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络虚,卫气去而形独居(犹日魂去而月魄独居也),故又渐隐于内也,于是则知所患赤色,故有随月生死耳。薤白辛温
散血散气,更用苦酒以作向导,使气散血行则寒自灭,故捣涂而愈。
《太原故事》云∶徐之才治一人患脚根肿痛,诸医莫能识。徐曰∶此蛤精疾也,由乘舟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实
曾如此。之才为剖得蛤二枚,大如榆荚。
邓氏《笔峰方》云∶有人患脚底木硬。以牛皮生姜汁化开,调南星末涂上,烘物熨之。
〔源按〕此症为肾脏受寒,营气凝而不行,以成此疾,即《内经》所谓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又曰∶北方生寒在气为
坚是也。
道士王裕曰∶有忽患脚心如中箭,痛苦无奈,发歇不时,此肾之风毒,泻肾愈。
《南宫从岣嵝神书》云∶南方地卑湿,人多患足疮,岁久生虫如蛭而出,乃风毒攻注而然。用牛肚或羊肚或猪去粪
不洗,研如泥,看疮大小,入 泥矾半两,涂帛上贴之,须臾疮痒入心,徐徐连帛取下,火上炙之,中出如丝发毛尾千
万,或青白赤黑,以汤洗之,三日一作,不过数次,虫尽疮愈。
《翰林丛记》云∶李定言石藏用良医也,有人承檐溜浣手,觉物入爪甲,初若丝发,数日如线,伸缩不能,始悟其
龙伏藏也。乃叩藏用求治,藏用曰∶方书无此,以意求之耳。螳螂为末涂指,庶免震厄,其人如其言,后有雷火绕
身,急针挑之,果见一物跳出,亦不为灾。
《霏雪录》云∶山东民间妇人,一臂有物隐然,屈曲如蛟龙状,妇喜以臂浸水中,一日雷电自牖出,臂果一龙擘云
而去。
蔡元长知开封正据案治事,忽如有虫自足心行至腰间,即坠笔晕绝,久之方醒。据吏云∶此病非俞山人不能疗,驱
使召之,俞曰∶此真香港脚也。法当灸风市,为灸一壮,蔡晏然复常,明日病如初,再召,俞曰∶除病根非千艾不可。从
其言,灸五百壮,自此遂愈。
《名医录》云∶学究任道,患腿间疮肿黑,状狭而长。北医王通曰∶此鱼脐疮也,一因风毒蕴结,二因误食人汗而
然。乃以一异散敷之,数日而愈。恳求其方,曰∶但雪玄一味耳,任遍访无知之者。有名医郝允曰∶《圣惠方》治此,
用腊猪头烧灰,鸡卵白调敷,即此也。
张子和治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口目张HT ,唇口嚼烂,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每发市人皆聚观,夜卧发热,衣被尽蹇,遍身燥痒,中
热而反外寒,欲自尽,手不能绳。倾产求医,至破其家,而病益坚。叟之子邑中旧小吏也,以父母讯戴人,戴人曰∶此
病甚易治,若隆暑时不过一涌,再涌夺则愈矣。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 穴必愈。先以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剂,
则吐痰一二升,至晚又五七行,其疾小愈,待五日再一涌,出痰三四升,如鸡黄成块,状如汤热,叟以手颤不能自探,
妻与代探,咽嗌肿伤,昏愦如醉,约一二时许,渐省,又下数行,立觉足轻颤减,热亦不作,足亦能步,手能栉巾,可
持匙箸,未至三涌,病去如跃,病后但觉极寒。戴人曰∶当以食补之,久则自退,盖大疾之去,卫气未复,故宜以散气
导气之药,切不以热剂温之,恐反成他病也。
〔源按〕颤振一症,古云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为下虚上实之症。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法宜清上补下。如戴人所
治,叟病泥用古法,则痰何由而去,故医宜变通,若果标实本虚,治之又宜从古矣。
又治西华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热厥,前后十余年,共服逍遥散十余剂不效。二人脉皆浮大而无力,政之曰∶吾手足
之寒,时时渍以热汤,寒不能止;吾妇手足之热,沃以冷水而不能已,何也?子和曰∶寒热之厥也。此皆得之贪饮食,
纵嗜欲。遂出《内经》厥论证之,政之喜曰∶《内经》真圣书也,余年之疑,今而释然,总不服药,愈过半矣。热厥
者,寒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温剂补其肺;寒厥者,热在上也,热在上者,以凉剂清其心。分处二药令服之,不旬日
而愈。
东垣云∶有人患两手十指疼痛,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即肿,骨中痛、膝痛,先左膝痛了,然后右膝痛,发时
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行则痛轻,肿反重。注云∶先血后气乃先痛后肿,形伤气也,和血散痛汤主
之。
罗谦甫治征南元帅忒木儿,年近七十,秋间征南过阳州,时仲冬病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胫寒,以手搔
之,不知痛痒,常烧石以温之,亦不得暖。诊之脉沉细而微,盖高年气弱深入敌境,军事烦冗,朝暮形寒,饮食失
