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此为妇人凡有挟风。腹中血气刺痛者。出其方治也。言血气者。所以别乎寒疝也。
六十二种未详。
张隐 云、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也。陶隐居主治胎产血晕。恶血不尽。绞
痛。胎死腹中。金匮红蓝花酒。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又能主治 疟。临川先生曰、治风
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盖风乃阳邪。血为阴液。此对待之治也。红花枝茎叶。且多毛刺。
具坚金之象。故能制胜风木。夫男女血气相同。仲祖单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者。良有以
也。盖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不足者。乃冲任之血。散于皮肤肌腠之间。充肤热
肉。生毫毛。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须。女人月事以时下。故多不足也。花性上行。花开散
蔓。主生皮肤间散血。能资妇人之不足。故主治妇人之风。盖血虚。则皮毛之腠理不密。
而易于受风也。此血主冲任。故专治胎产恶血。灵枢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
故用酒煎。以助药性。疟邪亦伏于膜原之腠理间。故能引其外出。夫血有行于经络中者。
有散于皮肤外者。而所主之药。亦各不同。如当归地黄甘草之类。主养脉内之血者也。
红蓝花。主生脉外之血者也。川芎芍药丹皮红菊之类。又内外之兼剂也。学人能体认
先圣用药之深心。思过半矣。
x红蓝花酒方x
红蓝花(二两)
上一味。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出其方治也。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谓可以就此
方为加减。非真以此方而统治之也。
尤在泾云、妇人以血为主。而血以中气为主。中气者。土气也。土燥不能生物。土
湿亦不生物。芎芍滋其血。苓术泽泻治其湿。燥湿得宜。而土能生物。疾痛并蠲矣。
x当归芍药散方x(见妊娠)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此为妇人虚寒里急腹中痛者。出其方治也。按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
中急痛。宜小建中汤主之。不瘥。更与小柴胡汤。
x小建中汤方x(见虚劳)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饮食如故者。
病不在胃也。烦热者。阳气不化也。倚息不得卧者。水不下行也。)此名转胞。不得溺
也。以胞系(不顺而)了戾。故致此病。(既无兼证。)但当利(其)小便。则(胞中
之气。使之下行气道。斯胞系不了戾而)愈。(以)肾气丸主之。
此为转胞证。胞系了戾而不得溺者。出其方治也。了戾与缭戾同。言胞系缭戾而不顺。
而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治以此方。补肾则气化。气化则水行而愈矣。然转胞之
病。亦不尽此。或中焦脾虚。不能散精归于胞。及上焦肺虚。不能下输布于胞。或胎重
压其胞。或忍溺入房。皆能致此。当求其所因而治之。
x肾气丸方x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
(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妇人阴(中)寒。(宜)温(其)阴中(不用内服。止以药纳入。谓之)坐药。蛇
床子散主之。
此遥承上节令阴掣痛少腹恶寒证。而出其方治也。但寒从阴户所受。不从表出。当
温其受邪之处。则愈。蛇床子温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湿。以寒则生湿也。
x蛇床子散方x
蛇床子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肾)脉滑而数者。(滑主湿。数主热。湿热和合。而结于阴分。故令前)阴中
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乃湿热之盛而生历也。)野狼牙汤洗之。
此为湿热下流于前阴。阴中生疮蚀烂者。出其方治也。野狼牙草味酸苦。除邪热气。疥瘙
恶疮。去白虫。故取治之。若无野狼牙草。以野狼毒代之。
x野狼牙汤方x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卷九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附妇人阴挺论
属性:阴挺证。坊刻外科论之颇详。大抵不外湿热下注为病。薜立斋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逍
