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海牙先生专集(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固能影响到生理而生理亦能改变心理;可知心理与生理有相互的关系,不能于其中分轻重缓急,因此性功与命功亦当同时并用,不能说孰先孰后。   


   性与命在最初源头本不可分,惟吾人既有此后天肉体,且须设法保存此肉体,勿便其速朽,姑将性功与命功分为两部分比较,不分者似为便利。是论理与论事之不同也,非强加定律。先修性者每尊北派清静,先修命者常讲南宗栽接。古所谓金丹大道实即南宗阴阳功夫,乃《参同》、《悟真》所指,决非清静孤修事也。此一节近代唯撄宁夫子明确讲过,非但知之者不多,即便知道敢于点破者更不多矣。而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不可不明焉。   


   然而修炼金丹大法条件特别苛刻,非有“财、侣、法、地、福”相应,再加自己的大智大慧勤勉方能修持,这里且不去谈它。而今为方便起见,考虑君等为职业所拘,每日暇逸之时间有限,对于性功颇难深入,又以年龄皆非少壮,半生精力消耗已多,以环境而论现在与将来仍不能跳出此范围之外,所以弥补亏损,命功在君等实为急务。  
 

   弥补亏损的修炼   


   补亏损者,世人娶妻生育及一切酬应,年至四十以后,其精气已耗大半,更有人先天不足,若后天不补足精气,则做气功难有进步,故当注意之。其法:每日不拘何时(若饱食之后必须缓行三、五百步方可就坐)人座,腰带放松。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心神于命门(两肾中间、肚脐对面)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如鸡抱卵须常听。”如此每日行持,坐一、二小时,或能多坐更佳。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即针炙家的会阴穴),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却不要理它;待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不理它,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如此凝定、跳止,万不可稍有邪念意淫,否则自误匪浅。   


   口鼻之息名为外呼吸,与内呼吸之动作正相反。鼻中之气吸入则内呼吸反迎而上升至脐轮。鼻中之气呼出则内呼吸反而下降至海底。如此情形,久久自然升降,则无弊病。若稍存意念送他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灵明不能融化为一。其要紧处,惟忌念起;念起神散,虽坐无益。总之,务要此虚灵不昧之神归入阴跷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   


   初坐,约得,三百息,继渐加至五六百息,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觉其热。而后使阳气化为阴精。如是每日行持,以填补历年之亏损,并为藏阳之地步。故此补亏一法,是谓清静中接命添油之秘诀也。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高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重此法。由此步功夫做完,而后再行炼精化气,方是进步之途。   


   撄宁师曰:神仙家每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且云轻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盖人不论男女老少,若得此阴跷种阳之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世,今反用及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传者,一也。其二,又恐落人江湖骗者之手,搬弄是非,致虎落平原反被犬欺耳。   


   仙家养生本于科学实验,每发现吾身有不足处即刻速速补之,每发现与长生有关处即刻注意谨慎。古仙见呼吸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调息法、数息法、观鼻法、吐纳法、服气法;见神气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心息相依法、凝神入气穴法;见食物与生命关系之重,因此遂有择井泉法、蓄雨水法、造玉浆法、服钟乳石髓法;见日光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因此遂有采日精月华法、晨起服东方生气法;见运动与生命关系之重要,四此遂有五禽戏法、八段锦法、通三关法、转河车法;见林泉可以避酷暑、穴居可以御天寒、深山可以远尘嚣,因此遂有洞天福地之选;见肉食容易致病、谷食不能长生、熟食每多夭折,因此遂有不吃烟火之志。此皆古仙家全部之学术,今人不弹此调久矣,而蠢者曲解之亦久矣。   



   修炼要旨   

   再就其能行者分别言之。   

   第一、心息相依。吾人肉体上最重要之机关即是呼吸,呼吸若一断,人立刻死亡,不能稍延时日,故命功当以呼吸功夫为首务。古仙以为人吐出者乃父母培育之气,吸入者乃天地生化之气,故《灵宝秘法》以多吸长、呼短少为要点。常见人将亡时只有呼气没有进气是其明证。大都市里弄胡同房屋中空气多半不洁,凡吐纳法、服气法、深呼吸法皆不可用,仅能做心息相依功夫耳。今人做功夫只晓得守窍、通关或深呼吸、逆呼吸等等,若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则很少有人注意。此法至简,唯心随息转,息绵心宁,法效甚宏,是性命和合之根基。   


