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有真中类中之各别。真中虽属实症,而亦由虚所招,故脉喜其浮迟,而忌坚急,恐其正虚邪胜,决无生
也。类中本非风中,特症相似而名,故症与脉各以类见。而不能以一致耳。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症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燥,热盛必难。始自太阳,
浮紧而涩。及传而变,名状难悉。阳明则长,少阳则弦。太阴入里,沉迟必兼。及入少阴,其脉遂沉。厥
阴热深,脉伏厥冷。阳症见阴,命必危殆。阴症见阳,虽困无害。中寒紧涩,阴阳俱紧。法当无汗,有汗伤
命。
病阳脉宜见阳,病阴脉宜见阴。故伤寒热病之症,宜见洪数之脉,与伤寒汗后不宜见脉燥之象耳。即云寒
邪传变,名状莫悉。与阴寒直
中,阴阳俱紧,脉不一端。然大要阳得阴脉,脉与症反,命必危殆。若阴症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其脉虽
与症反,在他症切忌,而伤寒邪气初解,病虽危困,亦未有害。惟伤寒汗出症虚,而脉反见阴阳俱紧,是其元
气已脱,脉气不和,非吉兆也。
伤风在阳,脉浮而滑。伤风在阴,脉濡而弱。六经皆伤,或弦而数。阳不浮数,反濡而弱。阴不濡弱,
反浮而滑。此非风寒,乃属温湿。若止濡缓,或兼细涩。此非风湿,更属湿着。
风为阳邪,风伤则脉自有浮滑弦数之象。但风有伤于阴,则浮与滑
自不克见,以阳为阴所闭也。反是多因风为湿阻,故又名为风湿。如至浮数俱无,独见濡缓细涩,定知为湿所
淫,所当分别以视也。
阴阳俱盛,热病之征。浮则脉滑,沉则数涩。中暑伤气,所以脉虚。或弦或细,或芤或迟。脉虽不一,
总皆虚类。
凡脉而见阴阳俱盛者,未有不因热邪充溢之故。所以脉浮而滑,其热必挟有饮。脉沉数涩,其热必伤于
阴。若暑则多气虚不固,以致暑得内袭,而脉亦虚不振。即或体有不同,脉见芤弦细迟。然要皆属虚类,
而不可实攻耳。
瘟脉无名,变见诸经。脉随病见,不可指定。
疫邪伏于募原,时出时没,其脉变换不定,故但随其所见以为指耳。
疟则自弦,弦即疟候。兼迟则寒,兼数则热。代散脉见,其体则折。
疟因风木邪盛凌土而湿不化,致挟停痰积饮而成,故脉始见自弦;再于兼见之中,别其寒热酌治,则病自
愈。惟代散脉见,则命其必绝矣。
风寒湿气,合为五痹。浮涩与紧,三脉乃备,香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濡弱为湿。迟涩为寒,
洪数为热。痛非外因,当于尺取。滑缓沉弱,随脉酌治。
五痹香港脚等症,总不越乎风寒及湿三者以为之害。即或内淫为热,亦不越乎四者以为之伏。惟有痛非外因,
而脉或于尺部而见,或滑、或缓、或沉、或弱,则又在于随脉酌施。而不可以风寒湿治也。
劳倦内伤,脾脉虚弱。汗出脉燥,治勿有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则数。
虚症而见虚脉,此顺候也。若汗出而脉反燥,是为大逆,尚有何药
可治乎。故弦数最为虚症切忌。
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薄。胀满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岐黄无术。水肿之症,
有阴有阳。阴脉沉迟,阳脉洪数。浮大则生,沉细勿药。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黄
疸湿热,洪数偏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
痞胀水肿积聚黄胆,虽其病因不同,形症各别;然终宜见有余之脉,则真气未绝,而治尚可愈矣。若至细
小沉涩,形实气馁,将何有药可施乎,故皆为逆。
郁脉皆沉,甚则伏结。或代或促,知是郁极。胃气不失,尚可调治。气痛脉沉,下手便知。沉极则伏,
涩弱难治。亦有沉滑,是气兼痰。心痛在寸,腹痛在关。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两
胁疼痛,脉必双弦。紧细而弦,多怒气偏。沉涩而急,痰瘀之愆。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
死。腰痛之脉,必弦而沉。沉为气滞,弦损肾元。兼浮者风,兼紧者寒。濡细则湿,寒则闪挫。头痛之病,
六经皆有。风寒暑湿,气郁皆侵。脉宜浮滑,不宜短涩。
弦急弦沉伏涩紧细,皆是痛症气症郁症本领。但痛极者,则脉必沉必伏。有瘀者,则脉必涩。因湿者,则
脉必濡。因痰者,则脉必滑。因风者,则脉必浮必弦。因寒者,则脉必紧。因湿者,则脉必滞必弱。因
热者,则脉必数。因于痛极阴阳告绝者,则脉必疾。因于积极而痛者,其
脉必牢,须以胃气不失为要。故痛症而见其脉浮大、最属不宜;短涩弱急,亦属不利;惟得沉紧迟缓乃治。但
头痛外感,非属内伤,其脉又宜浮大,最忌短涩,所当分别而异视也。
呕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饱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代结促微。吐泻脉滑,
