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热邪,故以麻、桂、升、姜,开入阴分,与寒凉药从化其热,庶几在上之燥气除,在下之
阴气坚,而厥阴错杂之邪可解。)吐血咽疼肢厥逆,泄利不止颇难医。此乃伤寒之坏病,下
寒上热涉危疑。(此乃伤寒之坏病,寒热互见,上下两伤,故药亦照证施治。病证之杂,药
味之杂,古方所仅见,观此可悟古人用药又有此一格。)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浓朴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脉浮者。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去节) 石膏(鸡子大一块) 杏仁(去皮尖) 半夏 五
味子(各半升) 细辛 干姜(各二两) 小麦(一升) 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
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浓朴麻黄汤石膏,细辛杏半味姜邀,还加小麦宜先煮,下气祛邪止咳标。小麦甘平缓心
气,用医心咳法殊超。咳而心痛为心咳,仿此临时加减调。(《金匮》此方,不详见证,而但
云“脉浮”。浮为邪气居表,固宜驱之外散,然观其药品,泄热下气、散邪固本之功皆备,
或
并附及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心咳汤
属性:(旭高新制) 治心咳,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北沙参(三钱) 石膏(三钱同薄荷头研) 牛蒡子(钱半) 杏仁(三钱去皮尖) 桔
梗(五分) 甘草(五分) 麦冬(三钱去心) 半夏(一钱) 茯神(三钱) 远志(五
分) 小麦(五钱) 水三盏,先煮小麦减一盏,纳诸药,煎至一盏服。(痰多加川贝母,
咽喉肿痛去半夏,汗多加五
心咳汤用北沙参,牛蒡甘桔石杏仁,茯神远志麦冬夏,小麦煎医心咳珍。(按∶五脏六
腑皆令人咳,究不离乎肺经。此心咳一证,虽属心火上逆,以余验之,其始多由外感。夫外
感温邪,必先肺卫而及心营,观经文“咳则心痛”句,义可推矣。逮至咳呛不已,震动心胞
之火,势必上逆,而为咽肿喉痹。前人谓生脉散加茯神、远志,能治心咳,遵用不甚见效,
余因参入开泄肺经之药,重用小麦煎汤代水,治之乃验。盖小麦甘平,为心之谷,缓心宁气,
大有殊功,即从浓朴麻黄汤意化出,故附于此,以就正于当世。)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射干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者。
射干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麻黄 生姜(各四
两) 大枣
射干麻黄汤细辛,紫菀款冬味夏朋,姜枣同煎疗肺冷,咳而上气水鸡声。酸收苦泄兼辛
散,肺气宣通痰自平。(此治形寒饮冷伤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鸡声者,痰气出入而 咯也。
由肺中冷,阳气不能宣其液,郁于肺而生声,乃复用《本经》主治咳逆上气之品,大泄阴液,
宣通肺气。射干、紫菀,以苦泄之也,麻、辛、款、夏、生姜,以辛泻之也,五味子酸以收
其正气,大枣甘以缓其下行,则射干、细辛、五味之性,从麻黄外达肺经,内通肺脏,泄肺
之苦,遂肺之欲,补肺之正,温肺之阳,俾气道平而肺得阳和之致,自无 咯之声矣。)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古今录验》续命汤
属性: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咳逆上气,
但伏不得卧,面目浮肿者。
麻黄 桂枝 石膏 甘草 干姜 人参 当归(各三两) 川芎(一两五钱) 杏仁(四
十枚) 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复脊,凭几坐,(坐则升发阳气,足
以敌邪外散。)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此亦唐人校订《金匮》附方,非仲
景方也。然其方颇合仲景之旨,故选之。)
《录验》续命(汤)麻桂姜,芎归杏草石参 。中风拘急(风邪入络)成风痱,(“痱”,
废而不用也。)今古相传此法良。(方名“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也。)风入络中痰火壅,
驱风自必佐清凉,兼调气血扶其正,络痹通而拘急康。(风入经络,则内风与外风相煽,以
致痰火一时壅塞。惟宜先驱其风,继清痰火,而后调其气血,则经脉可以渐通。此方即从大
青
当归活血,甘草和诸药。盖邪风中人身痱,必由表虚,络脉弛纵,必由里热,故气宜固,血
宜活,风寒宜散,络脉宜凉,自当内外施治,以辟邪风,非处方之冗杂也。)证既属风风药
主,因人加减法当商,误投温补将邪敛,轻则偏枯重必亡。(凡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实,
既曰“中风”,则其病属风可知。既为风病,则主病之方,必以治风为本;其中或有阴虚、
阳虚、感热、感寒之别,则于治风方中,随所现之证加减之。即使正气内虚,亦宜于驱风药
中少加扶正之品,以助驱邪之力,从未有纯用温补者。今人一遇此证,即用参、地、桂、附
等温补,将风火痰涎尽行补住,轻者变重,重者必死。或有元气未伤,而感邪浅者,亦必迁
延时日,以成偏枯永废之人。此非温补误之耶!)续命(汤)中风之祖剂,若无绝证用皆臧。
口开眼合两手撒,直视摇头面赤妆,遗溺汗淋俱绝证,阴阳离决命难长。(续命为中风之祖
方,苟非中脏之绝证,皆可治之。惟口开眼合,手撒鼻鼾,遗尿吐沫,直视摇头,面赤如妆,
汗出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小续命汤
