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荆丸、除湿丹、和血行经之药则愈矣。
凡男子妇人病水湿泻注不止。因服豆蔻、乌梅、姜、附酸热之剂。经曰。阳气耗减于内。
阴
陷而不起。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可用独圣散吐之。如时月寒凉。宜于燠室不透风处
。用火一盆。藉火力出汗。次以导水、禹功。量病患虚实泻十余行。湿去肿减则愈矣。是汗
下吐三法俱行。三法行毕脏腑空虚。先宜以淡浆粥养肠胃三两日。次服五苓、益元同煎。或
灯心汤调下亦可。如大势未尽。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湿润燥。分阴阳利水道。既平之后。宜
大将息。慎忌油、盐、酒、果、房室等事三年。则不复作矣。
x方x
x金砂流湿丸 治男子妇人杂证。及风湿酒湿。x
木通(一两去皮) 泽泻(一两半) 木香(一两) 白茯苓(去皮) 大黄(去皮各
一两半) 滑石(五两) 海金砂(五钱) 牵牛头末(五两) 郁李仁(一两) 上为细
末。滴水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生姜汤下。忌湿面。如小便不通。灯草汤下。如伤酒。生姜汤下。
酒疸。食黄萝卜汤下。痢疾。高良姜汤下。妇人血气不调。当归汤下。肢节疼痛。温酒下。
心痛者。韭根汤下。膈气。枳实汤下。中风。槐角汤下。
x除湿丹x(出宣明论)x治湿客腰膝。重痛。足胫浮肿x。
槟榔 甘遂 赤芍药 威灵仙 葶苈(各二两) 乳香(一两研) 没药(一两别研) 牵
牛(半两) 大戟(炒三两) 陈皮(四两去白) 泽泻(二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加至八十丸。食前温水送下。得更衣止后服。前服忌酒二日。药后忌湿面、甘
草三两日。食温淡粥补胃。一方无泽泻。
x桂苓白术丸x(出御药院方)x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x
x增x
x进饮食。调和脏腑。无问寒暑湿热。吐泻利皆能开发。以令遍身流湿润燥。气液宣平而x
x愈。解酒毒。疗肺痿劳嗽。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服之利止为度。随证调之。x
官桂 茯苓(去皮) 半夏(以上各一两) 干生姜(一分) 白术 红皮(去白) 泽
泻(各半两) 黄连(半两) 黄柏(二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
丸。生姜汤下。食后服。
x桂苓白术散x(刘先生直格方)x治伤寒中风。冒暑饮食。内外一切所伤。传受x
x湿x
x热内甚。或头痛口干。或吐泻烦渴。或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或泻痢间作。并一切湿热x
x霍乱。吐泻转筋。急痛腹满。或中外诸邪所伤而兼吐泻者。湿热之时尤用之。x(方见
桂苓甘露饮)
x舟车丸 治积聚潮热。有时胃气不和。遍身肿满。或水湿蛊气。足肿腹胀。气凑不x
x得。腹肠间结聚。大便不通。并皆治之。x
甘遂(煨) 陈皮 青皮(各一两) 木香(半两) 芫花(醋炒) 大戟(浆水浸一
宿各一两) 大黄(二两) 牵牛(头末四两) 取蛊加芜荑(半两) 上为细末。水丸梧
子大。每服六十丸。量虚实加减。食前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x苍术复煎散 治寒湿相合。脑痛恶寒。项筋脊骨髀腿痛。膝膑痛。脉沉而无力。行x
x步身沉重。x
苍术(四两水二碗煎至二大盏去滓入下项药味) 羌活(一钱) 升麻 泽泻 柴胡
本白术(各半钱) 黄柏(三钱) 红花(少许) 上煎。去滓稍热服之。空心取微汗为
效。忌酒、湿面。
x渗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皆因坐卧x
x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下重疼。两脚酸痛。腿膝或肿x
x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x
苍术 白术 甘草〔各三钱(两)〕 干姜 茯苓(各二两) 橘红 丁香(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三枚。去滓。食前温服。煎至六分。此药治脾胃不
和。呕逆恶心。大便时时溏泄。尤得其宜。一方减橘红、丁香。名肾着汤。腰重而冷痛者。
大宜服之。或不因湿气所伤。乃是风寒相搏以致腰疼。宜服生料五积散。仍加桃仁数个煎服。
若
x栝蒌根汤 治风湿加渴甚者。x
石膏(二两) 栝蒌根(三分) 人参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生用
干者只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服。
x寻痛丸 治走注流湿。袭经络。宜用除疼痛。x
棕榈皮(烧存性一两半) 皂荚子仁(二两炒) 当归(去芦头炒) 乳香(别研) 没
药(别研各一两) 穿山甲(酥炙一两) 木香(半两) 麝香(二钱别研) 上同为细末。
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候。温酒下。或木瓜汤送下。
x渗湿汤 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多汗恶x
x风。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x
白术(二两) 人参(半两) 干姜(炮) 白芍药 附子(炮去皮脐) 白茯苓(去
