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何愧?于所作罪,羞耻为性。他增上者,谓怖谓责罚,及议论

等,所有罪失,羞耻于他。业如“惭”说。'166'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为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167'

e、无贪(Alobha),对于财色名利没有执著贪欲的心。《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无贪?谓贪对治,令深厌患,无着为性。谓于诸有,及有资具,染着为贪。彼之对治,说为无贪,此即于有,及有资具,无染着义,遍知生死诸过失故,名为厌患。恶行不起,所依为业。'168'

 

又《成唯识论》卷六称:

 

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着为性,对治贪着,作善为业。'169'

 

 “有”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一切有情众生生存的处所。“有具”是生于“三有”的原因或条件,即业和惑。“无贪”是对众生生存的处所和条件都无贪着之心,不作恶业,只作善业。

f、无嗔(Advesa),逆境当前,不生恚恨之心,谓之无嗔。对苦及造成苦的原因无忿恨之心。《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无嗔?谓嗔对治;以慈为性。谓于众生;不损害义。业如无贪说。'170'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无嗔?于苦,苦具无嗔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171'

 

“苦”即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是三界苦果“苦具”是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条件。“无嗔”是为了对治“嗔”,是对痛苦及造成痛苦的原因或条件毫无忿恨之心,故不作恶行,只修善行。

j、无痴(Anavidya),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意谓有智能,明达事理,没有愚痴。《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无痴?谓痴对治,如实正行为性。如实者,略谓四圣谛,广

为十二缘起。与彼加行是正知义,业亦如无贪说。'172'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173'

 

可见佛教所说的“明解”是明确理解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义理。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生起善法的根本),能够对治贪、嗔、痴三毒。所以称为三善根,理由有二:第一、近对治三毒,近对治是对别治,即无贪、无嗔、无痴分别对治贪、嗔、痴;远对治是通对治,有漏慧和无漏慧的“正见”可以总的对治不善根。第二、生善胜故,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出生善法的功能殊胜有利。

h、精进(virya),此又名勤,即对修道、为善勤劬不懈。在佛教修行中不懈的努力。《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善品现前,勤勇为性。谓若被甲,若加

行,若无怯弱,若不退转,若无喜足,是如此义。圆满成就,善法为

业。'174'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勤为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

业。'175'

 

 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勇而无惰,悍而无惧。精进是修善断恶,勤于为恶者正是颠倒,不名精进。《成唯识论》卷六还把“精进”区分为五种:被甲、加行、无下、无退、无足。被甲精进又称为有势精进,最初发起修行的决心就是被甲,就象是身披铠甲将要战斗的将士一样,勇猛无畏,有大威势,故称有势。加行精进又称为有勤精进,下定决心以后在坚定信心,勇悍努力,勤加修行。无下精进又称为有勇精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自卑,不害怕,有勇气。无退精进又称为坚猛精进,能忍寒,热等苦,坚定勇猛地前进,决不后退。无足精进又称为不舍善轭精进,就象带轭的牛一样,直往涅磐。

i、轻安(prasrabdhi),身心安适轻快,谓之轻安。禅定时使身心得到轻适安稳的精神状态。《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轻安?谓粗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谓能弃舍十不善

行,除障为业。由此力故,除一切障,转舍粗重。'176'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婚沉。转依为

业。谓壮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177'

 

 粗重指贪痴烦恼而言,修行者调伏烦恼,远离粗重,为修禅定之必要条件。转依为业者,即转去粗重,依于轻安。此心所唯于定中生起。远离粗重意为“轻”身心调畅意为“安”,这是禅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灭除“轻安”就会使禅定受到阻碍,所以“轻安”是使禅定得以继续的必要条件。

g、不放逸(apramada),对治放逸,断恶修善,名不放逸。《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不放逸?谓放逸对治,依止无贪,乃至精进,舍诸不善,修

