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碍塞心之发道,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如人实者,二症皆可用吐。《经》曰∶火郁则 
发之。吐即发散也,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切不可饮以冷水及卧湿地,闭绝三焦流 
通之气,为害不小。 
注夏者属阴,而元气不足。凡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也,宜补中汤,去 
升柴加炒柏白芍主之。 
天时至于夏,天道南行,属火而热,在人则心应之。然寒则伤形,热则伤气,人与 
天地同一橐龠。夏月天之阳气,浮于地表,人之阳气,浮于肌表,况被盛暑所伤,肤腠 
疏豁,气液为汗,发泄于外,是表里之气俱虚矣。不善摄生者,暑热伤于外,生冷戕于 
中,若之何而能运化也。是以水谷停积而为湿热,发为呕吐,为泄泻,甚则吐泻俱作, 
而挥霍乱也。若不即病,则湿热怫郁于内,他日为疟为痢之所由也。人谓伏阴在内者, 
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其误甚矣。 
暑为阳邪,故蒸热;暑必兼湿,故自汗;暑湿于心则烦,于脉则渴,于脾则吐 
利,上蒸于头,则重而痛。暑能伤气,故倦怠。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 
也,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包络之经,暑喜伤心故也。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 
芤迟,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治法大略宜清心,利小便,补真气为要。热渴者, 
并宜滋水,盖渴则阳气内伐,热含于肾,令人骨乏无力,总由火盛则金病,水衰肾与膀 
胱俱竭之状,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所以有生脉散,既扶元气,复保肺生津 
耳。 
一凡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为中 ,是动而得之,阳症也。其病必苦头 
痛,发燥热而恶热,扪之肌肤则火热,而汗大泄,无气以动,大渴引饮,乃天热外伤元 
气也,宜清暑益气,用香薷、黄连、扁豆、人参、黄 、五味、知母、石膏之类。若吐 
泻脉沉微者,不可用凉药。 
一凡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 
得之,阴症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此 
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辛温之剂以解表解寒,发起阳气,散水和脾则 
愈,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此名为中暑,实亦伤寒之类耳。若 
外既受寒,内复伤冷,则于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 
病者也。 
一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当此阳外阴内之时,复犯外热内寒之症,尤宜先治其内, 
温中消食,次治其外,清暑补气,仍以理脾为主,而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盖夏 
月阳气浮外,阴气伏内。若饮食劳倦,内伤中气,或酷暑劳役,外伤阳气者,常多患 
之,法当调补元气,佐以解暑。若阴寒之症,宜用大顺散,桂附大辛热之药,此《内 
经》舍时从症之良法,令人患暑症殁,而手足指甲青黯,此皆不究其因,不温其内,泛 
用香薷饮之类所误,夫香薷饮乃散阳气导泄真阴之剂也,有是症而服之,斯为对症。若 
未患暑病先服预防,适所以招暑也。加人元气素虚,或房劳过度,而饮之者为祸尤甚。 
若欲预防,惟生脉散为夏令最宜。 
风寒湿皆地之气,系浊邪,所以俱中足经,暑乃天之气,系清邪而且属火,所以多 
中手少阴心经,其症多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初病,未至烦渴,暑初病即渴,伤寒脉必浮 
盛,暑脉虚弱,为不同耳。 
暑乃六气之一,即天上火,惟此火可寒水折之,非比炉中火、龙雷火也。然暑伤 
心,心属南方火,从其类也。小肠为心之腑,利心经暑毒,使由小肠出,故青蒿、香 
薷为要药。暑病不得发汗者,盖暑热伤气,汗为心液,汗多亡阳耳。 
有因伤暑,极饮冷水,或医者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欲裸形,状如伤寒,此阴盛格阳,宜用温药香薷饮,加附子,或五苓汤佳,妙在肉桂, 
并宜冷服。盖三伏之中,伤寒发热,与伤暑发热,症候相似,而治天渊,辨认不真,祸 
如反掌。《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夫寒伤形,不伤气, 
所以脉盛。热伤气不伤形,所以脉虚。且心主脉,肺朝百脉,肺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 
虚则脉绝短气也。伤寒发热,寒邪伤卫,邪客于表,故无汗,属有余症,主治在外。伤 
暑发热,热邪伤荣,元气有伤,故多汗,为不足症,主治在内。总暑热之邪,易伤元 
气,况腹中阳虚,阴伏在内,故圣人立法,未有罔顾天元之真气为主。 
有因冒暑,吐极胃虚,百药不入,粒米不受,病甚危笃,急用人参一钱,黄连五 
分,姜汁炒焦,糯米一撮。水煎一小钟,候冷,茶匙徐徐润下,少顷再入一匙,得数匙 
不吐,尽一小杯,便可投药食矣。若脉沉迟微细,手足厥冷者,又宜温补,以热药冷冻饮料 
之法,则黄连又所禁用矣。 
四月属已,五月属午,火太旺则金衰。六月属未土,太旺则水衰,故在夏候,宜滋 