往来不匀。泻脉必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夏月泄泻,暑湿为殃。脉与病应,缓弱是形。微
小则生,浮弦则死。霍乱之脉,代则勿讶。迟微厥逆,是则可嗟。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吐宜浮缓浮滑,泻宜沉小沉滑,吐泻交作,则脉必见往来不匀,虽暴见代勿虑。如其吐见弦急,泻见浮弦,
并吐泻交作而见迟微厥逆,皆属不治,故以必死为断也。
嘈杂嗳气,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吞酸之脉,多弦而滑。沉迟是寒,洪数是热。痰脉多滑,浮
滑兼风。沉滑兼寒,数滑兼热。弦滑为饮,微滑多虚。滑而兼实,痰在胸膈。结芤涩伏,痰固中脘。
嘈杂嗳气本属脾气不运,故切忌脉弦急,恐木克土故也。吞酸有寒有热、随症所见以为分别,故以沉迟洪
数分之。痰脉因不一端,滑是本象。惟有风则浮,有寒则沉,有热则数,有饮则弦、虚弱则微,结于胸膈为
实,固于中脘,则见结芤涩伏之为异耳。
小便淋秘,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症之的。微数精伤,洪
数火逼。亦有心虚,寸左短小。脉迟可生,急疾便夭。
便结之脉,迟伏勿疑。热结沉数,虚结沉迟。若是风燥,右尺浮起。
淋秘脉见涩小,精血已败,死亡至矣,此脉见不及者之必死也。遗浊虽有微数洪数短小之分,然急疾脉至,
又非所宜,故曰便夭,此脉见太过者之必死也。若在便闭,里气不通,固应迟伏;然风寒湿热,当于脉迟脉
数脉浮分辨,不可混同而罔治也。
咳嗽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喘息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均为逆症。
咳嗽肺疾,脉浮为宜,兼濡亦为病气将退。若使沉伏与紧,便与病反,故曰必死。喘症无非风痰内涌,当以
浮滑为顺。若至肢寒沉涩,亦非吉兆,故曰为逆。
火热之脉,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骨蒸发热,脉
数为虚。热而涩小,必损其躯。痿因肺燥,必见浮弱。寸口若沉,发汗则错。
火症应见火脉,故三消骨蒸,须以数大为生。反是而见短涩微弱,岂其宜乎。痿症本因肺燥血亏,脉浮尚
不宜汗,岂有宜于寸口脉沉之候乎。
诸症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脉贵沉细,浮大难治。蓄血在中,牢大则宜。沉细而微,速
愈者稀。
失血脉宜见芤,以芤主空故也。故脉最宜沉涩而忌浮大,反是则逆矣。若至蓄血,最宜牢实而忌沉细,以
血未损故也。反是峻剂莫投,故曰难愈。
心中惊悸,脉必代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癫
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痫宜虚缓,沉小急实。若但弦急,必死不失。
惊悸非属心气亏损,即属有物阻滞,故脉必见代结。若因饮食致悸,则有沉伏动滑之象,所当审也。癫狂
二症为病尚浅,故宜浮洪而恶沉急,反是则为病气入骨。痫宜虚缓,以其中有痰沫之故。弦急独见,是
为真脏脉出,安望其再生耶。
耳病肾虚,其脉迟濡。浮大为风,洪动为火。沉濡为气,数实为热。若久聋者,端于肾责。暴病浮洪,
两尺相同。或两尺数,阴虚上冲。齿痛肾虚,尺脉濡大。齿痛动摇,尺洪火炎。右寸关数,或洪而弦。非
属肾虚,肠胃风热。口舌生疮,脉洪疾速。若见虚脉,中气不足。喉痹之脉,两寸洪盛。上盛下虚,脉忌微伏。
耳病当责于肾,以其肾窍开于耳者故耳。然亦须以浮风、洪火、濡气、数热、久聋为辨。如其是暴非久,
又以两尺浮弦相同为验耳。齿虽属肾,而齿龈则属于胃,故辨齿痛脉象,须以尺濡、尺洪断其虚实,寸关
洪数与弦,断其肠胃风热,未可尽以肾求也。口舌生疮,必与洪疾为实,虚则多属中气不足。喉痹症属上实,
脉以寸盛为顺。若见微伏,真气已绝,故曰大忌。
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为何,邪气已深。鬼祟之脉,左右不齐。乍大乍小,乍数乍迟。中毒洪大,
脉与病符。稍或微细,必倾其身。虫伤之脉,尺沉而滑。紧急莫治,虚小可怯。
中恶宜于紧细,以其邪气未深之故;反是则邪盛正衰,非其宜也。
鬼祟出没不定,故脉有难追求。中毒脉见洪大,是与病应,以毒主阳故也。稍见微细,真气绝矣,岂其宜乎。
虫伤脉多沉滑,以其虫伏于内者故耳。紧急固见伤甚而阴阳离隔,虚小亦恐真气已损,皆为有虑。
妇人之脉,尺宜常盛。右手脉大,亦属顺候。尺脉微迟,经闭三月。气血不足,法当温补。妇人尺脉,
微弱而濡。年少得之,无子之兆。长大得之,绝孕之征。因病脉涩,有孕难保。
妇人以血为主,故尺宜常盛,而右脉宜大。故尺迟则经必闭,微弱而涩,在有孕固不克保,况无孕乎。
崩漏不止,脉多浮动。虚迟者生,实数者死。疝瘕之脉,肝肾弦紧。小便淋闭,少阴弦紧。
崩漏不止,已属血动不归,再见实数,则肾真气已绝,所以不宜见也。疝瘕主于肝肾,故肝肾弦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