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萃精-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者。方用大麦冬钱半,黑栀仁五分,片黄芩八分,细生地一钱,生甘草三分,引用灯芯十茎,鲜竹叶七片,热 
甚加犀角尖磨汁二分,冲服。 



卷七血证门

吐血

属性:小儿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内热,致血妄行上逆也。古法主犀角地黄汤(方见本门衄血)。 
若因努劳吐血者,兼咳嗽,古法主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如桃仁、大黄、芒硝、甘草、桂枝,加当 
归、白芍、苏木、红花四味)。 
继用加味四物汤和之(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茅根、 
蒲黄、牡丹皮、黑栀子、生甘草,引用藕节),酒水煎服。 
又有劳伤吐血者,亦兼咳嗽,痰中带血,有热者,古法主鸡苏散(如鸡苏、薄荷叶、川贝母、麦门冬、桔梗、 
阿胶、生地黄、生甘草、炙黄 、白茅根、炙蒲黄等味)。无热者,古法主救肺汤(如麦冬、人参、炙黄 、郁 
金、五味子、酒洗当归、酒炒白芍、川贝母、炙甘草、马兜铃等味)。 
〔真按〕凡吐血者,荣卫之气逆也。盖心者血之主,肺者气之主,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荣养百骸,溉灌 
筋脉,升降有常,自然顺适,或外干六淫,内伤饮食,气留不行,血壅不濡,所以热极涌泄,不无妄动之患。且 
气有余便是火,火乘于血,得热妄行,故上奔而为吐血也。小儿吐血,因食伤者最多,盖阳明多气多血,若郁热 
内逼,必致荣血妄行。所以小儿吐血,属胃者十之七八、甚至尚在襁褓而吐血者,多由重闱暖阁,火气熏蒸,或 
过啖辛辣,流于乳房,儿吮之后,积温成热,热极上崩而吐血者有之。即衄血便血溺血,亦皆由乎此。若因久嗽 
吐血,是又肺虚所致。肺调百脉之气,肝统诸经之血,脾胃有伤,荣卫虚损,故血失常道而妄行。倘此儿气虚神 
倦,唇无红色,切勿误用寒凉,方以西洋参八分,生于术一钱,白云苓二钱,生甘草五分,加灯芯七茎,竹叶十 
片,以救其脾,脾实则血自止。 
若因胃中积热而吐,则宜先清胃火,使血归经,方用净知母一钱,怀生地二钱,粉丹皮钱半,雅川连五分, 
白归身三分,大麦冬一钱,润玄参一钱,炙甘草五分。襁褓小儿,但用细生地一钱,连心麦冬八分,生甘草五分, 
引用灯芯十茎,竹叶七片。 
小儿咳嗽见血,此因心肾水火不升降,火炎无制,肺胃枯燥,不可作童子痨治。方用大生地一钱,杭白芍一 
钱,肥知母一钱,白莲肉一钱,玄参一钱,寸麦冬钱半,真雅连八分,天花粉五分,炙甘草五分。 



卷七血证门

便血

属性:小儿大便下血,皆因恣食肥甘,致生内热,伤阴络也。若血色黯而浊,肛门肿痛,先血后粪者为近血,名曰 
脏毒。若血鲜而清,腹中不痛,先粪后血者为远血,名曰肠风。故便血属脏毒者,肛门每多肿痛,初起古方主皂 
刺大黄汤消之(如皂刺、生大黄、各等分)。量儿年岁大小虚实,酌其多少。水酒煎服。大下血后,热盛微痛者, 
古法主槐花散和之(如炒槐花、侧柏叶、炒枳壳、川黄连、炒荆芥穗等味)。 
脏毒加苍术、苦楝;肠风加秦艽、防风。湿盛不痛者,古法主平胃地榆汤和之(如炒苍术、陈皮、姜炒浓朴、 
甘草、地榆,引用生姜)。 
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古法主升阳和血汤和之(如炙黄 、酒炒当归、炒白芍、牡丹皮、陈皮、肉桂、秦 
艽、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炒苍术、绿升麻等味)。 
继以人参养荣汤补之(如人参、黄 、炒白术、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酒洗当归、炒甘草、陈皮,引 
用姜、枣)。 
〔真按〕小儿粪前见血,此血自大肠来也。方用正雅连五分,川黄柏一钱,小条芩一钱,生甘草五分,引用 
灯芯十茎。 
粪后见血,此血从胃脘小肠来也。方用黑栀仁五分,大生地钱半,粉丹皮一钱,大归身五分,雅川连五分, 
太子参八分,生于术六分。 
久不止者,本方加西党参钱半,升麻三分。 



