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砒霜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
卷一水部
百沸汤
内容:一名麻沸汤。又名太和汤。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汪颖)
气味甘平。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热汤淋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别
有药。亦假阳气而行耳。(宗 )四时暴泄。肢冷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
生阳诸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又)初感风寒。头痛憎寒
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汤。乘热饮一碗。衣
被覆头。
卷一水部
生熟汤
内容:以新汲水合百沸汤和匀。一名阴阳水。
气味甘咸。凡霍乱及呕吐。不能纳食及药。危甚者。先饮数口即定。凡痰疟。及宿食毒
恶之物胪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生熟汤中。进一二升。令吐尽痰食。便愈。上焦主纳。
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
浊阴
卷一水部
甑气水
内容:蒸糯米时。甑篷四边滴下气水。以盘承取用之。
主治小儿诸疳。遍身或面上生疮。烂成孔臼如大人杨梅疮者。取此水扫疮上。数日即效。
百药不效者。用之神妙。
卷一水部
磨刀水
内容:气味咸寒。主治利小便。消热肿。肛门肿痛。欲作痔疮。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
。盘肠生产。干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润肠。煎好磁石一杯。温服。自然收上。(扁鹊方)
卷一水部
浸蓝水
内容:味辛苦。气寒。除热。解毒。杀虫。误吞水蛭成积。胀痛黄瘦者。饮之取下。则愈。
卷一水部
染布水
内容:咽喉病及噎疾。温服一钟良。
〔论〕濒湖言。二水皆取蓝及锻石杀虫解毒之义。顾蓝之治。功在能大布生阳之气。至
于
粳米淅二泔水 第二次洗米水。清而可用。故名。
气味甘寒。清热。上烦渴。利小便。凉血。
卷一水部
粘米泔水
内容:气味甘凉。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即消。
卷一水部
缫丝汤
内容:以 瓶收。密封。埋净土中。经久愈妙。
止消渴。大验。
卷一水部
洗儿汤
内容:主治 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卷二火部
桑柴火
内容: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
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抱朴子)桑火灸治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
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燃火吹灭。日灸二次。未溃拔毒止痛。已溃补接阳气。去腐生
肌。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丹溪) 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
气。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濒湖) 但不可点艾伤肌。
卷二火部
炭火
内容:栎炭火宜 炼一切金石药。 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烧木为炭。木久则腐。而炭
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无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虫蚁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缘其无
生性耳。(濒湖) 白虎风痛。日夜走注。百节如啮者。取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
捻。和熬。以醋拌之。用故布包二包。更互熨痛处。取效。
卷二火部
芦火竹火
内容:宜煎一切滋补药。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药
力。 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缓而能使药力匀遍也。(
濒湖)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用水不良。火候失度。则
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是以煎药须
用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又)
卷二火部
艾火
内容:主灸百病。若灸诸风冷疾。入硫黄末少许。尤良。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
取太阳真火。其次则钻槐取火。为良。若猝急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
于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盖火无体。因物以为
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其入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
