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就在于贪、瞋、痴、因为有三毒烦恼,才有生死轮回,你要了脱生死轮回,必须针对贪、瞋、痴着手。
31、历缘对境怎么解释?(35页)
答:历缘就是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待人处事之中,所经历的各种缘,对境就是面对各种境界,也就是在一切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工作之中面对所呈现出的各种境界,随时回来看到自己贪、瞋、痴、的展现,当你能看到的时候,才能断除,如果看不到,没有反观能力,就不可能断除。
32、什么叫三妙行?(37页)
答:修行的行就是代表我们的身、口、意行。口行是讲话,身行是动作,意行就是意念,当我们身心柔软、祥和、慈悲,就会展现出三种美妙的身、口、意之行、就叫做三妙行。
33、怎么破除身见结?(38页)
答: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定是要身见结破除以后才能做得到,因为他看到自己跟众生是一体的,看到众生在茫茫人生苦海里,没有办法真正的安心,再加上当他慢慢走上正法之路解脱之后,回来看众生在苦海中浮浮沉沉,他那一种悲悯之心的生起,必然是由衷而发。因为你的悲心是来自于见到众生的苦,这时候才能够身见结破除,你才能够无条件,无所求慈悲一切众生,才能真正慢慢来到无我。
34、怎样才能做到无我?(39页)
答:《阿含经》里处处都有讲到无我,从五阴、六入处、六界方面解析无我,这是在理论上知道无我,而这里是要真正实际做出来。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展现无我、无私、无条件、无所求、这样就是为法做见证,实际体悟佛法的精髓,然后又展现出来。你的悲心展现,处处所作所为是为世间少苦离苦,考量点是为众生,为世间这样能做多少,你就去做,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也没有其他动机。当你真正具足慈悲之心,才能够把身见结渐渐破除掉,当你的身见结破除掉之后,才能真正慢慢切入无我。
35、什么叫二元对立?(40页)
答:就是不断在分别是非、有无、优劣、大小……目的是衬托出己大人小,己优人劣,己高人低,比如修行人,认为别人修行不好,自己才是正法,自己才是正派的人,别人就不是,异于我者就是外道,顺我则是,逆我则非,这些都是二元对立。
36、看一个人是否在修行、有什么检验标准?(40…41页)
答:所有的修行,要能够有助于断除我们的贪、瞋、痴,如果你的修行没办法让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来检验自己的贪、瞋、痴,来断除贪、瞋、痴,那就是在世间法里面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    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二十五、为什么说老病死都是伟大的天使?
答:老病死经常在刺激你;唤醒你,醒来吧!不要再做梦了。不管你权位多高,财富多大,也没办法摆脱老病死的折磨。
二十六、什么是真正的消灾加持?
答:真正的消灾加持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祥和、柔软、冲突减少。有三妙行的具体展现,很多的灾难会化于无形。
二十七、众生的苦是怎样产生的?
答:来自于对抗“无常、无我”的自然法则。
二十八、苦海是怎样产生的?
答:是自己的知见、自己的视野、自己的框框,把我们束缚住了,让我们不能够解脱自在。本来实相真理是“无常、无我”的,但是众生偏偏一直在抓“常”、抓“我”,于是跟实相一直背道而驰,苦海就这样产生了。
二十九、众生不怕死是什么心态?怎样才能真正的不怕死?
答:是一种无奈,怕也没用,无选择余地。
体证到无常、无我,又做到无我。“自我”先死掉,了悟无生之理,即没有生死,生死一如。
三十、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是什么?
答:都是让我们的心澄静下来,然后有深度的去反观;有深度的去看现象界、去看实际存在的实相。有深度的来看我们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内心的恐惧。
三十一、你的生死大事彻底解决了吗?
答:问问自己就知道,你可以欺骗得了别人,欺骗不了自己,也欺骗不了明眼人。因为内心安不安,一看都很清楚,你的眼神会如实展现你内心的安不安。
三十二、修行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
答:修行很重要的关键是,能够看到自己的脸黑;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的心态。当遇到境界生起了贪心、瞋心,能够看得到,这是修行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原来的心是向外看,解脱法是向内看,唯有回来看自己的不足,才能解脱自在。
三十三、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贪瞋痴该怎么做?
答:不是一直停留在指责、沮丧、负面的情绪里,这样又在伤害自己,是不对的。当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第一要生起惭愧心;第二要对自己慈悲,接受真实的自己;第三让自己归零重新再来。
三十四、禅宗有三句话代表三种境界,是哪三句话?
