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
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
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
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
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
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
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
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
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
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
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
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
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
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
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
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
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
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
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
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
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
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
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
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
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
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
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
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
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
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扌列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
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
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
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
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
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
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
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
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
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
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
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
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
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续)临终三大要
五、勉居心诚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
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
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正)致弘一大师书一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印大师示寂之
晚,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
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
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
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正)复邓伯诚书一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
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
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
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正)复高邵麟书二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
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
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
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
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
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
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
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正)复尤惜阴书
◎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
如在之诚则可矣。
(正)复张云雷书二
◎舍利不能礼拜,丛林不能亲炙,有何所欠。但能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
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无怠无忽。则终日见佛,终日亲炙诸佛
菩萨祖师善知识,舍利丛林云乎哉。
(正)与谢融脱书
◎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
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
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
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
(正)持经利益随心论
◎欲得佛法实益,须办十分诚心。持经念佛之事虽同,心之诚有浅深泛切之不同,
则其利益便大相悬殊矣。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持经念佛,欲以凡夫身,
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
(续)复理听涛书一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
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
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
完全是识心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胜益也。
(三)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
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
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着。由兹起贪
瞋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
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
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
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
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
(正)竭诚方获实益论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
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
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
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
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
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
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