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无物不受。传化失职。则饮留食积矣。大黄入小肠而下泄。所以主留饮宿食也。味浓则
泄。浊阴归腑。大黄味浓为阴。故入胃与大肠而有荡涤之功也。消积下血。则陈者去而新者
进
。所以又有推陈致新之功焉。其推陈致新者。以滑润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碍肠胃中也。肠
胃无碍。则阳明胃与太阴脾调和。而食消化矣。饮食消化。则阴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脏主
藏阴。阴生而藏安和矣。
制 方:
大黄同黄芩、沉香、礞石丸。名滚痰丸。治痰症。同当归、槟榔。治痢初起。同甘草。
治胃
火食入即吐。
卷二草部下
【灯心草】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五淋。生煮服之。
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
地中
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
心火结于小肠膀胱。则小便淋沥矣。灯心生煮服之。气寒清热。味甘化气。结者解而火下泄
矣。
制 方:
灯心焙。同炒盐共末。吹喉痹。煎汤调灯花末涂乳。小儿吮之。止夜啼。
卷二草部下
【使君子】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使君子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疳症。名虽有五。原皆由脾虚。脾虚则不健运。于是积聚生疳也。
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气温可以健运也。中气不足。则溲溺为之变。所以小便白而混浊
也。其主之者。甘温益气。气足则清肃而便清也。甘温之品。则具条达之性。能泻脾经之湿
热。湿热清。则泻利自止而虫不生。所以杀虫疗泻痢也。
制 方:
使君子同芦荟、芜荑、滑石、麦芽、浓朴、陈皮。杀疳虫。消疳积。专为末。治小儿蛔
痛及
虚肿。煎汤漱虫牙疼痛。
卷三木部
【枸杞子】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耐寒暑。
枸杞子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五内者五脏之内也。邪气者邪热之气也。盖五内为藏阴之地。阴虚所以
有热邪也。其主之者。苦寒清热也。心为君火。肾为寒水。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热中
消渴。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热。气寒可以益水也。水益火清。消渴自止。其主周痹风湿者
。痹为闭症。血枯不运。而风湿乘之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湿灭也。杞子苦寒益血。所以
治痹。久服苦益心。寒益肾。心肾交。则水火宁而筋骨坚。筋骨健则身自轻。血足则色华。
所以不老。耐寒暑者。气寒益肾。肾水足可以耐暑。味苦益心。心火宁可以耐寒也。
制 方:
杞子同五味。治疰夏。同熟地、白茯、白术。治肾虚目暗。
卷三木部
【金樱子】
内容:气平。味酸涩无毒。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
金樱子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涩无毒。得地东生西收金木之味。
入足
厥阴肝经。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俱降。阴也。十剂云。涩可去脱。脾泄下痢。大肠不
禁也金樱子味酸涩。所以固脱也。小便气化乃出。金樱子气平益肺。肺气足以收摄。则小便
利自止。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所以疏泄。肝散之也。金樱子味酸敛肝。肝不疏泄。精
气自涩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气。气充所以轻身也。
制 方:
金樱子同芡实丸。名水陆丹。益气补真。煎膏。丸杜仲末。治肾泄。
卷三木部
【杜仲】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盐水炒)
杜仲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
于降
。阴也。腰者肾之腑。膝者肾所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肾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中
者阴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阴足而补中也。初生之水谓之精。天一之水
也。杜仲入肺。肺主气而生水。所以益精气。精气益则肝有血以养筋。肾有髓以填骨。所以
筋骨坚也。肺主气。辛平益肺。则气刚大。所以志强。阴下者即篡间。任脉别络也。痒湿者
