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便秘,葱白汤、茶下。
卷二诸证门
胃脘痈证
属性:(主痈。出《素问·病能论》)
胃脉沉细,阳气不得下通,寒痈,阳热聚于胃口,腐坏成脓。
x射干汤x 主之∶治胃脘痈,人迎脉逆而甚,嗽脓血,营卫不流,热聚胃口成痈。
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一两半)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温服,
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阳厥证
属性:(主诸气。出《素问·病能论》)
怒狂者,生于阳也,阳胜则气逆,狂怒上气,夺食即已。食入阴,善于阳,则平其气。
若阳胜,气逆多怒。
x羚羊角汤x 主之∶治阳厥,气逆多怒,而颈脉复动。已食阴养于阳,平其气。
羚羊角 人参(各三两) 赤茯苓(二两,去皮) 远志(去心) 大黄(炒。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新补,又方 治阳厥,若除烦下气,铁落为饮,铁浆汤饮之,食后并服。
卷二诸证门
息积证
属性:(主心腹。出《素问·奇病论》)
病胁下满,逆气不已,气逆胁下,息而不消,积而不散,气元在胃,妨饮食。不可针灸,
宜导引服药尔。
x白术丸x 治息积,胁下气逆,妨闷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已。
白术 枳实 官桂(各一两半) 人参(二两) 陈皮 桔梗(醋炒) 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证
属性:(主肝。出《素问·奇病论》)
人有尺脉数甚, 急而见,腹必急,数亦为虚, 见以名耳。
x柏子仁散x 主之∶治 ,肝虚生寒,脉数劲急,腹胁痞闷, 见于外。(《圣惠方》
中十五味柏子仁丸亦治。)
柏子仁 茯苓 防风 细辛 白术 官桂 枳壳 川芎(各三两) 附子 当归
槟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厥逆头痛证
属性:(主肾。出《素问·奇病论》)
肾虚犯大寒,头痛,齿亦痛,痛之甚,数岁不已者是也。以∶
x天南星丸x 主之∶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胃脉同肾脉厥逆,头痛不可忍之。
天南星(炮) 硫黄(研) 石膏(研) 消石(研。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时服。
卷二诸证门
胆瘅证
属性:(主肝。出《素问·奇病论》)
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府,肝浊扰之,气上溢。
x益胆汤x 主之∶治胆瘅,胆虚,热气上冲,口中当苦,泄热不已,脏腑固虚致然。
黄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官桂(一两) 苦参 茯神(各两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濡泄证
属性:(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
《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寒客生濡,胃泄,如随气而下利。
x豆蔻散x 主之∶治濡泄不止,寒客于脾胃,故伤湿而腹痛滑利不止。
肉豆蔻(五个) 甘草(炙) 浓朴(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一盏调下,食前,白汤亦得。
卷二诸证门
溏证
属性:(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
脾虚风冷,阴盛,糟粕不化,大便黄黑如 溏,或大肠有寒也。
x吴茱萸丸x 治 溏,泻泄不止,脾虚胃弱,大肠有寒,大便青黑或黄,利下。
吴茱萸(汤洗,炒) 干姜 赤石脂 陈曲(炒熟) 当归(焙) 浓朴(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空心服。
卷二诸证门
三焦约证
属性:(主大小肠。出《素问·宣明五气论》)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气入客,约而不行,故谷气不得通也。
x枳壳丸x 主之∶治三焦约,调顺三焦气脉,消痞滞,利胸膈,治风,通大小便。
陈皮(一两) 槟榔(半两) 牵牛(四两,一半生一半熟,捣,取头末一两半,余不
用) 木香(一分) 枳壳(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胃寒肠热证
属性:(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寒不受,水谷不化,泻泄,寒之气在上,肠热之气在下,故胀而泄。
x妙应丸x 主之∶治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
川乌头(去尖,半两) 栀子仁 干姜(生。各一分)
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下,食前,日进二服。
卷二诸证门
胃热肠寒证
属性:(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热则消谷,善食而饥,奈肠寒,则血凝脉重,小腹疼痛而胀。
x青橘皮丸x(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饥) 治胃热肠寒,善食而饥,便溺少而腹胀痛,
大便或涩。
青皮 京三棱 黄连 蓬莪术(炮。各一两) 巴豆霜(一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后。(少与之,不可多也。)
卷二诸证门
控睾证
