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则是无漏出世的智慧,属无为法。
以外境所知缘而分:有对基的定解、对道的定解与对果的定解。如本论颂词中说:“基道果之一切法,决定引得胜解信。”
定解还有其余多种不同的分类。法王如意宝指出,从旧密宗不共同的角度来看,又可有三种定解,即有法见、法性见、自证见。在《大幻化网》的众多旧密注疏中解释了此三种见。有法见为见到一切现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光明,法性见为通达本来的大空性,自证见为有法见与法性见的双运、统一。
以主次而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及其余论著中指出:菩萨的定解主要指出定时的定解。入定时见到了实相,从见到实相这方面来说,也可相似称之为定解。对异生(凡夫)来说,在大乘资粮道中定解是主要的,其余的相对次要,因资粮道主要是积聚福慧资粮,着重于闻与思,需要抉择基道果与法界的本性。
以前后的次第而分:有闻、思、修三种定解。闻的定解并非依分别心伺察,也不依入定智慧而产生,而是听闻句义后所得;思的定解是在听闻上师讲解的句义后,依照一定的理论根据进行伺察后所得;修的定解是在思的定解基础上,入定修行后所得,上根有缘弟子则可根据经论的意义入定,见到或相似感受法界本面,出定后产生出对诸法的相应定解。另外,上根者也可由圆满的修慧直接产生闻思智慧。
以暂时与究竟而分:凡夫的定解均为暂时定解,佛菩萨的智慧为究竟定解;又九乘中前八乘的见解为暂时定解,顶乘密宗大圆满见是究竟定解。
以道的梯级而分:有小乘五道定解(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与无学道),依圆满的人无我空性智慧为究竟;大乘的五道定解(亦分作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与无学道),以圆满的法无我空性智慧为究竟。若无定解则没有修与行,也不可能得果。见修行果又有各自的定解。
乙三、译礼
顶礼文殊金刚上师
这是当今宁玛巴大堪布索达吉翻译本论时所加的顶礼句,主要目的是遣除翻译过程中的障碍。
文殊金刚上师有三种含义:一、金刚上师是法王如意宝,法王形相上示现为凡夫身,本性则与了义文殊无二无别;二、指文殊化身的全知麦彭仁波切;三、指文殊本尊。
法王如意宝曾应五明佛学院的汉族四众弟子的祈求撰写了《祈请索达吉堪布长久住世文》: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乙四、礼赞
全论开篇,全知麦彭仁波切首先顶礼定解。
何意蒙闭犹豫网,能解文殊金刚灯,
心入甚深定解者,见善道眼吾亦信。
凡夫有无明(如《俱舍论》中说:“痴心引生疑惑心。”),故转生于轮回,皈依了三宝后,经过祈祷“智慧勇士”文殊菩萨,获得了定解,从犹豫网中得到了解脱。“能解文殊金刚灯”,是产生定解的方便。“心入甚深定解者”,是定解的本性。“见善道眼”是定解的作用,象这样有定解的人,我全知麦彭仁波切也要顶礼的。
顶礼的对象一般是上师、佛、菩萨、本尊、空行、护法、法宝和僧宝等,顶礼句往往采用赞叹他们的功德以及对自己与众生的恩德等的方式。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顶礼句,以生起坚定信心的方式来顶礼相续中的定解,并赞叹了贯穿于全论定解的意义。
顶礼分有上、中、下三品:上品安住于诸法本性,在泯灭了三轮执著中顶礼。中品相似地安住于本性中而顶礼。下品以恭敬心,两手合掌,以身体顶礼。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以上品方式对定解进行了顶礼。
“何意”指皈依了上师三宝,并开始广学宗派,希望得到解脱的人。“蒙闭犹豫网”指因大小乘各宗派对二谛等诠释有异,故心生犹豫,无所适从,相续中未生起定解,就象被困在了网中,无法伸展。
“能解文殊金刚灯”,能解开这犹豫网的是文殊菩萨的金刚灯,即以文殊菩萨智慧的加持力,心中产生定解,从而挣脱犹豫之网的束缚,了知见修行果,找到了修行的道路。
“心入甚深定解者”,初学者因为相续中尚未产生定解,要入定安住正行修法很困难,这就需要祈祷文殊菩萨,楚西降央多吉的注疏解释为有色相的不了义文殊,众生祈祷了相好殊妙的文殊菩萨,可以遣除无明黑暗,产生甚深定解,此定解是解脱犹豫网的近取因。堪布刚华等则解释为了义的文殊,即空性光明双运的大圆满本性,理解了这大圆满本性的人,即取得了比大海虚空还深广的甚深定解,这是大圆满窍诀部的见解。
“见善道眼吾亦信”,定解如同双眼,见到了趋向解脱的善道后,依此修行能迅速遣除障碍、圆满功德、证得佛果,故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吾亦信”:以安住于诸法本性,在泯灭了三轮的执著中一边生起信心,一边进行顶礼。