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脉损目也。(濒湖)
附录阳燧 即周礼夫燧火镜也。取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濒
湖)
卷二火部
灯火
内容: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凡灯惟胡麻油苏子油燃者。能明目治病。其诸鱼油。诸禽兽
油。诸菜子油。棉油。桐油。豆油。石脑油诸灯。烟皆能损目。亦不治病。(濒湖)
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凡诸惊仰向后者。灯火淬其囟门。两眉际之上下。眼
翻不下者。亦淬其脐之上下。不省人事者。淬其手足心。及心之上下。手拳不开目往上者。
淬其顶心。两手心。撮口出白沫者。淬其口上下及手足心。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
以灯心蘸麻油点灯淬之良。外痔肿痛者。亦淬之。小儿初生因冒寒气欲绝者。勿断脐。急烘
絮包之。将胎衣烘热。用灯炷于脐下往来燎之。暖气入腹内。气回自苏。又烧铜匙柄熨烙眼
弦内。去风退赤。甚妙。搅肠痧痛。阴阳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红点。以灯草蘸油点火。
淬于点上。
卷三土部
黄土
内容: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其恶物。勿令入客水。(藏器)
气味甘平。主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干土。水煮三五沸。绞去
滓。暖服一二升。)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宋皇子病螈 。(拘急为螈。
张纵为 。俗谓之搐。)钱仲阳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疾愈之故。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
平。则风自退耳。(钱乙传) 吴少师因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疾。
数月消瘦。每饮食入咽。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张鸡峰(名锐。着有备急方。)诊之。令
明旦勿食。取行路黄土。入温酒二升搅之。投药百粒饮之。觉痛几不堪。及登溷。下马蝗千
余。半已困死。吴亦惫甚。调理三日乃安。此证虫入人脏。势必孳生。饥则聚咂精血。饱则
散处脏腑。苟知杀之而不能扫取。终无益也。今枵腹以诱之。投其所喜。俾之乘饥毕集。一
洗而空之。诚善术也。(夷坚志) 小儿乌痧惊风。遍身都乌者。急推向下。将黄土一碗。
捣末。入久醋一钟。炒热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为妙。肉痔肿痛。朝阳黄土黄连末皮硝
各一两。用猪胆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枣大。纳入肛内。过一夜。随大便去之。内服乌梅黄
连二味丸药。
卷三土部
东壁土
内容:向东先见晓日。得初阳少火之气者。若当午向南。则壮火气衰。不用。(宗 )
气味甘温。治下部疮。脱肛。止泄痢霍乱烦闷及温疟。昔一女忽嗜河泥。日食数碗。以壁
间败土调水饮之。遂愈。脾胃湿多。吐泻霍乱者。东壁土新汲水搅化。澄清服之。盖脾土喜
燥而恶湿。取太阳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而胜湿。则吐泻自止也。岭南方。
治瘴疟。香椿散内用南壁土。近治反胃呕吐用西壁土。或取离火所照之气。或取西方收敛之
气。皆不过借气补脾而已。(濒湖)下部生疮。湿气侵脾也。得阳气之壮。故能燥湿除疮。
脱肛亦大肠湿热所致。甘温而燥。故亦主之。其止泄痢霍乱烦闷者。甘能补脾胃。温能和中
也。又土得太阳初气。能祛暑湿之邪。故主温疟。(仲淳)肛门凸出。故屋东壁上土一升。
研末。以长皂荚挹末粉之。仍炙皂荚。更互熨之。
卷三土部
道上热土
内容:猝中暑热。搅土浆与服。即解。夏月 死。取十字道上热土。围脐旁。令人撒热尿于中。
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汁去渣灌之。即活。
卷三土部
粪坑底泥
内容:大寒。治发背诸恶疮。阴干为末。新水调敷。其痛立止。治疔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
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渣敷疮四围。疔自出。(圣济录)又法。以热粪盛核桃壳
内。覆疔肿上。根即烂出。(仲淳)
卷三土部
蚯蚓泥
内容:气味甘酸寒。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一切丹毒。水和蚯
蚓泥敷之。反胃转食。地龙粪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为末。每服五钱。无根水调一二
服。神效。忌煎爆酒醋椒姜热物。足 烂疮。韭地上蚯蚓粪干研。入轻粉。清油调敷。下部
杨梅结毒。韭地上蚯蚓泥硫黄。等分研匀。用泥封固作团。煨过。取出研细。生桐油调搽。
〔论〕蚯蚓孟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似有成质于阴。化气于阳。而
能得气之先者。郭璞赞为土精。土固阴阳合和而成。不可谓其专属阴寒也。所食槁壤。固已
脱化于寒水之气。而其转化以出者。即脱化之所余。夫土本主湿。而反能行湿者。为其阴阳
相丽也。更即脱化而出者。乘于转化之气。以行湿而清热。其功不较捷乎哉。(经言三阳结
谓
目一名六一泥。盖谓六味(矾石黄矾蚯蚓粪咸土盐各一两。黄泥一斤。)同为末。捣和成泥。
用以固济炼药之盒耳。若独以此名归之蚓粪。似未尽然。
虚寒滑利。不宜用。(仲淳)
卷三土部
乌爹泥
内容:一名孩儿茶。出南番爪哇暹罗诸国。今云南老挝暮云场地方造之。取细茶末入竹筒中。
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