳嗽吐血衄血者。(春有不吐
衄者。)此麻黄症也。而其人素虚。不禁此汤峻险。又非他药可愈。宜麻黄人参芍药汤。
x麻黄人参芍药汤x
麦冬(君) 五味(使) 白芍(佐) 当归(臣) 甘草(佐) 麻黄(醋制臣) 桂枝
(佐)
黄 (君) 人参(佐)
上水煎麻黄令沸去沫。人余药同煎。热服。
(此方乃东垣精思慧想而成。妙不可言。余曾借治此症。应如桴鼓。然最妙之处。在分两极少。
专宣上焦耳。恐初学人不知此义。故论及之。且将本方定其分数。以备加减焉。)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伤寒热甚。不得汗衄血者。(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若得汗则无衄症矣。)乃热入血分
。欲从衄解也。四物汤去川芎加升麻丹皮黄芩之类清之。(升麻一味。加得尤妙。从犀角地黄汤
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之义生来。盖阳明之脉络鼻。是经火盛迫血妄行。从鼻出者曰衄。方书言从
肺来。非也。若非升麻。则何以达阳明而清其火哉。)亦有衄后病反重者。更伤其阴也。大为危
候。其衄势必大甚。都气饮或六味饮。加生地黄生白芍。若血来太多。致耗中气。当大补其阳。
当归补血汤加人参甘草。虑虚火上浮。加麦冬五味。(此等加减。真精细。)若审胃气未伤。的
系热邪有升无降者。滋肾丸应手即止。有得生者。
x当归补血汤x
黄 (蜜炙八分) 当归(二分) (分读去声。即二钱五分也。)
x滋肾丸x
黄柏(君) 知母(君) 肉桂(使)
上知柏二味俱用酒洗焙干。共为末。炼蜜丸。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有一种小腹胀满。小便自利。(或有漱水不欲咽者。然必以小便为验。) 其人如狂。为蓄血
。一名热入血室。男女俱有此血室。在男子则下血谵语。在女子则经水适来适断。其血必结。(
如结胸状)其病必日轻夜重。小柴胡汤加归尾调之。男子谵语。其血自下者结。(结当作吉。颇
有下后即死者。但血来必骤而多。)结而如狂发黄者。桃仁承气汤。邪犯心胃者。犀角地黄汤。
(谦按。结当作吉四字。恐欠妥协。又云颇有下后即死者。症之凶危已极。何吉之有哉。况
内经云男子便血如注者谓之结。阴一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之旨。其结不当作吉解。又显
然可据矣。)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泡去皮尖) 桂枝 白芍(酒炒) 大黄(红花酒制) 芒硝
上加生姜三片。或加柴胡青皮枳实炙甘草。
x犀角地黄汤x
治主脉浮。客脉芤。浮芤相合。血积胸中。热之甚。血在上焦。此方主之。
犀角(使) 大黄(君) 生地(臣) 黄芩(佐) 黄连(佐)
x又方x
犀角(使) 生地(君) 白芍(臣) 丹皮(佐)
上方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
芩。升麻与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者。以其能引入阳明也。但蓄血症不得以升麻代之
耳。此方并治疮疹火盛。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伤寒邪传里(里字当作胃腑看)则渴。故渴为阳明本病。昔人用黄连滑石花粉葛根及白虎
。(无汗。则虽渴忌与白虎。)加人参清之。甚者大柴胡承气下之是也。若夫肾虚火不归经。渴
饮冷水者。为十全大补八味之症。(此症亦有水亏不能配火。而火乘于上者。当从六味左归。以
滋其阴。而火自降矣。)又有阴虚烦躁而渴者。不能饮水也。宜冷服四逆汤。(此等症。最易混
入白虎症去。一或误投。死生立判。临症时当细心体认。)又有伤寒食少而渴者。当以和胃之药
主之。白术茯苓是也。如用凉药。胃愈损矣。(四君或补中。然必合生脉。其效乃捷。)
又有得之劳倦内伤者。乃脾胃元气大虚而渴也。舌虽干烦。以阳药为主。四君重加炙 。更
佐以归杞熟
地五味。有守服至二三十剂大汗而解者。(此非医家真知。病家笃信。焉能取效。)此皆不得以阳
明正治治。(有一等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其浮游之火于咽喉口舌之间者。渴欲引饮。但饮水
不过一二口即厌。少顷复渴饮。亦不过若此。盖上焦一段。欲得水救。至中焦则以水见水。正其
所恶也。如面红烦躁者。理中汤送八味丸。或用附子理中加麦冬五味亦效。又有一等口欲饮水。
但饮下少顷即吐。吐出少顷复求饮。药食毫不能下。此是阴盛格阳。肾经伤寒之症。仲景以白通
汤加人尿胆汁。热药冷探之法。一服即愈。女人多此症。此二症俱系阴症。但一属太阴。一属
少阴。不得混看。)
卷七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属性:胃中热甚。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昏而言语谬妄也。宜白虎解毒及承气等剂。看微甚用
之。然必大便秘。小便涩。脉洪数有力者方可。(东庄治一人感症。六七日不解。热甚胸满不大
便。发狂谵语。用熟地八钱。生地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