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浮而数(浮则虚,数则热。)
趺阳紧而浮(紧为痛则坚满,浮为虚则肠鸣。)
脉虚紧涩者胀(乃忧思结连,脾肺气凝,大肠与胸不平而胀。)
脉浮(为风水、皮水。)
脉弦而迟,必心下坚(乃肝木克脾,土郁结涎,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则胀闭。)
脉沉(为心下黄汗)。
脉沉而滑(亦名风水)。
脉浮而迟(浮热,迟潜,热潜相搏名曰沉,为水必矣。)
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水走肠间。)
盖水肿因脾虚不能制肾水,肾为胃关,胃关不利则水渍妄行,渗透经络,其
始起也,目窠上微肿,颈脉动,咳,阴股间寒,足胫胀大,水已成矣。按其腹随
手而起,如裹水之状。
气短不得卧为心水;
小肠急满为小肠水;
大便溏泄为肺水;
乍寒乍实为大肠水;
两胁满为汗水;
口苦咽干为胆水;
四肢重为脾水;
小便涩为胃水;
腰痛足冷为肾水;
腹急肢瘦为膀胱水。
风水,脉浮恶风,归之肝;
皮水,脉浮不恶风,不喘渴,按之没指,归之肺;
石水,脉沉而恶风,归之肾;
黄汗,脉沉迟,发热而多涎,归之脾。
盖胀满因脾土极虚,转输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精微,隧道壅塞,清浊
相混,湿郁为热,热又生湿,遂成胀满。
又有寒湿抑遏于脾土之中,积而不散而胀,经云∶藏寒生病满是也。
又有五积痰饮,聚而不散,或宿食不化,皆成胀满。
烦心短气,卧不安,为心胀;
虚满咳逆为肺胀;
胁痛引小腹为肝胀;
善哕,四肢悦,体重不胜衣,卧不安,为脾胀;
腰髀痛引背为肾胀;
腹满胃脘痛,妨食,闻焦臭,大便难,为胃胀;
肠鸣痛,冬寒飧泄为大肠胀;
小腹 满引腰痛,为小肠胀;
小腹满而气癃,为膀胱胀;
气满于肤 然,为三焦胀;
胁痛口苦,善太息,为胆胀;
寒气客于肤中,鼓空空不坚,腹身大,色不变,按之不起,为肤胀;
腹胀,身背大,色苍黄,腹筋起,为鼓胀。
x治法x
x治水肿x 先使补,脾气实能健运。腰以上肿,汗之;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主以参术,佐以黄芩、麦门冬。
制肝木腹胀加朴;气不运加沉木香,使其通利为两全矣。
外则湿肿,脉则沉细,用附子。
又有肿痛,乃中寒也,亦加附子。
x治胀满x 宜大补脾气,行湿散气,主以参术,佐以平胃、五苓;热加芩
连;血虚加四物;有死血加桃仁。
如风寒自表入里变为热胀胃满,宜大承气下之;如积痰宿食胀满,宜消导之、下之。
x又论治 肿七证∶x
有肺气膈于膜外,营运不得,遍身浮肿,脉浮,宜调肺通气。
有男子脏虚,妇人血虚,伤于冷毒之物成积,凝滞气道不通,腹急气喘,亦
有只腹胀者,脉弦,治宜化积。
有脾寒久年不愈,传为浮肿,且云内有伏热,因于泻利,及其热乘虚入脾,
致胸腹急胀,脉数,治宜解热。
有肉如泥,按之不起,脾土湿病也,脉沉,治宜燥脾。
有脾虚不能制肾水,脾湿如泥,脉沉迟,治宜暖脾元、利水道。
有伤风湿冷湿而肿,气血凝涩,脉浮缓,治宜发散风湿,有久病后浮,是气虚也。
有妇人产后,或经后,是血虚也。其脉虚弱。
x消肿丸x
活石 木通 黑丑 茯苓 半夏 瞿麦 陈皮 木香 丁香
上酒糊丸,麦门冬汤下。
x小胃丸x 治肿。
x变水汤x 治肿。
白术 茯苓 泽泻(二两) 郁李仁(一钱)
上煎,入姜汁,调四君子汤之类。
x木香散x 治肿。
木香 大戟 白牵牛(各等分)
为末,三钱,以猪腰一双批片掺末,煨熟,空服。更涂甘遂末于脐,饮甘草水。
x五皮散x 治皮水。
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陈皮 木香
x海金砂丸x 治肿。
牵牛(生五钱,炒五钱) 甘遂(五钱) 海金砂(三钱) 白术(一两)
x中满分消丸x 治热胀、气胀、鼓胀。
黄芩 黄连(炒) 姜黄 人参 白术 猪苓 甘草 浓朴(各一两) 茯苓 宿砂
陈皮(各三钱) 枳壳(炒五钱) 半夏(五钱) 知母(炒) 青皮 泽泻 生姜(各四钱) 炊饼丸。
x楮实子丸x 治胀。
x木香塌气丸x 治胀。
萝白子(炒) 青皮 陈皮(各五钱) 草豆蔻(面裹煨) 木香(三钱) 胡椒 蝎梢
(二钱半去毒)
x广茂溃坚丸x 治胀,有积块如石,上喘,浮肿。
浓朴 草豆蔻 归尾 黄芩 益智(各五钱) 甘草 莪术 柴胡 神曲 黄连 泽泻(各
三钱) 吴茱萸 青皮 陈皮(二钱) 红花(一钱) 半夏(七钱) 桃仁 苏木 木香
x十水丸x 先服。次服尊重丸。
甜葶苈(炒) 泽泻(去毛) 大戟(醋炒) 芫花(醋炒) 桑白皮 汉椒 茯苓 雄黄 甘遂
上为末三钱,用出丝水狗先去一边末,入五更水下,以肉压之,免恶心。
x尊重丸x 治肿胀喘乏,小便涩,大府闭,虚危甚效。
沉香 丁香 木香 青皮 陈皮 槟榔 枳实(炒) 白丑 参 车前子 苦葶苈(各四钱)
青木香(四钱) 赤茯苓(四钱) 海金砂 胡椒 蝎尾 白豆蔻 活石(二钱五分) 萝白子