   第二、饮食滋补。常人一星期断绝饮食,则饥渴而死,故饮食之重要仅次于呼吸。此条包括药饵补品在内,非仅指每日照例的三餐茶饭而言,因为人身有许多必需之物质在普通饮食中不易得着。又非只指人参、鹿茸之属,五谷杂粮、草芝果实皆有应用。但进补品须要有高等的医药知识,若一味蛮补,非徒无益,而且有害。   


   第三、全体运动。徒知饮食滋补不知运动,则机关板滞,消化不良,补品亦难得力,甚或壅塞而成大病,故当济之以运动。常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尚需运动,以其生命本身而论也。所谓全体运动者,盖连脏腑神经皆要运动,不仅运动四肢而已。武术之运动宗旨在对敌,未必尽都合于修养原则,宜于古代导引或近代体操法中择其姿势合于修养之原则者行之。总以运动脊髓神经并五脏六腑为主,四肢不过附带运动,并非重要。最忌者就是学做人力士及健美运动或为竞赛夺标之运动,此等争名夺利运动两败俱伤,何尝有人己两利之效乎?愚以为流行最广泛者以太极拳最为宜人,既可不拘壮弱,皆能实行。一动无有不动,又可体悟阴阳相济之理,生发技击之道。以其柔和舒展极尽人体艺术之美,又深符合自然运动之规律。更加神气相依渐人虚无境界,此太极拳之内功也。察太极拳以“松空通”为不二法门,而松空通者又何拘于太极拳哉!   


   第四、端身正坐。心息相依之功夫,凡行住坐卧皆可用功,不限定专在坐时行之。此处所谓端身正坐者,盖指每天总须有两三次静坐功夫,不可有缺。每次至少半小时,至多两个小时,入定者不限,如勉强延长亦有妨害,心息相依之后宜静坐,每餐饭后宜静坐,体操导引之后宵静坐,杂事之后宜静坐,杂事之后稍加休息皆宜静坐。能静坐即是功夫。不必于静坐时更在身中搬弄什么花样,以免画蛇添足。世人每厌恶正当静坐时,心中常有杂念忽起忽灭,恐扰静功,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静坐是身不动,止念是心不动,乃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吾人既须应付事务,终日在尘劳之中,如何能使心不动?只先求暂时身不动为已足,若果身不动功夫长久下去勿使间断,将来渐渐即可做到心不动地步,此非短时间事也。心定念止就是性功。静坐功大可以矫正中年、年老以后的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之病,又可以治性情浮躁之病。颇有合于老子虚其心实其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之旨。最忌的是在静坐时于身体内搬弄许多花样,以求假热闹,就象江湖卖技之流所表演之花拳绣腿,虽能博得看众喝彩,却非实际基本功夫,识者所不取也。   


   凡习端身正坐者,只要不歪不靠、自小腹以上端正挺直即为合法,但周身肌肉筋骨要完全放松不可有一部分紧张。至于盘腿垂腿、握手放手、开眼闭眼、卷舌舒舌、垂帘观鼻等等皆不关重要。世人专在这些小节目上注意而不研究静坐之原理,所以静坐多年功夫却难得进步。甚至于当静坐时身体或面部显出可怕可笑之奇形怪状,彼等反误以为功夫有效验,并且各处宣传,教人如法炮制,可谓一盲引众盲也。   


   养生小术远非金丹大业   

   以上诸条仅是养生小术,远非金丹大业。所贵者乃是陈撄宁先生所倡导之仙家讲科学、重实验、看实效之精神。遂劝今人重其本,顾其未,查其源,问其流,方避“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之殃。撄宁先生生前每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虑“骑驴找驴”之弊病,虽时过境迁,古之鉴犹今之镜也。先生羽化近三十年,余亦列于老迈,振兴仙学之重任当委于后来者。幸于今日科技发达,文明进步,研究仙学者甚众,倘真博采古往今来众家之长,分析比较,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则可望来日硕果累累,利人利己,大同世界和平安宁,亦足陈先师之宏愿也。







胡海牙——武术内家八段锦精要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养生术中的经典,有着比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习练者各自不同的体悟,八段锦的练法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我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武术大家对八段锦特别偏爱,都或多或少练习过。这其中,讲究内在修为的武术内家流派尤其重视八段锦,其主要练法和社会上流行的有所不同。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