湿也。杜仲辛平润肺。则水道通而湿行也。小便气化乃出。有余沥气不收摄也。杜仲益肺气
。气固则能摄精也。久服辛平益气。气充则身轻。辛润滋血。血旺则耐老也。盐水炒则入肾
。醋炒则入肝。以类从也。
制 方:
杜仲同续断、砂仁。治胎前杂症。同续断、山药糊丸。治频堕胎。专一味酒炒丸。治腰
背痛
。
卷三木部
【茯苓】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
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肝之分也。肝主升而肺主降。肺金不足则
气不降。肝木有余则气上逆。逆于肝肺之分。故在胸胁间也。茯苓入肺。气平则降。味甘可
以缓肝。所以主之。脾为土。肺为金。脾肺上下相交。则五脏皆和。位一身之天地矣。若脾
肺失中和之德。则忧恚惊邪恐悸。七情乖戾于胸。发不中节而为病。茯苓味甘和脾。气平和
肺。脾肺和平。七情调矣。心下脾之分也。湿热在脾则结痛。湿热不除。则流入太阳而发寒
热。郁于太阴而烦满。湿乘肺金而咳逆。茯苓甘平淡渗。所以能燥脾伐水清金。治以上诸症
也。人身水道不通。则火无制。而口焦舌干矣。茯苓入肺。以通水道。下输膀胱。则火有去
路。故止口舌干焦。水道通。所以又利小便也。肝者魂之居也。而随魂往来者神也。久服茯
苓。则肺清肃。故肝木和平。而魂神安养也。不饥延年者。脾为后天之本。肺为元气之腑。
脾健则不饥。气足则延年也。
制 方:
白茯同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山药、扁豆、白芍。治脾虚。同人参、白术、甘草、
陈皮
、半夏。名六君子汤。治咳而吐。同二术、泽泻、车前、白芍、陈皮、木瓜、猪苓。治水肿
。同陈皮、半夏、甘草、人参、枳壳、川芎、白芍、归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苏叶
、生姜、大枣。名茯苓补心汤。治火郁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卷三木部
【茯神】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
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
茯神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茯神味甘气平。得中正之气味。和脾肺。位一身之天地。所以
能辟不祥也。诸风皆属肝木。木虚则风动而眩。其主之者。味甘性缓。可以益肝伤。气平清
金。可以定风木也。五劳。五脏劳伤其神也。五劳神伤。则阴火动而口干矣。茯神甘平。安
神。故止口干。惊悸多恚怒善忘。皆心肾不交。而肝木不宁之症。茯神气平益肺。肺气下降
。则心亦下交。味甘益脾。脾气上升。则肾亦上交。盖天地位则水火宁。土金实则风木定。
五行相制之道也。其开心益智者。皆气平益肺之功。肺益。则水道通而心火有制。所以心神
开朗而光明。肺益。则金生肾水。所以伎巧出而智益也。肝者魂之居。肺者魄之处。茯神气
平益肺。肺宁肝和。故安魂魄。精者阴之华。神者阳之灵。茯神味甘益脾。脾和则饮食纳。
而精神得所养也。
制 方:
茯神同沉香丸。名朱雀丸。治心神恍惚。专为末。艾汤服。治心孔有汗。及心虚梦泄白
浊。
卷三木部
【松花】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松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俱升。阳也。其主润心肺者。饮食入胃。脾气散精。输于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
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
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
芳烈。宜于酒也。
制 方:
松花同山药、白芍、甘草、茯苓。治泄泻。同红曲、山药、北味、肉苁蓉、白芍、杜
仲。
治肾泄。专浸酒。治头旋脑肿。
卷三木部
【山茱萸】
内容:气平。味酸。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去核)
山萸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
经。
气味俱降。阴也。心下脾之分也。脾之邪。肝木之邪也。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
则热。并于阴则寒矣。山萸味酸入肝。益肝血而敛肝气。则心下之寒热自除也。山萸味酸收
敛。敛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气平益肺。肺主皮毛而司
水道。水道通调。则皮毛疏理。而寒湿之痹瘳矣。三虫者湿热所化也。湿热从水道下行。则
虫亦去也。久服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所以身轻也。
制 方:
山萸同人参、五味、牡蛎、益智。治老人小便淋沥及遗尿。同菖蒲、甘菊、生地、黄柏、
五
味。治肾虚耳聋。同杜仲、牛膝、生地、白胶、山药。治肾虚腰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