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8年我俩先后退休。伟杰于12月28日,用贺年明信片致信于我,字里行间抒发了一派壮志、美好的祝愿和激励之情。他写道:
  身体健康,生活美好,再创人生第二春天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到花甲才正美。
  要将潜能尽发挥,誓夺成功方伟杰!
  我读后,感叹岁月流逝,不觉都到了退休之日,彼此情深谊重、豪情未减,良久不能平静,灵感萌动,当即也以贺年明信片回书,写道:
  漫道造物赐我材,但有报国志未衰;与君携手拼余力,拙笔勤耕向未来!
  同我住一个楼,在另一个门洞的王振远,对我也是一片深情。原来我们并不认识,只是因为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才慢慢有所接触。他是吉林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的,在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当系副主任。他感于家庭出身不好,长期不得志,对我深表同情。同他接触,给我的感触确实与众不同。他是学历史的,看问题,谈事情,有一种浓重的历史感。议论政治事情,总是注意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加以考虑,去客观地对待。他景仰我的才气和人品,总是勉励我不要把挨批放在心上。他说:“回顾中外史,有多少这样那样的是非扯不清的问题,重要的是保住身体,才能有机会让历史来重新作出评价。”
  80年代中期,黑大历史系招收了两个班的企业经营管理文秘专修班,学生大都来自各个油田,有不少是科、处级干部。王主任三顾茅庐,恳请我去给这些学生讲企业经营管理。
  第一次,我一再申明自己不是学企业经营管理的,没有讲过这种课,怕误人子弟,影响学校声誉和学生的前程。他说:“第一个给大学生讲课的人,肯定没上过大学,当然也是没给大学生讲过课的人。我考虑再三,觉得你是最佳人选,因为讲这个课,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你虽然不是学经营管理的,但你懂得经济学,又做过多年领导工作,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还在工厂劳动过,加上你的钻劲和学识,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并出色地完成这次讲课任务。”
  我仍不敢答应。于是他二次来到我家,进一步重复我能胜任的观点,但这一次他是专来做我的思想工作的。他说:“我回去反复考虑,觉得你主要还是思想不解放,还有盲目性。”于是,他又给我讲起许多历史故事。见我不再支吾,便乘机说道:“我希望你支持我的工作,给我一点面子。”他把事情提到这么个高度,我不能再说“不”字,就应允了下来。
  第三次来到我家,同我细细商量课时、安排课表以及讲义、教学大纲的具体交稿时间。
  为了讲好这门课,我跑了省、市两个图书馆,又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比较好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讲义,挖空心思,在备课上下工夫,认真进行课堂设计,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王主任交给我的任务,受到了这些基层干部出身的学员的高度好评。这次教学,可以说是撵鸭子上架,但也确实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推动了我的学习,为我拓宽了知识视野,开辟了一个新世界。郭沫若曾经说过,有各种各样推动学习的途径,为教而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确然不错。此后,我在电大就敢讲商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学,并且在社会上对企业领导人开这方面的讲座,从而受到学员和社会的好评。这些我在前一章已经作了介绍,这要十分感谢我的这位近邻。遗憾的是,这位胸怀大志、壮心不已的壮汉,因为评高级职称赶写文章而劳累过度,于1991年春节期间不幸患脑血栓,经过多方治疗,效果仍不见好转,半身不遂,说话困难,痰涌嗓子,呼噜作声,口流涎液。我常去看他,他那一腔热血,满腹文章,要诉说的话语,只能从喉咙内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我听不大懂,常由他的夫人说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能为他解除痛苦,只能忍泪加以劝慰。每次不忍与我分离,深情地挥手道别。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对于王老师的高德厚谊,我牢牢地刻在心坎,经常回温,用以鞭策自己。
  周围对我的情和爱,不仅来自我的妻子、子女、同学和老师,朋友和邻居,也来自我和玉梅的单位。
