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啵唤鼋鍪歉龇尾康奈侍狻V幸骄鸵私饪人缘氖奔洌刑滴尢担档南〕淼鹊取T偃缈诳剩锌诳氏惨虿幌惨⑾踩然故窍擦怪帧U庑┒际欠浅>咛宓脑喔洹⑵洹⑿槭抵洹⒑戎涞鹊南嗷ス叵档目凸鄯从场H绻荒芡耆低车卣莆罩幸降恼锒希荒茏既返厝范ㄖぃ筒豢赡芏灾⑾乱菩遣换岣叩摹U饩褪堑鼻爸幸降募坛泄ぷ饕彩茄芯抗ぷ髦写嬖诘耐狻V幸揭皆阂斐烧嬲闹幸皆骸V幸剑荒芙鼋隹吹忝耪铮杂诩毙圆 ⑽V夭〉闹瘟疲家鸩降刂匦抡莆掌鹄矗低车刈芙崞涔媛伞V幸揭皆嚎梢杂靡恍┗椤光等常规检查方法。我们以此作为参考,作为旁证,而不是用来作为中医诊断的依据。
要把中医理论系统地整理出来,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如经费、基地、设备等,但主要的还是人才。中医教育照现在这一套办法是不行的,要进行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重新修改。要符合培养精通中医理论、有丰富临床经验、高水平中医的要求。在中医理论研究工作中,文献整理和临床总结是重要的,要列入科研计划,要评定科研成果。中医古籍整理分量很大,要组织专门班子,花几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把中医药学整理提高,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在进行以上工作时.我们要解放思想.不要设过多的条条框框,说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不懂就是不懂,可以把一些不理解的理论慢慢地加以研究。整理研究工作要从原有基础出发.不能一步登天。研究人员要有真才实学,一个顶一个。研究机构不要贪大求全,从小到大逐步来,五年打个基础,十年有点看得见的东西拿出来。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在中医学的理论整理研究工作方面稳步地向前发展。中药药性的研究是个大问题。要着重四气、五味、归经、配伍等方面的研究。中药的研究,必须与中医理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以此为主要根据。要在恢复传统的炮制加工办法的基础上,逐步地改革剂型。
加强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与研究工作(2)
中医理论研究还要重视文献整理和临床总结,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另方面是进行现代化的研究,这就要中医与自然科学直接结合起来。如果中医总是那么一点办法,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有关系,但有区别,更有所分工。中医现代化要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研究中医理论。现在培养新的高级中医,要充实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中医关于生理、病理、四诊等方面的许多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的都是活动的生命存在的东西。一旦生命活动停止,就意味着气化没有了,经络没有了,营卫气血的运动也没有了,中医的理论就找不到根据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它是行之有效的。这说明中医理论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同当代形态学相比是属于更高的层次罢了。有些中医理论过去被人认为是难以理解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尖端科学研究的课题。总之,中医现代化是有前途的,与中西医结合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中医理论的继承和整理研究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在这方面,要求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之间都要有高速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中西医之间要团结,中医内部也要团结,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有真正的团结。我们要团结起来,为着一个目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为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本文载于1983年《中医年鉴》。
致彭真、谭震林、崔月犁等同志的信(1)
吕炳奎(983.5.29.)
