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別惡業,內分二類: 

    (甲)無間業五: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毀謗三寶 

    (乙)口腹業三:飲酒、食肉、食五辛 

    此等惡業,顯教論之甚詳,今不贅述。密教為速求破惑證真,亦有逐條懺悔之必要。除無間業五種,現生未必俱犯外,其餘皆吾人所難免,不可不隨時警惕。然懺悔之道,非徒懺前非便了,必也永斷相續,更不敢造,乃有效果。其不能遽斷者,要當漸次斷之。 

    以上懺法,見不空三藏譯《受菩提心戒議》,無畏三藏《禪要》所述相同,故為學密正軌,行持愈力,效果愈大。若敷衍自欺,佛性殊難開顯。 

    或問學密必須斷酒肉乎?曰,密教諸經,每垂此戒,故宜力矯斯習。或問為境所迫,未能素食如何?曰,心心在齋,不貪肉味,亦無大礙。但所處之境可以素食而獨不肯捨肉,斯作為為凡情所俊荒茏园危瑢W雖勤苦,大效難期,其有小驗,或铡c食肉鬼神感通。或只與外金剛部相應耳。有志上進者,願慎思之。曰,是法首標(具戒清潔)之文,然為普攝群機起見,設此方便法門,俾於環境拘束中,覓一出路,其功效自較(具戒清潔)者為遜,吾人立願,須求弘大,非遇不得已時,勿安於小就也。 

回上頁




五、菩提心戒 

    敬佛懺悔二事,顯教初亦如是,繼此則視學者根機,或授小乘比丘戒數百條,以對治諸惑,或授大乘菩薩戒數十條,以發展行願。比丘戒惟限出家人,菩薩戒則在家出家皆有之。 

    菩薩戒以發起菩提心為基。菩提勝義,預五蘊皆空時,然後顯現真切,播為外跡,則為廣度眾生之種種慈悲行願。學者對於顯教高級教法,果能深心默契,即是已見勝義菩提心,從此應諸外跡,蘼不與菩薩戒條相符,此心保任不失,是為勝義菩提心戒。 

    學者情執獨盛,菩提心耄'不彰,則須求宗師(大乘教中已通宗者)極力提撕,以開顯本性。雖為凡情遮障,未能發覺此性之活躍於心,但能從外跡菩薩戒條申其行願,莫敢或渝,是為行願菩薩心戒。 

    兩種心戒深湶煌哉嫒缧院闅w,真如境寂滅平等,凡情雖盡,佛智未備,終屬顯教範圍。此外更有三摩地菩提心戒,則密宗特具之法門也。 

    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大阿闍黎以三密加持力,於學者心中徑提出大圓鏡智種子,俟其熏發濃厚,心中自然流露真相,若月輪然,此相實為三昧力凝成,故冠以三摩地之名。諸佛之能洞見十方如來眾生者,即賴此大圓鏡智之力,證此者始稱入佛境界,亦云「入佛三昧耶」。密教既以直提大圓鏡智為宗,故學者所受之菩提心戒,特稱三昧耶戒,戒稱諸佛內證無漏清淨法戒,雖應諸外跡亦參用顯教菩薩戒條,而主旨固自不同,唐密特殊之點,即在於是。三昧耶戒實為戒中之王,精心受持,斯與佛伍,遠離二乘境界。故樂受此戒者,以後不更受小乘諸戒。其中途忽轉入小乘者,或未得明師指授本過,或其人本非唐密根機耳。 

回上頁




六、灌頂 

    學者能以至罩睿邮苋烈洌匀挥乐财浞N於心,由此勤修月輪觀,鏡智於以日固,三眛既成,十方諸佛皆有機感之力,然只遍照諸佛之種子,平等一昧,對任何佛之妙相,皆未能發視其真實真言之境,於是更有灌頂之事。 

    灌頂者何?先從眾多佛中決定一尊為己所欲承事者,即求本尊加持之功德水,由頂灌入自心俾成道種,由是以三密力自加發展,日就月將,自心開敷,等於本尊,應諸外跡,本尊妙相亦可流現,斯則灌頂之妙用也。 

    學者功行非深入寂滅平等之境,原無自行求佛灌頂之能,故須求阿闍黎作法加持之。所欲承事之本尊,或取決於投花,或依自己之宿緣,得體察機宜行之。本尊既定,阿闍黎既將其功德藏發摚ъ秹校溟g供養品如水塗花香等,同法味。阿闍黎功行愈高,法力愈大,當是時學者亦身沐法海之內,無形之佛德自頂入心,綿綿不絕,惜為凡習所蔽,不自覺知而已。阿闍黎為欲增厚其觀念,俾法種強大,特取所加持之功德水,親灑學者頂上,學者如能以至罩模^此頂上之水,沁入自心,則所植本尊種子,轉加熾盛,繼而阿闍黎授以本尊三密,亦須虔战又J醭晒^速也。 

