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气。壮火则食气。芍药气平
益肺。肺清故益气也。赤者入心与小肠。心主血。小肠主变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制 方:
芍药醋炒则入肝。同白术补脾。同川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归身补血。同甘草止痛。
同黄
连止泻。同姜枣温经散湿。同甘草。夏加黄芩。冬加桂枝。治腹中虚痛。同甘草。治消渴引
饮
。同犀角。治衄血咯血。同香附、熟艾。治经水不止。同香附末。盐汤调服。治血崩带下。
同川连、滑石、甘草、升麻、人参、莲心、扁豆、红曲、干葛。治痢。同荆芥、防风、生地
、甘草。治肠风。同归身、生地、牛膝、炮姜、续断、麦冬、五味。治产后虚热。同黄 、
防
风。治表虚自汗。同陈皮、藿香、木瓜、甘草。治中恶腹痛。同白术、白茯、猪苓、陈皮。
治脾湿腹痛。
卷一草部上
【当归】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
疡金疮。煮汁饮之。
当归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升味浓。阳也。其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
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为风。心为火。风火为阳。但热不寒者
为温疟。风火乘肺。肺主皮毛。寒热洗洗在皮毛中。肺受风火之邪。不能固皮毛也。当归入
心入肝。肝血足则风定。心血足则火息。而皮毛中寒热自愈也。妇人以血为主。漏下绝子。
血枯故也。当归补血。所以主之。诸恶疮疡。皆属心火。心血足则心火息。金疮失血之症。
味苦清心。气温养血。所以皆主之。用煮汁饮者。取汤液之功近而速也。
制 方:
当归同黄 。名补血汤。治血虚发热象白虎症。同川芎。名佛手散。治失血眩晕。本味
酒煮
。治血虚头痛。同知母。治衄血不止。同牛膝、甘草梢。治小便血。为末酒服。治心下刺痛
。酒浸。治臂痛。用一两水煎露服。治温疟。用二两。吴萸一两同炒。去萸为末蜜丸。治久
痢
。同白芷。治大便不通。同生地。治妇人血虚。同川芎、砂仁。治胎动及胎死腹中。同炮姜
。治产后血胀。同白蜜。治产后腹痛。同黄 、白芍。治产后自汗。同白术。治面黄色枯。
同白芍、川芎等分。香附加三倍丸。名调经丸。治经水不调。同麦冬、甘草。治热病郑语神
昏。同苁蓉、山药、小麦。治肾燥泄泻。同桂枝、白术、甘菊、牛膝。治痹。同牛膝、鳖甲
、陈皮、生姜。治疟在阴分久不止。同枣仁、远志、茯神、人参。治心虚不眠。同人参、川
芎。治产难倒生。同白胶、地黄、白芍、续断、杜仲。治女人血闭无子。同地榆、金银花、
红曲、滑石。治利下纯血。
卷一草部上
【紫菀】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 安五脏。(蜜蒸)
紫菀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手厥阴心包络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
阴心
经。气升味降。阴也。心为君火。火刑肺金则咳逆上气矣。紫菀入心。味苦清火。所以主之
也。心包络手厥阴脉。起于胸中。手厥阴之筋。其支者入腋散胸中。厥阴主散寒热结气者。
厥阴有或寒或热之气结也。结而不散。厥阴病矣。紫菀气温。可以散寒。味苦可以散热也。
蛊毒者。湿热之毒。化虫成蛊也。味苦无毒。泄而杀虫。所以主之也。痿 者。肺受湿热熏
蒸。不能行清肃之令。心气热下脉厥而上。上实下虚。枢折挈胫纵不任地。而生痿 也。味
苦入心。清热降气。故主痿 也。心为君。主十二官之宰。五脏之主也。味苦益心。心安则
五脏皆安也。
制 方:
紫菀五钱煎。治肺伤咳嗽。紫菀、款冬各一两。百部五钱末。姜、乌梅煎汤。调服三钱。
治
久咳
嗽。同杏仁等分蜜丸。五味汤化服。治小儿咳嗽。同五味丸含化。治吐血痰咳。为末水服三
撮。治女人卒不小便。及小便血。
卷一草部上
【知母】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去
毛盐水炒)
知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肾属水。心属火。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消渴。火熏五内。则病热中
。其苦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肾水也。除邪气者。苦寒之味。能除燥火之邪气也。热胜则浮
。火胜则肿。苦能清火。寒能退热。故主肢体浮肿也。肾者水藏。其性恶燥。燥则开合不利
。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也。补不足者。苦寒补寒水之不足也。益气者
。苦寒益五脏之阴气也。
制 方:
知母同麦冬、石膏、贝母、陈皮、鳖甲、青蒿、牛膝。治久疟烦渴。同桂枝、白芍、甘
草、
