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乳弦疝气也。宜针后穴∶海底 归来 关元 三阴交
〔第九十一〕妇女赤白带下∶气海 中极 白环俞 肾俞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
答曰∶皆因不惜身体,恣意房事,伤精血。或经行与男子交感,内不纳精,遗下白水,
变成赤白带下。宜刺后穴∶气海 三阴交 阳交(补多泻少)
〔第九十二〕妇女无子∶子宫 中极
〔第九十三〕妇女多子∶石门 三阴交
〔第九十四〕经事不调∶中极 肾俞 气海 三阴交
〔第九十五〕妇女难产∶独阴 合谷 三阴交
〔第九十六〕血崩漏下∶中极 子宫
〔第九十七〕产后血块痛∶气海 三阴交
〔第九十八〕胎衣不下∶中极 三阴交
〔第九十九〕心烦热,头目昏沉∶合谷 百劳 中泉 心俞 劳宫 涌泉
问曰∶此症因何而得?
答曰∶皆因产后劳役,邪风串入经络。
或因辛勤太过而得,亦有室女得此症,何也?
答曰∶或阴阳不和,气血壅满而得之者,或忧愁思虑而得之者。复刺后穴∶少商 曲池
〔第一百〕阴门忽然红肿疼∶会阴 中极 三阴交
〔第一百一〕妇女血崩不止∶丹田 中极 肾俞 子宫
问曰∶此症因何而得?
答曰∶乃经行与男子交感而得,人渐羸瘦,外感寒邪,内伤于精,寒热往来,精血相搏
,内不纳精,外不受血,毒瓦斯冲动子宫,风邪串入肺中,咳嗽痰涎,故得此症。如不明脉之虚
实,作虚劳治之,非也。或有两情交感,百脉错乱,血不归元,以致如斯者。再刺后穴∶百
劳风池 膏肓 曲池 绝骨 三阴交
〔第一百二〕妇人元乳∶少泽 合谷 膻中
〔第一百三〕乳痈∶针乳疼处 膻中 大陵 委中 少泽 俞府
〔第一百四〕月水断绝∶中极 肾俞 合谷 三阴交
问曰∶妇人之症,如何不具后穴?
答曰∶妇人之症,难以再具,止用此穴,法无不效。更宜辨脉虚实,调之可也。
〔第一百五〕浑身生疮∶曲池 合谷 三里 行间
〔第一百六〕发背痈疽∶肩井 委中 天应 骑竹马
或问∶阴症疽,满背无头,何法治之?
答曰∶可用湿泥涂之,先干处,用蒜钱贴之,如法灸,可服五香连翘散数帖发出。
〔第一百七〕肾脏风疮∶血 三阴交
〔第一百八〕疔疮(以针挑,有血可治;无血不可治)∶合谷 曲池 三里 委中
〔第一百九〕夹黄(胁退毒也)∶支沟 委中 肩井 阳陵泉
〔第一百一十〕伤寒头痛∶合谷 攒竹 太阳(眉后紫脉上)
〔第一百十一〕伤寒胁痛∶支沟 章门 阳陵泉 委中(出血)
〔第一百十二〕伤寒胸胁痛∶大陵 期门 膻中 劳宫
〔第一百十三〕伤寒大热不退∶曲池 绝骨 三里 大椎 涌泉 合谷(俱宜泻)
〔第一百十四〕伤寒热退后余热∶风门 合谷 行间 绝骨
〔第一百十五〕发狂,不识尊卑∶曲池 绝骨 百劳 涌泉
〔第一百十六〕伤寒发 ,不省人事∶曲池 合谷 人中 复溜
〔第一百十七〕伤寒无汗∶内庭(泻) 合谷(补) 复溜(泻) 百劳
〔第一百十八〕伤寒汗多∶内庭 合谷(泻) 复溜(补) 百劳
〔第一百十九〕大便不通∶章门 照海 支沟 太白
〔第一百二十〕小便不通∶阴谷 阴陵泉
〔第一百二十一〕六脉俱无∶合谷 复溜 中极(阴症多有此)
〔第一百二十二〕伤寒发狂∶期门 气海 曲池
〔第一百二十三〕伤寒发黄∶腕骨 申脉 外关 涌泉
〔第一百二十四〕咽喉肿痛∶少商 天突 合谷
〔第一百二十五〕双乳蛾症∶少商 金津、玉液
〔第一百二十六〕单乳蛾症∶少商 合谷 海泉
〔第一百二十七〕小儿赤游风∶百会 委中
〔第一百二十八〕浑身发红丹∶百会 曲池 三里 委中
〔第一百二十九〕黄胆发虚浮∶腕骨 百劳 三里 涌泉(治浑身黄) 中脘 膏肓 丹
田(治色黄) 阴陵泉(治酒黄)
〔第一百三十〕肚中气块、痞块、积块∶三里 块中 块尾
〔第一百三十一〕五痫等症∶上星 鬼禄 鸠尾 涌泉 心俞 百会
〔第一百三十二〕马痫∶照海 鸠尾 心俞
〔第一百三十三〕风痫∶神庭 素 涌泉
〔第一百三十四〕食痫∶鸠尾 中脘 少商
〔第一百三十五〕猪痫∶涌泉 心俞 三里 鸠尾 中脘 少商 巨阙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
答曰∶皆因寒痰结胃中,失志不定,遂成数症,医者推详治之,无不效也。
〔第一百三十六〕失志痴呆∶神门 鬼眼 百会 鸠尾
〔第一百三十七〕口臭难近∶龈交 承浆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
答曰∶皆因用心过度,劳役不已,或不漱牙,藏宿物,以致秽臭。复刺∶金津、玉液
〔第一百三十八〕小儿脱肛∶百会 长强 大肠俞
〔第一百三十九〕霍乱转筋∶承山 中封
〔第一百四十〕霍乱吐泻∶中脘 天枢
〔第一百四十一〕咳逆发噫∶膻中 中脘 大陵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
答曰∶皆因怒气伤肝,胃气不足。亦有胃受风邪,痰饮停滞得者;亦有气逆不顺者,故
不一也。刺前未效,复刺后穴∶三里 肺俞 行间(泻肝经怒气)
〔第一百四十二〕健忘失记∶列缺 心俞 神门 少海
问曰∶此症缘何而得?
