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就如是功德宝身,当于何处利益众生呢?下颂对此问题详细解答。
  庚二:遍入尘刹利益愿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别发十大愿也是一地菩萨所发之愿,一地菩萨又叫欢喜地,因为断除遍计的障碍执著,超出世间,证得真如法性,入于法性流中,生在如来家里,成佛真子。所以能见到佛的不思议境界:即在一个微尘中有所有微尘数的佛刹;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刹土之中,有难以思议,不可计数的诸佛如来;一一如来都有浩瀚无边的菩萨声闻缘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大众周匝围绕;诸佛常为大会海众敷演菩提妙行。如来利益众生任运自在,广大无边,所以菩萨发愿在三界九有之中广修一切妙行,成就功德海藏,如佛无异遍于尘刹利益众生。《十地经》云:“愿乘不退轮,修菩萨行,令见诸佛演菩提行。”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点认为:尘沙诸法,无非都是法界缘起。因为缘起之法,都具有寂照两重特性。正如所见的一粒微尘,因为全体是法界,所以完全具足寂照特性。犹如镜子又明又净,所以能照摄许多镜子入于本镜中。本镜又可被多镜照在其中,这样互相映照。一个镜子是这样,所有镜子也都是如此。一尘既然同于法界,寂照具足,所以能含一切法入在自己之中,此一尘又入一切法之中,互相映入。一尘如此,一切法也都如此,所以重重交映,无穷无尽,这都是由于一真法界的本性所以能如此。清凉国师云:“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
  如上境界凡夫难思难测,这是因为法界本性寂照不二,或明空双运,但凡夫被无明障蔽,落于戏论之中。诸佛遍于一切,三世不离,放大光明,现大威神,出大音声,说法不休,而我等如聋如盲不闻不见。《净土忏》云:“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遍满虚空。”所以我们应勇猛奋起,执持真空无我妙有的利剑,斩断一切分别戏论的根本,荡除一切业障烦恼,显发本来真境界。
  开示诸法空性的是般若法门,开示诸法光明的是如来藏法门。抉择般若的是胜义谛理论,抉择如来藏光明的是名言净见理论。名言净见理论是随顺诸佛菩萨的见解而作抉择的。凡夫犹如患有眼病的人,在他的境界里把洁白的海螺硬是看成黄色,而诸佛菩萨如眼睛明净之人,见到海螺白色的本来面目。同样凡夫面前的一切法就是佛的智慧境界,但因无明眼翳的作用,凡夫却见成不清净的器情界。佛菩萨见众生前的一微尘无非是佛的清净依报或究竟大光明的法界。一尘是清净刹土诸佛众会或光明法界,那么每一尘也都不例外。如此则一尘等同一切尘,一切尘同于一尘,大小互融,一多不二,交相辉映,重重无尽,都是无碍解脱境界。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中说如果对净见量所抉择的明空大法界,生起真实信解,获得甚深安忍,则会“见一尘中尘数刹,刹那亦能现数劫,诸法实空幻定解,入于如来之境界。”这样的抉择在《宝性论》及密宗《大幻化网》中有深入透彻的宣说。如果没有可靠的教理,殊胜的窍诀,则对于华严及如来藏光明,只能看看读读而已,想深入其堂奥则极为艰难。因此欲探佛法玄妙之士,不应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甘作井底之蛙,应上求玄中玄、密中密的殊胜妙法,如此会步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己七、转法轮愿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普遍穷尽十方空间中的无量无边佛刹国土。一个毛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无限时间,所有的一一毛端代表无穷无尽的时间。就在这广大的空间、漫长的时间里,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以及佛刹国土,我在一一佛土,一一佛前,广修六度万行,历经一切时劫。一切如来语业难思,故语音清净和雅,一言之中出生无量音声,一一音声随无量众生的不同根基意乐,流出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无碍辩才。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发出无尽的语言大海,恒时转动契合真理意趣的微妙法轮,我以甚深勇猛的智慧力一一皆能趣入,善解理趣,深入法性。
