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
候
。温服。
x麦奴丸x(出圣惠方)x治坏伤寒。热在胸中。口不能语。x
麦奴(半两) 灶下黄土(半两) 灶突中墨(半两) 梁上尘(半两) 麻黄(一两
去根节)
黄(半两锉微炒) 黄芩
(半两) 川朴硝(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新
极饮
水。
不欲水。但强饮之。须
臾必寒。寒已当有汗出。便愈。
x宣毒麝香丸x(出圣惠方)x治坏伤寒。心下结硬。腹满气急。大便不利。体变如x
x桃枝色。热结
麝香(一分细研) 猪苓(一分去黑皮) 川芒硝(一两) 柴胡(半两去芦) 芫花
(一分醋
干) 川大黄(一两锉微
炒) 栀子仁(半两) 上为末。入麝香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
良
久必利。未利再服。
x知母麻黄汤x(出永类钤方)x治伤寒坏病瘥后。或十数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x
x热颊赤。或似疟。皆由发汗不尽。余毒在心包络间所致。x
知母(炒一两半)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 甘草(炙锉) 芍药 黄芩(去黑心各
半两)
桂(去粗皮半两盛暑中可减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五分。去滓。
温
半日内。可相次三服。
温服。取汗再服。若心烦不眠。欲饮水者。当稍与之。令胃中和
x升麻汤 治伤寒坏病。经数日未瘥。诸药不能除。x
升麻 鳖甲(醋炙去裙 ) 枳壳(去瓤麸炒) 犀角(镑) 葛根 黄芩(去黑心) 甘
草
锉) 前胡(去芦头) 乌头
(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二
合。搅匀。食后温服。
x麝香丸 治伤寒坏病。冷热相搏。心下结。胸满气急。大便不利。体变黄青黑如桃x
x枝色。四肢逆冷。热结在内者。不可服汤饮。x
麝香(研) 猪苓(去黑皮) 朴硝(研) 荛花(炒) 芫花(醋炒各一分) 大黄(锉
炒) 商
研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温
x黑奴丸 治伤寒坏病。头与骨肉俱痛。狂言妄语。医所不疗者。x
麻黄(去根节) 黄芩(去黑心各二两) 甘草(炙锉) 灶突墨 芒硝(各一两) 豉
(一合
三五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研下。不拘时候。
x大效丸 治伤寒坏病。x
乌头 附子(二味去皮脐为末用醋一升煎尽好酒一升再煎成膏后入诸药) 乌蛇(酒浸
去
炙) 细辛(去苗叶) 浓
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干
(研) 草
豆
蔻(去皮) 硼砂 胡桐泪
槟榔(锉) 腻粉 不灰木(各一
捣。
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如
x麦门冬汤 治伤寒坏病经久不瘥。潮热不退。身体沉重。昏愦烦闷。x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鳖甲(去裙 醋炙一两) 甘草(炙锉
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七分。水一盏。乌梅一个。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
拘时候。
x前胡汤 治伤寒坏病。潮热颊赤。口干烦躁。神思昏塞。经久不瘥。x
前胡(去芦头二两) 柴胡(去苗) 常山 人参 葛根(锉各一两) 甘草(炙锉三
分) 上
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大盏。乌梅一个。槌碎。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
时候。
x治伤寒八九日不瘥。名为败伤寒。诸药不能消者。方名鳖甲散。x
鳖甲(炙) 蜀升麻 前胡 乌梅 枳实(炙) 犀角屑 黄芩(各一两) 甘草(一
两炙)
生地黄(八合)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频频服。若不解。更服。若头面赤。
去黄芩。用干葛四两。无地黄。用豉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芜荑。
x治坏证伤寒病。十余日之后。过经已下已汗而未愈者。x
庐州郭医。名羽。云渠义父李。助教大名府。善方脉。尝合以治四五人。皆安。其方得
于天台一僧。用药甚异。或谓其效在兜取。殊不可晓。
红娘子(二七个去头翅足细研) 大枣(两枚剥取肉) 上同研匀烂。丸如理中丸大。
每服
一丸。以白水煎服。先头目。次遍身。觉微微有汗。然后服小建中汤。加黄 。病瘥即止。
郭医但能记此说。未尝敢用。大可不录。以俟名医用之。
x回生散 治伤寒失下。或成坏证。谵言妄语。发黄发斑。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有x
x燥粪蓄血
甘遂(生用) 黑牵牛(生取末秤) 郁李仁(去皮) 槟榔(生用) 大黄(生用) 大
戟(六
味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入轻粉一字。以蜜水少许。用柳枝调匀服之。更量虚
实加减。不拘时候。
卷一百四十三伤寒门
伤寒下痢(附论)
属性:夫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赤黄汁。若湿毒瓦斯盛。则腹痛
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痢者。不可攻其表。汗出