饴糖。治脾虚胃热。多食而烦。同牛膝、生地、白芍、甘草、桂枝、桑枝。治手足牵引。夜
卧不安。同白芍、花粉、甘草、桂枝。治柔痉。惊呼不安卧。同黄柏、车前、木通、天冬、
甘草。治强阳不痿。
卷一草部上
【秦艽】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皮毛属肺。外感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
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
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
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制 方:
秦艽酒煎。治黄胆。专一两。治小便难腹满。同柴胡、甘草。治急劳烦热。同干葛、茵
陈、
五味、川莲、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黄柏、苍术、牛膝。治
下
部湿热作痛。及湿疮。
卷一草部上
【石斛】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肠
胃。(酒浸晒)
石斛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甘平为金土之气味。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气降味和。阴也。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
伤中。甘平益阴。故主伤中。痹者闭也。血枯而涩。则麻木而痹。甘平益血。故又除痹。肺
主气。肺热则气上。气平清肺。所以下气。五脏藏阴者也。阴虚则五藏俱虚。而不胜作劳。
劳则愈伤其真气矣。五脏之阴。脾为之原。脾主肌肉。故五藏虚劳。则肌肉消瘦也。甘平益
阴。所以主虚劳而生肌肉也。阴者宗筋也。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强阴
。精者阴气之英华也。甘平滋阴。所以益精。肠者手阳明大肠也。胃者足阳明胃也。手足阳
明属燥金。燥则肠胃薄矣。久服甘平清润。则阳明不燥。而肠胃浓矣。
制 方:
石斛同麦冬、五味、人参、白芍、甘草、杞子、牛膝、杜仲。理伤中。补虚劳。强阴益
精。
同麦冬、白茯、陈皮、甘草。治胃热四肢软弱。专一味。夏月代茶。健足力。
卷一草部上
【延胡索】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症
。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延胡索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
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辛能散结。温能行血。肝藏血。故入肝而破血。肝属木。木性条达。郁
则肝血不藏。月经不调矣。辛温畅肝。所以调经。腹为阴。腹中结块。血结成块也。辛能散
结。温能行血。所以主之。崩中肝血不藏而下崩也。淋露下之淋沥不止也。辛温气味上升条
达
主
之。血晕。血闭而晕也。其主之者。藉其辛散之功也。暴血冲上。血挟邪气而上冲也。其主
之者。辛温破血之力。然必佐他药以成功也。因损下血。血伤而下也。辛温活血。故佐酒则
血归经也。
制 方:
延胡索为末酒服。治胃脘痛。及下利腹痛。同归身、生地、牛膝、益母草、童便。治产
后血
晕。同芎、归、芍、地、白胶、牛膝、香附。治女人经阻少腹痛。同朴硝。治蓄血。专为末
。
猪胰蘸服。治气块痛。同当归、陈皮丸。治经水不调腹痛。同归身、桂心末。治冷气腰痛。
卷一草部上
【细辛】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
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细辛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气味俱升。阳也。肺属金而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降。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
。细辛辛入肺。温能散寒。所以主之。风为阳邪而伤于上。风气入脑则头痛。脑动风性动也
。其主之者。风气通肝。入肝辛散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百节拘挛。湿伤筋骨
也
。风湿痹痛。湿伤肉也。死肌。湿伤皮也。细辛辛温。散湿活血。则皮肉筋骨之邪散而愈也
。久服辛温畅肝。肝开窍于目。五脏精液上奉。故目明。辛温开发。故利九窍。肝木条畅。
以生气血。所以轻身长年也。
制 方:
细辛同石膏。治阳明火热齿痛。同芎、归、芍、丹皮、 本、甘草、白薇。治女子子宫
冷不
孕。同甘草。治伤寒少阴咽痛。同五味、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