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4-伤寒指掌-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如遇过表。大汗不止。身肉 动。头眩不起。振振欲擗地者。此阳津阴液俱脱 
也。急以左归合参、麦、五味挽之。 
邵评∶表汗过多。阴伤而虚阳浮越。阴阳两脱之候也。用左归合参、麦。救阴扶元。 
固是。但当参用和阳镇逆之品。如龙、蛎、龟版、白芍之类。更妥。 
伤寒误表大汗不止。津液外泄。胃阴虚馁。以致呕恶不已。食入即吐者。宜金水六 
君煎。加麦冬、沙参。和中以复津液。自然呕止而纳谷矣。 
邵评∶此误表汗多。阴液耗而有痰热。胃气上逆之救误法。 
如过表大汗。胃阴空乏。以致干呕呃逆不止。水浆不进。亦宜金水六君合生脉。加 
丁香、柿蒂、胡桃肉、代赭石之类止之。如不应。宜都气饮加人参、胡桃肉、紫石英之 
类以纳之。不用磁石者。因过表伤肺。恐吸其气也。 
邵评∶此过表汗多。肺胃阴伤。气逆不降之救误法。 
有阴虚挟感之症。误用柴、葛、犀角升提之药发表。以致虚阳上冒。膈闷呕恶。烦躁 
不宁。六脉洪大。按之无力者。亦宜金水六君合参麦加代赭。和中以益少阴。则阴阳和。熟睡而解矣。 
邵评∶阴虚受邪。误用升散。阴伤而阳不附阴。呕恶烦躁。脉大无根。当加育阴潜阳为是。 
有营虚卫弱之人挟感。恶寒发热。腰疼骨痛。不可峻汗。误用表药。汗大泄反加恶 
寒身痛。发热不止。当以归 建中汤调和营卫。则诸症自解矣。 
邵评∶营卫虚而挟邪。当调和营卫治之。 
凡遇外感表症。诊得两手脉寸软尺迟。舌润无苔者。营卫两虚之症也。当以黄 建中汤加防 
风汗之。(以上误汗例) 
邵评∶此凭脉用药。调和营卫。兼以散邪之良法。 
如经攻里不当。以致下利不止。百骸解散。无气以动。用大剂补中益气加炮姜。温 
之提之。如兼汗出而喘。急用参附汤加熟地。大温大补之。 
邵评∶此误攻中气大伤。脾肾阳虚之救误法。 
如经攻里太过。以致下焦受伤。肠胃并连。直漏直泄。利无关闭者。阳明关闸已撤 
也。急用桃花汤。重加人参主之。 
邵评∶此过用攻下。肾命火衰。胃肠亏乏。滑脱不守。用桃花汤涩以固脱。极是。 
有胃中谷食未化。误下之。食为寒凝。以致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治宜温胃和中。 
二陈汤、加炮姜、枳实、浓朴、楂肉之类。温以化之。(以上误下例) 
邵评∶此下早伤中。寒药与之。食滞凝结。治以温中开化。亦属救误之正法。凡停 
食症初起。所停之物。未化糟粕。在胃之上脘。大忌早下。宜运中导滞。误下则寒药与食互结。愈不 
能化。症似结胸。必待其已化糟粕。停在胃之下脘。近肠腑者。方可攻下。切记切记。宿食在胃 
之上脘。可用吐法。 

卷二
瘥后诸病述古
属性:大病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水气) 
此脾胃气虚。土不能摄水。故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 
腰以上肿者。当发汗。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喜唾) 
邵评∶唾。涎沫也。中土阳虚。不能收摄津液。而冷涎上泛也。宜理中丸加益智仁温纳之。 
胃中虚寒。则津液不能收摄。故喜唾。宜温胃。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欲吐) 
此津液不足。故虚羸少气。虚火上炎。故气逆欲吐。宜养肺胃之阴。则津液复。诸 
症自除矣。 
邵评∶肺胃津亏气馁。余热挟胃火上升。竹叶石膏汤。却是正法。惟竹叶宜易竹茹。 
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人微 
烦。损谷则愈。(日暮微烦) 
阳明旺于申酉戌。宿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损宿谷。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此劳复。因病后气虚。邪气又结于上焦。其症不一。故不着其病形。惟散其上焦之邪足矣。(劳复) 
邵评∶正虚而复受外邪。病之变见不一。故不定症形。当随症治之。 
有宿食加大黄。此指劳复之有宿食在肠胃者。故可下。非治食复也。若宿食在 
胃脘。当消导。在上脘。吐之亦可。 

卷二
瘥后诸病新法
属性:瘥后浮肿 伤寒瘥后。肢体浮肿者。脾虚有水故也。须实脾利水。宜冬术、茯苓皮、 
米仁、扁豆、山药、木瓜、车前、泽泻之属治之。或以米仁、糯米煮粥食。佳。 
邵评∶有不因于水而亦浮肿者。此元气大虚。肝木侮土。名为气肿。与水肿见象不同。须分别治之。 
瘥后昏沉 伤寒瘥后十余日。或半月。渐至昏沉者。皆缘发汗未尽。余邪在于心 
