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7日,白崇禧感到在衡宝线上与解放军决战已处于不利的态势,遂于当日零时下令停止进攻135师,全线撤退。
10月9日拂晓,已经插入敌后的解放军135师乘势堵住了桂军南逃之路。傍晚,参加衡宝战役的解放军各路大军在祁阳以北的五峰山区,完成了对白崇禧主力第7军、第48军的合围。丁盛率领135师再鼓余勇,乘乱击溃号了称“钢军”的桂军第7军军部,使其失去指挥,一片混乱。
10月10日,西南前线的解放军集中40、41、45、49军等4个军共13个师的兵力,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战至10月11日下午,全歼被围白崇禧部两万余人。
至10月16日结束衡宝战役,白崇禧部4个精锐师和宋希濂集团一部共4。7万人被歼灭,使桂系起家部队,号称从没打过败仗的第 7 军和号称最能打的第 48军遭到重挫,解放军在大陆最后一个强劲对手离彻底覆亡,已为期不远了。
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和刘伯承的高度评价,称之为“腰斩 7 军”。
45 军受到通令嘉奖自不必说。后来部队整编时,四野的另一支劲旅44军要与45军整编为一个军,两军互不服输,为番号争执不下,官司打到了中央。还是周恩来总理出面调解,两军番号各取一字,编为第 54 军,第一任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将丁盛。1962 年对印度自卫还击作战中,丁盛指挥54军取得著名的“瓦弄大捷”,一举打败曾在二战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上同德国元帅隆美尔的部队作战、并受到英国女王的嘉奖的印度最精锐部队——印度陆军第 4 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使印军深为耻辱,此是后话。
林彪命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力求活捉白崇禧。白崇禧疲于奔命,狼狈不堪,他的指挥所也一再搬动,居无常处。将指挥所从桂林移驻柳州,又从柳州奔南宁。
1949年12月3日,白崇禧手下的张淦兵团、鲁道源兵团在博白以南被解放军包围,各个击破,全军覆没。4日,徐启明兵团在大寺、上思撤退途中被歼。
解放军在广西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17。3万余人,解放了广西全境。解放军于12月14日占领了中越边境镇南关,国民党残部2万余人逃入越南。
白崇禧于12月3日乘飞机逃往海南岛。此时的他形容憔悴,两眼无神,精神涣散,声语低沉,与往昔神采奕奕、一向自负的“小诸葛”判若两人。不足一百天,他的几十万部队全拼完了。
白崇禧请陈济棠集中一切船只,抢渡即将到达的桂军,又下令尚存的桂军“为适应当前情况,各部队应力求避战,保存实力,轻装分散,以策安全。”但他也知道,四野分几路穷追不舍,桂军或败或溃,能上船的不会有多少。
情有独钟的张淦、胡琏
在国民党军内部,白崇禧看不起蒋介石,也看不起很多同级或职务比他高的,但惟独对职务比他低的两个人情有独钟。
白崇禧在武汉时曾对其麾下说,具有大将之才者,一为张淦,一为胡琏。
胡琏是黄埔军校四期生。1943年5月的鄂西战役中,身为师长的胡琏率部孤军奋战,浴血
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终于固守住险关石牌,从此声名大震。
1948年12月,黄维的12兵团为救在徐州战场被围的杜聿明部队,而被解放军诱入口袋,包围于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兵团副司令胡琏本来因父亲病丧请假在外,奉蒋介石之命,乘坐小飞机回到阵中,与黄维一同指挥作战。在突围前,黄维和胡琏都身带大量安眠药,准备突围不遂就自杀。结果黄维被俘,胡琏虽然乘一辆战车乘隙突围而出,背部已多处中弹。住进上海虹口天主堂医院,从其背部取出了32粒弹片。
白崇禧对胡琏素来极为赏识,听说胡琏住院,特别从华中剿总驻地武汉给胡写了一封亲笔信,许胡琏为兵团司令官,负责拨补装备3个军。
胡琏一贯追随蒋介石,看了白崇禧的亲笔信后,当即投到火炉中,并表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黄埔子弟,岂能朝秦暮楚!”
