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以黑色者为川牛膝,黄色者为怀牛膝误也。《纲目》注云∶黑者为雌牛膝,坚脆 
无力,故南方从勿入药也。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论丹毒(儿科)
属性: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热毒客于皮肤,搏于气 
血,而风乘之,阴滞于阳,即发丹毒。热极生风,片刻之间,游走遍体,虚热则痒,实 
热则痛。自腹而达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书虽有五色之分,十月 
之异,总不出血热,而属于心。心火内炽,客风外乘,风胜则庶物皆摇,故令游走殊 
速。名之丹者,以应心火而色赤也。色红者生,白者气虚挟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 
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热毒感之深也。其状赤肿,片片如胭脂涂染,或发于手足,或 
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其热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 
之。若一入腹入肾,即不可救。白者名曰游风,感风湿之轻症也。其候流块作痒,壮热 
憎寒,鼻塞脑闷,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凉解毒,甚则砭去恶血,以药涂之。白 
者不过疏散渗湿而已。火灼疮者,先天之热毒也。火走空窍,故必于口鼻眼目阴囊粪门 
之处,红点如痈,渐成红泡,逾日而穿,赤色无皮,如汤火 炙之状,痛苦殊甚,睡卧 
不安,一二日间,周身能腐。若至囟门肿起,阴毒肿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脏,脐 
突出浆,面颊紫浮,噎气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绝,胸背血点,舌生黑疮,心胸紫肿 
者,皆为不治。然小儿脏腑娇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内服解毒,方可外敷,盖毒易入难 
出,肌肉受伤,其害轻,脏腑受伤,其害速耳。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论丹毒(儿科)
荆防饮
属性:治赤丹游走。 
荆芥 防风 丹皮 天花粉 橘红 连翘 甘草 粘子(炒杵) 玄参 赤芍 
羌活 金银花(等分) 水煎服。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论丹毒(儿科)
绿袍散
属性:绿豆(五钱) 大黄(二钱) 共为细末,生薄荷捣汁,入蜜涂。 
x又方x 
浮萍草汁敷,或芭蕉根汁敷,或鼠粘根汁敷。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痈疽诸毒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着而不去,其病为实。又曰∶营气不从,逆于肉 
里,乃生痈肿。(荣逆则血郁,血郁则热聚为肿,故为痈肿。)热之所过,则亦痈脓。(热胜则阳气内 
郁,故浮肿暴作,荣气亦逆于肉里。聚为痈肿之肿矣。)又曰∶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 
形伤肿。(热之伤气。则热结于肉分而故痛;寒之伤形,则寒薄于皮肤所以坚凝而肿斯作也。) 
先痛而后肿者,气先受伤,而形亦受伤也。先肿而后痛者,形先受伤,而气亦受伤也。故 
有形有痛者阳伤,无形有痛者阴伤。更有汗方发泄,寒水浴之,以致热郁皮里,湿邪凝结,甚 
为痤疖,轻为痱疮。亦有阳气不固,邪气入于陷脉,陷脉者,谓寒邪陷缺其脉,积寒于中, 
经血积凝,久瘀内攻,积于肉里,发为鼠 。《经》 
又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又曰∶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凡疮 
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下而坚者,发于筋脉;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故宜分气血虚 
实,热毒深浅为要,切不可一见其肿,便谓热毒实热,辄投下剂,意谓毒从泻出,殊不 
知阳者,红肿 起,阴者青白而陷,疽者附筋骨而生,皆赖血气为主,《经》所谓∶气 
主煦之,血主濡之。倘元气受伤。而不能煦濡,则下陷不脓,能禁其不内攻乎。 
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为风湿之所乘,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开 
而风湿所乘,且脾气湿而内热,即生疮也。肿者,由寒热偏胜之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 
涩而不通,壅结成肿。风邪内作者,无头无根。气血相搏者,有头有根。壅结盛而热胜 
血,则为脓矣。其毒小者,气血自然能溃能收,不必忧治。大而重者,气血恐难任之, 
必假药力佐助气血,以营运逐毒之本。 
痈疽之疾,多生膏梁炙 嗜欲之人,虚邪热毒,煎熬气血而成。痈者,壅也,壅滞 
于阳络也。大而高起属乎阳,其脉浮数,故多由于六腑。疽者,沮也,阻伏于阴经也。 
平而内发,属乎阴,其脉沉数,故多由于五脏。疖者,如错疖之结着也。疮者,毒之总 
名也。《经》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夫诸疮之中,惟背疽疔疮最为急症,次莫如脑 
疽、肠痈、喉痈,亦具急者也。至若瘰 、悬痈、痔漏诸疮,皆可缓而治之。又有疥疮 
疮风疳之类,虽俱属疮类,而轻重缓急,大有不同,治之之法,总宜察其虚实冷热, 