皮) 桂枝(不
枣三枚。煎至八
x三花神 丸 治中满腹胀。喘嗽淋闭。一切水湿肿满湿热。肠垢沉积变生疾病。久x
x病不已。黄瘦困倦。气血壅滞不得宣通。或风湿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疼痛。风痰涎嗽x
x。头目眩晕。疟疾不已。症瘕积聚。坚满痞闷。酒积。一切痰饮呕逆。及妇人经病不快x
x。带下淋沥。无问赤白。并男子妇人伤寒湿热。腹满疼痛。久新瘦弱。俗不能别辨。或x
x泛常只为转动之药。兼
x之。x
甘遂 大戟 芫花(醋拌湿炒各半两) 牵牛(二两) 大黄(一两以上为末) 轻粉
(一钱
一方无轻粉)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每日三服。
加至快利。利后常服保养宣通气血。稍进酒食。病痞闷极甚者。便多服。则顿攻不开。转加
痛闷。则初服两丸。每加两丸。至快利为度。以意消息。小儿丸如麻子大。随强弱增损。三
四岁者三五丸。根据前法。一方崔宣武神 丸加黄柏。
x人参紫菀散 治湿热流注。足胫浮肿。痰咳等证。x
人参 川芎 木香 防己 白术(各一两) 紫菀(去土皮) 苦葶苈(炒紫色各二两)
上
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四片。乌梅一个。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日进三
服。慎湿面、温酒、等物。
x接骨丹 逐湿气。定疼痛。肿疾并皆治之。x
骨碎补(去毛一斤) 败酱 生地黄〔去土净洗各一两(斤)〕 蒲黄(半斤) 白面
(二升)
上为细末。一处拌匀。用隔年好米醋熬滚热。调药放温于痛处。如药冷再用热醋调敷。如此
七次。用绵包之。大有神效。一料分作七处。七日用之。
x除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涩闭。x
平胃散加半夏曲(炒) 藿香 白茯苓 白术 上各等分。用水二盏。姜枣煎服。一方
去白术。用赤茯苓。
x黄 建中汤 治伤湿。鼻塞身痛。x
黄 (微炙) 辣桂 甘草 白芍药(各二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
四片。枣三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入饧糖少许。再煎令溶。稍热服。
x赤茯苓丸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x
葶苈(四两) 防己(二两)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下。食前服。
x牛黄白术丸 治腰脚湿气。x
黑牵牛(头末二两) 大黄(二两) 白术(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x五加酒方x
五加根茎(细锉五斗) 六月六日曲末(三斗) 黍米(一石糯米亦得) 上三味以水
五斗。
共五加同下于大釜中。以木度深浅。与水准刻之。即更添水一石五斗。并前计两石。即下火
煎。旋旋急火。取药汁减下至水刻处即得。以大盆安净筐。筐中安净布单。兼滓漉着筐中。
其汁在盆中唯有五斗。且别盛密封盖之。又重取所漉者五加滓。以水煮之。如别有五加添和
同煮更佳。取此汁用淘米。拌饭炊之。如常炊法。用前五加浓汁渍曲。且炊米五斗酿之。余
五
末之。下酿中。益炒玄参及蛇皮肉亦得。其糟与以下食之尤佳。
x补骨脂丸 治湿伤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补益之药百端不应。唐郑相公为海南x
x节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湿。服诸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船主李摩诃献此方。经x
x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x
破故纸(半两拣洗为末) 胡桃肉(去皮二十两研如泥) 上胡桃肉泥入破故纸末。更
以好
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旦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者。以温熟水化下。弥久则延
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
x牵牛汤 治腹中湿气。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x
黑牵牛(头末一两) 浓朴(姜制半两) 上研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或临时
水丸梧
x茯苓白术汤 治冒雨湿着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燥热得病。觉腰重脚弱。身体x
x烦痛。头
白术(二两炒) 附子(一两生熟临时消息) 茯苓(去皮半两) 官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x加味术附汤 治中湿脉沉而微缓。湿喜归脾。流于关节。中之多使人腹 胀倦怠。x
x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或一身重着。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眩晕呕哕。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