答曰∶忧愁思虑,内动于心,外感于情,或有痰涎灌心窍,七情所感,故有此症。复刺
后穴∶中脘 三里
〔第一百四十三〕小便淋沥∶阴谷 关元 气海 三阴交 阴陵泉
问曰∶此症因何而得?
答曰∶皆为酒色嗜欲不节,勉强为之,少年之过。或用金石热剂,或小便急行房,或交
感之际,被人冲破,不能完事,精不得施泄,阴阳不能舒通。缘此症非一,有砂淋,有血淋
,有热淋,有冷淋,有气淋,请审详治之。
〔第一百四十四〕重舌,腰痛∶合谷 承浆 金津、玉液 海泉 人中
〔第一百四十五〕便毒痈疽∶昆仑 承浆 三阴交
〔第一百四十六〕瘰 结核∶肩井 曲池 天井 三阳络 阴陵泉
〔第一百四十七〕发痧等症∶分水 百劳 大陵 委中
〔第一百四十八〕牙关脱臼∶颊车 百会 承浆 合谷
〔第一百四十九〕舌强难言∶金津、玉液 廉泉 风府
〔第一百五十〕口吐清涎∶大陵 膻中 中脘 劳宫
〔第一百五十一〕四肢麻木∶肩 曲池 合谷 腕骨 风市 昆仑 行间 三里 绝
骨委中 通里 阳陵泉(此症宜补多泻少。如手足红肿,宜泻多补少)
卷九
东垣针法
属性:(《聚英》)
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
三里以补之。
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
,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忌湿面。
东垣曰∶《黄帝针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盖上气者,心
肺上焦之气,阳病在阴,从阴引阳,去其邪气于腠理皮毛也。又云∶视前痛者,当先取之。
是先以缪刺,泻其经络之壅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治他病。
东垣曰∶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黄帝曰∶五乱刺之有道乎?岐伯曰
∶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
之手少阴、心主之俞∶神门、大陵,同精导气,以复其本位。
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俞∶鱼际、太渊。成痿者以导湿热,引胃气出阳道,不令
湿土克肾,其穴在太溪。
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章门、中脘。因足大阴虚者
,于募穴中导引之,于穴中有一说,腑俞去腑病也。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之
募穴中引导之,如气逆为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
气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足,取之足太阳荥、俞∶通谷、束骨。先取天柱、大杼
,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取足太阳膀胱经中,不补不泻,深取通谷、束骨,丁心火,己脾
土穴,以引导去之。
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手足阳明之荥、俞∶二间、三间,深取之;内庭
、陷谷,深取之。视其足臂之血络尽取之,后治其痿厥,皆不补不泻,从阴深取,引而上之
。上者出也,去也。皆阴火有余,阳气不足,伏匿于地中者,荣血也。当从阴引阳,先于地
中升举阳气,次泻阴火,乃导气同精之法。
帝曰∶补泻奈何?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
乱气之相逆也。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问,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东垣曰∶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应象论云∶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阴病治阳,阳病
治阴,定其血脉,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
虚宜导引之。夫阴病在阳者,是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
之背上腑俞、脏俞。是人之受天外客邪,亦
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非
止风寒而已。六淫湿暑燥火。皆五脏所受,乃筋骨血脉受邪,各有背上五脏俞以除之。伤寒
一说从仲景,中八风者有风论。中暑者治在背上小肠俞,中湿者治在胃俞,中燥者治在大肠
俞,此皆六淫客邪有余之病,皆泻其背之腑俞,若病久传变,有虚有实,各随病之传变,补
泻不定,治只在背腑俞。
另有上热下寒。经曰∶阴病在阳者,当从阳引阴,必须先去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
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
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脉络经隧之邪,
勿误也。阳病在阴者,当从阴引阳,是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又曰∶饮食失节,又劳
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
,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伏于坤土阴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
,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