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逐自饮汤药而利也,直急下之,名曰结热利证。”又曰∶“庸医妄谓漏底伤寒,而便用热药 
止之,犹如抱薪救火,误人死者多矣。”)攻补兼施此法良,老年除去芒硝饵。(老人气血虚 
甚者,去芒硝,恐重劫其阴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温脾汤
属性:(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治痼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 
浓朴 桂心 附子 干姜 甘草(各半两) 大黄(四钱) 咀,取一两,水二钟, 
煎六分,顿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温脾汤
属性:(孙思邈《千金要方》) 治久痢赤白,脾胃冷积,脐腹绞结痛甚。 
人参 附子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大黄(五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咀,以 
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温脾汤里大黄少,桂附姜甘浓朴多。(许叔微此方,仿仲景温下之法,以下肠胃之冷积。 
夫冷积腹痛泄泻,而仍下之者,以锢冷积滞,久留肠胃而不去,徒用温补无益也。今此方以 
干姜、桂、附为君,复入承气汤法,其大黄止用四钱,更为有见。盖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 
而久留之积,非攻不去;多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泄之势,或至转增。裁酌用之,真足为 
法矣。)痼冷久留肠胃泻,宜先取去勿蹉跎。(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曰∶“痼冷在肠胃间, 
连年泄泻腹痛,休作无时,服诸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旭高按∶畏虚养病,为千古之通弊。叔微此语,顶门一针,医当猛省。)或益参归除桂朴, 
亦 
,与《本事方》重用温通,略加大黄,法有殊矣。盖《本事方》治冷积泄泻,故大黄宜少用; 
此治滞下赤白,是其始原由于热积,故重用大黄,因痢久脾胃虚寒,而积仍未去,故加参、 
甘、姜、附,温补中宫。同一大黄,而佐使君臣不同,则治证亦因之而异,后人乌得以古方 
轻于加减也。按∶古方中多硝、黄、芩、连,与姜、茱、桂、附寒热并用者,亦有参、术、 
硝、黄补泻兼施者,亦有大黄、麻黄汗下同行者,今人罕识其旨,姑录数方于上,以见治疗 
之妙,不一端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槟榔丸
属性:(《圣济总录》) 治 瘕,积聚腹痛,大便坚涩,或时通者。 
槟榔 大黄(炒) 枳壳(各二两麸炒) 桃仁(去皮尖麸炒) 大麻仁 木香(各一 
两)蜜丸,每 
《圣济》槟榔(丸)治 瘕,(《素问·气厥论》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腹中 
瘕痛时宽窄。大肠热结(大)便时坚, 者伏也瘕者瑕。“(大肠为传导之腑,热则气结液 
耗,腹痛便涩,然或有时而通,故腹虽有形,聚散靡常,是为 瘕。 者,伏也。”瘕“与” 
“瑕”通,女病恒有之。)润肠泄热必通幽,大黄枳壳无多寡,木香桃仁大麻仁,(槟榔、木 
香、枳壳泄决大肠之气,大黄、桃仁、麻仁润下大肠之热,与润肠通幽二方同义。)宣通其 
腑夺其下。(治在腑者,宣而通之;病在下者,因而夺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木香槟榔丸
属性:(张子和《儒门事亲》) 治胸腹积滞,痞满结痛,二便不通,或泄泻下痢,里急后重, 
食疟实积。 
木香 槟榔 莪术 陈皮 青皮 黄柏(各一两) 黄连 大黄(各三两) 香附 黑 
牵牛(各四两) 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一方有三棱、 
枳壳,芒硝水丸。) 
木香槟榔(丸)青陈皮,三黄莪术附(香附)牵牛,一切实积能推荡,泻痢食疟用咸宜。 
(此子和经验方也,善能推陈致新,破结散积。大人食积疟痢,黄胆肿胀,小儿惊疳积热, 
皆可随宜服之。木香、香附、青、陈利气宽肠,而牵牛、槟榔下气尤速,气行则无痞满后重 
之患矣。连、柏燥湿清热,莪术行气破血,硝、黄去血中伏热,并为推坚峻品。湿热积滞去, 
则二便调而三焦通泰矣。盖宿垢不净,清阳终不得升,故必假此以推荡之,亦通因通用之法 
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枳实导滞丸
属性:(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痞闷不舒,腹中硬痛,积滞 
泄泻等证。 
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白 
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泽泻(二钱) 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量服。(程 《松 
崖医径》加槟榔、木香,名木香导滞丸,治同。) 
枳实导滞(丸)首大黄,芩连曲枳术苓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大黄、 
枳实荡涤实热,芩、连燥湿清热,苓、泻利湿泄热,神曲消食和中,白术补脾,湿热积滞自 
化。)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丸)加槟榔。(汪 庵《医方集解》引滑伯仁曰∶“肠胃, 
阳明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凉膈散
属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 