属性:(孙思邈《千金要方》) 治中风 斜不遂,语言謇涩,及刚柔二痉,厥阴风泄。此六
经中风之通剂。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 桂心 麻黄 杏仁 川芎 白芍 人参 甘草 黄芩 防
己(各一两) 附子(一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
三服。(筋急语迟,脉弦,倍人参,加薏苡、当归,去白芍。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
药,加竹沥。
身痛发搐,加羌活。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口渴,加麦冬、花粉。脏
寒下利,去防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汗多,去麻黄,加术。呕逆,加半夏。语言謇涩,
手
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六经风中此方通。(麻黄、杏仁,
麻黄汤也,治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风。参、草补气,芎、芍养血,生姜散寒,防
风治风淫,防己治湿淫,附子治寒淫,黄芩治热淫,故为治中风之通剂。刘宗浓《玉机微义》
曰∶“此方无分经络,不辨寒热虚实,虽多亦奚以为。”汪 庵《医方集解》曰∶“此方今
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旭高按∶此方即从《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盖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定喘汤
属性:(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麻黄 半夏 款冬花 桑白皮(各三钱蜜炙) 苏子(二钱) 杏仁 黄芩(各一钱五
分) 甘草(一钱)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加姜煎。
定喘(汤)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此定
喘之主方也。凡病哮喘,多由寒束于表,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间必有痰热胶固,
斯气逆声粗而喘作矣。治之之法,表寒宜散,膈热宜清,气宜降,痰宜消,肺宜润,此方最
为合度。白果收涩,二十一枚恐太多,宜减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九味羌活汤
属性:(张元素方) 治伤寒伤风,憎寒壮热,无汗,头项腰脊强痛,呕吐口渴,及感冒四时
不正之气,温病热病。此解表之通剂。
羌活 防风 苍术(各钱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各一
钱) 加生姜、葱白煎。(自汗,去苍术,加白术。胸满,去生地,加枳壳、桔梗。喘,加
杏仁。夏月,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黄。药备六经,治通四时,用者当随证加减,
不可执一。)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辛防苍芷葱姜互。(羌活入足太阳理游风,细辛入足少阴散伏
寒,苍术入足太阴去湿,白芷入足阳明散风,防风、葱、姜通发周身之汗)。益以芩草监辛
温,(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地芎入血调营故。
(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三阳解表通用灵,四时感冒兼能顾。此方原以代麻黄,气弱阴虚人禁哺。(汪 庵《医方集
解》引张元素曰∶“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言,故立此方,
使不犯三阳禁忌,为解表效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
,代麻黄等汤,诚为稳当,但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耳。”)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大羌活汤
属性:(张元素方) 治两感伤寒。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各三钱) 知母 川
芎生地(各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热饮。
大羌活汤即九味,己独知连白术暨。(即九味羌活汤去白芷,加上药。)散热培阴表里和,
(羌、独、苍、防、细辛发表散邪,芩、连、防己、知母、芎、地清里培阴,白术、甘草以
固中州而和表里。)伤寒两感差堪慰。(两感伤寒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
满;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
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盖以表里阴阳俱病,故必死也。吴鹤皋《医方考》曰∶
“
则感之浅者,尚或可平也。”按钱祯曰∶“两感者,本表里之同病,似若皆以外感为言,而
实有未必尽然者,正以内外俱伤,便是两感。今见有少阴先溃于内,而太阳继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