彭真同志、震林同志
崔月犁同志、王伟同志、谭云鹤同志、郭子恒同志:
最近我看到谭震林同志对中医问题给彭真同志的两封信,和彭真、一波、紫阳、耀邦同志的批示。谭老的意见非常重要,指出了中医发展的方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彭真同志的批示,一针见血。击中了要害,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过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崇洋媚外,对民族文化极度鄙弃,当然不可能扶持中医,而使中医处于自生自灭、衰落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但由于卫生部门一些负责人违背了这个方针,以其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待中医,采取以西医改造中医为医助的消灭政策,超过了国民党时期对待中医的恶劣行为,幸得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发现了这一严重错误,批判了错误,改变了卫生部门公开消灭中医的错误政策,从而成立了中医研究院,各地办起了中医院,创办了中医学院,出版了中医著作,提出了西医学习中医等等。在这十多年中,虽然有阻力、有困难,但中医工作确实有了进展。但是对待中医的思想观点,仍然存在着轻视、歧视、排斥的现象。同时,在具体方针上也不够明确,总是认为中医是古老的、落后的,西医是现代的、科学的,所以要西医学习中医,靠他们来整理研究中医,似乎靠中医是不行的。在卫生部门这种观点是普遍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长期以来,中医得不到学术地位,没有自主权:
1.中医在西医院里,只能看看门诊,不能进病房,不能给病人开假条,到处受气,低人一等。
2中医医院实际上是西医院,中医同样看看门诊,得不到看重病急症的机会(过去名中医都是看急重病出名的),也得不到系统的观察病人的机会,当然就不可能总结提高。因此.中医的临床疗效大幅度下降,大大低于50年前的水平。老的、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寥寥无几了,中青年中能拿得起来的很少。老护士、老化验员、顶替的青年也塞进了中医队伍,真正带徒学出来的不承认学历,待遇很低,影响了积极性。
3中医学院中医师资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文革”前要好一些,之后就差了,毕业后不会看病。五年的学习,西医课和实习实际占了大多数,中医课和实习是少数。论水平,西医能达到中专水平,中医达不到中专水平。这是本末倒置。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是不合格的,这是对国家不负责任。
4.中医研究院(所)实际上是西医为主来研究中药,找“特效药”的,这是从日本到中国走了一百多年的老路,成绩很少。
5.中药问题同样严重,实际上对草根树皮非常鄙视,品种不全,不如法炮制,有的已不像中药了,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医的用药了,所以有人说,这也是消灭中医的办法。
6.中医的工资待遇以及职称问题,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除少数名老中医解决外,绝大多数要比西医低二至三级,有些行医四五十年的老中医,只拿五六十元。
7.考核中医要西医指标,中医不合法,广大中医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现在流行着“老中医不断死亡,中年中医不断改行,青年中医前途茫茫”的说法。
8.中医队伍从解放初的50万人、大多数水平较好,到现在只有30万,水平较好的充其量不会超过20%,而且是年老的。
中医问题如果照现在的趋势不变,我看10年之后,中医有可能被取消,西学中、中西医结合,可能会早于中医而垮台。
中医的存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大问题。
彭真同志、谭震林同志指出了中医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完全符合国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宪法。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科学技术,自古一直领先于世界。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腐败无能,逐渐衰落、埋没。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它必然要破坏否定你的文化,使失去民族自尊心,便于它的统治。我们很多极高的文化遗产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被抛弃而失传。时至今天,仅仅留下了完整体系的祖国医药学,仍然屹立于国土之上,正在影响着全世界。
致彭真、谭震林、崔月犁等同志的信(2)
实践证明,中医药学是先进的医学,日本医学界许多专家权威,认为医学的发展,依靠中医是方向,中医的理论是先进的理论,它的整体观、大系统观,是无与伦比的,现在不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中医,被西医所吸引。世界上出现中医热。不是偶然的好奇,因为很多疾病西医解决不了。中医能解决,很多病中医比西医解决得好而快。就是对感冒的治疗,中医比西医也优越得多。这些客观事实,有些人是以偏见的眼光看待的。这种态度是很不科学的。
近年来由于党中央的重视,明确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中医无地位问题。西医也放下了必须要学习中医的包袱。因此,中西医两大家皆大欢喜,一致拥护这个方针,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
1982年4月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市召开的中医工作会议(下称衡阳会议),是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具体检验落实三支力量的方针召开的。崔月犁同志主持了会议,会开得很成功,中医界对会议精神的反应是欢声雷动,欣喜若狂,都说中医有救了。
但是,利用、限制、改造中医(西医化、消灭中医)的一股冷风,袭击了刚刚结束的衡阳会议的一切措施,致使这次会议未能贯彻执行。到现在,还有人攻击衡阳会议,目的是想推翻三支力量的方针,推翻中医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今天,允许不允许、应该不应该让中医按照中医传统的理论体系及其规律发展,这是中医问题的症结。
根据30多年经验,光从党的方针政策号召,甚至制订某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