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螈 ,胃热发斑发狂;及小儿急惊,痘疮黑陷。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两) 黑山栀 黄芩(酒炒) 薄荷 
(各一两) 为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转舌膏
属性:(李梃《医学入门》) 治中风舌强不语。 
即凉膈散加菖蒲、远志各一两。 
凉膈(散)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此上 
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 
而以大黄、芒硝推荡其中,使邪热上散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白蜜者,病在膈,甘以 
缓之也。)温邪吐衄斑狂要,幼稚惊风痘陷邀。(皆上中二焦之火为患)减去硝黄加桔梗,上 
焦风热总堪调。(李东垣曰∶“易老减硝、黄,加桔梗上浮之药,以治胸膈与六经之热。”) 
中风不语加菖远,此又名为转舌膏。(喻嘉言曰∶“中风证大势风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古方用 
凉膈散居多。盖风火上炎,胸膈正燎原之地,所以转舌膏、活命丹皆从而加味,不可以宣通 
肠胃轻訾之也。”汪 庵《医方集解》曰∶“转舌膏散心经之蕴热也,活命丹散肝经之郁火也 
。”)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防风通圣散
属性:(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三焦皆实者;并治 
防风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大黄 芒硝(各五钱) 白术 荆芥 黑 
山栀(各一分) 黄芩 石膏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 为末,每 
服二钱,加生姜煎。(汪 庵《医方集解》去大黄、芒硝,名双解散。) 
防风通圣(散)即凉膈(散),去竹蜜兮更加辟。(此即凉膈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 
加发表和气血药。)麻桔荆防滑石膏,芎归术芍生姜益。(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 
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 
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 
极 
疮疡痈毒总能消,(疮疡肿毒,亦由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而成。)除却硝黄双解亦。(去硝、 
黄亦能双解表里,大便不硬者宜此。)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十枣汤
属性: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头痛,心下硬满,引胁下 
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为表解里未和也。并治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胸中痛,谓之 
悬饮,脉沉而弦,不猝死,至百日或一岁者。 
芫花(炒黑) 甘遂 大戟(等分) 大枣(十枚) 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 
大枣取八合,去滓,纳余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服五分。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附〕三花神丸
属性:(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实热积痰,翻胃噎膈,湿热肿满。十枣汤原方加大黄一两, 
黑牵牛二两,轻粉一钱,滴水为丸。 
十枣汤用芫遂戟,峻攻水气威灵赫。下利胸胁痞硬痛,汗出短气干呕逆。(诸证皆水气 
为患。仲景利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芫花、甘遂、大戟为决水之猛药,故用大 
枣甘以缓之,欲其缓循经络,不欲其径走肠胃也。缓攻则从心及胁之水饮,皆从二便出矣。) 
咳唾引(胸胁)痛为悬饮,饮踞久必成囊癖。捣囊破癖饮斯蠲,(悬饮者,如悬物也。水饮 
痰涎,久踞经络,结成窠囊,悬于胁下,惟此三味,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非他药所能 
及。本论云“悬饮不猝死,至百日或一岁者,宜十枣汤”,可知其证之来有渐矣。)羸弱虚人 
勿轻掷。河间三花神 丸,大黄轻粉牵牛益。善通壅塞劫痰涎,(牵牛、大黄大泻血气之壅 
塞,轻粉劫痰,无窍不入。)积痰噎膈能开辟。(刘完素云∶“积痰翻胃噎膈,服此药三丸后 
,转加痛闷者,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再服自利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附〕控涎丹
属性:(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 
足冷痹。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非风证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为末糊丸,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丸,临卧姜汤下。 
控涎丹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痰涎变证悉能医。(李 
时珍《本草纲目》曰∶“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 
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