按通常的造论规律,在“顶礼”句后应有“表明造论发心”的颂词,而《定解宝灯论》中不明显,法王如意宝指出:这与《中论》和《入中论》一样,在顶礼句中已间接表述了“发心造论”的意义,即所著述的是为遣除众生的疑惑网,使其产生定解,趋向解脱的论典,且书名中“定解”,也隐含了发心的意义。
甲二、中善论义
分四:一、略说引言;二、分别广说;三、本品末义:随喜赞叹及摄义之教言;四、归摄宣说的所有要义
乙一、略说引言
分四:一、分离两种正量的过失;二、正道与形象道的差别;三、赞叹正道与入正道者的功德;四、以问答的方式宣讲论义
丙一、分离两种正量的过失
呜呼极深真实义,能通定解宝灯者,
若无汝则此世间,蒙而迷于幻网中。
这一颂揭示心中没有对二谛实相产生坚固定解、远离观察二谛无垢正量的巨大过患。
呜呼”表露出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没有定解、转生在轮回中遭受痛苦的众生所发的强烈悲叹之情。能通达显密了义的“极深真实义”唯依相续中的“定解”,此定解是能遣除障碍、圆满功德的“宝灯”。若无定解宝灯,则此世间的众生则将永远蒙闭在犹豫的幻网中,得不到解脱。
“幻网”,是因为不清净的轮回与转生在其中的众生其实都是如梦如幻,并非实有,如梦中山河大地均为习气所幻现,亦如幻师通过念咒等助缘幻化出的马、牛等物一样。然只因众生执著,而困在自己编织出的生死幻网中。
印度论师们常以“四法”来介绍论典,四法为:论典所诠之意;著论之必要性;必要之必要;以上三法之间的联系。法王如意宝指出此颂间接地解说了本论的四法。
求法者首先希望知道经论的内容是否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论典所诠之意即能解除这个疑惑;其次他们希望知道闻思该经论后能否产生智慧等作用,即有无著论的必要;然后他们会观察产生了智慧等的作用后在究竟上有无利益,即必要之必要;最后他们想了解这三者的关系,即联系。
从“极深真实义”一句可看出,《定解宝灯论》的所诠意义是大乘显密的究竟精华,这也正是广大求法者所期望通达的;从“能通定解宝灯者”一句中可看出,通过闻思本论,能对显密精华的极深真实义去除增损,产生定解,故对求法者有极大的必要;从“若无汝则此世间,蒙而迷于幻网中”可间接看出,依闻思获得的定解去修,能脱离轮回,证得究竟解脱,这是必要之必要,而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第一者与第二者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第二者与第三者是因果的能生与所生关系,第一者与第三者也可视为一体关系。
丙二、正道与形象道的差别
基道果之一切法,决定引得胜解信,
闻得生信此二种,犹如道及彼形象。
前一颂顶礼了定解,又指出了没有真实定解的过患,这一颂就分别定解的真假。
对基道果所包括的一切诸法进行闻思抉择,必定会引出胜解信;未作闻思抉择,仅依听到的一些字句生起的信心,亦可称之为闻得生信。此二者的差别就象是真实的道与道的形象一样。
基是所知之法的本基,道是能知的修行道路,果是修行的结果。大小乘关于基道果的定义各不相同,小乘的基是四谛十六行相,道是资粮、加行、见、修诸道,果是无学道阿罗汉果。大乘的基是世俗、胜义大双运,道是资粮、加行、见、修诸道中方便与智慧资粮的累积,果是佛的色身(报身、化身)与法身的双运。
基道果包含了一切诸法。对基道果生起信解,上、下根人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依法不依人的上根弟子根据教理,思维诸法之基,而引生出坚定殊胜的定解,这是真正的定解,是可供行走的真实道路,依此可极快地证得涅槃;而下根弟子,并未随教理对诸法之基进行抉择,只是仅依附于从上师那里所听闻来的说法,这种定解肤浅乏力,极易退转,是假定解,属闻得生信,依此修行不能引生智慧、遣除障碍,因而不殊胜,犹如纸上所画以及心中臆想的道路形象,没有实际的作用,不能引导众生趋向涅槃。
又如瑜伽士现量见到的清净刹土与凡夫在唐卡(图画)上见到的清净刹土,内容虽相同,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注疏中则以灯与灯的影像作比喻,灯有遣除黑暗的作用,但灯的影像却不具此种功能。
法王如意宝指出这上下根器学法人的具体区别是:对基的二谛双运,上根人根据教理抉择后,产生了定解,下根人只是人云亦云,其实心中并未理解;上根人在修道中,入定时安住于法界本性积累智慧资粮,出定时依布施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