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伤寒六七日下利。更发热而痢者。其人汗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
也。下痢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脉沉弦者。为下重。其脉大者。为未已。脉微
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八九日而身体手足尽热。在膀胱。必便血下痢。阳
明病下痢。其脉浮大。此皆为虚。强下之故也。伤寒下痢。日十余行。其人脉反实大者死。
又云。伤寒下痢其种固多。然皆由表实里虚。寒热湿气。乘虚客搏于肠胃之间。肠胃随
其所伤而下。若寒则青白。热则黄赤。若寒热相杂。则赤白俱下。兼以湿毒。则又下脓血如
鱼脑。如烂肉也。其候不同。有下痢而脉虚者。有下痢而脉实者。有湿毒胜而腹痛者。有热
气盛而烦渴者。有津液搏滞而肠垢者。有燥屎结聚而谵语者。其要固在审别虚实治之也。
下利须别阴阳。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凉无热。此
大概也。自利不渴。小便色白。脉微。清谷。厥冷恶寒。凡此皆寒。渴欲饮水。屎色不如常。
泄下赤黄。发热后重。凡此皆热毒之风邪入胃。木来胜土。故大肠暴下。其里虚协热者。下
利尤多。或解散。或攻泄。或温中。或固下焦。或利小便。随证有条。但不容发汗。盖邪气
内攻。若外复泄其津液。则胃气转虚。必胀满矣。然则下利之脉何如。曰。身凉脉小者顺。
身热脉大者逆。大则为虚。微弱则自止。滑而数者。是又有宿食也。若夫下利谵语而目直视。
下利厥燥而不得眠。下利发热汗不止。或厥不止。下利厥冷无脉。灸之身不温。而脉不回矣
张仲景伤寒论。阳明无下痢证。不可下。或有云。下利其脉浮大者。此皆为虚。以强下
之故也。设脉浮革。因而肠鸣。当温之。与水即哕。协热利者。曰肠垢。脐下必热。便中垢
秽赤黄。或饮水。乃热也。黄芩汤。白头翁汤。柏皮汤。此证惟黄芩最妙。凡协热下利通用
之。胃寒利者。曰鸭溏。脐下必寒。腹胀满。便中黄白青黑。或清谷。四逆汤。理中汤。白
通加附子汤。寒毒下利。面带阳者。下虚也。温毒利者。腹必痛。下脓血如鱼脑。如烂肉汁。
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汤。或用除温汤。胃风汤加木香。下利谵语。有燥屎也。脉不微
细。可下之。用小承气。三部脉平。心下硬而下利者。肠胃积结也。急下之。阴毒阳毒亦有
下利。下痢身痛。腹满。清谷。急救里。用四逆。服药后。清谷止。但身痛者。急解表。用
桂枝汤。
风邪入胃下利。热败毒散。冷则金不换正气散。或加干姜、木香。假如他病肠风失血。
崩中漏血之人。继而下利。
大肠里急。痛不可忍。虽与巴粉取积。已行疏导。其痛独存者。
胜阴故尔。后药当以川芎为
佐。营气一调。其痛立止。设或小便
麦门冬与之。自然快利。或蕴热
血利。腹
诗曰。脏结无阳舌结胎。阴筋结痛引脐来。虽然饮食全如故。下利频烦不可回。
脏结者。脏气闭结而不复流布也。一息不运机缄穷。一毫不续穹壤判。脏其可结乎。
外
时时下利为异耳。其脉寸浮。关沉细而紧。无阳舌胎阴筋者。亦
岂不难矣哉。脏结无阳证。
不往来寒热。或寒而不热。其人反静。
可刺关元穴。仍与小柴胡
汤加生姜。
x方x
x黄连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吐下后。毒瓦斯不解。致成下痢。是阴阳二气未和。x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人参(二两去芦头) 黄芩(三分) 干姜(半两炮) 上为
散。每服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阿胶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壮热头痛。四肢烦疼。未经发汗。下之太早。遂令x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微燥)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葛根(一两锉) 黄芩(三分) 上
为
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治伤寒夹热。腹痛下痢方。x(出圣惠方)
川升麻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 桂心 黄柏(微炙锉) 甘草
(炙微
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
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
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名升麻
x犀角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热毒。攻肠胃下痢。困绝。x
犀角屑(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龙骨(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人参
(三分去
黄燥)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不计时候。
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龙骨汤。
x赤芍药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下痢。腹痛不可忍。x
赤芍药 当归(锉微炒) 黄芩(去黑心) 黄连(去须微炒以上各三分圣济方以上各
三两)
五钱)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