节,多饮乳酪,履旦湿阳不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故 寒而逆冷。《内经》曰∶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
咳,盛则为泄、为痛。此寒湿相合而为病也,法当即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非灸不已。先以大艾炷于气海灸百壮,
补下焦阳虚,次灸三里各三七壮,治 寒而逆,且接引阳气下行,又灸三阴交,散足受寒湿之邪。遂处方云∶寒淫所胜,
治以辛热,湿邪于外,平以苦热,以苦发之。以附子大辛热,助阳退阴,温经散寒,故以为君;官桂大热辛甘,亦除寒
湿,白术、半夏苦辛温燥脾湿,故以为臣;人参、草豆蔻、甘草大温中益气;干姜大辛温能散清湿之邪,葱白性温能通
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之以急,急则气味浓,故作大剂服之,不数服,泻止痛减,足 渐温,调其饮食,
十日平复。明年秋过,襄阳值霖雨旬余,前症复作,再根据前灸,添阳辅,各灸三七壮,再以前药投数服愈。
徐可豫治吴兴沈仲刚内子,膝肿痛,右先剧,以热熨之则攻左,熨左攻右,左右俱熨,则腹雷鸣上胸,已而背如受
万捶,独元首弗及,发则面黛色,脉罔辨,昏作旦辍,日 弱甚,却为弗救。徐视脉曰∶是湿淫所中,继复惊伤,胆疾
虽剧,可治。即令以绵缠胸,少顷探咽喉间,涌青白涎几斗许,涌定,徐曰∶今兹疾发,至腹则弗上,面弗青矣,至昏
膝痛仍如熨鸣,果弗及胸,至三鼓已定。皆如徐言,越三昏不复作,遂痊。
刘大用治韶州南七十里,古田有富家妇陈氏,抱异疾,常日无他苦,但遇微风吹拂,则股间一点奇痒,把搔不定
手,已而举体皆然,逮于发厥,凡三日醒,及坐有声如咳,其身乍前乍后若摇兀之状,率以百数,甫少定。又经日始困
卧,不知人累夕,渐至不敢出户,更数医不效。刘视之曰∶吾得其症矣,先用药一服,取念珠一串,病家莫省其用,乃
当妇摇兀时,记其数,数之觉减,然后云是名鬼注,因入神庙为鬼所凭,致精气荡越。法当用死人枕,煎汤饮之,既饮
大泻数行愈,枕还原处。
韩飞霞治一都司,头重眼昏,耳聋牙痛,便言两脚如不着地,医不识为何病。一日梳洗毕,腹痛少间手足不能举。
韩曰∶此火症也,盖素劳心劳形所致,因检《玉机微义》示之。用辛散之剂十帖,恐有消渴痿痹疮疡之患,乃屏喧哗静
卧,果十剂耳知人叫,体虮风发痒成疙瘩,然后头脚始知着落,亟入山静之偶以事触怒,火一发遂渴如欲狂者,一日瓜
梨泉水所食无计,韩曰∶此非草木之药可扶矣。遍求人乳,日进十盏,旬余渴减。又偶以事怒,手足不举,如一软物,
卧四日,乃服乳无算而瘥。脉之心涩,曰∶疮作矣,幸不生大毒,患马眼脓疥,越八月乃止。
薛己治一女子,腿前肿一小瘤作痒,搔破出虫如蚊而飞去,寒热如疟。乃肝经之症,故有虱瘤之患。用加味逍遥散
而愈。又有一种发瘤,破开有发,属肾经之症也。
一儒者虽盛暑喜燃火,四肢常欲沸汤渍之,面赤吐痰,一似实火,吐甚宿食亦出,惟食椒姜等方快。薛曰∶食入反
出,乃肾胃虚寒,用八味丸,十全大补加炮姜渐愈,不月平复。
孙东宿治一文学,两足不酸不痛,每行动绝不听其所用,或扭于左而又坠于右,或扭于右而又坠于左,不能一步
步正走。此亦目之稀觏,竟不识为何病。予臆度之,由筋软不能束骨所致,故行动则偏斜扭坠也。夫筋者肝之所主,肝
属木,木纵不收,宜益金以制之。用人参、黄 、白芍,以补肺金,苡仁、虎骨、龟板、杜仲,以壮筋骨,以铁华粉专
制肝木,炼蜜为丸,早晚服之而愈。
一男子患脚后跟骨脱落,动之则痛,艰于行步。就吴门
x祛火丹x
熟地黄(三两) 北五味(五钱) 麦冬(一两) 山茱萸(五钱) 丹皮(三钱) 甘菊(五钱) 白茯苓(二
钱) 泽泻(三钱) 车前子(二钱)
水煎服。
x消湿化怪汤x
白术 芡实(一两) 泽泻(五钱) 苡仁(一两) 肉桂(五分) 人参 茯苓 车前 萆 白芥子 白矾(三
钱) 牛膝 陈皮 半夏(二钱)
水煎服。
x消块神丹x
蚯蚓粪(一两) 水银(一钱) 硼砂(一分) 黄柏(五钱) 儿茶(三钱) 冰片 麝香(五分)
各为细末,研至不见水银为度。此药用醋调成膏,敷在患处,一日即全消。
x消指散x
硼砂(一分) 瓦葱(一两) 冰片(三分) 人参(一钱)
各为末敷之。
x化水汤x
白术(五钱) 半夏(一钱) 甘草(二钱) 苡仁(一两) 萆 白芥子 牛膝 人参(三钱)
水煎服。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甘草
水煎服。
x三化汤x
大黄 浓朴 枳实 羌活
水煎服。
x和血散痛汤x
羌活 升麻 麻黄(一钱五分) 桃仁(十个) 柴胡 防风 黄柏 知母(一钱) 黄连 防己(六分) 猪苓 独
活当归(一分) 甘草(二分) 红花(一分)
分二服水煎,食前热服。
x桂附八味丸x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 肉桂 附子(一两)
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x十全大补汤x(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