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肠膀胱。藏有形之物也。胆无出无入。三焦有名无形。皆不藏有形者也。于理亦通。但于本文欠贯。马注。古人诊
脉。凡头面手足之动脉。无不诊之。犹伤寒论多以趺阳脉言之也。其九候法。亦以三部中有天地人。与后世之浮中沉不
同也。颇得古义。)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大抵肥人脉沉。瘦人脉浮。)以调其气之虚实。(肥人血实气虚。瘦人气实血虚。)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言刺法。统肥瘦而言。)必先去其血脉。(刺去留邪。)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形盛
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喘满。)者死。(形气不相得。)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
候。皆相失者死。目内陷者死。(诸脉皆属于目。)察九候独小者病。(九部之中。一部独小。下同。)独大者病。独疾者
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吴注。沉伏。)病。(此九候中。又有七诊之法。)九候之脉。皆沉细悬
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寒热病者。以平旦死。(吴注。寒死夜半。热死日
中。平旦为阴阳交会之中。)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火旺于午。)病风者。以日夕死。(风属卯木。日入申酉。属金。
金克木。)病水者。以夜半死。(水旺亥子。)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辰戌丑未土日。脾绝故也。)形
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
不死。(风病之脉。有独大独疾者。经血不足。有独小独迟者。)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胃为哕。
呃逆也。心为噫。嗳气也。)(三部九候论)
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皮部论)
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子
病及母。)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木邪克土。)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惊则气乱。神无所根据。故
喘出肺而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水气通肾。)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
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
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经脉别论)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心志不乐。营血不生。)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富
则膏粱。贫则藜藿。藏液不生。)五气留运。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内无可求。外无可验。)诊之
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恶寒之貌。)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王
注。血为忧煎。气随悲减。)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
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逆气上行。满于经络。使神气离散。)
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病能论。奇恒者。
言奇病也。)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失势。)及欲
侯王。(妄念。)故(旧也。)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不
得志而气血伤。筋骨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委曲随顺。)乱至失常。病不能移。此治之四过也。凡诊者。
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吴注。始病今病。以及余事。)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王注。男阳气多。左大为顺。女阴气多。
右大为顺。)离绝菀(郁。)结。忧恐喜怒。(王注。离。间其亲爱也。绝。断其所怀也。菀。思虑郁积也。结。怫郁不解
也。忧则志苦。恐则气下。喜则惮散。怒则逆乱。)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当富大伤。斩筋绝脉。
身体复行。令泽不息。(身虽复旧。而色泽尚未滋息。)故(旧也。)伤败结。留薄归阳。(王注。谓阳经及六腑。张注。
由阴伤而及于阳。)脓积寒炅。(内积脓血。外为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不别阴阳。而妄刺之。)身体解散。四肢
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此治之五过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
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
九候。诊必副矣。(八正神明论。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九候。见前篇。)(疏五过论)
卷下
运气第六
属性:(按运气一书。后世有信其说者。有不信其说者。愚伏读其书。析理渊深。措辞奇玮。上穷天文。下察地气。中究
人事。入理之处。确不可易。非深于天人之际。性命之微者。孰能创是鸿篇乎。所以历百世而咸宗之。卒不可废也。今
量取其精要说理者。至其图说错综。纤悉言数者。不能尽录。欲深造者。当统观其全书可也。)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
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
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左旋。阴右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阳。水阴。)金木者。生成之终始
也。(春木发生。秋金成实。)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太过不及。昭然可见。)何谓气有多少。
形有盛衰。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王注。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少阳。又次少
者为厥阴阳明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言盈亏无常。不足即伏于有余之中。所以有胜复之相乘也。)知迎知随。气可与期。(运有盛衰。气有虚实。更相迎随。
以司岁也。)甲己之岁。土运统之。(甲己化土。)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乙庚化金。)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丙辛化水。)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丁壬化木。)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戊癸化火。)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上谓司天。少阴司天。
则阳明在泉。)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卯酉之岁。
上见阳明。(阳明司天。少阴在泉。)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厥阴司天。
少阳在泉。)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自子午少阴始。至巳亥厥阴终。)厥阴之上。风气主之。(风木。)少阴之上。
热气主之。(热火。)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火热。)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燥金。)太
阳之上。寒气主之。(寒水。)所谓本也。(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六微旨大论。言天者求之本。)是谓六元。(是真元一气。
化而为六也。)应天为天符。(如木运之岁。上见厥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岁运与司天相合。故曰天符。)承岁为岁直。
(如木运临寅卯。火运临巳午。运气与地支年辰相直。故曰岁直。亦曰岁会。)三合为治。(如火运之岁。上见少阴。年
辰临午。即戊午岁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年辰临丑未。即己丑己未岁也。金运之岁。土见阳明。年辰临酉。即乙酉
岁也。天气运气年辰俱会。故曰三合。)(天元纪大论)(运气书凡七篇。俱见下。马注。六节藏象论但论五运。不及六气。
但论主时。不及治岁。)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日月五星。)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
天之精气也。形气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太过不及。可观象而知之。)地为人之下。太虚
之中者也。帝曰。冯乎。(有凭着否。)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
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此句诸解未确。昂按。寒暑二字乃省文。盖兼六气
而言者也。张注。六者之气。皆入于地中。故令有形之地。受无形之虚气。而化生万物也。又按。此即乾坤专任六子。
既成万物之义。)故令虚而化生也。(化生万物。赖此六气。惟亢害然后为病。故下文言其太过。)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
地热。风胜则地动。(山崩地震。)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犹土得火。而成瓦埴。此六入而太过者也。)
天地之气。何以候之。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言司天在泉。
胜复之气。皆岁运主之。不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