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麻 黄芩(去黑心) 葛根(锉) 柴胡(去苗) 山栀子仁 荆芥穗 牡丹皮 黑
牵牛
(各一分) 黄连(去须) 硝石(研各一钱) 上粗捣筛九味。拌和研者。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x黄连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时气烦渴。饮水不止。x
黄连(去须) 栝蒌根(各一两) 葛根(半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
十丸。煎大麦汤温下。不拘时。
x茯苓地黄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胃热引饮。烦渴不止。x
赤茯苓(去黑皮) 生干地黄(焙) 栝蒌根(各一两) 知母(焙半两) 麦门冬(焙
一两半
去心) 上粗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小麦一百粒。淡竹叶三五片。枣三枚。擘破。同
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x土瓜根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毒瓦斯上攻。津液燥少。大渴引饮。x
土瓜根 甘草(炙半两) 豉(半合) 上并细锉。分作为三服。每服用水一盏半。入
大枣
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x栝蒌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体虚。心脾积热。口干烦渴。x
栝蒌根 黄连(去须) 茯神(去木)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人参 桑根白皮(锉)
犀
角屑 地骨皮 铁粉 黄芩(去黑心各三两) 甘草(炙半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
百
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小麦汤下。
x知母犀角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烦渴。饮水无度。日渐瘦悴。x
知母(焙) 犀角屑 升麻(各半两) 石膏(碎三分) 上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
盏半。
入竹叶三十片。小麦五十粒。同煎七分。去滓。入土瓜根汁。栝蒌根汁各半合。搅匀。食后
温服。
x黄芩饮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汗后。烦躁热不止。x
黄芩(去黑心) 桑根白皮(锉各三分) 葛根(锉一两) 甘草(炙半两) 麦门冬
(去心焙
一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x猪苓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烦渴。小便不利。x
猪苓(去黑皮锉) 赤茯苓(去黑皮) 滑石(碎) 葛根(锉) 泽泻(锉各等分) 上
粗捣
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紫苏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霍乱。发热烦渴。x
紫苏叶 芦香叶(各二两) 干木瓜(不入盐者) 人参 甘草(微炙锉各一两) 白
茯苓
(去黑皮三两) 桂(去粗皮半两) 上为细末。入麝香二钱。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樱桃
大。
每服
x主伤寒渴x
用栝蒌根三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清淡竹沥一升。水二升。煮好银二两。
减半。去银。先与病患饮之。然后服栝蒌汤。其银汁须冷服。
x黄芩人参汤 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x
黄芩 人参 甘草 桂心 生姜(各二两) 大枣(十五枚擘破) 上切。以水八升。
煮取
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x栝蒌根汤 治伤寒余热。渴欲饮水。x
栝蒌根 黄芩(各二两) 人参 桂心 大黄 甘草(炙) 芒硝(各二两) 上切。
以水八
升。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一升。得下。勿复饮汤。药力势歇。
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姜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等物。
x高堂丸 治伤寒苦渴。烦满欲死。令极饮水法。x
大黄(二分) 硝石(三分熬) 釜底墨(一分) 灶突中墨(一分) 黄芩(一分) 梁
上尘
(一分) 麻黄(二分去节) 灶中黄土(一分) 上八味。筛末。蜜和如弹丸。着一盏水
中。尽
用服之。则自极饮水。出得热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驻车丸。并疗温疟。神良。胡洽用芒
硝。无黄土。
x增损白术散x(出德生堂)x止渴顺气。下热生津。宜服之。x
白术 甘葛根 茯苓 藿香叶 人参 木香(各一两) 陈皮(二两) 干生姜(一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或凉服亦得。
x春泽汤x(出御药院方)x治伤寒不解。表里发渴饮水。小便赤涩。阴阳不分。凝x
x贰之间。宜服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赤茯苓 白术(各二钱) 官桂(一钱) 人参 柴胡 麦
门冬
(各二钱) 上 咀。根据证如法修制。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草二十根。同煎八分。去滓。
空
