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锐之敌,处于十分被动之中。在这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巧用“迂直之计”,以各种样式佯动,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进忽退,调动敌人,避实击虚,经过四渡赤水之后,红军挥戈经云南北上,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由被动转向主动。
     第三、“迂直之计”可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比如,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与敌相比力量悬殊很大。蒋军总兵力是430万人,我军才120万人。敌人依仗强大的兵力和优势装备,向我解放区推进。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主动放弃一些城市,让蒋介石去背包袱,迫敌分散兵力,尔后各个击破。1946年7至10月,敌人占领城市153座,我收复了48座,失掉105座。解放战争第一年,敌占城市385座,我占288座,敌净得47座。敌人占的地方多,守备兵力用得多,机动兵力就少,便于我一口一口地吃掉。一年中,敌人每占一城,平均损兵2。4 万人。到1947 年6 月,敌总兵力由430万减少为370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为150万人。我军由开始的120万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由60万人上升到95万人。武器装备亦有很大改善。到解放战争第三年,敌军只有290万人左右,而我军增至500多万人,从总体上改变了敌优我劣的态势。
     “迂直之计”不仅适用于敌强我弱的情况,即使是我强敌弱的情况下也同样适用。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泽东指导我军围歼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时指出:“我们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①我军坚决贯彻这一谋略思想,远距离地迂回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结果,把白崇禧集团25600余人围歼在广西境内,将胡宗南集团16万亲人围歼于成都地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①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342 页。
下编谋略运用
第十一章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是军事谋略的首要原则,是一切军事谋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阶级和不同国家的谋略家,都有各自的鲜明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谋划运筹,是我国当代各级领导人的责任所在。“居安恩危”①  “忘战必危”②。加强国防意识,重视国防教育。持之以恒地培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④  
一、国家安全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军唯一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我军的根本职能就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
完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由于美苏之间、东西方之间以及全球范围内,军事对抗逐渐转向政治对话,紧张转向缓和,因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但同时还必须看到,超级大国之间争夺霸权利益的斗争依然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依然存在,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美苏之间以及其他各大国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导致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甫北关系,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
由于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可以避免的。但战
争的危险并没有消失。至于常规武器的战争、局部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以来几乎没有中断过。现在热点转冷了,今后也很难说热点不再重新发生。
对抗性矛盾可以表现为军事对抗,也可以表现为其他斗争形式。军事对抗转
向政治对话,只能说明斗争的激烈程度有缓和,斗争方式有改变,并不意味
着对抗性的矛盾己不复存在。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与世界军事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在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环境已大为改善。和平建设的同际环境,是我们所希望的,并且一直在力争。在国家关系上,我们始终信守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国门宽广,国
 ①  《左传》
 ②  《司马法·仁本第一》
 ③  林则徐的诗句
 ④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界复杂,海岸线漫长。我国周边有些国家,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特别在增强海空军实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我国周边仍存在一些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有的地区还明显面临着现实的局部威胁和潜在威胁。我国的某些领土、领海还被人强占,海洋权益受人侵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我军所处的方位及历史的责任。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观察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谋定大计良策。
     中国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决不会侵犯别国的利益,但必须防备外来的侵略。别国的领土,我们一寸也不要,我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我国的神圣主权一点也不许损害(包括领海和领空)。在国家安全利益的问题上麻痹大意是要吃苦头的。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虽已消灭,但是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国际敌对势力也正是从这里找到了他们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根据。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1989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表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勾结起来,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无敌国外患”之说,和平幻想之念,既不符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也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它只能起松懈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志的作用,因而是十分有害的。
     着眼于国家安全利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谋,是我国当代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今中外没有超阶级超国家的谋略家,资产阶级的谋略家在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问题上,从来就是毫不含糊的。
     克劳塞维茨认为:“要使整个战争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局的战争中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达到光辉的目标。就必须对较高的国家关系有远大的见解”。“人们所以没有给查理十二伟大天才的称号,是因为他不懂得使武力的作用服从更高的见解和智慧,不懂得以此达到光辉的目标。”
     尼克松在其名著《1999不战而胜》中说:“在60年代我尚未当政的时候,我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就已改变。这是由中苏分裂以及象戴高乐和阿登纳这样的国务家的忠告。这两人都对我说,美国与中国建立关系是极为必要的。”“把中国和美国拉在一起的是国家安全方面的压倒一切的需要。”“我们永远不应忘记,我们是为自己而行动,而不是为中国。”“当我1969年与戴高乐再次谈到中国时,他说:‘你们与其在中国强大后不得不承认它,还不如在这之前承认它。’”“从现在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应是确保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巨人,不一定是亲西方的,但一定不能是亲苏的。”尼克松特别提醒美国统治阶级“不要天真地过高估计中国的变化。中国领导人依然是共产党人,不是资本家。”尼克松不愧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忠实卫道士,在他看来,“自由世界”的霸主,“舍美其谁”?!美国的战略利益是唯一要考虑的,中国不过是他用来制胜“重量级拳击敌手”的筹码。
     尼克松说:“我们可以预料美苏之间的最后胜负将取决于他们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我们不仅应该阻止共产主义在第三世界的扩张,还应谋求在那里扩大自由。”“里根总统说得对,我们应该永远支持反对共产主义侵略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原则。”
     所谓“1999,不战而胜”,就是通过“遏制、竞争及谈判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政策”,以谋取胜社会主义制度。“不战而胜”,主要的内容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搞和平演变,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不战而胜”,决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尼克松说:“我们必须铭记丘吉尔1945年对美国国会的告诫:‘到目前为止,就力量而言,可以比较大小,而在正义和非正义之间是无法比较是否相等的。’”尼克松认为,当“直接危及美国安全的利益”时,美国“只能采取军事行动,别无它择。”美国要动武,还不能找点“理由”吗?
中国不可能侵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相反中国的内政常受美国干涉。对
中美建交有贡献的尼克松先生,出自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批评美国对中国
的某些现行政策,说明他不失为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谋略家。
不独是尼克松,当今世界上所有的谋略家,都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出谋
划策的。除变节者外,没有一个谋略家背弃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捍卫者,为自己国家安全利益而某是理所当然的。
二、加强国防意识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必须加强国防意识。种种现实情况,提醒我们要牢记“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古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一格言见之于《左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