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嘛!文字是形,里面的意是气,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气,不要着于文字而只是守形,这是读经的方式方法。

下一段“脉有一呼再至……”到文章结束就不多作解释了。这里说一下,学中医尤其学气道中医不仅是在临床读书或者思考的时候布一个气场,就相当于做一个化学实验室一样,场布了之后就去里面静意思维去,是怎么动怎么来怎么去的,这样对大家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讲十五难,四时之脉以胃气为本,这一块可讲的东西很多,也是树立气团内部循行规律的文字体现。

                                                               十五 难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黄剑焕炊媸缂僮阏咴徊。磺扒缶樱绮俅吃凰馈O穆鑫⒐吃黄剑扯辔钙僭徊。澄尬钙凰馈O囊晕钙尽�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下面答一下疑,有人问“气道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不同吗?”原先几讲说过,这里稍微重复下。中医的特点是什么?有人说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三因治宜,四诊合参,有经络,有中药,是天然的,这些东西从气道中医角度来讲都不是中医的本质,因为西医也有整体论治,也是辨证,也不可能完全是辨病,摸一下肚子痛绝对不会说是觉得完全是头上的问题,也会去辨证同时有了辨病的体系,难道化验不是症状的反映吗?西医也在整体施治,也是科学的,这些都不能作为中医的根本特点而存在。气道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特点是发现了气这个层次,前面讲过任何事物都分三个层次:形的层次就是我们的肉体,物质;气的层次是中间的;上面的层次是神的层次,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层次。精神的层次和物质的层次或者说神的层次和形的层次中间夹了一个气的层次,中医就是发现了这个层次才得以写出这么多的经书并且能有那么好的临床。前几讲讲过气道中医的八个特点,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机会再和大家详细说这个事情。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然后下面解释什么是弦、钩、毛、石,而且用四时来说。这个强调过很多回。一团气根据四时而运转不休,就像四时有春夏秋冬,人的气也有春夏秋冬。春天整个气团开张向上,夏天整个气团蓬勃旺盛,秋天整个气团收敛聚集成形,到了冬天所有气沉潜闭藏,这是真个的一个循环。人早晨起来开始户外运动,精神百倍的上班工作学习;到了中午或者上午人的情绪高涨,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把精华不断地外放;到了晚上或者下午人开始想一些回家的事或者开始收功,并不再急于冒进;到了晚上天黑了,人气收敛开始上床睡觉了,这就是整个气团运动的过程。

气团是这样,脉也是这样。以前说过,脉象就是气象。一个人就是一个大气团,大气球,就是它的整体形象。因为脉有波动嘛!所以能对整个的气团能够体会得更好,在动当中能够更好地把握。

用刚才说的道理来理解四时之脉,弦脉、钩脉、毛脉、石脉,其实说的就是气团在四季的状态。这里在《内经》上也都说得很清楚。什么是弦脉?很多人摸弦脉摸得不是很准,病上的弦脉和实际的弦脉,平脉的弦脉。“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这里说的小苗到春天春风一吹拂从草里面起来,或者是树还没有发芽将要发芽,枝叶开始调达舒畅,生机向外展开舒布的一种状态。“濡弱而长”,为什么“濡弱”呢?生机刚开始起来很弱小,生机要很流畅,下面的营养要不断往外滋养这就是“濡”,不“濡”不“弱”没法生长起来,很坚硬的没法破壳,小苗都很濡弱的,不断地往上顶,慢慢慢慢的小苗往上长,这叫做“弦”。摸脉的时候手循长竿之末稍,一摸稍微有一点韧性而又很软弱很柔弱,这叫做“弦脉”。如果循长竿,噔噔噔像琴弦,就是病脉的弦脉,就过了。就像早晨刚起来,气血慢慢的开始苏醒,春天春风一吹,小苗慢慢的开始从地里发芽往外伸展,蜿蜒着往外伸展这叫“濡弱而长,故曰弦”。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对抽象的气团的理解,古人都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解释,如果不太清楚的话那么很难把经典解释出来。书写的汗牛充栋啊,太多了,解释《难经》的书也太多了,一厚本一厚本的大家读的头发白了可能也还不理解,但如果从气道的角度出发就很好理解。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什么叫“钩”呢?就是夏天了,万物华实了,所有的气都舒展开来了,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温煦开始繁茂的生长。“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皆下曲如钩”就是都长开了舒布了都向下垂了,这叫做钩脉。但是这里并没有解释“钩脉”的本意,只打了这么一个比喻。其实什么是“钩脉”呢?就是盛大的劲还在的时候还往外出,然后有一个回环的劲,手一搭脉,很充实的跳了一下,然后又收了一下,啪!有一个回钩的过程,不是嗒嗒打出去,而是脉要去的时候有一个回象,缓和这个回象就像“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这个状态,这是一个事物。事物也是一个气象,我们讲过事和物都是一个气团。事物从开始到结束整个都是气,像钩子一样,来而盛去而缓,“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就是这个意思。“其脉之来疾去迟”其实是“其脉之来盛疾去缓迟”,必须从气道的角度来解释什么叫做钩脉,就是嗒收了一下,这叫做钩脉。就是物盛大滑实,像夏天一样万物翻鲜。

下面接着看,“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到了秋天,万物肃杀,该结的果结了,所做的事做了,下午一天的事快结束了,要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了。“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这话就有语病了,“其枝独在”怎么还“若毫毛也”,如果叶子都落下去了只有枝头在上面,那肯定不是“轻虚以浮”的状态,作者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没有表达清楚。“毛”脉是对的,但比喻是不对的。可以这样来理解:到了秋天了,整个气团往外拱的劲小了,开始往下沉往下落,但是这时候最外面的一层气还在,没有整个气团的鼓动作为支撑就表现为就是虚着浮在外面。就像一个军队一样,往回收了,但是外面的哨所还支着呢,但哨所没有多少兵了就虚了,但是还在外面就浮了,这叫做“轻虚以浮”,可以理解大部分枝叶皆落而小部分枝叶存在于外,“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这样来理解毛脉,其实就是(肺脉的)所说的浮脉,浮在表,浅浅的一层。什么叫“毛”呢?就是羽毛一摸的感觉,搭手即有,但很微弱。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就是说秋天结束了,到了冬天了,所有的枝叶都落下去了,万物的精华都往根上走了,树木都藏在里面了,人都呆在屋里不愿出去,蛇也都冬眠。“冬眠”是什么意思呢?神都收回去了,像人要睡觉一样,都睡了,躺下了,人的精神魂魄都藏起来了,不用了。既然藏起来,都收紧了,就像“水凝如石”一样结结实实放在里面不动了。如果一定要感觉他的脉,手就要使劲往里抠,就能感觉里面有微弱的动气存在。就像鱼潜渊中一样,狠狠瞅水里面似有动物在那动来动去,到了冬天很多鱼活动能力都减弱了,藏在水很深的地方,还在那稍微动一下。“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 沉濡而滑”就是动气在里面很沉,用“濡滑”来比喻还不是很恰当,这里说的实就是结结实实在里面,但还有生机,用“濡”和“滑”来比喻里面有生机,要是完全像石头一样硬,那么就是死脉。所以沉在里面像石头一样结实,又有濡滑的生机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