卷七血证门

溺血

属性:小儿溺血,为精窍之病,乃尿与血先后分出者也。古法主牛膝四物汤(如牛膝、木通、郁金、甘草梢、瞿麦、 
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等味)。 
〔真按〕小儿溺血,固属罕见,若有此证,方用鲜生地钱半,生牛膝一钱,细木通八分,赤芍药一钱,瞿麦 
穗五分,白云苓二钱,引用灯花一颗。 



卷七汗证门

汗解

属性:《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 
在外者为汗。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 
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有虚实之别。虚者汗出翕翕,发热恶寒,乃表虚也。汗出蒸 
蒸,发热不恶寒,乃里实也。表虚者法当固表,里实者法当攻热。又有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主 
阴虚,然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二候。心虚当补心,心热当凉血,最宜详辨,因作汗解。 



卷七汗证门

自汗

属性:小儿表虚, 自汗,古法主玉屏风散(如蜜炙黄 、防风、土炒白术等味)。 
若恶寒冷,阳气虚也,古法主桂枝汤(如白芍、桂枝、炙甘草)。加炙附子,引用姜、枣。 
阳明里实。蒸蒸自汗。古法主白虎汤(如 石膏、生知母、生甘草、粳米等味)以清之。 
便秘者。古法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引用生姜)以攻之。 
〔真按〕自汗一证,多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 
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之,故发厥而自汗。皆阴阳偏胜之见端也。小儿脏腑娇嫩,皮腠未密,或重衣浓 
被,致五内生热,热搏于心,故心腋不能自存,而额汗出也。额为心之位,宜收敛心气,固心血,方以炒党参二 
钱,白归身五分,另有 猪心切一薄片,共煎汤,空心服之。 
若大病后,气血两虚,津液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儿黄瘦,失治则变蒸疸,急 
宜固其真元。方用嫩黄 一钱,炒党参八分,漂白术八分,炙甘草五分,引用龙眼肉三枚。 
若脾虚泄泻自汗后,而遍身冷,有时遇泻则无汗,不泻则有汗,此为大虚之候,急用真人参三钱(无力者用 
西党参三钱)。生金钱术二钱,北干姜一钱,炙甘草一钱,以挽救之。 
泻止,除去干姜不用,加炙黄 一钱,同煎。 
小儿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宜补胃。方用四君子汤加黄 。 
小儿肺虚自汗,面唇俱白,六脉无力,盖因久嗽所致。方用四君子汤加麦芽、五味子。 



卷七汗证门

盗汗

属性:小儿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古法主酸枣仁汤(如当归、炒白芍、生地、茯 
苓、炒酸枣仁、炒知母、炒黄柏、五味子、人参、炙黄 等味)。 
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古法主当归六黄汤(如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柏、黄连、炙黄 , 
引用浮麦)。 
〔真按〕小儿睡中汗出,醒来则止,此心虚盗汗。宜和心气,养心血。但用前拟自汗本方党参、归身、 
猪心等味,服之即愈。 
若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方 
用正广皮八分,杭青皮八分,诃子肉四分,粉甘草四分,公丁香三分,引用五谷虫五分。 
附诸汗外治法∶凡诸汗服药不止者,用五倍子一个,研细末,醋和作一小饼,贴肚脐,以带扎之,即能见效。 



卷七咳嗽门

咳嗽解

属性:黄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夫肺为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 
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专主气。《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由儿衣太薄及冷冻饮料之类,伤于寒也。《经》曰∶ 
热伤肺。由儿衣太浓,爱养过度,伤于热也。又曰∶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使气上而不 
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嗌,故令咳嗽也。 
《病机式要》云∶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 
谓无声而有痰,脾虚动而为痰也。 
二者虽俱属肺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分寒之别,宜详辨之。 
脏腑皆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终皆不离乎肺也。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 
肺为重,主治在肺。 
以时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二便嗽者, 
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者,烦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者,气逆虚鸣,面目白飧泄;肺热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 
鼻干面红,手捏眉目;肺寒者,嗽多痰清,面白而喘,恶风多涕。 
又因其虚实寒热,调理各不相同,因作咳嗽解。 



卷七咳嗽门

肺寒咳嗽

属性:小儿寒嗽,因平素肺虚,喜啖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其证面色 白,痰多清稀,鼻流青涕,初 
起古法主圣惠橘皮饮(如人参、贝母、苏叶、陈皮、桔梗、杏仁,引用红枣)。 
若日久不愈者,古法主补肺阿胶散(如人参、麸炒阿胶、炒牛蒡子、炒杏仁、糯米、炙甘草、马兜铃等味), 
水煎食后服。 
〔真按〕小儿寒嗽,除前述诸病状外,更有气壅喘促,声浊无汗,鼻塞声重之状。方用老苏梗八分,白云 
苓钱半,陈枳壳一钱,信前胡六分,芽桔梗一钱,浙贝母钱半,苦杏仁钱半,引用嫩生姜一薄片。 
次用化痰宁嗽之法,方用叭哒杏仁二钱,蜜紫菀一钱,炒百部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