或重或轻,对症用药,无失先后次序,虽些小疮疖,初起便宜速治,慎勿姑待,养成大 
患。治法当分初、中、末异,初宜散热解毒,通经为主,以图消去;中宜排托为主, 
以图散去余毒;末宜补宜托宜温,以图易于收功,此大法也。然有五善七恶者何?动息 
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色鲜不臭,三善也。神彩光 
明,语声清亮。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如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泻利无度,小 
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 痛尤甚,臭恶难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三 
恶也。表溃先黑,久陷面青,唇黯便污,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 
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 
七恶之外,更有气噫痞塞,咳逆身冷,自汗无时,目瞪耳聋,恍惚惊悸,语言错乱,并 
皆恶症,然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必死。 
痈疽皆由膏梁之家,湿热气逆所结,且多犯肥白之人,气居于表,中气必虚者,初 
起急宜凉血,活血散结解毒,大剂连进,内外夹攻,务使消散,即势大毒盛,一时不能 
散尽,亦必十消七八,以免后来,口舌生疮,内攻之患,纵使溃脓,保无大害。若失 
于救治,则热毒内陷,其膜必坏,多致困危。然书云∶五发痈疽者,谓发背、发脑、 
发鬓、发眉、发颐是也。但人之一身,血气稍有壅聚,莫不随所而至,岂特此五者而 
已!发背者,乃五脏风热,六腑邪毒,贯于筋骨之间,发于筋络之内,外虽如钱,里可 
着拳,慎勿忽略!若初起红肿高起者则易,阴塌平陷者则难。至如发脑、发眉、发鬓、 
发须、发颐,地位不同,总因伏阳结滞,邪毒上壅,随其经络而发。气血旺者,受毒则 
轻,气血衰者,每因致危,然云毒者,即气血不相偏胜,壅滞之谓也。治者必须凭脉, 
以救阴阳气血之偏,则毒滞自故。而危者可安。若误认毒为有迹之物,寒凉攻削,则阴 
滞之毒,势必愈致其危,即阳盛之毒,亦必难溃难长,盖由气血不和而致病,岂可更令 
气血不调而增病乎! 
痈疽之生,始于喜怒哀乐之不时,饮食居处之不节,或金石草药之发动。寒暑燥湿 
之不调,阴阳不平而蕴结,荣卫凝涩而腐溃,轻者起于六腑,浮达而为痈,重者发于 
五脏。沉涩而为疽,浅者为疖,实者为痈, 
深则为疽矣。发于外者为背疽、脑疽、须眉等疽,发于内者为肝痈、肺痈、肠痈等痈。 
外症易识,内症难明,太阳经虚,从背而出,少阳经虚,从鬓而出,阳明经虚,从髭 
而出,督脉经虚,从脑而出。 
凡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 
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之毒;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 
内者,五脏之毒。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 
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近骨者多冷,近肤者多热,近骨者久 
不愈,则化成血虫,近肤者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虫则多痒少痛,或先痒后痛,成漏 
则多痛少痒,或不痛不痒,内虚外实者,多痛少痒,血不止则多死,溃脓则多生,故难 
长难溃难收者,皆为气血大虚,必兼温补以托,方可无虞。丹溪曰∶痈疽溃后补气血, 
理脾胃,实为切要,否则数月半年之后,虚症仍见,转成他病也。 
丹溪曰∶痈疽皆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中,气行脉 
外,相并周流,寒与湿搏之,则凝滞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行远为太过,气 
得邪而郁,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乱,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 
郁,隧道阻滞,或溢或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百病皆由于此, 
不止痈疽而已,故痈肿初起,便 痛肿大者可治,不痛热不肿大而陷者不治也。 
背疽之发,其源有五,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 
炙,服丹药所致,先以本元为主,以托毒为标。若热以清凉解毒,反伤胃气。若轻用汗 
下,表里益困,气血俱伤,热毒内攻,为害不小。至于老年体衰,及病后产后,并宜温 
补,忌服内托,绿豆散之类。 
一痈疽初作,便宜灼艾,及用药外涂四围,中留口出毒,疮小通敷之,既溃以膏贴 
之,以手探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脓也。一痈疽已溃,日用猪蹄汤淋洗,将愈之际, 
三日一次。一痈疽将敛,宜用膏贴。如毒未尽,不可遽用生肌等剂。一痈疽将安,宜补 
气血,肌肉易生,若进清凉,便难长满。一背疽愈后,忽发渴而不救者,十有八九,或 
先渴而患疽者,尤为难治,故宜多服八味丸。非特杜绝渴疾,抑亦大滋气血 生长肌 
肉。一痈疽呕逆有二,一因初发,失于内托,伏热在心,一因脾气不正,伏热在脾在 
心者,则心烦身热, 肿作痛,脾气不正者,则不烦热,但闻秽气便呕,故治痈疽多 
用香药者,盖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疮疡多因荣气不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