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杂阿含经论会编总目次
杂阿含经论部类之整编目次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
杂阿含经论会编(中)
杂阿含经论会编(下)
序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一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六
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一一
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一八
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二四
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三一
七 杂阿含经的次第与部类。。。。。。。。。。。。。。。。。。。。。。。。。。。。。。。。。。。。。。。。四一
八 杂阿含经与相应部。。。。。。。。。。。。。。。。。。。。。。。。。。。。。。。。。。。。。。。。。。。。五三
九 杂阿含经论会编。。。。。。。。。。。。。。。。。。。。。。。。。。。。。。。。。。。。。。。。。。。。。。六三
序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
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
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
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
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
七 杂阿含经的次第与部类
八 杂阿含经与相应部
九 杂阿含经论会编
杂阿含经论会编
五阴诵第一(一相应)
一 阴相应(一七八经)
六入处诵第二(一相应)
二 入处相应(二八五经) 上册竟
杂因诵第三(四相应)
三 因缘相应(七八经)
四 谛相应(一五0经)
五 界相应(三七经)
六 受相应(三一经)
道品诵第四(一0相应)
七 念处相应(五四经)
八 正断相应(佚)
九 如意足相应(佚)
一0 根相应(二七经)
一一 力相应(六0经)
一二 觉支相应(六七经)
一三 圣道分相应(一一四经)
一四 安那般那念相应(二二经)
一五 学相应(三二经)
一六 不坏净相应(二九经) 中册竟
八众诵第五(一一相应)
一七 比丘相应(二二经)
一八 魔相应(二0经)
一九 帝释相应(二二经)
二0 刹利相应(二一经)
二一 婆罗门相应(三八经)
二二 梵天相应(一0经)
二三 比丘尼相应(一0经)
二四 婆耆舍相应(一六经)
二五 诸天相应(一0八经)
二六 夜叉相应(一二经)
二七 林相应(三二经)
弟子所说诵第六(六相应)
二八 舍利弗相应(八一经)
二九 目 连相应(五三经)
三0 阿那律相应(一一经)
三一 大迦旃延相应(一0经)
三二 阿难相应(一一经)
三三 质多罗相应(一0经)
如来所说诵第七(一八相应)
三四 罗陀相应(一三三经)
三五 见相应(九三经)
三六 断知相应(一0九九六经)
三七 天相应(四八经)
三八 修证相应(七0经)
三九 入界阴相应(一八二经)
四0 不坏净相应(六二经)
四一 大迦叶相应(一一经)
四二 聚落主相应(一0经)
四三 马相应(一0经)
四四 摩诃男相应(一0经)
四五 无始相应(二0经)
四六 婆蹉出家相应(九经)
四七 外道出家相应(一五经)
四八 杂相应(一八经)
四九 譬喻相应(一九经)
五0 病相应(二0经)
五一 业报相应(二五经) 下册竟
五阴诵第一 1…212
杂阿含经论会编
五阴诵第一(1)
行择摄第一(2)
一 阴相应(3)
(4)事契经者,谓四阿笈摩∶一者、杂阿笈摩,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长阿笈摩,四者、增一阿笈摩。杂阿笈摩者,谓於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随其所应,次第安布。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如是一切,粗略标举能说、所说 'P2' 及所为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即彼相应教,复以馀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馀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经。
当说契经摩 理迦,为欲决择如来所说,如来所称、所赞、所美先圣契经。譬如无本母,字义不明了,如是本母所不摄经,其义隐昧,义不明了。与此相违,义即明了,是故说名摩 理迦。
总 !5 南曰∶
界、略教、想行,速通、因、断支,二品、智事、诤,无厌、少欲住。
别 !5 南曰∶
界、说、前行、观察、果,愚相、无常等定、界,二种渐次应当知,非断非常,及染净。
一(5); 一(6)( 一)
(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8);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 'P3'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二──四(9); 二──四( )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10); 五( 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於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於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於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11)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界」∶
有四种所化有情,先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何等为四?谓於先有、先世、先身、先所得自体中,听闻常见增上不正法,不如理作意增上力故,於今由彼为因,由彼为缘,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如说由常见,如是由断见,由现法涅盘见,由萨迦耶见,广说亦尔。此中,世尊由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增上力故,寻求彼先胜解及彼後界。如其所应,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多分为转四种法教。或为馀智未成熟者,令彼智成熟故;智已成熟者,令彼解脱诸烦恼故。为初邪界有情,说因灭故行灭,由行尽门说无常性,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二邪界 'P4' 有情,说因集故行集,由行起门说无常性,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三邪界有情,由诸行苦门转正法教,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四邪界有情,若离诸行起萨迦耶见行者,由诸行空门转正法教;若即诸行起萨迦耶见行者,由无我门转正法教,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
「说」∶
复次、善说法律,略由三种不共支故,不共外道,堕善说数。一者、宣说真实究竟解脱故,二者、宣说即彼方便故,三者、宣说即彼自内所证故。云何真实究竟解脱?谓毕竟解脱及一切解脱,即是见道果及此後所得世出世修道果。此中见道果,由毕竟故得名真实而非究竟,於一切解脱,犹有所应作故。又解脱有三种∶一、世间解脱,二、有学解脱,三、无学解脱。世间解脱,非是真实,有退转故。有学解脱,虽是真实而非究竟,犹有所作故。当知所馀,具足二种云何方便?谓於诸行中,依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修无常想,依无常修苦想,依苦修空、无我想,因此得入谛现观时,由正观察所知境故,获得正见。由此正见为依止故,修道位中,遍於诸行住厌逆想。彼於住时,虽由彼相应受忆念思惟,不现前境明了现前而不生喜,由不生喜增上力故,彼於行时,即於彼受所缘境界不生染著。彼於一切所求境界得处中故,尚不希求,何况耽著!彼由如是若住、若行,於喜贪缠速能灭尽,心清净住。又即於彼,如所得道极多修习为因缘故,永拔彼品粗重随眠,获得真实究竟解脱,当知即是心善解脱。云何自内所证?当知有四种相。若於有学解脱转时,由二种相内慧触证;谓我已尽诸恶趣中所生诸行,又我已尽除其七生、二 'P5' 生、一生所馀後有所生诸行;又我已住能究竟尽无退转道。若於无学解脱转时,即由如是二种相故,内慧触证;谓我已作为断其馀一切烦恼所应学事;我今尚无馀一生在,况二、况七!又随所乐,亦能为他如实记别。如是名为自内所证。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