答:第一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还没有体悟到“缘起法”和“无常法”之前,“见山是山”,是用“小我”在看山水,认为山是无情的,我是有情的,山是山,我是我,互不相干。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经过闻思修证后,看到这个也无常,那个也无常;这个也无我,那个也无我。这是以头脑在解析的过程。
第三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同样是见山是山,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灵品质。第三个阶段是无我,证悟到真理实相,认识到山河大地、万事万物、一切众生都是一体的,自我只是一体世界里的一分子,“我”本来是不存在的。这种境界是,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与当下的境界溶为一体。
三十五、怎样打开我们的胸襟?
答:多接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所散发出祥和的气息,以及那一种宏大的气魄,能够让我们打开胸襟、打开视野,在每一个当下见到法。修行就是让我们从原来狭小的空间慢慢提升,视野、心胸不断提升就能够有更大的包容量。到最后的层次是来到无限,就是提升到空,这样你才能包容全部,才能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到与众生就在一体世界里面,你会尊重自己,也会尊重每一个人;你会爱护自己,也会爱护每一个人,展现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三十六、修行为什么要有大悲大愿之心?
答:因为发愿能培养宽广的胸襟。心胸宽广,才能柔软、慈悲。有大悲大愿之心才能证果。
三十七、怎样证初果?
答:先证到无常法印,身心柔软,贪瞋痴很自然的淡薄,这样就能证到初果。(破前三结)
三十八、佛教的核心是什么?
答:佛教的核心是四圣谛——苦、集、灭、道。面对苦建立苦谛,看到集谛,勤修道谛,证到灭谛。
三十九、最核心的苦是什么?
答:最核心的苦是老、病、死之苦。要去认识苦,去体悟苦,才能找出苦的原因。
四十、学佛人消极悲观吗?
答:一般人不是乐观就是悲观,学佛人是如实观,如实面对一切。
四十一、如果没有体会苦谛,灭谛能达到吗?为什么?
答:苦谛是核心,是众生在苦海中的一个实相。如果苦谛没有建立,集谛就看不到,灭谛就证不到,因为苦集灭道是有次第的。
四十二、修行的动力不足是什么原因?
答:是因为苦吃得还不够,要深入去体悟世间的种种苦,修行的动力才会激发出来。
四十三、为什么说危机就是转机?
答:从现在开始,不管你遇到多么不顺利的事、多么苦难的事,记得!危机就是转机。当你去体会、去消化,就可以迈向解脱。如果你还在逃避,不敢面对苦,心灵没办法成长,苦就白吃了。
四十四、持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减少恶缘,增加善缘。
四十五、什么叫“见不如真,知不如实”?
答: “见不如真,知不如实”是因为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不该抓的一直在抓;不该怕的一直在怕;不该逃避的一直在逃避。当有一天真正具足闻思修基础,止观双运之后,从原来的“见不如真,知不如实”醒过来、觉悟过来,看到实相,才能远离颠倒梦想的世界。
四十六、什么叫苦海?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
答:苦海:六根接触六尘后所产生的种种抓取、贪爱,于是就产生了苦海。
世间:六根接触六尘后,产生六识的整个范围,就是我们的世间。
出世间:就是出离苦海。
四十七、什么叫六根触灭?
答:好坏都知道,但不抓取,不被境界牵着走,看到如同没看到,让境界穿流而过。
四十八、当六根触六尘时,凡夫与解脱者有何区别?
答:凡夫:好的抓取,坏的抗拒,心被牵动,成为境界的奴隶。
解脱者:知道好与坏,但心不动摇,不迎不拒,不起贪瞋之心,让境界流过。
四十九、世界有哪二种?
答:1。主观世界:五阴、六根所衍生出来的梦幻世界。
2。客观世界:实相的世界。
五十、什么叫世间集?什么叫世间灭?
答:世间集——遇到顺境一直抓,越多越好,遇到逆境一直在抗拒、瞋恨、逃避。
世间灭——指缘灭,四大涣散破灭。看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生住异灭的变化,没有迎拒之心。
五十一、怎样珍惜每一个缘?
答:大家有缘相处的时候,好好珍惜,但是不黏着、不抓取,而是善待每一个缘。当缘尽的时候,觉得没有任何愧对,安然接受每一个自然法则的演变,不被因缘牵着走。
五十二、解脱与心境和外境是什么关系?
答:解脱是心境的转变,从错误的追求中转变过来。外境是中性的,外境没有障碍你,与解脱没有关系。
五十三、应以什么心态吃食物?
答:修行人能吃素当然好,但最主要的是吃东西的心态,不在吃的内容;不在吃的外相上。就以惭愧心、感恩心、慈悲心来吃食物,因为任何食物都有生命,都是众生。
五十四、怎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