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疾病意义,必须服从它、容忍它,允许它!具有不服从自然规律的口吃患者们不允许人皆有之的口吃和人之常情的恐惧心理在自己身上的存在,硬是要压制它,排除它,但又不可能不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和心理上的纠葛,这个心理上的纠葛就是我们说的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它才是口吃病的真正病之所在。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中说:“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人们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口吃有它的规律,心理活动有它的规律,经济发展有它的规律,万物都有它的自然规律,谁要违反规律行事谁就会受到惩罚。
“不要口吃”,“慢慢说,不别激动”,“大胆些,不要怕”,“不要苦恼,乐观些”,“不要想吃吃”等等,这是常人常用的俗套,口吃病患者多年来正因为这样作了,这样去努力反抗、压制、排除自然规律才造成思想矛盾和心理纠缠,致使口吃现象加重起来。若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错误的对抗态度,决不会发展成复杂的心理纠缠。
口吃病患者说:“对我来说,心理因素是最难驾驭的,当恐惧心理袭来,产生预感口吃的冲动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怎样努力也克服不了”。这些患者误以为别人都能自由驾驭自己的心理活动,想怕就怕,想不怕就不怕。这是做不到的。不少身经百战的指战员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勇敢、无畏,决不是他们随意控制的结果,而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
由于对口吃的过高评价和错误态度等而产生的怕口吃心理,这是正常感情,不可人为去压制它和排除它,这种对抗心理就是人为的拙策。口吃即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这个事实。既来之,则安之,服从之,忍受之。想人为地凭自己的意志却随意地去支配感情,犹如推河水倒流,想把自己的身体提到空中一样,决不能如愿。唯有“觉悟”到这是当然的事,打破思想矛盾和心理纠缠,体验听其自然的境地,才是治疗口吃的基础。
《讲义Ⅱ》里曾经说过:“张景晖疗法”可以用“服从自然”四个字来概括,服从自然就是服从自然规律,服从事物的自然,服从感情的自然。
喜、怒、哀、乐以及紧张、恐惧等都是人的自然感情,决不是通过个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人不能“制造”感情,当然也不可能消灭感情。对口吃的过高评价,错误地把口吃视为天下第一大事,口吃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因而对口吃产生了怕的心情,这种心情决不是病态。正常人认为说话口吃了没啥大不了的,不可怕,所以不怕;口吃病患者认为口吃不得了,所以怕它,两者都是正常感情。人人都有“家常便饭”的口吃,你却偏把它视为最大的大事,因而怕它,这种怕的心情是正常的,没什么可非议的。如果说错的话,不错在你的情感上,而错在对口吃的认识和态度上。口吃病患者固执地抱着对口吃的错误态度,却要正面地压制怕的心情,这就不明智了。2+3=5,如若不愿意等于5,很简单,只要不加上3就行了,可是若固执地加上了,而非要不等于5不可,这可能吗?若死抱着对口吃的错误态度而直接与怕的心情对抗,这是不明智的
与恐惧心理直接对抗是徒劳的,这样自我折腾的结果,反而引起心理纠缠,也会掀起更大的恐惧心理。
口吃病患者从自己的经验知道,对口吃的过分注意和恐惧等心理会加重口吃的现象,因而就强迫自己不要注意和恐惧,否定它,回避它,压制它,反抗它,与之斗争,但是又不能改变它,越是暗示自己不要怕,越怕的厉害,越是迫使自己不去注意口吃,对口吃的注意越固执,恰似幽灵似地纠缠着自己。努力的结果,原有的人之常情的那一点点的的心理因素就会三倍、四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地增大起来。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口吃现象多起来,严重起来;口吃现象的增多和加重又反过来加深了心理因素,由于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口吃病患者就似陷入万丈深渊。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自然的感情和感想,神经质的人却常常把它误认为是病的异常,总想去反抗它,当然决不能如愿以偿。努力地去排除正常感情是弱智,这种徒劳地与之反抗的心理就会发展成为强迫观念。
在美国,有人曾就“你最怕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访问,访问的对象是三千个美国居民,统计出来的结果,也许会使你大吃一惊,人最怕的居然是在众人面前讲话。应该知道,紧张心理不是口吃病患者独有,正常人在众人面前也会产生紧张心理。由于各自对待紧张的态度不一样,因而产生不同的后果。美国医学界治疗“紧张病”的“秘方”,也就是正确对待紧张,因为紧张的因素是不能根除的。
