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精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愚按∶x前症属腑属阳,而气血未损者,用前膏敷之,固无不愈。然亦有属脏属阴,而气 
血有亏者,当审其因,而调治其内,可也。大凡疮阳之作,由胃气不从,疮疡之溃,由胃气 
腐化,疮疡之敛,由胃气营养。余尝治初结未成脓者,托而散之,已成欲作脓者,托而腐 
之,脓成未溃者,托而开之,脓已溃者,托而敛之。东垣先生云∶胃气乃生发之源,为人身 
之本。丹溪先生亦谓∶治疮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厥有旨哉(详见附录用药加减之法)。 
x麦饭石膏x 
白麦饭石(炭火 醋淬数次研极细二两) 鹿角(生取带脑骨者断之用炭火烧烟尽研极细四两) 
上用米醋调和,入砂器煎,以竹片不住手搅熬成膏。先以猪蹄汤洗净,以鹅翎拂涂四 
围,干则以醋润之。若腐烂用布帛摊贴之。 

卷下
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属性:凡疽症先以麦饭石膏涂之,俟疮根渐收,却敷神异膏敛之。夫痈疽之发有浅深,故收敛 
之功有迟速,断不可早用收口之药,恐毒瓦斯未尽,后必复发,为患匪轻。但麦饭膏难于修 
合,用神异膏亦效。 
x愚按∶x前症若毒已解而不生肌收敛者,元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壮其脾胃,则肌肉自生, 
设有余毒,亦能自解。(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x神异膏x 
露蜂虏(蜂儿多者一两) 玄参(五钱) 蛇蜕(盐水洗一两) 黄丹(水飞炒五两) 麻油 
(一斤) 乱发(男子者如鸡子大) 杏仁(一两) 
上先将麻油入砂器煎发熔尽,下杏仁更煎黑,入蜂房、蛇蜕仍煎黑,滤去,入黄丹急 
搅,试软硬得中,即成膏矣。其丹不必拘定前数。凡膏药用日久必老硬,煎时预取嫩膏少 
许,如硬,量和之。 
x愚按∶x神异膏乃解毒生肌之良剂。若毒既解而肌不生,当治其内,不可泥为有余之症, 
率用攻伐,以致毒在内者不能发散,在外者不能收敛,其为祸不浅。夫有余者热毒也、虚火 
也;不足者阴虚也、营气也。疮毒特其形耳∶ 
x家藏神验血竭膏x 
当归(酒洗) 白芷 大黄(生用) 黄连 黄 木鳖子(去壳) 皂角 杏仁 露蜂房(各 
一两)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三两) 乱发(男子者一两) 黄丹(水飞细者炒晒) 麻油 
上除乳、没、血竭,余入油煎焦,去 入发,熔化下丹,将柳枝不住手搅,候软硬得 
中,入乳香等搅匀,即成膏矣。 
x愚按∶x血竭膏,取其以毒攻毒也。若瘀恶已去,毒瓦斯既消,宜用神效当归膏,以其生肌 
续筋也。 
x厌热神白膏x 
大黄 白蔹 黄柏(生用) 南星 赤小豆 黑蛤粉(各一两) 
上为末,用芭蕉汁调涂,如干仍以汁润之。 
x愚按∶x神白膏药味多寒,而南星之性辛温,佐之有效,加草乌尤妙。 
x牡蛎地黄膏x 
大黄(一两为末) 牡蛎(用盐泥封固 赤出大毒研细二两) 生地黄(水浸) 
上研生地黄汁调涂患处,如干更用汁润之。 
x愚按∶x前膏苦寒咸寒之剂,症属纯阳,用之殊效。然此症亦有属纯阴者,亦有属半阴半 
阳者(治法见附录用药关键)。 
李氏云∶疽疾既成,先服取毒之药,外敷麦饭石膏。五七日后,病渐减,合用川乌、二 
乌丸以活血气,生肌肉,排宿脓,祛风邪,后服内补十宣散。 
x川乌丸x 治发背,活经络。 
大川乌(去皮尖) 木鳖子(去壳) 当归 赤芍药 苏木独活 羌活(各一两) 没药(另研) 
五灵脂(去砂微炒) 穿山甲(蛤粉炒各一两) 
上各另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x二乌丸x 治发背,托里定痛,祛风凉血。 
羌活 薄荷叶(各三两) 川芎 玄参 地榆 麻黄(去根节) 蔓荆子 旋复花 荆芥穗 
防风 天麻 白芷 白僵蚕(直者去丝足嘴炒用) 牛蒡子(炒) 甘菊花(各二两) 大川乌(去皮 
尖炮) 何首乌(不见铁器) 粉草(炙各四两) 蝉蜕(洗去土足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x愚按∶x前二丸,用之对症固善,然病有多端,而所因不同,恐不可概施也,治者审之。 