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为主。以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之类为辅。可谓高人一着。
而究治无一效。何也。盖为前人温热二字误之也。予在籍时。医道颇许可于人。治疗
三十七载。阅历不为不多。而阴挺证。从未一见。意者古人用心周到。不过得所闻而备其
病名乎。迨辛酉以县令发直候补。公余之顷。时亦兼理斯道。方知直隶妇女。十中患此
病者。约有三四。甚者突出一二寸。及三四寸。大如指。或大如拳。其形如蛇如瓜如香
菌如虾蟆不一。或出血水不断。或干枯不润。或痛痒。或顽麻不一。以致经水渐闭。
面黄食少。羸瘦咳嗽吐血。寒热往来。自汗盗汗。病成劳伤而死。轻者但觉阴中滞碍。
而无其形。或有形亦不甚显。无甚痛害。若经水匀适。尚能生育。时医名之曰 。又名
吃血劳。所用之药。均无一效。或用刀割。一时稍愈。旋且更甚。余亦尝按前人之法而
治之。亦未见效。未知何故。后读内经金匮千金等书。及各家秘藏
等本。寻其言外之旨。而参以所见所闻。颇有所悟。因知此证南人不患。即偶有之。治亦
易愈。北人常患。治皆罔效。自有其故。盖以南人之阴挺由于病变。书有其方。按法多
效。北人之阴挺。由于气习。病象虽同。而病源则异。所以弗效。其云气习奈何。北俗
日坐湿地。夜卧土炕。寒湿渐积。固不待言。男子劳动而散泄。妇人则静而常伏。至春
夏以及长夏。湿得暑气之蒸。上腾有如蒸饭。妇女值经水之适来。血海空虚。虚则善受。
且终日坐于湿地。而勤女红。土得人气而渐干。湿随人气以内入。即金匮胞门寒伤之义。
更有甚者。长夏干土。得雨之后。则土中之虫。无不蠕动。一闻血腥之气。虫头上仰。
嘘吸其气。虫为阴类。血为阴汁。以阴从阴。毒瓦斯并之。即为阴挺之病根。推而言之。
即不坐湿地。凡妇女不用马桶。蹲于厕中而便溺。厕中为污秽幽隐之处。更多湿虫之
潜伏。其毒瓦斯皆能随其血腥之气而上乘之也。余家山中。每见小儿坐于湿地。多患阴茎
肿胀。或作痛痒。俗谓蚯蚓吹也。治者揭开鸭嘴含之。以鸭喜食蚓也。或以花椒白矾汤
洗之。以椒能胜寒。矾能除湿也。知此。而阴挺之病根。更了如指掌矣。医者不察其由。
止按成方以施治。无怪病日增剧。更有一种渔利之徒。以下水消肿攻毒之峻药。为丸
内服。又以蟾酥硼砂芒硝麝香雄黄冰片阿魏白砒之类外敷。为害更烈。余所以不忍默然
而坐视也。予于此证之初患者。以五苓散料。加蜀椒黄柏小茴附子沙参川芎红花之类。
蜜丸。每服四钱。一日两服。外以花椒苦参苍术槐花煎汤。入芒硝熏洗。又以飞矾六两。
铜绿四钱。五味子雄黄各五钱。桃仁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四钱。雄黄为衣。
纳入阴中。奇效。或久而成劳。经水不利。以温经汤肾气丸主之。而龟版鳖甲
蒺藜之类。随证出入加减。亦有愈者。笔楮难尽。惟于金匮妇人杂病及全部中。属词比
事。得其一言一字。以启悟机。断无不可治之证矣。
卷九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续记
属性:傅廉访观察清河时。其弟南安寄来慎修(修园。又号慎修。)医两卷。东皋四书文
八卷。披阅不倦。题句云。东皋制义慎修医。万顷汪洋孰望涯。辛酉余到直接补。叨识
于牡牝元黄之外。此一时之盛事也。亦彼时之仅事也。日者。奉委赴热河。禀辞甫出。
又传入署。曰。雅着数种。俱经抄录。详加评点。但集中阙妇人阴挺一证。此证北方最
多。亦最险逆而难治。必不可阙。若到热河辨公。公余当续补之。予答以近日医过两人
效获之故。差次繁冗之中。立论尚恐弗详。不如即于寓中走笔书之。书成呈阅。一阅一
击节。又问曰。闻二十年前。患此者少。自此地种产甘薯。妇女食之。多生此疮。盖以
疮形与甘薯相仿也。余曰、此亦想当然语。其实不然。甘薯始自闽省。俗名地瓜。性同
山药。而甘味过之。闽自福清以南。及漳泉二府滨海处。以此作饭。终身不生他病。本
草从新谓其补脾胃。驱湿热。养气血。长肌肉。海滨人多寿。皆食此物之故。今薯谱极
赞其功。闽人治下痢。以白蜜同煮食之。甚效。妇人患赤白带。用此法亦效。可知其利
湿热之功钜也。味甘属土。土能胜湿。可知其利湿之功尤钜也。鄙意以甘薯堪为阴挺病
之专药。盖以阴挺之本。不离于湿。而此为探本之治。阴挺之形。突出如瓜。而此为象
形之治。患此者。令其如法服药敷药之外。又以此物代饭。其效当必更远。观察曰善。
请附于前着之后。以补千古之阙。并析一时之疑。洵大方
便之一事。
胃气下泄。(不从大便为失气。而从前)阴吹(出)而正喧。(谓其连续不绝。喧然存
声。)此谷气之实(大便不通故)也。(以)膏发煎主之。(取其滋润以通大便。则气从
大便而出。此通而彼塞矣。)
x膏发煎方x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按千金云、太医尉史脱家
婢黄病服此。胃中燥粪下便瘥。神验。
徐忠可云、下泄与下陷不同。下陷为虚。下泄者气从阴门而泄出。故曰阴吹。吹者。
气出而不能止也。
尤在泾云、谷气实者。大便结而不通。是以阳明下行之气。不得从其故道。而乃别
走旁窍也。猪膏发煎。润导大便。便通气自归矣。
x小儿疳虫蚀齿方x
雄黄 葶苈
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