    凡修任何本尊,若未經灌頂階段,雖勤苦修持,終無效果,以心中無真實法種也。猶植花本然,其先未播種於盆,而欲求花本之滋長,無有是處。 

    灌頂既為扶植法種之要道,則阿闍黎之人選自當審慎。蓋法種之強弱,與阿闍黎功行深湷烧壤病8鶛C特出之土,夙生曾經強有力灌頂,且行持純熟者,現世暫有隔陰之迷,不能記憶,遇密教開灌頂壇而參加之,藉此增上緣力,夙生功德復活,成效奇速。此等根機,雖值尋阿常闍黎亦無不可。 

回上頁 




七、 持誦 

    持誦為密宗要道,亟須說明。金剛法界之持誦法,精細微妙,初學遽難契機,暫置弗論,今惟就蓮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懺悔持菩提心戒,復入壇受胎藏界灌頂,傳得本尊印明者,應隨力莊嚴道場,供養本尊拢瘢杖找儡壭蘖曊嫜裕雌胀ǔ绦颍终b滿十萬遍能破初重妄執,得與本尊變化身相應。滿二十萬遍,能破第二重妄執,得與本尊受用身相應。滿三十萬遍,能破第三種重妄執,得與本尊法性身相應。若未灌頂之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數當三十萬遍。其或根器低下,或事相缺乏,或俗務牽纏,但能憶持不忘,且復彝時念誦,則持滿百萬乃至三四百萬遍,亦得破初重妄執。滿千萬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隨人而異。然欲計程收效,除不忘菩提心外,應守下列諸戒: 

(一) 須力行十善。 

(二) 須力矯飲酒、食肉、茹辛諸習。 

(三) 念誦時一心繫念真言,不得攀緣他事。 

(四) 真言須字字正確,不得以依稀彷佛之譯音讀之。 

(五) 念誦中間,若不獲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則此遍不計數。 

(六) 念誦聲音勿太緩、勿太急、勿太高、勿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間不得與他人共語。 

(七) 持誦本尊真言,務須專一,未到破執境界,不應改持他尊。 

(八) 從阿闍黎處受得真言,不應濫授他人。 

(九) 不起驕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 求大悉地者,中途不應作魑魅魍魎等事,亦不為人禁諸惡毒。 

    上文匯集蘇悉地蘇婆呼等經要旨,約為十條,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非難。有所抵樱招剐 H舳嗨‘犯,自無成就可言。 

回上頁 




八、 辨境 

        學人依法持誦,日有常功,自然漸感法驗。惟境界正當與否,不可不細加分辨。 

    吾人為六塵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環境中,眼所見者限於當前最熾之境,稍涉疏遠,便不能睹,無論其他諸趣也。此方人類,福德非厚,諸天善種,自難流露於心,而鬼神惡種,則時具備,乘機顯現,而人不及察焉。其屏俗懀Вv修行者,心稍寧靜,鬼之影像遂得忽見於前,外道重視此事,以為大效在是。佛門之具正知見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頻起,熏習漸濃,臨終將牽入鬼趣。密宗以培植佛種為旨,諸天境界尚所當輕,鬼影若現,極宜放棄。學人所當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時,凡情尤盛,未易從現量中得見本尊,有等根機,或循夙習,能隨意識開為法塵,宛若佛菩薩當前,此屬獨影境,亦有邪種出現,認識未清,由意匠展專幻作佛菩薩相,此屬帶伲常瑑煞N境界皆非真實,執著不捨,勢入邪道。學人所當知者二也。 

    持誦過程中漸達於一心不亂之境,本尊種子或流現眼前,得見瑞相,其威儀日與本尊符契,且有種種光明,斯固正當法驗。倘威儀不類,只屬夙善隨緣偶露,非與本尊相應。 

學人所當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縱與本尊相應,只見化身,若遽生歡喜,且起分別之見,則凡情復熾,境界隨失。其能泯去分別二執,庶得時與本尊相見焉。然僅安住於此,臨終不過往生本尊化土,得少為足,非密宗本旨。學所當知者四也。 

    得見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執矣。從此精進不懈,再破二重妄執,開頂門眼,能見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證無生法忍,生前堪為人天導師,臨終得生本尊報土。然不過菩薩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學人所當知者五也。 

    百尺竿頭更能進步,摧破三重妄執,則於蓮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從一一毛孔中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當是時,內離能咧模忏_之境,法法無相,惟一片佛性,妙用無邊,而亦無一片之見,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當下便處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證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回上頁




第四章   師承、灌頂、甚深密法論 

                              密  空 著 

    釋迦世尊普度眾生,演說法義,八萬四千法門,顯密而分。顯教皈依三寶,密宗皈依四寶,在顯教皈依三寶之前,加入皈依上師,梵音(那摩古汝背),藏音(喇嘛拉孔不蘇卻),為皈依師之意。故密宗為皈依四寶,是入佛門之第一步,也是四加行之第一加行,第二加行供曼達,第三加行叩大頭,第四加行百字明,以上各應十萬遍作為必須入修正行之基礎。若非授內密灌頂之行人法器,而先不將根基打牢即行灌頂終無受用。 

    密宗必依師承,此為法統之流源。師為三寶之表率,所以首先皈依者非師不可。師一人可攝佛法僧三寶,師為三寶總相,三寶為別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