x竹叶汤 治两尺浮。身无大热。郁冒。或下利烦渴者。x
柴胡(四两) 黄芩 麦门冬(去心) 甘草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小麦(二合) 竹
叶
(一把) 上锉。以水一斗。先煮竹叶、小麦。减四升。去小麦、竹叶。内药。煮取三升。
去
滓。温服一升。大便实者。加大黄二两。
x黄连浓朴汤x(出德生堂)x治伤寒发热烦渴。自得病二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x
止。
黄连(三钱) 浓朴(二钱) 上 咀。用生姜一小块。切碎。同药和为一处。以酒拌
均匀。
砂
再煎服。
x五苓散x(出指南方)x治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x
x入则吐。名曰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各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泽泻(一
两一分)
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白汤调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x猪苓汤 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渴。呕而烦。不得眠。x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阿胶(炙燥) 泽泻 滑石(各一两) 上锉碎。
每服三
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x黄连解毒汤x(出德生堂)x治伤寒。或经汗下后。有大热。烦渴。错语。不得x
x睡。及上焦虚炎
黄柏 黄芩 黄连 山栀子(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
滓。
温服。未退。再服之。
x夺命独参汤x(同前)x治伤寒汗下后。终日昏闷。不省人事。发热发渴。似有狂x
x言。一切危急
拣苦参(一两) 上 咀。作一服。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温冷随意。不拘时候
服。
滓。再煎服。亦可嚼。滋益。
x升麻葛根汤x(同前)x治伤寒身热发渴。在表。x
升麻 白芍药 葛根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水煎。温服。如在里。宜小柴胡汤。
并
加栝蒌根。
x治伤寒消渴x
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为二服。
卷一百三十三伤寒门
伤寒虚烦附论
属性:夫伤寒虚烦者。心中郁郁而烦也。有胸烦。有心中烦。有虚烦。诸如此者。皆热也。若
止云烦者。表热也。及其邪热传里。故有胸中烦。心中烦。虚烦之别。三者。要在观其热所
从来。审其虚实。而治为不同也。如不经发汗吐下而烦者。则是传经之热。不作膈实者。但
多和解而已。故经曰。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心
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是皆和解而彻热者
也。若因吐下发汗后。而烦者。则是内陷之烦。但多涌吐而已。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
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
姜豉汤主之。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者。
栀子干姜汤主之。是皆取其吐。而涌其热者也。虚烦之状。心中温温然欲吐。愦愦然无奈欲
其不呕。扰扰乱乱。是名烦也。非吐则不能已。经曰。若下后更烦。心下濡者。为虚烦也。
栀子豉汤主之。脉作结。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瓜蒂散主之。二者证均烦也。
药均是吐也。而又轻重之不同。吐下发汗后。邪气乘虚而入。烦者。则谓之为虚烦。与栀子
豉汤。则是吐剂之轻者。不因吐下发汗后。邪气结胸中。则为膈实。与瓜蒂散。则是吐剂之
重者。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则是烦之实者也。与调胃承气汤下之。伤寒二三日。
心中悸。心烦者。则是烦也。虚也。与小建中汤补之。烦。为热也。悸而烦。复为虚者。以
悸为虚。悸甚而烦。故为虚也。少阳之邪入府者。烦而悸。则为热也。大抵先烦而悸者。是
为热也。先悸而烦者。是为虚也。内经曰。治病必先求其本。诚哉是言也。又云。伤寒病后
躁烦者。有虚烦。有谷烦。阳气偏多。谓之虚烦。病瘥后。食谷太早。心虚不胜谷气。胃内
蒸热。谓之谷烦。若阴阳和调。则虚烦自已。损其谷食。则谷烦者瘥。
活人书云。不恶寒。身不痛。头不疼。脉不紧。但烦热者。此多虚烦热证也。烦热与伤
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汗。头不疼。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
也。不可下。如此者。内外皆不可攻。攻之。必遂损竭多死者也。此虚烦。但当与竹叶汤。
苦呕者。与橘皮汤一剂。不愈。再与之。孙真人云。此法数用。甚有效。伤寒虚之。宜服。
王叔和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并宜服竹叶汤。
x方x
x竹叶汤 治虚烦。状似伤寒。但身不疼痛。不恶寒。或得汗。亡津液。躁热未解。x
x内外皆不
竹叶(半把) 石膏(碎四两) 半夏(汤洗去滑切焙三分) 人参(半两) 麦门冬
(去心二
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粳米一百余粒。生姜
半
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并解暑毒。阴证伤寒未解人。勿服。若表里俱虚。不
利。发热。去石膏。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