  颂中的“海”是形容词,比喻甚深广大不可穷尽。按清凉国师及圭峰宗密禅师的观点:此三颂是普皆回向中别发十大愿第七愿,叫做转法轮愿或称为摄法上首愿。
  第一颂指出转法轮的道场处,即十方一切佛刹国土海中。转法轮的时间即无限的三世一切时劫之中。转法轮者即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菩萨发愿一一听受摄持,如说修行,复为其他众生宣说。
  第二颂宣说能转法轮的如来圆音。用十种比喻解释佛的圆音:一、劫尽唱声喻:经中说世界即将坏灭时,无主无作自然发出四种音声,警劝欲界色界众生入四禅天,众生听后自然得生相应禅天。佛音也是如此,无主无作从佛功德海发出四种音声,开示痛苦众生,教令修习人天乘的善行,以及声闻乘、缘觉乘、无上佛乘。二、响声随缘喻:譬如山谷回音,是因为有山谷及音声才产生的,无形无相,无法看见,但随缘即应,丝毫不虚。佛音也是如此,随众生欲乐信解而出生,其声究竟无言无示。三、天鼓开觉喻:譬如天上有大法鼓名叫开悟,无作无主,无起无灭,若诸天放逸时,空中发出音声说:你们应当了知一切法无常虚妄变化坏灭,切勿贪恋不舍,若行放逸终将后悔莫及。”天人听后敛束身心,求法修行,获得安乐。佛音也是如此,无有住处,无有言说,但能演出无功用声,周遍法界,警悟群生。四、天女妙声喻:譬如善口天女,发一妙音,能与百千种音乐节拍相合。每一歌声中又发出百千种音声。佛音也是如此,一音中出无量声,随众生心念,各生意解。五、梵王声喻:比喻度化不失时机。譬如梵王住在宫中发出言语,众梵天同时都能听到,每一个都认为针对他讲话,但梵天外的众生无法听到。佛音也是如此,佛出一音,众人都认为佛针对自己而说,根基没有成熟的众生则不会听到。六、众水一味喻:譬如很多水味道相同,但因为水器不同而有差别,然而水无分别。佛音也是如此,同一解脱法味,但因众生根基不同则所理解的也不同。七、降雨滋荣喻:譬如阿那达多龙王,兴大密云,在阎浮提普降甘雨,百草五谷茂盛成长,江河泉池全部充满,然而水不从龙王身心而出,但能饶益众生。佛音也是如此,普兴慈悲密云,降注甘露法雨,令众生欢喜,增长善法,成就各乘行人,不出不来,饶益一切众生。八、渐降成熟喻:比喻没有快慢。譬如摩那斯龙王,将要降雨,不会立即就降,先起大云,遍布虚空,停留七日,等众生把事情作完,然后渐渐降下,普遍润泽大地。佛音也是如此,先兴法云,等众生根基已经成熟,然后才降澍法雨,令众生得到无上法味。九、降注难思喻:比喻虽有差别,但悉皆同一法性。譬如大庄严龙王,在大海中降下百千庄严雨,但水性无有差别,龙王难思之力使之庄严。佛音也是如此,无有分别,或以十音百音千音八万四千音无量音等说法,随顺众生根基,悉令欢喜。十、遍降种种喻:譬如娑羯罗龙王,以自在神力饶益众生,悉令欢喜,兴云弥漫天空,云都呈现各种斑斓的色彩,形态各异。放出很多闪电光明,然后在四天下普降种种雨。龙的心虽然平等,但众生善根不同则所得有异。佛音也是如此,欲行法化,先行化现无量身云,充满法界,随众生意乐,显现不同身形,振法雷,降法雨。略有如上十种功德,所以称佛清净音声为圆音、一音、迦陵频伽音等,即清净微妙和雅难思之义。
  第三颂初句指出转法轮的法主,次句讲转法轮的语言如无尽之海,三句讲所转法轮,四句讲发愿趣入佛法,即闻思证入诸佛如来所转微妙法轮甚深意趣之中。
  弥勒菩萨说:最究竟的度化众生的方式就是成佛转法轮。所以要普遍劝化救度众生,只有成就如来清净语业,以如佛一样不可思议功德,契合法界一切众生根基,降澍法雨,洗涤众生尘劳,令得解脱甘露法味。菩萨发起宏誓大愿,历经无量佛刹,无尽时劫,亲近无边诸佛如来,遍修如海广大妙行,成就智力,入佛境界,具佛功德。如佛无异恒转法轮济度群迷。所以我们也要培养自身的般若智慧,开发自性本具无量功德妙用,以至能深入重重叠叠圆满无碍的解脱境界,并兴大悲云,于十方三世中转大法轮,无有休止。
  己八、净土愿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愿我能深入到未来一切时间中,把所有三世一切时劫促于一念之中。于一念之中我能遍入三世一切的时劫,见到三世所有的一切人中师子诸佛如来,并能恒常入佛境界之中,获得如幻的解脱及威力。
  澄观大师认为这是菩萨发愿清净自己的刹土,树立法幢,安置能修行的众生。表面上看颂文似乎并没有净土的意思,但实际内容就是净土。下面略加剖析:净土即世界皎洁清净,可供居住名净土。或者远离障垢染污,清净功德依附其上称为净土。净土有四种,以下分别解释。常寂光净土又叫法性土,是法身佛所居之处。此土不生不灭,无相无为,远离垢染,常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