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治五痔漏疮。x(出本草方)
用棘针根煮汁洗。(棘针乃小枣刺也)
x又方x
用鸳鸯一只。治如食法。煮令极熟。切。以五味食之。或作羹食亦得。
x又方x
用蛴螬捣烂敷上。
卷二百九十七痔漏门
痔漏
属性:(附论)
夫五痔之疾。或出鼠乳。或发寒热。或生疮。或痒痛。或下血。其证不一。治之不早。
劳伤
为漏
糟粕。肠风痔疾有五种。其证亦异。盖阳气虚而元府疏。风邪乘而热自生。风湿邪热,攻于
肠中。致使大便涩而燥热郁血。热散而流溢。冲侵肠里。故以先血后便为热在下。先便后血
为热在上。久而不愈。乃作痔。素问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房室劳伤。肠癖为痔。盖以
风热不散
x方x
x 皮丸x(出济生方)
x治五种痔漏。x
猪左足悬蹄(烧灰存性) 皮(一枚烧灰存性) 黄牛角 (烧灰成性) 贯众 槐
角子(炮)
浸) 枳壳(去瓤生
香(别研半钱) 上为末。米
虚弱寒湿痔疾。不宜服之。
x麝香 皮丸x
x治肠风痔漏。疼痛不止。大便下血。时举发。x
鸡冠花(八两微炒存性) 牛角 (烧存性) 贯众(去毛净) 槐花(微炒) 油发
灰香白芷
黄色) 麝香(半钱
(五个烧存性) 上入麝香
发病之物。
x内补丸x(出圣惠方)
x治痔漏积年不瘥。x
黄 (二分锉) 槐花(一两微炒) 苦参(半两锉) 白桐叶(三分) 龙骨(三分)
狸睛(一对
断(半两) 木香(
后悬蹄甲(一两煮黄焦)
x寸金锭子x(御药院方)
x治一切痔漏。久不可忍者。x
麝香 轻粉 硫黄 雄黄 雌黄 藤黄 砒霜 粉霜 黄丹(各二钱别研) 黄漆 牡
蛎红
可深
下恶物
x黄 葛花丸x(出宣明论)
x治肠中久积热。痔漏下血疼痛。x
黄 葛花 生地黄(焙) 黄牛角心 小豆花(各一两) 大黄 赤芍药 黄芩 当
归(各三
桐子大。每服
x内补散x
x治痔。x
人参 黄 当归(各二两) 白芷 桔梗 川芎 浓朴 官桂 防风 甘草(各一两)
上为
x鸡峰乌金散x(出直指方)
x治痔漏。x
穿山甲 刺 皮(以上二味同炒) 猪牙皂角 黄牛角心(各碎炒黄) 槐子 皂荚刺 枳
壳 贯众 牛角 阿胶(各等分再夹和) 上为末。每一钱半。用胡桃肉研烂。并调酒。
食前服
x代赭石丸x(出直指方)
x治痔变为漏脓血不止。x
代赭石( 醋碎研) 磁石(煮米醋数沸蘸七次研) 牡蛎灰 龙骨(研) 皮(煮
焦) 皂荚刺
矾( ) 上等分细
艾曲和血竭塞。日三
x二矾丸x(一名钓肠丸)
x治痔漏傍穿数穴。脓不止。并肠风脱肛等。x
黄连 黄芩 荆芥 蛇床子(各二两) 侧柏叶(生四两) 槐条 镜面草 蚵 草(各
一握)
通手洗。
x黄 丸x(一名黄 枳壳煎丸出本事方)
x治远年近日。肠风痔漏。肿痒结核成疮。诸药不效。
黄 (蜜炙) 枳壳(去白麸炒) 威灵仙(各二两) 续断 槐角子(去芦) 北矾
(枯) 当归(
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
x枳壳荆芥散x
x治肠风痔漏。并脏毒下血。脱肛疼痛。x
荆芥 防风 栝蒌 木通 当归 皂角刺 甘草 陈皮 茯苓 枳壳(各等分) 上为
末。每
甘松 凤眼草 蒴 (用根叶茎全) 华葱(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用药一两。水
二碗。
x乌玉丹x(一名黑玉丹出直指方)
x治丈夫妇人肠风痔漏。着床。大肠头疼不可忍者。服此药。
三四次见效。初得此疾发痒疼痛。谷道四周多生硬核。此是痔。如破是漏。只下血。是
肠风。皆因酒色滞气风食。五事过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医涂治。病在肠。自有虫。若不
去根本。其病不除。此药的有神效。
棕榈 乱头发(皂角水净洗各二两) 雷丸 芝麻(各一两) 苦楝根(二两半)
皮牛角腮(三两治洗净) 乳香 麝香(各半两) 猪蹄甲(后脚者四十九个洗净) 上
除乳、麝外。用藏瓶或沙盒盛。盐泥固济。周回用火 烟尽存性。不可以太过。便去火。入
乳、麝再研细。用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胡桃酒下二三十丸。杨氏方名棕榈丸。添
不蛀皂角一两半。余同。一方加槐角四两烧灰存性。 藤子一两二钱半炒。若楝根减一半。
牛角腮四两。猪蹄甲用二十五个。麝用二钱。芝麻、乳、麝、雷丸、苦楝根、 藤子不烧。
外余药各烧灰。
x秦艽苍术汤x(出卫生宝鉴)
肠风痔漏者总辞也。分之则异。若破者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
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热也。胃刑大肠。则化燥。火以乘燥热
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而合。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大便