  我工作过的省文教办的同事们,也是情谊难述。最使我感激的是,办里同志在对我的处分问题上,多方为我说情。先则为我争取一个轻处分,继则为我留在党内说话,特别是张双城副主任,多次亲自找省委领导做工作,要求坚持原处分,不要加码,把我留在党内。后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在生活上多方关照我。在我到电大以前,办里多数人,一直把我看成他们中的一员。机关工会在过年过节时,主动给予我一定的困难补助费,这对于当时我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缓冲作用。我需要换煤气罐,归办里使用的吉普车司机只要我说一声,就给我出车拉煤气罐。机关里分东西,也有我一份。为此,我曾写过一首小诗,纪录了这份情谊。
  周围多友谊,写于1982年11月11日今日去办取工资,小曹、小李把参加球赛的纪念品——一条球裤给了我。这件小事使我想起这些年来,办里同事及周围同志、朋友的关爱,在归途上得诗一首。
  一件球裤一片心,穷途容易动感情。
  长梦未曾施薄惠,短桥且似见老成。
  肯效鸷鸟垂双翼,敢为国事竭精诚。
  正是不惑难堪日,会遣余力慰诸朋。
  玉梅在哈尔滨电子仪器厂检查科工作,她所在的班组、科室的领导和工人师傅,对她、对我们全家的关爱是多方面的。在当时,玉梅领着两个孩子,最大的困难,就是换煤气、弄秋菜,她们科室的师傅,无论男女,只要说一声,总是二话不说,竭尽全力帮忙。孩子有病,大家争着帮助送医院看医生、取药、打针。玉梅每每说起来,数叨着这些师傅,千般谢忱,万种感激。我从牛棚回来,特意请几位师傅到家吃了一顿便饭,以表表我们的一片谢忱。
  玉梅的同事潘宏章、王兆礼这两位老师傅,我必须在这里重书一笔。他俩都是老共产党员。潘是一位执着的复员军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打过老蒋,也打过老美,始终保持着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不占公家的一丝便宜,惟恐损害工厂和职工的丝毫利益,说话讲政治,连个玩笑也很少说;王又是另一种风格。为人耿直、热情,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也是奉公守法,忠于职守,从不不占公家的一文一豪,但笑话连篇,乐观豁达。这两位师傅成了我们家的电工,什么电线、电器安装,总找他们。他俩很尊重我、信赖我,愿意同我聊天。说到我的遭遇,潘师傅说的好:“毛主席、周总理在世,你是个好青年、好干部,现在,还是这个范正美,我们不能因为你现在,就对你另眼相看,你始终是我们的好朋友。”王师傅总是说:“好就是好。我不会当面奉承。我觉得你这个人正派,有正事,不搞歪门邪道。”老工人对我们有求必应,招之即来。王师傅还写得一手好字,在我晋升教授职称时,需要填写好几份表格,因为要求交表的时间很紧,根据玉梅的提议,就把王师傅请到家帮忙。
  还有董工程师,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对我们一家,也是关怀备至。孩子有病,总有他帮忙;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总找他来修理。他这个人,连“谢”字也不让人说,请他吃饭根本没门。
  此外,还有山查胡、张大全、田桂兰、高月珍、张吉亭、高子芬等师傅,他(她)们对于我家的种种情谊,也教我们难于一一叙述,永远不能忘怀。
  我自命清高,不想攀高结贵,特别是文革后期,认为情况复杂、斗争激烈,不能陷到哪个圈子中去,总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来表现自己,让人们接受我。因此,我的朋友中有许多平民百姓,并且我把这份情谊藏在我的心灵深处,现在回想起来也备感亲切。我的这种现在看似迂腐、当时被讥笑为书生气的思想性格,使我不愿意拜访领导人,同机关、领导层的交往甚少。我的看法是,平民百姓朋友,虽然热情在平时不那么强烈,但总是持久如一,显得自然、质朴,然而在机关、领导层中却不然,交往的气氛在平时看来显得似乎特别热情强烈,尤其是当你担当某种显要之职时,更使你感到热情过分,觉得他同你的交往矫揉造作、言不由衷,并带着某种显见的利益追求和市侩作风,具有一种浓烈的功利色彩,真诚的情感被扭曲、被扼杀了,人们之间本应该有的自然、坦荡的东西不见了。我在逆境中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八十年代中期,刘万富这位我在八一厂劳动时的师傅,风尘仆仆从绥化专程来看我,一见面他就说我的一切他都知道。刘师傅本来有点口吃,激动时表现得尤为厉害,说的常常是短语或半句话。
  “我知道你同‘四人帮’不会有什么组织联系。别的事情,我们都理解。你的为人,有口皆碑。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全国人民都响应,这是当时的大形势。从八一厂来看,没有不参加的。我开始保守,后来也造反。要想得开,多多注意身体。我相信你能想得开!”
  他一再说,他来的是一个人,但也可以说是个代表。他掰着手指诉说关心我的工人师傅的名字。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千万要注意身体。我也一再告诉他,我一定不辜负师傅们的期望。没想到他竟在前一、两年离开了人世。这次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这位老实厚道的工人,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型,在国企改革没有上去的情况下,因为工资开不满,还经常拖欠,家庭孩子多,又都快到上学、结婚的年龄,贫病交加,不堪重负,积劳成疾,未能进到市场经济里来。我想他是含愤而离世的。我留他吃了一顿便饭,亲手为他做了几个菜,他临走时一再要给我五十块钱,表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