彼对治诸善法故。谓贪瞋痴,及以懈怠,名为放逸,对治彼故,是不

放逸。谓依无贪、无瞋、无痴、精进四法,对治不善法,修习善法故。

世出世间正行所依为业。'178'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

出世间善事为业。'179'

 

放逸是在贪、嗔、痴的基础上成就一切恶事; 不放逸,是在无贪无嗔无痴的基础上成就一切善事。意为努力(精进)修行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断恶彻底,努力行善,可圆满成就一切世间善业和出世间善业。

k、行舍(Upeksa),行者行蕴,舍即舍弃,贪嗔痴三法令心昏沉掉举,舍弃昏沉、掉举,令心得到平等,安于寂静。《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舍?谓依如是无贪、无瞋乃至精进,获得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性。又复由此,离诸杂染法,安住清净法,谓依无贪、无瞋、无痴、精进性故。或时远离昏沉、掉举诸过失故,初得心平等;或时任运无勉励故,次得心正直,或时远离诸杂染故,最后获得心无功用。业如不放逸说。'180'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

静住为业。'181'

 

“行”是五蕴中的行蕴,“舍”是行蕴不缓不燥的中庸状态,而不是不苦不乐的舍受。此亦精进三根上分位假立之法。

l、不害(Ahimsa),不害即不恼损众生,以无嗔为性,于诸有情,不为恼损。《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谓由悲故,不害群生,是无嗔

分。不损恼为业。'182'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不害?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非愍为业。'183'

 

“不害”意为不伤害有情众生。虽然是“无嗔为性”,但与“无嗔”相当于“慈”,可给众生以欢乐;“不害”相当于“悲”,可以拔除众生的痛苦。

(4)、 烦恼心所

前六识与六根本烦恼心所相应,六根本烦恼心所在第二思量能变里面已经说明,在此也不说。

(5)、 随烦恼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五位,此又名随惑,是随根本烦恼所生起的烦恼。随有三义,一者自类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二十个,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随烦恼十个、中随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中、大的分别,以三义俱备者名大随,兼具二义者称中随 (自类俱起、遍不善性) 。于不善心中各别而起者称小随。

A、小随烦恼心所

小随烦恼心所,随根本烦恼生起烦恼,有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骄的十种。因为它们发生作用的面最小,而行相粗猛,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所以名为“小随烦恼”心所。现分述如下:

a、忿(krodha),对于违逆之境(即对不合乎自己心意的事情)感到忿怒,产生粗暴的身语表业。《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忿?谓依现前不饶益事,心愤为性。能与暴恶,执持鞭杖。

所依为业。'184'

 

又《成唯实论》卷六说:

 

云何为忿?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185'

 

b、恨(upanaha),意为怨恨,怀恶不舍,并由此引起极度烦恼。《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恨?谓忿为先,结怨不舍为性。能与不忍,所依为业。'186'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执恼为

业。'187'

 

c、覆(mraksa),覆是覆盖,覆,有情众生犯了罪过,害怕丧失名利,掩盖其罪,不敢披露,自寻烦恼。《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覆?谓于过失,隐藏为性谓藏隐罪故,他正教诲时,不能发

露。是痴之分,能与追悔,不安隐住,所依为业。 '188'

 

又《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为覆?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恼悔为

业。'189'

 

d、恼(pradasa),恼者恼怒,于忿恨之后,遇违逆事,因而爆怒,凶狠暴戾,有如蝎子螫人。《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恼?谓发暴恶言,陵犯为性,忿恨为先,心起损害。暴恶言

者,谓切害粗犷,能与忧苦,不安隐住,所依为业。又能发生非福为

业,起恶名称为业。'190'

 

又《成为识论》卷六说:

 

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狠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

业。'191'

 

e、嫉(Irsya),嫉者妒忌,为了寻求名利,对别人的成就感到嫉妒,心怀优戚,如妾妇之固宠,政敌之倾轧。《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嫉?谓于他盛事,心妒为性。为名利故,于他盛事,不堪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