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解金匮要略-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 法】 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 效】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 治】 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现常用本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
    肾炎及心脏病水肿,而见湿重小便不利者。
    【注 意】 本方用于治疗气虚水肿为主,水肿实证而兼有恶心,腹胀、便溏等胃肠症状者不宜使用。〔本节表解〕
    主要类别症状治则方剂惊悸火劫致惊卧不安、惊狂、心悸等镇惊降逆安神桂枝救逆汤水饮致悸心下悸动蠲饮定惊半夏麻黄汤血证瘀血化热心烦胸满,口干燥而渴,脉象涩,滞迟缓破血逐瘀虚寒吐血反复吐血温中止血柏叶汤热盛吐衄心火亢盛,吐血。清热泻火而止血泻心汤虚寒便血脾气虚寒,先便后血温中摄血黄土汤湿热便血大肠湿热,先血后便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赤小豆当归散
    〔名医医案〕
    苗某,女,58岁,患者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2茶碗之多,每日2~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治宜温养脾肾,方用《金匮要略》黄土汤加味: 熟地30克,白术18克,炙甘草18克,黑附子9克,黄芩6克,阿胶15克,黄土60克。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服2剂。复诊时服上方已有好转,昨日大便3次,仅有1次流血,今日又便后流血1次,仍心跳气短,无头晕及自汗出,饮食尚可,眠佳,舌无苔,脉为沉数,原方再服3剂。三诊便血已很少,心跳气短亦减,舌微黄薄苔,脉如前,血虽渐止,但日久伤血,中气已伤,仍宜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黄芪15克,当归9克,干地黄12克,阿胶9克(烊),甘草6克,生地榆6克,侧柏叶6克,黄芩4。5克,槐花6克,地滑皮6克。5剂。3个月后随访,未再便血,心跳气短亦较前好转。

    罗某,男,72岁。患者1986年5月15日午餐饮酒进食姜蒜等食物后出勤农事,日落时分,骤然腹痛,肠鸣,大汗淋漓,泄鲜红血液,与水样便混杂,状若洗肉汤,腹泻频繁,疼痛不已,急诊入院。既往素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史。检查: 血压20/10毫米汞柱;腹肌柔软,脐部压痛,并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4。5%,白细胞13200/mm3,嗜中性粒细胞79%,淋巴细胞21%,大便常规: 鲜血便,红细胞(+),白细胞4~6。初步印象: (1)溃疡性肠炎;(2)急性坏死性肠炎;(3)结肠癌?立即抗休克治疗,给予止血、扩容、纠酸、抗炎、解痉、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等积极抢救,并同时送服附子理中丸数枚,病情未见好转,下血仍不止,入院后排出赤豆色样便量约6000ml。准备转外科手术探查。考虑其年事已高,失血脱水过多,病情危笃,预后不良,已劝其家人备后事。16日下午四时聘余诊治。诊见患者,展转麻第,目陷息促,面色苍白,神情疲乏,频渴欲饮,皮肤松弛,潮湿欠温,四肢厥冷,手足拘挛,惕而不安,舌有齿印,脉微欲绝。此乃阴阳气血俱虚,津血欲竭,已陷入阴绝阳亡之境。急投黄土汤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如麦冬、五味子、地榆炭,以回阳益阴,养血摄血。处方: 附片10克,红参10克,黄芩、阿胶、熟地、白术、麦冬各10克,甘草5克,伏龙肝250克(布包煎),五味子6克,赤石脂12克,(禹余粮缺)地榆炭15克;煎后嘱其频饮,以防上吐。服药1剂,腹痛大减,下血量、次亦减三分之二;四肢渐温,脉微续出;令其日进1剂,再服两天。19日再诊,腹痛泄泻已止,唯觉神疲纳差,继以香砂六君、归脾加减共治一周,痊愈出院。
    〔歌诀〕
    黄土汤
    黄土汤方胶附芩,地术甘草脾阳贪;
    中焦虚寒血不统,吐衄崩漏此方寻。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功效: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脾阳虚出血证。症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或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临床运用: 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鼻衄、子宫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痢疾、崩漏、紫癜等。有报道用本方加仙鹤草、白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加补骨脂、仙鹤草、花蕊石等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三七、白芨、黑芥穗、艾叶炭等治疗崩漏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呕吐和下利,都属于胃肠消化道疾病。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读经先知〕 此篇讨论呕吐、哕、下利病的脉象、症候及治法。呕吐包括反胃及哕(呃逆);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三者都属于胃肠消化道疾病,故合为一篇论述。

    〔原文〕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①,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②,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病人欲吐③者,不可下之。哕④而腹满,视其前后⑤,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干呕⑥,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者,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麻黄甘草生姜各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个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⑦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夫六腑气绝⑧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⑨,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下利((B10))脉沉弦者,下重((B11));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B12))者,为顺也。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B13)),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B14)),下虚故也。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时((B15))脉还,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