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最后竟惹来这样荒腔走板的大祸,自非胡适始料所及。
一九六二年一月,胡适死前不久,对我有所评论,评论之言,都收在他的秘书胡颂平编
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里。胡适说李敖“喜欢借题发
挥”,说“作文章切莫要借题发挥”,他能够看出来我写文章的“喜欢借题发挥”,是他的
高明处,但他把“喜欢借题发挥”看成一种大忌,却是他的大错特错。胡适在一九三0年写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辩护他为什么要考证《红楼梦》,曾说考证《红楼梦》只是“消
极”的目的,他别有“积极”的目的,那就是借小说考证来“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
教人不要“被人蒙着眼睛牵着鼻子走”。考证《红楼梦》是本题,是“消极”的;考证以外
“借题发挥”的题外有题,才是“积极”的。胡适的毛病在他做这种双轨作业时,在本题上
陷入走火入魔、积重难返,因此虽未舍本,却舍了更“积极”的本,最后“功夫”总在“雕
花手艺”上,“缠小脚”而死。死前且不知道“借题发挥”的真义了,真是悲哉!
至于我自己,我绝对不会发生他这种错误,我在写作上,大体都能坚守经世致用的检定
标准,我总是用大学问“大手笔上显功夫”(本题),紧接着就是画中有话(借题发挥),
我的真正目的不在泼墨,而在使敌人全军尽墨。最后的转折,就是借题发挥,淋漓尽致而后
己,苏东坡讲作文要行云流水,我的行流最后,竟是怒潮飞瀑、一泻千里。借此种深意,胡
公不知也。
胡适是我在北平念小学、念初一就久闻大名的学者,在台中一中时,从陈正澄那里借到
《胡适文选》、又在旧书店买到《胡适文存》一、二集、又看到《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使
我对他大为佩服,但绝没想到,在他生前死后,竟跟我有那么多的奇缘与横祸!事实上,奇
缘后来还在衍生呢!他给我写的字,为了义助慰安妇,我拿出拍卖了一百万,由台大医师陈
耀昌义买了;他送给我并题字的华严《智慧的灯》,我点名叶明勋、华严夫妇以一百万义买
了(他们夫妇出了一百万后,又把该书捐给胡适纪念馆了)。这种奇缘还没停止,到了一九
九八年更妙了,我在历史系同班者同学陶英惠,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身份兼领
胡适纪念馆,我跟他说:
“过去胡适纪念馆一直被垄断,胡适留下的稿件我们都不能完整看到,钱思亮当年说胡
适有一封给我的信的残稿,能不能找找看啊?”英惠答应了,他嘱咐在纪念馆工作的朋友们
找找看,回报说找不到。可是过了几天,英惠突寄来一信,打开一看,赫然是那封信的影
本!共四页,第四页写了一行,就停笔了。英惠告诉我,柯月足小姐在整理胡先生藏书的时
候,忽然在书与书架问的空隙处找到尘封多年的几张纸,打开一看,原本就是这封信。信的
第一页左上角有钱思亮的亲笔(钱思亮做中央研究院院长时,陶英惠做过秘书处主任,所以
认识他的笔迹),上面写道:“这是一信(封)胡先[生〕没有写完的信,请妥为保存,因
为这是胡先生人格伟大和做事认真最好的一个证明。”既然上有钱思亮亲笔,可证放在那么
隐秘所在,绝非胡适生前所为,那么这又是谁干的事呢?为什么不把这封信放在胡适稿件中
呢?真令人想不通。可能有点“阴谋论”的缘故,有人阴谋之后,忘了或不便弄出纪念馆,
所以就尘封了。这一尘封,一下子就是三十六年!三十六年间,胡先生墓草久宿,收信人也
由少而者,人世沧桑、玄黄乍变,也都不可思议。但最不可思议的,倒是这四张信纸,它历
经三十六年,终于给我看到了。写信人是这样下笔的:
李敖先生:
我知道这一个月以来,有不少人称赞你做的《播种者胡适》那篇文字,所以我要写这封
信,给你浇几滴冷水。
我觉得那篇文字有不少的毛病,应该有人替你指点出来。很可能的,在台湾就没有人肯
给你指点出来。所以我不能不自己担任这种不受欢迎的工作了。
第一,我要指出此文有不少不够正确的事实。如说我在纽约“以望七之年,亲自买莱做
饭煮茶叶蛋吃”——其实我就不会“买菜做饭”。如说我“退回政府送的六万美金宣传费”
——其实政府就从来没有过送我六万美金宣传费的事。
又如说“他怀念周作人,不止一次到监狱看他”——我曾帮过他的家用的小忙,但不曾
到监狱去看过他。(我至今还想设法搜全他的著作,已搜集到十几本了;我盼望将来你可以
帮助我搜集:我觉得他的著作比鲁迅的高明多了。)
又如你说“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You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我就不记得我在什么时候引用过这句话。
别的小小“不够正确”的例子,如你引的“旧梦”,第二行原丈是“瞥见飞檐一角”,
第六行原文是“没人懂”,又此诗应分两节写,前后两节各四行。又此诗引在此文之首,你
的意思我不大明白。又如此文中用的英文字有“multanimity”似是不见于字典的字;又有
“nonpunitive reaction”似乎也不很正确?
