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宋希濂抵汉口去见白崇禧,说蒋也要他的部队东调驰援黄维。白崇禧陈说利害:此次作战之弊在于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蒋介石将兵力平均摆在点线上,兵
力愈分则愈弱,战线越拉就越长,使共军有机可乘,攻其弱点,易于集中兵力聚而歼之。黄维此去对战局毫无裨益,而自身反不免于被歼的命运。
白崇禧的预言都得到应验。
杜聿明在突围途中破围于永城地区,蒋介石命令机械化装备的杜聿明“死守待援”,白崇禧认为这是错误的作战指导,并讥之为“螳螂战术”,因为螳螂虽大,一旦被蚂蚁困住就寸步难移,那只有等死而已。
蒋介石仍不死心,要把华中白崇禧的部队继续东调,白崇禧坚决拒绝;不惜以辞职为要挟。
甭说蒋介石调不动,就连李宗仁也很难调动白崇禧的手下。
国民党新桂系存续的25年里,白崇禧一直是桂系的核心人物。白崇禧又喜欢揽权,有时甚至李宗仁要委派一名少校官佐,也须得白崇禧同意,否则不能落实。北伐和抗战中,白崇禧分别出任国民党军副总参谋长及副参谋总长,他利用职权,极力帮助桂军扩充;在可能的条件下,无论军需补给,还是兵力使用,较之其他地方部队,均优先照顾。
1948年4月,李宗仁当上副总统,但没有蒋介石的准许,李宗仁不得离南京半步;1949年4月,国共北平和谈期间,中共方面出于关心李宗仁安全,建议李宗仁调动驻防安徽的桂军一师进入南京护卫。不料李宗仁气急败坏地回答:
“调来干吗?调来守住南京,还不是瓮中之鳖!”
少顷,又愤愤不平地说:“就说要调来吧,我也不能作主。”
桂军主力第7军、第48军、第46军,皆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统领,除白之外的任何人,都调遣不动。
青树坪之战“小诸葛”最后一抹余辉
林彪在东北吃过白崇禧的小亏,一直耿耿于怀。虽然林彪在渡江之后,连马都不能骑了,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打仗,但军人的好胜心仍然使他放不下白崇禧。
跟林彪做搭档的四野政委罗荣桓,对桂系军队有过形象的评价。
“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
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从湖北的武胜关到湖南的武陵山脉恐怕主要是同两广部队作战,部队要有准备,尤其是指挥员,要心内有底,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四野分兵东、西、中三路,追击白崇禧。林彪亲率中路的6个军19个师。
49军的军长钟伟号称“中国的巴顿”,他遵照林彪“要敢于奔袭作战”的指示,率部急速追击,成了中路军的箭头。
白崇禧恨林彪欺人太甚,竟敢以久战之师孤军深入。他对部下说:“极度自信,这是林彪的老毛病了。他以为有陈明仁的手下带路就万无一失,也太小看我能征惯战的八桂子弟了!”
白崇禧决定在青树坪设伏,因林彪入毂。
青树坪在距湖南湘乡西南140里的群山之中,扼守湘中通往湘南的咽喉之地。白崇禧一面命湘乡的部队做溃退状引诱林彪轻兵冒进,一面命已经退守湘桂边境的的张淦率桂军第三兵团星夜北上,在青树坪设下埋伏,专等林彪上钩。
“对付林彪,就是三个字:快、猛、狠。当年在四平制服林彪凭的就石这三个字!” 白崇禧对前线指挥——桂军名将张淦说道。
钟伟的49军不知有诈,贸然闯入桂军的埋伏圈。此时,49军离中路军主力已经有近两天的路程。
冲入青树坪的49军146师,被桂军精锐第7军和第48军围了个水泄不通。钟伟指挥146师临阵不乱,就地组织防御。
青树坪之战空前惨烈。桂军的冲锋一个波次连着一个波次,钟伟杀红了眼。
关于青树坪战役的说法很多,其中一则比较离奇的说法就是:钟伟拿着手枪,逼着他的顶头上司陈伯钧司令员,不准他下撤退命令。这段记载并无正史出处,演义的成分居多,倒也能说明钟伟的好战性格。
最终49军遭到了比较重的伤亡,但却没有撤退。白崇禧没有更多的基干部队能给钟伟一个致命打击。战斗以白崇禧小胜告终,青树坪成了白崇禧军事生涯中最后一个战果。
在1949年国民党军风雨飘摇、一溃千里的情况下,冷静并敢于抓住机会进行果断反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只白崇禧一人而已。
但此战役却暴露了白崇禧的主力位置,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战役的局势已经逆转,坚定了他死守湘桂门户的决心。
白崇禧下令集结所有主力于衡阳、保庆两地之间待命,准备与林彪一决雌雄。
这下正中林彪下怀。
远在数千里之外,坐镇北京的毛泽东,也意识到此时正是歼灭白崇禧的天赐良机!
