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救中医-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科学的发展规律来看,这两种医学的理论体系,对人体的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因为这两种医学不同体系的存在,会更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同,产生了两种学术观点,这两种学术观点目前仍存在着矛盾,并由之产生了相互排斥的现象。我们要正视这种矛盾,不要回避这种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促进各自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纵观过去,我们在对待这种矛盾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违背了有利于两种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从西方医学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那天起,两种医学就产生了矛盾,加上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奴化思想的影响,对中医采取轻视、歧视、排斥的态度,甚至给中医扣上“封建迷信”、“不科学”的帽子,完全是违背事实,无视客观的错误表现。由于学术上的矛盾和偏见及其历史的影响,造成了中医药事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中医药学得不到很好地继承发展和整理提高。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重大的科学原理——人类生命科学。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气、气化、经络、脏象、营卫、气血、精气神、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等。中医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在我国科学史上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是享有盛誉的。它不仅具有人体内外联系整体性的认识,而且它有人体与自然界联系这一整体性的认识。如它认为天时地理、四时节气、日月星辰运转都与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像形态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服人。由于中医药的理论看不见,摸不着,确实很难服人。因为死人身上找不到中医的理论根据,它以功能及生命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所以无法从尸体解剖上看到,以形态学的手段是难以证明它的科学性的,因为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消失了。那么中医的这些理论,究竟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呢?不是,一句话,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是实践升华的结果。我们推论,远在三千年前,我们聪明的祖先早已发现人体特异功能的作用。他们逐渐深化地运用“运气”的特殊本领,激发了和掌握了人体自身的一种特殊本能,有了耳目视听和遥感方面的特殊功能(例如现在我们正在大量发现和研究的儿童特异功能。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本能,而在儿童时期较普遍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也有极少数终身存在而更为深化的)。以现代的语言来说,人能有惊人的从宏观到超宏观、从微观到超微观的特殊能力。我们的祖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这种特殊手段、特殊功能,达到遥感和超宏观、超微观的境界。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可以“直视”人体内在的生命运动和人体与自然界联系的各种规律等等。这些事例大量记载在古代的文献中,由于失传而不懂了,后来竟被斥之为封建迷信、荒谬不经之说。例如:《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扁鹊能视垣见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脏腑正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列子·仲尼篇》说:“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亢仓子曰,我能视听不用耳目。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可觉,心腹六脏之可知,其自知而已矣。”




中医药学确是一个伟大宝库(2)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浩似烟海,举不胜举,仅举上述三例说明古人已掌握了这方面的特殊功能。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破坏了我国古代文化,掌握这些学问的人遭迫害,到秦汉以后这些学问逐渐变为极少数人所掌握,并为宗教神秘色彩掩盖着。现在很少有人精通它了,不懂了,甚至根本不相信这种特殊功能的存在,并斥之为迷信。因此,长期以来,不仅是知识界,而且在中医界本身相当大部分的同志对中医药学这些基本理论怎么总结形成、衍化发展是不甚清楚的。现在往往把精华视为糟粕,总以为中医理论是古人虚构的、臆造的、不可靠的,但是为什么运用这些理论能治病保健、却病延年呢?
到目前,伴随着自然科学如此迅速的发展,愈来愈证明中医理论的可贵。如国外对生物钟的研究,针麻的研究,气象对人们的影响的研究,气节与人体的关系研究等,都足以证明它有很高的科学性。这些现象在我们中医学来讲,数千年前早已初步掌握,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运用于人民的保健事业。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对气功的重视和研究,运用最新科学仪器和新的方法来测定,证明气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什么迷信、巫术。在这种宣传的影响下,蕴藏在民间的有气功修养和特殊功能的人,开始露面而出,而且不断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些现象,从现在的角度来分析,我认为人的意识也是一种物质,思维是物质运动。看来人的思维不是全靠客观反映所产生的,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存在的物质,因此思维是由内外因素产生的物质运动形式。思维产生信息,这种信息的能量与作用是无限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能透过墙壁看到人,并能看到人体内部的一切,当然不仅是扁鹊一人有这种本领。人这种超微观的思维信息,能够透过任何东西,不受阻挡,这是科学不好解释的。对人体本身来说,例如认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气节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转归等,都是通过经络系统进行的(总括为气)。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的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等,说明中医理论很可能是通过气功的锻炼及人体特异功能而总结出来的。
总之,人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生物,古人称人为万物之灵。人的一切生命运动,特别是思维的物质运动,具有超物理作用、超功能作用的。综合目前自然科学的任何手段还无法加以揭示。自然科学还得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向生命科学发展。
我这样讲,是否有根据,能否证实?现在这种探索性的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开始,有待于将来的论证。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它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病,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经典著作和大量的文献记载,我认为精华是大量的,糟粕是少量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刻苦地继承发掘整理它,发展它,并实现其现代化。我们还要向更高的境界——人类生命科学发展。我们还要组织力量对古代科学成就进行研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了解我国伟大的历史,增强我们民族自尊心和创造精神。




坚决贯彻执行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的方针(1)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只有承认中医是一支力量,要大力发展它,才有可能挽救中医药这门科学,真正把中医药学继承下来,并加以提高,使之逐步实现现代化。也只有发展了中医,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否则,中西医结合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就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一部分同志没有充分和足够的认识,他们不了解中医药学在医学科学现代化和人民保健事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这种严重问题如此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有的同志,口头上也说要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但是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掌握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主观推理来对待事物,结果根本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工作造成混乱,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正确贯彻执行、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加倍努力。
现在,对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三支力量的提法不确切。他们的理由是“西学中”医师人数少,中西结合这支力量还未形成,他们只能和中医合起来算一支力量,就是只有中医、西医两支力量。
第二种看法是:中医不可能独立发展,它离开了“西学中”医师就无能为力。只有和“西学中”医师一起,发展中西医结合,才能继承发展中医药学。
第三种看法是:认为中医独立发展并实现现代化的提法是多余的,他们认为发展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现代化。
第四种看法是:医学科学要现代化,何必还大力发展中医,强调中医独立存在是多此一举。
上述这四种看法,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三支力量与医学科学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的关系,根本没有认识到三支力量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中西医结合这支力量虽然小,但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保持他们的独立性,才能充分调动“西学中”医师的积极性,运用他们原有的西医学知识和掌握的各种手段及吸取的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在中西医结合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如果不给予独立发展,而与中医合并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学术关系很难处理好,势必造成相互牵制,实际上否定了中医和“西学中”两支队伍的独立性,否定了两者之间的有分工,我们认为,有分工才能谈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