包故也。或兼潮热。或兼寒热似疟。宜连翘、栀子、豆豉、麦冬、菖蒲、淡竹叶、钩丁、丹参之类。清之解之。 
邵评∶邪在心包。症见昏沉。然有痰热内伏者。亦见昏沉。宜分辨之。 
汗后头疼 伤寒发汗后。热势略减。头痛仍在者。邪未尽也。宜再汗之。若汗后反 
剧。而烦扰者。必挟火挟痰。或挟斑疹未透也。宜细审之。凡大汗后。热不退。脉 
不静者。作危症断之。或误发温病湿温之汗。亦反剧。 
邵评∶头疼虽是表症。然有肝阳痰火独热上攻诸内因。且有虚实不同。当审因治之。 
解后额热 如热退后。额热未除。目神似觉呆钝。此胃中余滞未清。额属阳明。故 
独热。宜清疏之。二陈、加连翘、黄芩、山楂、神曲之类。清之和之。 
邵评∶胃中痰食邪热逗遛。故额热未除。阳明行身之前。额为阳位。阳盛则热也。清和的是正法。 
解后腹热 如已身凉。独腹热未除。此脾火内甚也。养阴药中。加生白芍。自除。 
瘥后耳聋 伤寒身凉后。尚有耳鸣耳聋等症。乃余邪留于少阳故也。宜养阴药 
中加柴胡、菖蒲、钩丁、池菊、通草、荷叶之类。以清解少阳之郁。 
邵评∶耳聋一症。半属少阳。然其因不一。有虚实之不同。肾开窍于耳。肾虚精脱。 
则耳聋也。痰火上升。阻闭清窍。其耳亦聋。又温暑热病之耳聋。由于阴亏邪盛。 
不关少阳。禁用柴胡升提。种种各因。虚实不同。当分别施治。 
瘥后语蹇 伤寒热退之后。其舌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不清者。亦系邪留肝脾所 
致。宜加味逍遥散。去白术、加生地、钩藤、菖蒲、蒺藜、天虫之类。 
邵评∶心脾肾三经之脉。皆萦绕于舌。心肾虚。则舌不灵动。痰阻脾络。肝风内扰。 
则语言蹇涩不清。总是虚风痰火为病。须分因治之。 
瘥后不寐 伤寒热退之后。夜不欲寐者。胃不和也。温胆汤和之。惊悸不宁者。心 
气虚也。加枣仁、远志。 
解后咳嗽 如热退之后。尚有咳嗽未除。此余热在肺也。宜滋养肺胃之阴。其嗽 
自止。如南沙参、麦冬、骨皮、知母、象贝、川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之类。 
或加生地、玉竹之类。 
邵评∶凡感外邪而有病者。症见咳嗽。其病为轻。以其邪传入肺。肺主皮毛。邪从 
外达也。内伤虚症。见咳则重。五脏传乘。肺受火刑。水源涸竭。每多死症。故咳嗽 
一症。虚实病因。当细细分辨而治焉。 
瘥后盗汗 伤寒瘥后。余热盗汗不止者。阴虚有火也。当归六黄汤加减。无热 
恶寒。而盗汗不止者。阳虚也。黄 建中汤加减。 
邵评∶阴亏火盛。内蒸燔灼。津液外泄也。育阴泻火固表为治。 
自汗不止者。阳虚也。玉屏风加牡蛎、龙骨收之。 
邵评∶卫阳虚弱。不能固护腠理。表虚而自汗出也。实表固涩之法。此方极验。 
瘥后妄言 凡伤寒热病。每有身凉热退之后。其人如痴。言语谬妄者。此心神虚 
散不复所致。但当调养气血。兼治其心。可也。神复。妄言自止。 
邵评∶病退而妄言人痴。自是心神虚散。但痰火余邪。内伏包络肝胆诸经。亦有此症。当辨别论治。 
瘥后吐涎沫 此土虚不能摄水也。六君加益智仁摄之。若其稠饮。自下焦漾漾 
而起。溢退场门中者。此肾气不纳。浊阴上泛也。宜都气饮。加胡桃、补骨以纳之。或 
少佐熟附以收之。或佐白术以制之。 
邵评∶涎沫者。寒饮也。其人胃有寒饮。病后脾虚。土不制水。水饮上逆而吐也。病 
属脾胃。尚在中焦。治以温胃和脾涤饮之法。若从下焦泛上而出者。是肾阳大 
虚。阴浊上干。是肾水上泛之症。急当温纳肾阳。镇逆制水主治。 
解后下血 伤寒解后。复有下血者。乃失汗之余邪也。当清之。生地、丹皮、地榆、川 
断、槐米、魁芍、薏苡仁、黑荆芥之类治之。自愈。 
邵评∶病解下血。由于初起失汗。邪不外达而内入。阳邪热盛。热伤阴络。而血下 
溢也。治以清营凉血和络之法。 
瘥后颐毒 颐毒因汗下清解未尽。其邪结于少阳阳明二经。发于两颐者。阳明 
部位也。发于耳之左右者。少阳部位也。宜连翘败毒散。消散之。如二活、荆防、连 
翘、赤芍、牛蒡、桔梗、土贝、蒺藜、薄荷、银花、甘草之类。少阳加柴胡。此症初起。速宜 
消散。缓则成脓。如元气虚者。须兼归 补托。溃脓后。当大补气血为主。然发于 
阳明者易治。发于少阳者难治。 
邵评∶阳明多气多血。且为中土。万物所归。无所传变。故易治。少阳属胆。胆为清净之腑。受邪则难治。 
瘥后酒复 伤寒身凉后。因饮酒复热。以酒性热有火。能助余邪故也。必兼烦闷 
干呕。口燥不纳等症。急用川连、葛花、连翘、生栀、枳实、乌梅、银花等解之。 
邵评∶余邪未尽。得酒以助其湿火。胃热气升而复病也。宜清热和胃治之。 
瘥后食复 伤寒热退之后。胃气尚虚。余邪未尽。若纳谷太骤。则运化不及。余邪 
假食滞而复作也。仍发热头痛。烦闷不纳。宜枳实栀子豉汤。加生楂肉、麦芽、连 
翘、莱菔子等凉疏之。无火。舌润。不渴者。调中汤亦可。 
瘥后劳复 伤寒瘥后。元气未复。余邪未清。稍加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