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之与枝叶,同乎一气而不殊,故但仰观七曜之象,周
旋虽远,可知其动也。)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天地之气,
胜复之作,不行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
诊。此之谓也。(言天地平气及胜复,皆以形证观察,不以
诊知也。)间气何如?(惟间气偏治一位,固可随其所在,期与尺寸左右也。)
随气所在,期与左右。(与左右尺寸四部分位承之,以知应与不应,
过与不及也。)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谓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
涩不涩,当钩不钩,当弦不弦,当大不大之类也。)不当其位者病,(见于
他位也。)迭移其位者病,(谓左见右脉,右见左脉。)失守其位者危,(已见
于他乡,本宫见贼杀之气,故病危。)尺寸反者死。(子午卯酉四岁有之。
反,谓岁当阴在寸而脉反见于尺;岁当阳在尺而脉反见于寸,尺寸俱乃谓反也。
若尺独然,或寸独然,是不应气,非反也。)阴阳交者死。(寅、申、己、亥、丑、
未、辰、戌八年有
之,交,谓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左右交见,是谓交。
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气,非交也。)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
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此言天地之气,可随其所在期之于尺寸左右也。
盖五运以甲乙土运为尊,六气以少阴君火为尊,故甲乙土运为南政,乃南面而行
令,其余四令为北政,以臣事之,则面北而受令者也。又以少阴为君主,反脉司
天在泉,而尺寸不应者,皆以少阴而论之,其脉主于沉也。是以期之之法,阳之所在。其脉
应不沉,阴之所在,其脉不应,北政之岁,人气面北而寸北尺南,地左间之气在右寸,
右间之气在左寸,天左间之气在左尺,右间之气在右尺。所以少阴在泉,则左间太阴
右间厥阴,而两寸之脉俱不应。厥阴在泉,则左间少阴右间太阳,而少阴在左,其右
寸之脉不应太阴。太阴在泉,则左间少阳右间少阴,而少阴在右,其左右之脉不应。故
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者此也。少阴司天,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尺之脉俱不应。
厥阴司天,则左间少阴,右间太阳,而少阴在左,则左尺之脉不应。太阴司天,则左间少阳,
右间少阴,而少阴在右,其右尺之脉不应,故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上,则尺不应者此也。南政之
岁,人气而南而寸南尺北,天左间之气在右寸,右间之气在左寸、地左间之气在左尺。右间之气
在右尺,所以少阴司天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寸之脉俱不应。厥阴司天,则左间少阴右间太阳,
而少阴在左,其右寸之脉不应。太阴司天,则左间少阳,右间少阴,而少阴在右,其左寸之脉
不应。故曰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者此也。少阴在泉,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
尺之脉俱不应。厥阴在泉,则左间少阴,右间太阳,而少阴在左,其左尺之脉不应。太阴
在泉、则左间少阳,右间少阴,而少阴在右,其右尺之脉不应也。故曰南政之岁,三阴在泉,
则尺不应者此也。从其气则和者,阴阳各当尺寸本位也。违其气则病者,即所谓阴阳或不当
其位,或迭移其位,或失守其位,或尺寸反,或阴阳交也。南北二政,内行运法,甲乙为南政,
余四运为北政。南政同天在泉,皆行土运,其余北政,皆以在泉行运,如此政巳亥,厥阴司天则
行在泉少阳火运。又如寅卯,少阳司天则行,在泉厥阴木运,余仿此。惟有北政辰戌年,太阳
司天当行,在泉太阴土运,缘北政以臣,不敢行君之令,故行金运,是土之子,以足木火金水四运焉。)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下内经纂要
五常政大论篇
属性:《五常政大论》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面巽言也。)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高下,谓地形。大小,谓阴阳之气盛衰之异。中
原地形、西北方高、东南方下,西方凉,北方寒,东方温,南方热。)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
下,故右热而左温。(阳精下降,故地气以温,而和之于下矣。阳气生于东而盛于南,故东方
温而南方热,此则气之多少明矣。)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阴精奉上,故地
地以寒而和之于上矣。阴气生于西而度于北,故西方凉而北方寒,君面巽而言,臣面干而对也。)是以
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六元政纪论》云∶
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奉,高之地
也。阳精所降,下之地也,阴方之地,阳不妄泄,寒气外持,邪不数中,正气坚守,故寿延。
阳方之地,阳气耗散,发泄无度,风湿数中,真气倾竭,故夭折。今中原之境,西北方人多寿,东南方人
多夭,其中犹各有微甚尔。)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温而收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西方
