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作痛)。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B27));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B28))者,不治。师曰:寸口((B29))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B30))。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问曰:有未至而至((B31)),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B32))夜半少阳起((B33)),少阳起之时阳始生((B34)),天得温和。以((B35))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B36)),其病在表;浮者在后((B37)),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问曰:经云((B38)):厥((B39))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问曰:寸脉沉大则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B40))。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问曰:脉脱((B41))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B42)),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问曰:阳病((B43))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B44))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B45)),咽((B46)),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B47)),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B48))七伤((B49))六极((B50)),妇人三十六病((B51)),不在其中。清邪((B52))居上,浊邪((B53))居下,大邪((B54))中表,小邪((B55))中里,((NE047))饪((B56))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B57))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B58)),寒中于暮((B59)),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B60)),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问曰:病有急当救((B61))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B62))加以卒病((B63)),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B64))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B65)),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夫诸病在藏((B66))欲攻((B67))之,当随其所得((B68))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注释〕
①上工:高明的医生。古时就医生技术的优劣,分为上、中、下三等。治愈效果达十分之九的为上工;十分之七的为中工;十分之六的为下工。
②治未病:治疗未病的脏腑。
③实脾:调补脾脏。
④四季脾王:王(wàng旺)通旺。四季脾旺指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
⑤人禀五常:禀:受之意,五常:即五行。
⑥风气:自然界的气候。
⑦元真:元气或真气。
⑧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客气邪风指能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⑨疢难:疢(chèn趁),难(nàn读去声)。疢难指疾苦。
((B10))适:刚才
((B11))导引:古代运动疗法的一种。《一切经音义》云:“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B12))吐纳:吐故纳新。是调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B13))膏摩: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B14))九窍:两耳、两目、两鼻孔,口及前后二阴。
((B15))无犯王法:不要违犯国家法令,免受刑伤。
((B16))服食:即衣服、饮食。
((B17))三焦:指气血、体液流通的道路。
((B18))气色:五脏六腑之精华,藏于内者为气,现于外者为色。
((B19))水气:病名。指人体内有水气。
((B20))寒:指寒饮。
((B21))便难:指大便难。
((B22))留饮:水饮停留体内。
((B23))寂然:安静而无语声。
((B24))喑喑然:声音低微而不流畅。
((B25))啾啾然:声音细小而长。
((B26))吸促:指吸气浅短而困难。
((B27))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B28))呼吸动摇振振:形容呼吸迫促而引起的全身振动。
((B29))寸口:一名气口,又名脉口。本条寸口,包括两手的六部脉。
((B30))四时各随其色:指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B3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那个时令的气候到。以下义同。
((B32))甲子:是古代用天干、地支配合起来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天干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共六十个。“甲子”是其中第一个。这里是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非指甲子日。
((B33))少阳起:少阳,是古代用来代表时令的名称。始于少阳,终于厥阴。少阳起:是说一阳从东方起而出于地上。
((B34))阳始生:阳气开始生长。
((B35))以(yǐ已):通已。
((B36))前:指关前寸脉。
((B37))后:指关后尺脉。
((B38))经云:经,指古代医经,何书失考。
((B39))厥:上逆之意。厥阳指阳气偏盛,孤阳上逆之意。
((B40))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B41))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遇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B42))浸淫疮:是皮肤病之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B43))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症。
((B44))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症。
((B45))哕(yuě郁):即呃逆。
((B46))咽(yē噎):指咽中梗塞。
((B47))六微:即六腑。
((B48))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及《灵枢·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B49))七伤:《巢源》以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B50))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B51))妇人三十六病:《千金》作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巢源》与此同。
((B52))清邪:即雾露之邪。
((B53))浊邪:即水湿之邪。
((B54))大邪:指风邪。
((B55))小邪:指寒邪。
((B56))((NE047))(xīn欣)饪(rèn任):指饮食物。
((B57))五邪:即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B58))前:指午前。
((B59))暮:指下午。
((B60))皮腠:即皮肤,腠理的简称。
((B6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B62))痼疾:指积久难治的疾病。
((B63))卒病:指突然得的疾病。
((B64))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B65))所恶:指病人所厌恶的饮食居处。
((B66))在藏:这里泛指在里的疾病。
((B67))攻:作治字解。
((B68))所得:相结合的意思。
〔译文〕
有人问道:高明的医生治病,往往治疗没有发病的脏腑,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回答说:治疗尚未发病的脏腑,是因为疾病可以传变的缘故,例如诊察到肝脏病症,根据五行相乘规律,就知道肝病可以传脾,治疗的时候应当首先调补脾土,但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的时候,那就不需要补脾。一般的医生不懂得这种相传的规律,见到肝病,不理解必须先调补脾土的道理,而只单纯地治疗肝病。对于肝虚证的治疗,可采用酸味药物补益,焦苦的药物协助,还要用甘味药物来调和。五味各有归经,酸味入肝经,焦苦味入心经,甘味入脾经。因为脾气旺盛就能制约肾,肾气虚弱则水液代谢失常而停留下焦,水不上行抑制心火,心火旺盛则伤肺,肺脏被伤,其气虚弱,肺虚不能制约肝,则肝气旺盛,从而肝病就可自行痊愈。这就是治肝需要补脾的奥妙所在。治疗肝虚证则用此法,实证就不能用了。医经上说:“治疗虚证用泻法,就会使虚证更虚,治疗实证用补法,就会使实证更实,正确的治法,必须是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肝病当按虚实分治,其他脏腑的病症均可仿照此种方法治疗。”人体禀受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凭借自然界气候而生长。自然界气候固然能够化生万物,但亦能伤害万物,犹如水能浮舟,也可覆舟。只要五脏真气充实,营卫通畅,人体就不会发生疾病;若受到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伤害人体,就可以发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一切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途径,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经络先感受邪气,然后传入脏腑引起疾病,这是内因;二是:外邪侵袭皮肤,影响四肢、九窍的血脉正常运行而引起疾病,这是外因;三是:由于房室不节,金刃虫兽所致的伤害,这是不内外因。用这种方法归纳,则发病的原因便可囊括无遗了。假使人们平时善于摄生保养,内养正气,外慎风邪,不让外邪侵犯人体经络,便能保持健康。如有不慎,感受外邪,应在外邪刚侵犯到经络,尚未内传到脏腑的时候,就及时进行治疗;当四肢刚感到沉重不适的时候,立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炙、膏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