1949年7月16日,毛泽东亲笔手书给第四野战军林彪、邓子恢、萧克和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张际春、李达,下达《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的命令。
林邓萧,并告刘张李:
判断白崇禧准备和我作战之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为最大。但你们第一步应准备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战,第二步准备在广西作战,第三步在云南作战。白部退至湘南以后便只有十万人左右了。
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什么地方,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十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灭之。
歼灭白匪应规定我军的确实兵力,我们提议为八个军,以陈赓部三个军、四野五个军组成。此八个军须以深入广西、云南全歼白匪为目的,不和其他兵力相混。陈赓之另一个军在湘南境内可以参加作战,但不入广西,准备由郴州直出贵阳,以占领贵州为目标。
次日,毛泽东惟恐林彪轻敌,又致电西南前线,补充数点:
基于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至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之判断;基于四野之总任务在于经营华中及华南六个省,二野之任务在于经营西南四个省,以及进军之粮食、道路等项情况,我们认为你们各部应作如下之处置。
陈赓率四兵团三个军担任深入广西寻歼桂系之南路军,由广州经肇庆向广西南部前进,协同由郴州、永州入桂之北路军,寻歼桂系于广西境内。
四野主力除留置河南的一个军,留置湖北的重炮部队,留置赣北的一个军,留置湘西、湘北、湘中的三个军以外,以五个军组成深入广西寻歼白匪的北路军,利用湘桂铁路南进,协同陈赓歼灭桂系于广西境内。
上述这种部署是不为白匪的临时伪装布阵所欺骗,采取完全主动的部署,使白匪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管他愿意同我们打也好,不愿意同我们打也好,近撤也好,远撤也好,总之,他是处于被动,我则完全处于主动,最后迫使他不得不和我们在广西境内作战。估计桂系是不肯轻易放弃广西逃入云南的,因为云南卢汉拒其入境,云南还有我们的强大游击部队,至少桂系要留下一部在广西,而以另一部逃入云南,那时我则以陈赓三个军配以你们的曾泽生军(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就可以在云南境内歼灭之。
丁盛“腰斩”白崇禧
10月5日上午,林彪令第四野战军12兵团停止前进,集中兵力,调整部署,准备应付白崇禧的反扑。林彪命令部队:“对已占领阵地和战斗力较强之桂军,应准备好后再行猛攻,不可零散乱打;对退却之桂军,则应猛烈追击,使其一乱不可收拾。”
可就在这时,与青树坪孤军深入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了!
解放军第45军135师在前进途中,未能接到司令部停止前进的命令,已经于当日夜于金兰、东江之间越过衡宝公路插入白崇禧身后,进至沙坪、灵官殿地区。
白崇禧也摸不清林彪到底做何打算,决定改变计划,先吃掉送上门来的135师。
陷入桂军重围的135师并非泛泛之辈,其凶悍程度丝毫不亚于青树坪战斗中的钟伟49军。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 〃 瑞金团 〃 ,尤其擅长远距离运动作战。在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中,曾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国民党中央军被迷惑和调动,始终抓不住它的影子。
等到白崇禧在东北指挥“剿共”的时候,这支部队已经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第 8 纵队,即著名的“黄永胜纵队”,深受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称赞的“辽西三战三捷”,就是这个纵队的出山之作。在天津战役中,这支部队首先一举突破天津城的民权门,勇猛插入市区,与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最终使陈长捷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
白崇禧不敢怠慢,于10月6日集中桂军主力4个多师,打算速战速决。桂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猛烈攻击45军135师,但均被师长丁盛指挥135师击退,双方一场血战。
据说,战至最激烈的时候,林彪感到135师生还无望,本打算放弃这个师了。但出乎意料,135 师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象一个铁钉扎在白崇禧的咽喉,想吃吃不下,想吐又吐不掉。敌人几次想吃掉135师都未能得逞。林彪乘机命西路解放军第13兵团加快进占芷江、安江、洪江,截断白崇禧西窜入黔的通路;东路的第四野战军15兵团、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和两广纵队多路攻入粤北,从左右两翼突破白崇禧的“湘粤联合防线”。
10月7日,白崇禧感到在衡宝线上与解放军决战已处于不利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