开会时,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小姑娘从来不发言,问她们为什么不发言,回答是怕或是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可是,她们并没有为此感到苦恼,也没有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和努力,她们能容忍这个事实,这就是平常心。
通过修养,陶冶,社会经验的积累,生活中的不断磨练,随着年龄的增长,紧张心理谁都会得到缓解,而口吃患者们不能容忍紧张心理,焦虑地总想立刻改变这种状态,与之对抗,鼓励自己,暗示自己不要怕,不要紧张,勇敢些,这种正面对抗犹如火上加油,“鼓励”起来的只能是更大的紧张。
心理健康的人从不内省自己心情是否紧张,即使知道自己紧张了,也决不会为之苦恼、焦虑,更不会采取任何技巧试图改变这种紧张状态,他们只是带着这种心情投入到生活中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平常心。
口吃病患者常常误认为不紧张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实际上没有紧张感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是白痴。打虎英雄武松应该是个勇敢的人吧,但他在井阳岗遇上老虎还不是被吓出一身冷汗吗?可是武松没有酝酿感情,压制紧张,而是带着紧张的心情立即与老虎博斗,终于把老虎打死。如武松也象口吃病患者说话那样酝酿感情,压制紧张,岂不被老虎吃掉。
口吃病患者不仅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字的口吃,同时还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情。一个患者对笔者说:“希望医生想个高招,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要求!假若你真的成为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平静的人,在深山中遇上老虎平静,地震了平静,不管和什么样的人接触平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紧张感,岂不成为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横路敬二了吗?岂不要送精神病院了吗!一个字也不口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紧张,这是患者一直在执着地追求着的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错误的主观愿望。
口吃病患者被口吃囚于主观之中,终日对之执着,每在工作之余,饭前茶后,睡前醒后,大脑里回旋着一个观念就是几时才能不口吃,怎样才能不口吃。如何解脱这种执着的纠葛呢?就是服从自然!口吃来了,这是人人都有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允许它来;怕来了,这是人们的自然感情,允许它,当怕口吃的恐惧心理冲动时,不要有从怕的情境中摆脱出来的愿望,断然不异想天开地下功夫(这就是人为的拙策)去追求不怕,应任其自然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管口吃与否,也不管紧张与否,初一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说话”中去,这就是患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但应该注意是,患者有意识地下功夫追求自然,或者努力地采取这种态度也是不对的,因为下功夫追求自然,努力服从自然其本身就是不服从自然。
“服从自然”通过体验能简单地体会,通过自我教育是不难做到的。应该怎样就绝对地允许它怎样,断然不采取人为的对抗,就是一切任其自然。
例如,患失眠症的人,带着“怕失眠”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脱衣上床,一上床就在睡眠上下功夫,努力保持平静的呼吸,努力不思不想,还是睡不着,打开电灯一看表,都深夜两点了,更加焦虑起来,怕失眠的心情加深了,赶快关上灯,使劲地闭上眼睛命令自己:“睡!快睡!”这样折腾怎么能睡好觉呢?一般人是怎样睡觉的呢?到了平常睡觉的时候就脱衣上床,平静地躺着,没有强迫自己入睡的要求,更没有怕睡不着的顾虑,杂念来时就让它自由流动,不鼓励自己去想它,也不努力地不去想它,一切顺其自然,躺着躺着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象口吃患者在说话上切不可下功夫一样,失眠症患者也不可在睡眠上下功夫,不要努力地排除杂念,更不要进行思想斗争,准备再失眠一夜好了,没关系。到了非睡不可时,即使你不想睡也会睡着的。我们不是常听说战士们在行军的路上或在马鞍上睡着了吗?安静地躺着,听其自然,服从自然,不久心情就能与之调和,既可入睡。不过,你若抱着“不久既可入睡”的愿望时,还是不能入睡。请特别注意:为了睡觉而控制自己不作自我折腾,努力地服从自然,自以为这样就可以入睡。岂不知,这种“愿望”和“努力”就是自我折腾,努力地服从本身就是不服从自然,是心理纠缠之源。
再如台子上钟表的滴嗒声吵扰了自己,如努力地使自己不去听它,这是不明智的,是徒劳的,定会使你心情更加扰乱。“希望这样”与“不可能达到这样”二者之间发生了心理矛盾,若没有这样徒于奔命的斗争就不会产生烦恼,心情也自会平静。钟表的滴嗒声影响了读书、写字、不想听到它,就努力地要去排除它,这样注意力就更加“朝向”钟表,滴嗒声听得更加清晰,也就更加扰乱了读书写字,为此感到烦恼。常怨恨自己听觉敏感,实际上不是听觉敏感,而是注意力“朝向”并与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