属性:(主小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甲乙经》云∶小肠病,结于腰上而不下,痛冲心肺,邪所系。
x茴香楝实丸x 主之∶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
茴香(炒) 楝实(麸炒,去核) 吴茱萸 马练花(醋炒。各一两) 陈皮(一两)
芫花(半两,醋炒)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卷二诸证门
阴疝证
属性:(主男病。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肿,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脉为治。
x蒺藜汤x 主之∶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欲劳,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 附子(炮,去皮脐) 栀子(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睾证茴香练实丸,亦治此证。
卷二诸证门
诸痹证
属性:(主风。出《素问·痹论》)
痹乃风寒湿三气相合而为痹。风者,百疾之长,善行数变,多汗恶风,目 胁痛,或走
注四肢,皮肤不仁,屈伸不便。
x升麻前胡汤x 主之∶治肝风虚所中,头痛目眩,胸膈壅滞,心烦痛昏闷,屈伸不便。
升麻 前故(各一两半) 玄参 地骨皮(各一两) 羚羊角 葛根(各二两) 酸枣仁(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后温服,如行五六里,
更进一服。
卷二诸证门
心疝证
属性:(主心痛。出《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传于府,故小腹有形。心气逆不顺,当痛不已。
当兼心气治,不止为有寒邪所中。
x木香散x 主之∶治心疝,小腹痛,闷绝不已者。
木香 陈皮(各一两) 良姜 干姜 诃子皮 赤芍药 枳实(各半两) 草豆蔻 黑牵
牛(各三两) 川芎(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四圣散x 治肾藏风,并一切癣。
白附子 白蒺藜 黄 羌活(各等分,生用)
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癣不瘥,十日大愈。
x赴筵散x 治口疮不已者。
密陀僧 黄柏 青黛(各等分)
上同研为细末,每用干糁于疮上。
不过三二日,即便愈。
x诃子汤x 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四个,半炮半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同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
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卷三风门
诸风总论
属性:《素问》云∶诸风掉眩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之气也。
(风者,动也。动者,摇也。所谓风气甚而主目眩运,由风木王,则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能生火,故风火多为热化,皆为阳热多也。)风为病者,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
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腰脊强痛,或为耳鸣鼻塞诸证,皆不仁,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经云∶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气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
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致使肌肉 ,而有疡也。卫气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
不仁也。分肉之间,卫气行处,风与卫气相抟,俱行肉分,故气道涩而不利。气道不利,
风热内郁,卫气相抟,肉 而疮出。卫气被风郁,不得传遍,升凝而不行,则
肉不仁也。谓皮肉 而不知寒热痛痒,如木石也。
经曰∶风者,百病之首也。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皆风气所发也。以四时五运六
气千变万化,冲荡推击无穷,安得失时而绝也。故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夏丙丁伤于
风者为心风,季夏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秋庚辛伤于风者为肺风,冬壬癸伤于风者为肾风。
风中五脏六腑,自俞而入,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白,时嗽短气,
昼则微,暮则甚。心风之状,(上同。)善怒,色赤,病甚则言不可快。肝风之状,善悲,色
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脾风之状,身体怠堕,四肢不收,色薄微黄,不嗜饮食。
肾风之状,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
又曰∶风寒热,诸疾之始生也。人之腑腑,皆风之起。谓火热,阳之本也。谓曲直
动摇,风之用也。眩运呕吐,谓风热之甚也。夫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