养金水二脏为主,盖肾水藉肺金以补其不足,今当金水两衰,子母俱困,故古人于夏 
月独宿淡味,兢兢业业,意有在也。十月属亥,十一日属子,正火气潜藏,必养其本, 
然之真,以助来春生发之气,且春末夏初,无头疼脚软诸病,故《经》曰∶冬藏精者, 
春不病温。 
人当酷暑,则身中之阳,体天道浮越地表而难藏,百脉之阴感时令,树木流津而莫 
敛,中气疏泄而耗散,一阴来复,而始生,火太旺,则金水受伤,阳既虚则心脾俱困, 
卫生君子,可不谨诸。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五物香薷饮
属性: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 扁豆(炒) 浓朴(姜汁炒) 茯苓 甘草 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生脉散
属性:生津止渴,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八分) 水煎服。 
火气赫曦则金为所制,而绝寒水生化之源,故气短倦怠,出汗者皆手太阴本症也。 
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 
寒,濡肺经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司天属火之年,时令燥热 
之际尤为要药。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二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膏(四钱) 甘草(一钱) 加粳米一合水煎。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香朴饮子
属性: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作乱。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香薷(各八分) 苏叶 木瓜 广皮 浓朴 乌梅 扁豆(各 
七分) 茯苓(一钱) 泽泻(六分) 甘草(三分) 枣姜同煎。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十味香薷饮
属性: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 人参 陈皮 炒白术 炙黄 炒扁豆 茯苓 浓朴(姜汁炒黑色) 木瓜 
炙甘草 水煎冷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六味五苓散
属性:治伏暑热,及胃湿而泄泻烦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 泽泻 猪苓 炒白术 官桂 车前子 加生姜灯心,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治暑风卒倒法
属性:凡人中暑先着于心,一时昏迷,切不可饮以冷水,并卧湿地,以致闭绝三焦虚通之 
气,且与暑气相击,祸在反掌,其法先以热汤或童便灌之,及用布蘸热汤熨脐并气海, 
令暖气透脐腹俟。其苏醒,然后进药。若途中卒然晕倒,宜急扶在阴凉处,灌以童便或 
搅地浆饮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大顺散
属性:冒暑过饮,脾胃受湿,水谷不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斤,炒焦黄) 干姜(炒) 杏仁(去皮、尖,炒焦枯) 肉桂(去皮,不见 
火,各六两四钱) 为末,每服三钱。如烦渴井花水调下,或沸汤点服亦可。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清暑益气汤
属性:治长夏湿热蒸人,四肢精神困倦,身热喘烦,心下膨闷,或利,或渴,自汗体虚。 
人参 白术(炒) 陈皮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黄 (炙) 苍术(制) 
升麻(各一钱) 甘草 干葛(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热伤元气,清浊不分,《经》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清气在下,则生飨泄。 
黄、二术为元气之保障,人参、五味为治节之藩篱,升麻、葛根引清气上升,神曲、 
泽泻分浊气下降,陈皮和胃,炙草和中,根本充实,清浊不淆,虽有湿热之邪无所客 
矣,故曰清暑益气汤。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暑门要药
属性:清散暑气,如薄荷、扁豆、香薷、木瓜、陈皮、浓朴、滑石、川黄连、生甘草、 
麦门冬、赤茯苓、连翘、黄芩、黑山枝、木通、泽泻之类,随候采用。 
清暑调元,如人参、麦冬、生地、五味子、香薷、扁豆、黄连、茯苓、生甘草之 
类,随候采用。 

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湿门(儿科)
属性:夫天下默然而受其累者,湿之谓乎。脾为身主,最苦于湿,惟最苦者,最易受焉。 
如上部所积。遇湿则为痰;下部所积,遇湿则为痢。如值太阴湿土司天者,此气化之湿 
也。如淫雨袭虚,或寝卧卑处,而受地土蒸湿,或汗湿久沾,或冒露奔走,此外感之湿 
也。如嗜瓜果,饮乳酪,啜酒浆,喜生冷,此内伤之湿也。如因母有湿病,或体肥而多 
湿者,此禀受先天之湿也。然轻清为天,重浊为地,故土湿犯病者,厥体必重,治法惟 
宜渗湿,而利小便,不可发汗,并忌向火烘袭,致湿内淫,变生别病。然湿本土气,而 
火热能生土湿,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复燥干,湿病本不自生,多因火热拂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