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用骑竹马灸法,或就患处灼艾,重者四面中央,总灸一二百壮,更贴寒药,其效甚速。
x愚按∶x前症若因元气亏损,或因气相滞而患者,更当调补其内。
卷上
别脉辨证论第十六
属性:伍氏云∶痈疽之疾,有二十余症, 发,痼发,石发,岩发,蜂窠发,莲子发,椒眼
发,连珠发,竟体发;有肠痈内发,脑背发,眉发腮颌发,肺痈,瓜瓠发。大率随病浅深,
内外施治,不可迟缓。初发如伤寒,脉浮而紧,是其候也。
x愚按∶x前症其名虽殊,处治之法,详具各论,其肺痈、胃脘痈,别载《外科枢要》。
卷上
痈疽脉症第十七
属性:陈无择云∶痈疽脉数,身无热,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乃发为痈。以手掩上,若热者
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若脉不数不热而痛者,发于阴也,尤为恶症。凡热甚,脉数,用漏
芦散,并单煮大黄等汤。不甚热,脉缓弱,投五香连翘汤。仍根据四节八事次序三因以药之,
无有不济者也。
x愚按∶x前症洒淅恶寒,有属疮之表邪者,有属脾肺之气虚者。若溃后 肿作痛,恶寒发
热,烦渴,脉数,乃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仍参详首论主之。
卷上
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属性:李氏云∶余之所着方论,靡不周备,但欲使治者一一玩味,次第用之,无有不效。今略
书用药要领节次于后∶
一、初患痈疽,便服内托散,以免后来口舌生疮,仍用骑竹马或隔蒜灸。
一、服五香连翘汤,如大便疏快即止,仍量人虚实。
一、痈疽溃后,宜服排脓内补散,若呕逆,用木香汤下。
一、痈疽初作,便宜灼艾,及麦饭石膏涂四围,中留口出毒。如疮小,通敷之,既溃,
用神异膏贴之。
一、痈疽已溃,日用猪蹄汤淋洗,将愈之际,三日一次。
一、痈疽将敛,宜用神异膏,如毒未尽,不可遽用生肌之剂。
一、痈疽将安,宜用加味十全汤补其气血,庶肌肉易生。
一、背疽多先渴而后发,或先疽而后渴,不救多矣。若服加减八味丸,非特杜绝渴疾,
抑且大滋气血,生长肌肉。
x愚按∶x前症及诸治法,各附四十七等论,当审用之。
一、痈疽呕逆有二∶一因初发不服内托散,伏热在心;一因脾气不正。若因伏热在心
者,心烦身热, 肿作痛,宜用内托散三两服。若因脾气不正者,则不烦热,或闻秽气作
呕,宜用嘉禾散。如有寒热,用不换金正气散,五更初兼服山药丸以补肾。
x愚按∶x前症治法,当与第十一论参看。
卷上
论痈疽呕逆症第十九
属性:李氏云∶痈疽呕逆,是毒瓦斯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散。杨氏云∶鼻衄初愈,不曾
表汗,毒在经络,则背发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硬如石,其色紫黑,以凉药投之,终夜大
呕,连进托里散,呕止疮溃,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有患 者,痛过彻呕,服此即止。
今有病疽不服此药者,故引杨氏之言,以解世人之惑。
x愚按∶x用药之法,有是病必用是药。但今之脾胃虚寒,气逆痰滞而呕吐者,十居八九;
热毒内攻而呕吐者,十才一二。当参首论及第十一论主之。
卷上
论痈疽之源第二十
属性:夫痈疽之源,因于气,或因于热。以仆之管见,亦有因于膏粱房劳、金石等药。故治
法,用绿豆、犀角、矾石、国老膏、追毒丸,其属毒明矣。华佗《中藏》所言,是毒服宣热败
毒之药,不必疑矣。
x愚按∶x前症若因金石所致,元气充实者,诚宜此法。若膏粱积热,房劳过度,脾肾亏损
者,当滋其化源,不可拘执。
卷上
华佗论痈疽疮肿第二十一
属性:夫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
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者肾之
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有毒;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内者,五脏之
毒。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
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又近骨者多冷,近肤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成血虫;近肤者
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虫则多痒少痛,或先痒后痛,成漏则多痛少痒,或不痛不痒,内虚
外实者,多痛少痒,血不止则多死,溃脓则多生。或呕逆无度,饮食无时,皆痈疽使然。症
候多端,要当详治。
x愚按∶x疮疡生虫,乃肝经风热;其成漏,乃元气虚弱;其出血,乃脾虚有火;其溃脓,
乃元气充实。至于呕逆等症,属脾胃亏损所致,当调补元气,庶保无虞。
卷上