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热盛也。去此四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下。亦助病为邪。须当
以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以锉汤与之。其效如神。
秦艽(一钱) 当归(三分酒浸) 泽泻(二分) 苍术(七分) 防风(半钱) 大
黄(少许) 黄柏(四分酒洗) 槟榔(二分) 皂角(烧存性去皮一钱) 桃仁(汤洗去
皮一钱半) 上将槟榔、桃仁、皂角仁另为末外。 咀。都作一服。水五盏。去滓。入槟榔
等三味。再煎。去滓。空心服。一方青皮半钱。木香三分同煎。病大者再服而愈。生冷硬物
冷茶之类。及酒食大面料干姜之类。犯之其药不效。如有白脓。加白葵花去萼。青皮半钱不
去白入正药中同煎。又用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
人治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病大者再服而愈。
x 藤子丸x(出御药院方)
x治风癖下血。痔漏结核疼痛。x
藤子(一个重七钱酥炙和皮用) 茴香(炒) 皂角刺(烧存性) 皮(烧存性) 枯
白矾
醋面和丸梧桐子大
x木香浓朴汤x(出宣明论)
x治痔漏脱肛。肠胃冷。腹胁虚胀。不思饮食。x
木香 陈皮 桂心 桃仁 浓朴(各一两) 肉豆蔻 赤石脂(各半两) 大附子(二
两炮) 皂
x神丹x(出危氏方)
x治肠风痔漏。x
刺 皮(一个制铁器中炒黑色为度) 皂角刺(烧灰存性) 硫黄(研) 猪牙角(去
黑灰涂蜜炙)
花(一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不饮酒米
饮下。久年痔漏服至三四十日。肉满平安。诸痔服之即自消。外痔用药十丸。同朱砂细碾。
蜜调涂。常服永除根本。若服药觉热。加白鸡冠花子一两半或二两。更加三五丸服之脏腑自
调匀也。
x治痔漏翻花泻血。x(出验良方)
狐狸手足(一副阴干) 穿山甲 皮(各三两) 川芎 黄明胶 乳香 白附子 川
乌头 五
入麝香研芫荽酒调下二钱。日三服。
x黑丸子x(出危氏方)
专治久年痔漏下血。
干姜 百草霜(一两) 木馒头(二两) 乌梅 败棕 柏叶 油发(各五钱) 以上
烧灰存性。
却入后药。
桂心(三钱) 白芷(五钱各不见火) 上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
十丸。
x治风肠痔漏。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x(出本事方)
藜芦(烧灰半两) 皂角针(只用针不用皮条炒二钱) 天麻(半两) 干姜(半两) 莲
子草(一两) 真麝(半钱) 橘子硫黄(一两) 苦栝蒌(一个大者) 明矾(一两) 上
将栝蒌开一孔如
火令烟尽为度
十丸至十五丸。
劳力。一切忌
x紫金丸x(出王氏博济方)
x治痔漏久不瘥。肛边穴时出脓血。
龙脑 麝香 乳香 雄黄 密陀僧(并碎各炒一两) 砒霜(半分) 丹砂 阿魏 安
息香(各
丹砂、密
压去油。亦研细。与前药一处研匀。却入前乳香等膏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茶清下。
兼治肠风等疾。妇人心痛血气当归酒下一丸。心痛水泻生姜汤下一丸。食泻面汤下。气痛温
酒下一丸。
x齑根汤x
x治诸痔漏出脓水。疼痛不止。x
齑根(曝干) 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 蛇床子 续断 芜荑仁 野李根 皂荚白
皮松脂
乘热放盆内。
先熏后洗。日三次。
x香壳丸x(出宣明论)
x治湿热内甚。因而饱食肠癖为诸痔。久而成痛漏。速治。悉愈之。x
木香 黄柏(各三钱) 枳壳(去瓤炒) 浓朴(各半两) 黄连(各一两) 皮(一
个烧灰) 当
水食前。日三服。
x八宝散x
x治肠风痔漏。x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 南乳香(二钱半) 皮(一个烧灰) 皂角针(一两烧灰)
藤子(
醋糊丸小豆大。
每服七丸。温酒下。日进一服。二日进二服止。假令十日进三次。忌诸发毒物。
x乳香丸x(出圣济总录)
x治一切痔漏。反花疮等疾。x
乳香(研半两) 雄黄(研) 生干地黄(瓦上 醋浸焙干) 黄蜡(各一两) 麝香
(研) 龙脑(
丸。麦门冬熟水下留
x螺皮丸x(出圣济总录)
x治五痔连年不瘥。渐成痔漏。x
螺皮(炙焦) 龙骨(各二两) 黄 (细锉) 当归(锉焙) 枳壳(去瓤麸炒) 干
姜(炮各一两
每服三十丸。食前
x黑圣散x(出直指方)
x治肠风脏毒痔漏。及诸下血。x
当归 川芎 茯苓 地榆 槐花 败棕 艾叶(烧存性) 百草霜 上等分为末。每服
二钱。食前陈米饮下。
x愈痔散x(出御药院方)
x治男子妇人一切肠风痔漏。无问新久。皆可服之。x
南乳香(另研) 槐花(微炒) 木香 商枳壳(去瓤麸炒) 鹤虱 荜澄茄(去带) 白
芜荑(各
忌发热
x 藤子丸x(出宣明论)
x治肠风泻血。湿热内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