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有休克症状者、绞窄性肠梗阻及肿瘤梗阻者,均不宜使用本方。④孕妇禁用。⑤中病即止,慎勿过剂。〔本节表解〕
主要类别症状治则方剂痉病柔痉头项强痛 ,发热、汗出,身体强而几几清热生津,滋养筋脉,调和荣卫,以解外邪栝萎桂枝汤欲作刚痉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解表散邪,滋养筋脉葛根汤阳明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通腑泄热,急下存阴大承气汤湿病寒湿表实无汗身烦痛散寒除湿麻黄加术汤风湿在表无汗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轻清宣化,解表祛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表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益气行阳,健脾除湿防己黄芪汤风湿表阳虚而风盛身体疼烦,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桂枝附子汤风湿表阳虚而湿盛服桂枝附子汤后,风气虽去,寒湿未尽温经祛湿白术附子汤风湿表里阳虚骨节疼烦,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身微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甘草附子汤((NB16D))病伤暑热盛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清热祛暑,生津益气白虎加人参汤伤暑湿盛身热疼重,脉微弱祛湿解暑一物瓜蒂汤
〔名医医案〕
李某,男,24岁,1986年7月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心悸胸闷,周身乏力,微有寒热,四肢酸楚等症,在蚌埠市某医院化验检查:ESR120mm/h;ASO600单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早搏。经抗感染、抗风湿、大量激素,及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病情一直未能控制,同时又出现心悸加剧,肢体肿胖,颜面潮红,烦燥失眠,咽干口苦等症,心率110~140次/min。舌质红胖,苔薄黄,脉滑数有力。证属风邪稽留,营血郁热。治宜清热凉血,祛风利水,防己地黄汤加味:生地60克,防己20克,防风15克,桂枝、甘草、苦参各10克。3剂水煎服,地塞米松1。5mg; 2次/d,其它药物停用。服药1周后,诸症减轻,舌质红胖,继用上方加木通10克,再进5剂。1个月后复查,ASO:400单位,ESR25mm/h; 心率7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体胖渐退,舌转淡红、苔薄白,脉濡滑,原方加玉竹30克,再进10剂而愈。
王某,男14岁,学生,1990年5月12日初诊。患者5天前玩耍出汗后下河摸鱼,2天后出现左上肢麻木,僵硬,抽搐,并逐渐加重,伴阵发性项背强急,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每日发作3~5次,发病时神志清楚,能感觉到不适与痛苦。经用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各种检查无异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为痉证,证属血虚受风,筋脉拘挛。治宜养血祛风,舒筋止痉。方用防己地黄汤加味;生地60克,防风、防己、川羌、胆星、炙甘草各12克,桂枝10克,泽泻20克,生芯米30克,白芍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症状缓解,抽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连续服药15剂后,诸症悉除。随访2年无复发。
〔歌诀〕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桂防草,滋阴清热祛风好;
血虚火盛风狂起,舌红脉数力偏饶。
组成: 生地、防己、桂枝、防风、甘草。
功效: 养血清热,祛风和络。
主治: 血虚火盛发狂证。症见其人喜忘如狂,独语不休,动作妄行,时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红少苔,脉浮或数。
临床运用: 本方多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如癫痫、癫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疾呆、小儿多动症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羌活、忍冬藤、蒲公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加当归、白芍、川芎、木瓜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加生地、苦参、木通治疗心悸;加生地、天花粉、紫草、浮萍治疗风水;加减治疗癫狂、狂证、精神病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提示: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强心利尿、降血糖、降压、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人体百条脉络同出于一个根源。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
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读经先知〕 百合病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可有精神恍惚、神志不定的症候,以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狐惑病由湿热虫毒所引起,以咽喉部、前后二阴的腐蚀溃烂为特征;阴阳毒与感染疫毒有关,以发斑、咽喉痛为主证。三种疾病在病因、主证、治疗方面虽然各异,但是在某些症候上又有类似之处,所以合为一篇讨论。
〔原文〕
论曰:百合病①者,百脉一宗②,悉致其病也③。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④,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⑤,身形如和⑥,其脉微数,每溺⑦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⑧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锦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⑨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B10))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B11))。大便当如漆((B12))。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B13)),勿以盐豉也。百合病渴不差((B14))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B15))消石三两。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B16))于喉为惑,蚀于阴((B17))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B18))则声喝((B19))一作嗄((B20)),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蚀于下部((B21))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蚀于肛((B22))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病者脉数,无热((B23)),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B24));七、八日目四眦((B25))一本此有黄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上二味,杵为散,浆水((B26))服方寸匕,日三服。阳毒((B27))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B28)),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B29))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B30)),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注释〕
①百合病:病名。魏念庭说:“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
②百脉一宗:百脉指全身所有的经脉,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是说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③悉致其病也:指百合病影响整体,无论哪一经,似乎无所不病。
④默默:沉默无声。
⑤如有神灵者:形容百合病人神志恍惚,神情不定的情况。
⑥身形如和:是说其外形并无显著病态。
⑦溺(niào尿):指小便。
⑧淅(xī息)然:形容怕风,寒栗之意。
⑨后方:指百合鸡子汤。
((B10))病形如初:指证状如第一条所述。
((B11))中病,勿更服:如药力已经有效,则不必再服。
((B12))太便当如漆:服药后大便的颜色如黑漆。
((B13))煮饼:淡熟面条。
((B14))差(chài瘥):通瘥,作病愈解。
((B15))炙:不作今之蜜炙,而作炒、烘、晒,使焦燥易于研末用。
((B16))蚀:即腐蚀。
((B17))阴:指前后二阴。
((B18))上部:指喉部。
((B19))声喝(yè叶):指说话声音嘶哑。
((B20))嗄(shà霎):声音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