北方人皮肤闭,腠理密,人皆食热,故宜散宜寒。东方南方人,皮肤疏,腠理开,皆食冷,故宜收宜
温。散,谓温浴,使中外条达,收,谓温中,不解表也。)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凡禀乎天者,以神为主,禀乎地者,以气为主。诸有形之类,
要于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动浮,皆神气为机发之主,其所为也,物莫知之,是以神舍去,则机发
动用之道息矣。又以其生气之根本,乃发自身形之中,故曰根中也。其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
长化成收藏,皆为造化之气所成立,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知以气丘止息,则生化结成道绝灭也。其
木火土金水,燥湿液紧柔,虽常性不易,及乎外物,生气离,根化绝,则其常体性颜色,皆必变移其
旧也。)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始动而生化,流散而有形,布化而成
结,终极而万象皆变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下取,谓
寒逆于下,而热攻于上,不利于下,气盈于上,则温下以调之。上取,谓寒积于下,温之则下,阳脏不
足,则补其阳也。旁取,谓气并于左,则药熨于右,气并于右,则药熨其左以和之。)
有毒无毒,服有约乎?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官常制矣。有毒治病,十去其
六,(下品药毒,毒之大也。)常毒治病十去其七,(中品药毒,次于小水。)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上品药毒,毒之小也。)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上品、中品、下品无毒药,悉谓之平。)谷肉果
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大毒之性列,其为伤也多,小毒之性和,其为伤也。少,当毒
之性,减大毒之性一等,加小毒之性一等,所伤可知也。故至约必止之,故十去其或六、或七、或八而即
已。然无毒之药性虽平和,久而多之,则气有偏盛,正有偏绝,不可长也,故十去其九而止。服至药已,
则以五谷、五肉、五果、五莱,随五脏宜者,食养尽之。)不尽,复行如法,(法,谓前四约也。余病
不尽,然再行之,毒之大小,至约而止,必无过也。)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
夭殃。(不察虚实,但思攻击,盛者转盛,虚者转虚,万端之病,从兹而甚。真气日消,病势日侵,
殃咎之来,苦夭之兴,难可逃也。)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所谓伐天和也。攻虚谓
实,是则致邪,不识脏之虚,斯为失正,正即失,则为死之由矣。)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
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病去
而瘠者,其经络已通,血气以顺,当复其不足之脏,而兴足者同,必养之和之,静以待时,形自
彰而不瘠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下内经纂要
六元政纪大论篇
属性:《六元政纪大论》曰∶数之起,始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
主之,(岁半,谓之立秋之日也。)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上下交互,则三四气
之纪,即天地之气交主之,此则一岁之纪毕也。)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冬行,冬气南行。(观
万物生长收藏如斯言。)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
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察物以明之,可知也。)故
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高山之巅,盛夏冰雪,污下川泽,严冬草生,常在
之义足明矣。春夏之气,本主冬南,而其气则降于西北。冬秋之气,本主西北,而其气则生于东
南。故春气者,始于往年,在下之气所。秋气者,由于今年在上之气所降,夏气者,始于今年,中
气所升。)必谨察之。
厥阴所至为里急,(筋挛缩,故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火气主也。)太阴所至,为积
饮痞膈,上气也。)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火气主之。)阳明所至,为浮虚,(浮虚,薄肿按之浮
起也。)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支痛,(支,杜妨也。)少阴所至。为惊
惑恶寒,战栗、谵妄,(谵,乱言也。)太阴所至为搐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
明所至为鼽、反阴股膝髀 足病,太阳所
至为腰痛,病之常也。厥阴所至为软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蔑,(蔑,污血也。)太阴所至
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涌,谓溢食,食不下也。)阳明所至为胁痛、
皱揭,(身皮麸象。)太阳所至为寝汗痉,(寝汗,谓睡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