(炒六钱) 白丁香(一钱半) 郁李仁(一两五钱)
上姜汁糊丸。
卷之下肿胀(九)
不治证
属性:脉微小者死。小疾者死。虚者死。四肢逆冷脉长者死。
荣卫俱绝,面目浮肿者死。
腹满青筋起,为肾败者死。
手掌肿无纹为心败死。
脐突出为脾胃败死。
卒肿面苍黑者死。阴囊茎俱肿者死。口张足肿脉绝者死。足趺肿膝如斗死。
面肿黑点肺败死。
脚跟肿肝败死。
唇黑伤肝;背平伤心;足平伤胃;喘急伤肺。
唇肿齿焦者死。
有肠覃,乃寒气客于肠外与胃伤相搏,气不得荣,因而所系癖而内着,
其始大也,如鸡子,至其成,如怀胎,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不以时下,为肠覃。
有石瘕,乃寒气结于子门,子门闭塞不通,恶血当泻不去,血以留止,日以
益大如胎,月事不时,此生于胞中,为石瘕,此二证生于女子,治法可导而去。
有腹胀而且泄,乃胃寒肠热也,故胃寒则气收不行为胀,肠热则水谷不聚为
泄,宜木香萸连、大黄、浓朴、茯苓、青皮。
有痛而且胀,乃胃热肠寒也。
有气分者,病为涎结水饮所鬲,荣卫不利,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
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而不仁。
阴阳得其气乃行,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寸口脉迟则涩,迟则气不足,涩则血不
足,气故涎结水饮所作,曰气分。
有血分,妇人先经断,后病水,曰血分。既病水,后经断,曰水分。
有结阳者,肿四肢。夫热胜则肿,四肢为诸阳之本,大便闭涩是热也,非水
也。犀角、玄参、连翘、升麻、木通、麦门冬、芒硝主之。
有胁支满或腹满痛或腹胀,亦有经气聚而不行,如胁肢满,小阳经不行也(余仿此)。
有头肿、膺肿、胸胀,皆气不顺,有余于上。
有身肿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节,汗之安。
胀,有胃中风、脾中寒、中湿、脾伤、肝虚、心痹、饮聚、女疸。
小腹胀,有肾热、肠痈、三焦虚寒、女劳疸。
面肿,有肺中风、胸中风、肺水、胃寒。
卷之下
呕吐哕(十)
属性:脉数故吐(汗令阳微,鬲气空虚;数为客热,不能消 ,胃中虚冷,故使吐也。)
关上脉数,故吐。阳紧阴数,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然,或浮大(皆阳偏胜,阴
不能配之也,为格,主吐逆,无阴则呕故也。)
脉紧而滑者,吐之。关上浮大,风在胃中,食欲呕。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寸紧尺涩,胸满不食而
吐,吐止者,为下之未止者,为胃反。
趺阳脉微而涩,微则下利,涩则吐逆。或浮而涩,浮则虚,虚伤脾,脾则不
磨,朝食暮吐,名曰胃反。
寸口微而数,微则血虚,血虚则胸中冷。
脉小弱而涩者胃反(血不足也)。
寸口紧而芤(紧为寒,芤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
脉大而弱,噎鬲(气不足也)。
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关上紧而滑者,蛔动。
盖呕吐因胃口有热,膈上有痰。亦有寒气客于肠胃,故痛而呕也。
哕(吃逆也),因胃中虚,鬲上热,亦有痰水满塞而哕者,必心下坚痞眩悸。
x李论x 三者皆因脾胃虚弱,客气寒之,加之饮食所伤,治宜二陈汤加丁香、藿香、姜汁主之。
痰饮必下之导之。
火者,二陈汤加芩连降之。
x刘论x 吐有三,气、积、寒也。
上焦吐者,皆从于气。脉浮而洪,食已暴吐,渴欲食水,大便结燥,气上冲而胸发痛,治宜降气和中。
中焦吐者,皆食,从于积。脉浮而匿,或先吐而后痛,或先痛而后吐,治宜
毒药行积,木香、槟榔去其气。
下焦吐者,从于寒也。脉沉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不
通,治宜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
x治方x
x安胃散x 治呕吐哕胃寒所致。
茱萸 草豆蔻 人参 苍术(各一两) 甘草(炙) 黄 (二钱) 川归(一钱半) 升麻
(七分) 柴胡 丁香 陈皮(五分) 黄柏(五分)
呕吐痰涎痰饮为患,加二陈汤。
x二陈汤加黄连、栀子(炒)、姜汁、香附x 治痰呕吐。虚加苍术。
x桔梗汤x 治上焦热气所冲。
半夏面(二两) 陈皮 茯苓 枳壳(炒) 浓朴(制各一两) 白术 桔梗(一两五钱)
上煎调槟榔木香末一钱。
x荆黄汤x 治前证甚者。
荆芥穗(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炙) 大黄(三钱)
上调下槟榔木香末二钱,大府燥结加承气。
x清镇丸x 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