卷下
论痈疽口紧小硬论第四十一
属性:李氏云∶大抵疽口紧小而硬者,盖因风毒所胜,合用蚣蝎散掺疮口,以神异膏贴之。 
x蚣蝎散x 
赤足蜈蚣(一条去头足) 全蝎(三个去足生用) 
上为末,用猪蹄汤净洗,搽之。 
x愚按∶x前症乃风寒滞于疮口,而未传于内也。凡伤损之症,尤多此患。经云∶风症善行 
而数变,入脏甚速,死生在乎反掌,当急分表里虚实而治之。其邪在表者,善伸数欠,筋脉 
拘急,恶寒惕搦,脉浮而弦,宜羌活防风汤和解之。传于里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筋惕 
搐搦,痰涎壅盛,胸腹满闷,或便溺闭赤,时或汗出,脉洪数而弦,宜大芎黄汤 导之。其 
汗初出者,由风热郁于里,亦宜大芎黄汤之类下之。若热既退,脏腑已和,而汗仍出者,表 
虚也,宜白术防风汤以实其表。然解散、和解、 导三法,此治暴患之症,气血未损者。若 
脓瘀内 ,而见前症者,宜针之,急投十全大补。或口噤遗尿,乃气血虚极,亦用十全大补 
加炮附子。大抵此症,若因脓血去多,宜以补中益气加羌活主之。或人素多痰,因伤损而见 
风症,宜二陈、白术、芎、归、栀子、芩、连。气虚加四君,血虚加四物,血气俱虚内热甚 
而生风者,宜四物、参、术、柴、芩、栀子。若因怒伤而见前症,宜小柴胡汤倍加川芎、山 
栀、天麻、钩藤钩。若患破伤风,至三五年忽然复发,或跌扑而患者,皆气虚有痰所致也, 
用二陈加参、术、芎、归主之(治验见正体部)。 

卷下
论痈疽喉舌生疮如菌第四十二
属性:李氏云∶痈疽不服内托散,或失宣内毒,致咽喉口舌生疮,甚则生红黑菌,害人甚速, 
当用琥珀犀角膏治之。向有患此症者,诸法不效,余用此药,一日而安。 
x愚按∶x前症多因酒色过度,亏损肾水,虚火上炎,或五疳,元气消烁,虚火上攻而致。 
治当滋其化源,最忌黄柏、知母之类,恐复伤胃气也。 
x附治验x 
大尹王汝邻,两足发热,吐痰如涌,左尺数而无力。余谓足三阴虚。彼反服四物、二 
陈、黄柏、知母之类,喉舌作痛,又服清热败毒之剂,其舌如赤桃,脉洪数而无力。此脾肺 
复伤,肾经亏甚,虚火上炎,水泛而为痰也。当滋化源以生肾水,遂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 
黄丸而愈。 
二守韩宗器,不慎起居,舌胀如菌,痰涌便秘,服芩连、二陈之类,脉浮而数,欲针出 
血。余谓此足三阴亏损之症,且有形而不痛者,阴之类也,法当峻补其阴,毋损其血,况虚 
浮之脉乎?遂朝补脾肺,夕滋肾肝而愈。后因大劳,面目俱赤,遍身搔痒,时已仲冬。余 
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乃用制火壮水之剂而愈。 
摇城金允文,舌胀吐痰,反服降火化痰,针刺出血,便秘痰甚。余诊之,左尺关洪数, 
右寸关弦数,用滋肾水生肝血益脾胃之剂,诸症少愈。因近火,顿面赤身痒,六脉弦数。余 
谓此水竭火升之象,难免于春二月矣,于次年清明日果卒。 
x琥珀犀角膏x 
真琥珀(研) 犀角(镑各一钱) 辰砂(研极细) 茯神(去皮心各二钱) 片脑(研一字) 
人参(三钱) 酸枣仁(去皮炒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麦门冬煎汤化下。 
x愚按∶x前方虽有人参、茯神、酸枣仁安神补气,但琥珀等四品气味辛散,恐亏损真气, 
须审症而用之可也。 
李氏云∶痈疽之症,不服托里之药,热毒内攻,喉舌生疮,甚效黑烂,当服犀角散以解其毒。 
犀角屑 玄参 升麻 黄 赤芍药 麦门冬(去心) 生粉草 当归(各一两) 大黄(微炒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 
x愚按∶x前方破血降火内 之剂也。若其脉沉实,大便秘结,发热作渴喜饮冷者,属热蓄 
于内,方可用之。若其脉虚浮,大便不结,发热作渴,畏饮冷者,乃属血虚于外,可用当归 
补血汤。若尺脉洪数而无力,发热作渴,小便频数者,属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加减八 
味丸。盖此症多因肾水亏损,虚火上炎,故也。 

卷下
论痈疽脓成用替针丸药第四十三
属性:曾氏曰∶痈疽脓熟,涂以替针丸,疮口自开。古人云,痈疽能杀人,若针药得其宜则 
生,失其宜则死,可不慎哉。 
x愚按∶x疮疡之症,若毒瓦斯已结,肿赤炽盛,中央肉死黯黑者,内用托里健脾之剂,外用 
乌金膏涂之,则黯处渐低,赤处渐起,至六七日间,赤黯之界,自有裂纹如刀划状,其黯渐 
溃。若用铍针利剪,徐去犹好,须使不知疼痛、不见鲜血为善。若脓未流利,宜用针于纹中 
引之。若脓水已出,肿痛仍作,乃内筋间隔,亦用针引之。若元气虚弱,误服克伐之剂,患 
处不痛,或肉死不溃者,急温补脾胃,亦有复生矣。后须纯补脾胃,庶能收敛?若妄用针刀 
去肉出血,使阳随阴散,是速其危也。若脓溃而烦痛未痊,脉洪滑粗散者,真气虚而邪气实 
也,为难治。脉微涩迟缓者,邪气虚而真气将复也,为易治。 

卷下
论痈疽割伤第四十四
属性:李氏云∶痈疽有误搽毒药,或针刀开割,疮口不合,不可用涩敛之药。宜用猪蹄汤、北 
艾汤间洗,敷贴神异膏,及服内补十宣散、内托黄 丸。 
x愚按∶x经云∶脾主肌肉。脾健则肉自生。然其势炽甚,宜用前药以消其毒,毒将尽宜用 
四君汤以养脾(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x内托黄 丸x 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黄 八两 当归(洗焙三两) 肉桂(去外皮) 木香 沉香 乳香(另研各一两) 绿豆末(四两) 
上为末,用姜汁、豆末糊丸,熟水下。 
愚按∶前症若肌肉伤,而疮口不敛,用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