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属性: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炙爆,服丹药。
x愚按∶x前症所因虽殊,其治法亦当别经络、阴阳、虚实、表里、肿溃,以助胃壮气为
主,使根本坚固,庶保无虞。
追毒丸 六味车螫散
转毒散 止痛灵宝散
单煮大黄汤 神效麻仁丸
神仙截法 清心内固散
秘传连翘汤 清膻竹叶汤
千金漏芦汤 猪蹄汤
神硝散 不换金正气散
圣效散 栀子黄芩汤
神仙陷脉散 加减八味丸
右方见中卷 忍冬丸
麦饭石膏 黄 六一汤
神异膏 桑枝汤
神验血竭膏 五味子汤
压热神白膏 加味十全汤
牡蛎地黄膏 人参内补散
大川乌丸 神效托里散
二乌丸 内补十宣散
蚣蝎散 人参顺气散
琥珀犀角膏 茯苓开胃散
犀角散 陷脉散
内托黄 丸 桂附丸
神效栝蒌散 托里散
立效散 清凉膏
独圣散 碧油膏
梅花散 神效酒煎散
替针丸 蜞针法
绿云散 痈疽经验杂方
宜毒散 甲疽代指嵌甲方
小五香汤 金疮竹木汤火伤方
塞里散 上方见下卷
卷中
痈疽分表里证论第二十三
属性:伍氏曰∶痈疽皆因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脏腑不和,腠理不密,寒气客于经
络。或荣血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壅遏不通。或阳气蕴积,则生寒热,
寒热不散,皆致前证。又曰∶五脏六腑俞穴皆在背,凡患疮症,易伤脏膜,多致不救。腑气
浮,行于表,故痈肿浮高为易治;脏血沉寒主里,故疽肿内陷为难治。又曰∶疖者节也,痈
者壅也,疽者沮也,一寸至二寸为疖,三寸至五寸为痈,五寸至一尺为疽,一尺至二尺为竟
体疽。若脉洪数者难治,脉微涩者易治。初觉宜清热拔毒,已溃则排脓止痛,脓尽则长肌敷
痂,当酌量轻重、形证顺逆而审治之。
x愚按∶x前症,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如不应,加姜、桂以温补之,使邪气
自退。其不起者,由邪气盛,正气虚,不能发也,于旬日之外见之。若已发出,用托里消毒
散以壮元气,助令溃腐;不应,须温补脾胃。其不起者,由真气虚,不能溃也,于二旬之外
见之。若已腐溃,用托里散以补气血,生肌肉;不应,当专补脾胃;又不应,须温补脾胃。
其不起者,乃脾气虚,不能收敛也,于一月之外而见之。凡此治法,窃尝用验,详具首论。
卷中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第二十四
属性:李氏云∶疽初发一粒如麻豆,发热肿高,热痛色赤,此为外发。势虽炽盛,治得其法,
可保其生。若初时不发热,体倦怠,患处如故,数日不肿痛,五内已坏,虽有卢扁之药,亦
未如之何矣。
x愚按∶x前症,有因元气虚而不能发出者,有因敷贴寒药而不能发出者,有因攻伐过伤气
血而不能发出者,有因热毒内蕴而失疏托者,审而治之,多有生者。
x附治验x
进士申天益,臂患痈,寒热头痛,形气虚弱,此手足阳明经风邪之症。用桔梗升麻汤二
剂,外邪顿散。用托里消毒散二剂,肿痛顿退。乃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形气渐复而愈。
秋官钱可容,腹患痈, 肿作痛,烦渴饮冷,大便不通,脉沉数实,此热毒蕴于内。用
清热消毒散加大黄二钱一剂,诸症悉退。但形气顿虚,用托里消毒散去金银花、白芷,倍加
参、 、归、术而安。
一男子股内患毒,欲求内消。其脉滑数,脓已成矣,因气血虚而不溃,遂刺之,脓出作
痛。以八珍汤治之,渐可。但脓水清稀,更以十全大补汤加炮附子五分,数剂渐愈,乃去附
子,又三十余剂而愈。
一童子腋下患痈,久不敛,脓清脉大,怠倦懒食,自汗口干。用内补黄 汤及豆豉饼,
两月而愈。凡疮溃而脓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溃,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皆气血虚极
也,非大温补不可。
一男子肩患毒, 痛饮冷,烦躁便秘,脉数而实。以清凉饮二剂,少愈;以金银花散四
剂,悉退;又以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疮溃而痊。此脉与症皆属有余也。
一男子背疮溃而瘀血不散,此阳气虚弱也。用参、 、归、术峻补,更以桑枝灸,又用
托里散加肉桂,疮口自敛。此补接阳气之法也。
上舍毛体仁,素阴虚,春初咳嗽,胸中隐痛,肾脉洪数,肺脉数而时不见。余曰∶内当
结痈,先用六味地黄丸料一剂服之。翌早来谓余曰∶昨得良剂,嗽愈六七,务求一方,到监
调理。余曰∶此阴火上炎,患痈之症,第因元气虚弱,未能发出。因其易忽,余辞不能。乃
别用降火化痰等剂,愈甚。月余复请诊之,脉洪滑而数。余曰∶脓已成矣,当请常治者同议
针之,且免内溃之患。仍不决。又月余请视,他医已先开疮孔偏上,兜脓不出,仍内溃,脉
愈洪大。余曰∶脉洪滑而数,视其舌青黯,五内已坏,无能为矣。后果然。
卷中
辨痈疽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属性:曾氏云∶凡痈疽其脉浮数洪紧,肿 作痛,身热烦渴,饮食如常,此六腑不和,毒发于
外而为痈。其势虽急,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