蒋介石获知,益发欣赏胡琏,拈笔手令国防部,任命胡琏为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当时,各地反征兵、反征粮的浪潮此起彼伏,征兵困难重重,唯独胡琏如期在四月底如数征齐3个军9个师。
白崇禧想胡琏兵团去阻挡解放军南下,蒋介石却密令胡琏从江西直退至广东潮汕地区,以保存实力。后来,胡琏的12兵团参加了金门之战,重挫登岛的解放军,很是风光。
张淦本是桂系的一员大将,以能征惯战而著称,当了18年中将兵团司令官,最后却当了俘虏。
说起张淦被俘,也颇令白崇禧哭笑不得。
那是1949年“粤桂边战役”,身为第三兵团司令官的张淦率部退到广西博白城内,将兵团指挥机关安在图书馆,城内只有一个特务营,一个炮兵营,总共两千多人。张淦以为离他最近的解放军都在90公里以上,三两天之内到不了,可以放心睡大觉。
谁知解放军星夜兼程,夜袭博白。解放军43军128师379团的一个副连长用了只用5块银圆,就买通张淦的一个通信兵,用火箭筒炸开院门,将张淦从床下拖了出来。
对张淦兵团的覆灭,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慨叹道:〃数十年来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第7军及第四集团军旧部至此可以说是片甲不存。〃
周恩来评价:“白崇禧实无远见”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共代表团的军事组常到国民党的军训班中去讲课,宣传游击战争。周恩来与国民党的军事将领交往较多。白崇禧很佩服周恩来的恢宏气魄、渊博学识、军事才略和政治工作经验。而周恩来也很欣赏白崇禧的主战立场和指挥才能。
1938年3月上旬,白崇禧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之前,专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津浦战场的作战方针。周恩来建议:津浦线南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使
淮河流域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徐州以北则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白崇禧对此建议非常赞赏,到徐州后,协助李宗仁指挥时基本上采纳了这个方针,促成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但在政治上,周恩来一眼就看出了白崇禧的弱点。
1965年迎接李宗仁从海外回国时, 禧有过中肯的评价:
“白颇自负,其实在政治上无远见。”
相信这个评价代表了中共领袖们的共同意见。
说白崇禧政治上低能,主要表现在他对时局的认识不清上。
1929年初,白崇禧在率部击溃“直鲁联军”后,在北平大谈天下大势时说:“自古以来统一中国只有自北而南才能成功。”言外之意,大有随时准备自北而南向蒋介石统治的江浙进军之势。
1948年12月24日,身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利用当时对蒋介石极为不利的形势,发出致蒋介石电,提出“恢复和平谈判”以解决时局的主张,逼蒋下台,抬高桂系地位。25日,在白崇禧指导下,湖北省参议会通过致蒋介石电,指出“如战祸继续蔓延,不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要蒋介石“循政治解决之常轨,觅取途径,恢复和谈”。蒋介石无法,只好以李宗仁继任“代总统”。
毛泽东看穿了白崇禧的伎俩,在1949年2月15日的一次对外谈话中,讥笑道:“国民党反动派从今年1月1日开始搬起的一块名叫‘和平攻势’的石头,原想用来打击中国人民的,现在是打在他们自己的脚上了。或者说得正确些,是把国民党自己从头到脚都打烂了。”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等人为和谈代表,到北平与共产党谈判。白崇禧在和谈代表团北上时,曾商定一项“划江分治”的方案,提出全国都将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领导之下,但人民解放军不必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由国民党军驻防,两军“就地停战”,“划江而治”。
这个方案理所当然地被共产党拒绝了。
林彪当时参加了中共和谈代表团,是位列周恩来、林伯渠之后的第三号人物,专门负责军事问题的谈判。他以“平津前线司令员”身份警告国民党:“对于不肯接受北平方式实现和平的任何反动势力,我们只好用天津方式来解决!”。
4月20日,最后签字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
白崇禧的政治短视,还体现在与蒋介石的关系上。
对此,李宗仁有过中肯的评价:“健生(白崇禧字健生)的作法过于天真率直,他还指望同蒋介石合作。蒋介石对人毫无诚意,唯知玩弄权术,当他要利用你时,不惜称兄道弟,饮血为盟。一旦兽尽狗烹,就要置人于死地。”
淞沪会战,蒋介石要亲自到上海前沿阵地去视察。因日军掌握了制空权,白崇禧建议蒋介石乘英国大使的轿车去。但英国大使的车还是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幸亏蒋未在其中。戴笠事后甚至怀疑白崇禧想借日本人之手除掉蒋介石。
在作战指挥的很多问题上,白崇禧与蒋介石都意见相左。
这些,蒋介石自然都耿耿于怀。
桂系中,李宗仁宽厚仁慈,稳健踏实,颇有长者风范;白崇禧足智多谋,号称“小诸葛”,用兵如神,有将帅之才,使桂系始终在国民党各派系中独树一帜,从而敢与蒋介石对抗多年。但是,在最后关头,白崇禧却上了蒋介石的船。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后,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悄悄回到广州,劝李宗仁、白崇禧起义。李宗仁试探白崇禧,要他起义。但白崇禧反劝李宗仁去台湾,李宗仁气的大骂“乌龟王八蛋才去台湾!”
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还需要利用白崇禧对李宗仁进行牵制,故于12月10日派专使到海南请白崇禧去台北“归队”;并许愿去台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