在“经历和著作”里,也有很不正确的地方,如我在康奈尔只得了B。A。,并没有经过
M。A。的阶段,就直接准备博士学位的工作了。
我的《播种者胡适》是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发表的,胡适信中说“这一个月以来”,自
是二月间写的信,他死在二月二十四日,可见这封信是他死前不久写的;那时他七十二岁。
这封信,写得又认真、又婉转、又诚恳,足见此公高明光大的一面。不过他不知道我写
出的每一件,都是有所本的,都是印在别人的书里的,不是我捏造的。只是有的所本的资讯
有问题,我也跟着“不够正确”了。像退回六万美金宣传费的事,我根据的是一九四二年的
Curreltt Biographt、Vol。LXXIX No。9的Time杂志也都文证俱在;像到监狱看周作人的
事,我根据的是陈之藩《在春风里》第十八章“周作人坐监时,他(胡适)去探监”的记
载……我都有所本,既然胡适本人亲笔否认,自当以当事人自己的更正为准,以免“不够正
确”。不过,胡适年纪大了,有时他的记忆力可能出了点问题,例如“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那句话,他说“我就不记得我在什么时候引用过这句话”,事实
上,这是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四日他写给苏雪林信中引用的话,信的原文是:“今年美国
大选时,共和党提出Governor Landon(兰敦州长)来打Roosevelt(罗斯福),有人说:
“You can't beat somebody with nobody,”(你们不能拿小人物来打大人物)。我们对
左派也可以说:“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你们不能拿没有东西来
打有东西的)。只要我们有东西,不怕人家拿‘没有东西’来打我们。”胡适老了,他完全
忘记了;又如《旧梦》那首诗,他说我引用“小小‘不够正确,”,他说第二行原文是“瞥
见飞檐一角”,第六行原文是“没人懂”,但我引用的根据,是初发表时刊在《新月》第一
卷第六号(一九二八年八月上海出版)上并收入胡不归《胡适之传》里的原文,明明是“露
出飞檐一角”,明明是“(声苦)无人懂”,胡适老了,他完全忘记了,可见胡适纵为当事
人,“不够正确”,也未能免。……陶英惠来信举胡适写给杨联升的信,自道记忆偶出故障
的事,我想人老了,谁都避免不了了。
胡适死前头一天,他还“下条子”,请他的秘书胡颂平把他写的《康奈尔传》送给我,
他对我的好意,真可说至死方休。我想我是他青年朋友中,特别另眼看待的一位,我想我也
是惟一不负他期许的一位,虽然我对他的论断,他不一定服气。照杨树人的回忆,胡适当年
看了我写的《播种者胡适》,还甚为不悦呢。
在五四人物中,我认为胡适是头脑比较清楚的,在肯定个人价值与英美式民主方面,他
更显得头脑出众。胡适忧虑五四以后思想自由被国民党与共产党左右“双杀”,他苦口婆心
又小心翼翼地特别强调他一贯的个人主义的重要,他在五四以后十一年写道:“这个个人主
义的人生观一面教我们学娜拉,要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个人;一面教我们学斯锋曼医生,要特
立独行,敢说老实话,敢向恶势力作战。少年的朋友们,不要笑这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
的陈腐思想!我们去维多利亚时代还老远哩。欧洲有了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出了无数
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士,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现在有人
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
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
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这是胡适思想的真精神。他说这话后六十八年,美国总统克林顿
访问北京大学,还特别引证加以颂扬(当然克林顿他们犯了“不够正确”的毛病;在演讲
中,克林顿说这话是五十多年前胡适说的,事实上是六十八年之误,事后国民党伪外交部长
胡志强把这话写成横幅送给洋大人,却把“奴才”错写成“奴隶”,“不够正确”得荒腔走
板了)。这种思想虽是胡适思想的精华,可惜的是,胡适一生中,精力花在此类“思想作
战”上太少太少,结果在左右澎湃的浪潮下,他的声音,已经沦为浪花余沫,被夹击得没有
多少还手之力。而他本人,也变得老惫而世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