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忏悔门':观想尽虚空遍界中,尘尘刹刹帝网无尽三宝前,各有帝网无尽身,每一一身,尽都志诚忏悔帝网无尽罪障,凡是由无始所造迄今一一恶事,五逆十 恶等罪,烦恼所知等障,每一一身都忏悔无尽罪障,每一一罪障,有帝网无尽身忏悔,总想此一门,尽未来际,不会休歇,念念相续,不令间断,以身语意业一并忏 悔,不会疲厌。(或打坐中想此忏悔法,或佛前忏悔时,可作此观法。)
四、'发愿门':想尽虚空遍法界,尘尘刹刹帝网无尽三宝前,各有帝网无尽身,每一一身各发帝网无尽愿,所谓无边众生誓愿度,无边烦恼誓愿断,无边佛法誓愿 学,无边福智誓愿集,无上菩提誓愿成之五宏愿,并加上自心所喜爱作的善愿,尽总发之,每一一身,发帝网无尽愿,每一一愿,有帝网无尽身发出。
总想此一发愿门,尽未来际,不会休歇,念念相续,不令间断,以身语意业一并发愿,不觉疲厌。(或打坐中念练,或佛前发愿时,可作此观法。)
五、'持诵门':观想尽虚空遍法界,尘尘刹刹帝网无尽三宝前,各有帝网无尽自身,每一一身,各持帝网无尽真言教法及诸佛菩萨名号,每一一真言或教法、诸佛 菩萨名号,有帝网无尽身在持诵,总想此一门,尽未来际无有休歇,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一并持诵,不觉疲厌。(或持课、诵经等时,先作此观想后,然后 持诵,有异想不到的好感。上之五门都如此作,若其余行门,当然更宜照此去修习。)
若是习相即观者,有四句重点。一者一即一。如观一毛即是一耳,一耳同时却即一毛。二者一切即一。三者一即一切。这两句应该一并观想,好比一切尘即一佛时, 一佛同时却又是一切尘。四者一切即一切。好比可观想一切人即一切佛,一切佛同时即一切人。四句中每一句,一切诸法可以用此句法观想。
若是修相入观者,也有四句,一者一摄一,带之入一。好比观一人摄一佛,带之将入一菩萨中。又如东镜摄南镜,带之将入西镜中。二者一摄一切,带之入一。好比 观想把一华摄一切河,带之将入一山中。三者一切摄一,带之入一切。好比观一切尘摄一佛,带入将入一切毛中。四者一切一切,带之入一切。好比观一切树摄一切 神,带之将入一切海中。四句中每一句,可用在一切诸法,准此观想,这是相入、相即两种观法。
随观每一句中,更有总观别观等多番观法。恐繁不再细说,请读者,自行体会,只要专心修炼,自然可以晓达。所以斐公在法界观序说:'但只使学人深思此种境界说法,久而久之心慧就会开朗,同时自然具足相应观。'好比随观一法,可同时具足法界诸法,其余玄门,依照此例可解。
倘或有喜爱修习圆宗三观三止法的。下面将谈到:如果行者观一人时,便成三观三止,且就一人之身具明三谛,即人身假相有故,叫俗谛;人身缘生无性,色体是 空,叫真谛;人身假相无别自性,举体全是寂照真理,叫中道谛。但此三谛,体用无碍,空有相融,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法本如此,依此三谛法,行者观察成就三 观三止。
行者心观人身假相是幻有,叫假观,观心了却假相时,离去实有执着,名叫方便随缘止。又观人身色体全空,叫做空观,观心了却色空时,离去色体实有执着,叫体 真止。又观人身举体全是中道实性,名中道观,就是观心离相有执和离体空执,便叫远离二边分别止。照此观心,在一念中,可齐见三谛,了知三观,离三种妄执, 立成三止。
而三观三止,只是一心,即一常六,即六常一,把此一心和所观三谛体用空有无碍之境契合,便叫心境常融,更加历历明照。既观一人之身而成三观三止,观一切法,照例也可彷此。
有人会问说:'佛法大行,不是叫人无念吗?何以帝网相即等观法,却叫人起无尽想念,这岂不叫人身心疲劳吗?'我的回答是:'若有此问法的人,是离念外求无 念,尚未得到真无念才会有此问。所谓真无念,念本无无,何能更得念和无念之无碍?又若得真无念,也是无尽行中之一行而已。那能理会无尽的圆行呢?'这答法 本意是出自〈华严大疏〉:'如不习帝网相即等观,终不能得无碍佛果。'现今仍有小根之人听到此法门,便嫌繁乱,不放在心中,和古人所说,井底蛙居不了大 海,囊中装不下泰山同理。
无障碍法界观,又叫四法界所依总法界观。作这种观法时,常观想一切染净诸法,举体全是无障碍法界之心,而这能观察的智慧,也观想是法界心。照〈华严经〉 说:'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清凉大师也说:'若知触物皆心,方了心性。'今此无障碍法界中,本是具有三世间、四法界的,这其中一切 染净诸法,没有一法不是出于此法界的。而此法界,全都如此,亦全都那样互无障碍,便知道根根尘尘,全是无障碍法界。
修行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常观此根根尘尘,都是重重无尽法界,就如同修习普眼的境界了。(这观法是一切三昧观门的根本法,如常作此修习,则一切三昧观自然可以成就现前。)
以上所说那么多的观门,或是全部去修持,或只修 一两 种,随心所愿,只要专心确切地修行修炼,虽今生不成就,那经历三年必定可圆满。又行者必须有这样个念头,这念头常现不忘,才是华严所含圆教真行。
清凉疏主说:'事事无碍十玄门中,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修炼,炼得现前,更不想炼,虽不想炼,常现不隐,方成第六行句。'在〈法界观论〉上也说:'深细 思之,令现在前,圆明显现,称行境界。'(圭山禅师解释说:思之令现,是为真解,已现了就不再去思维,虽不再思维,而仍常现不隐灭,才是真实行。)
又一行禅师说:'先须起想,想得现前,然后用般若空去净除掉,就可成就不思议大用,才可顿入佛果,如若不起心观之,就会错般若实意了,纵叫你入了空,也会 失却圆顿之道。'修习圆宗的人,修炼到功夫成熟时,便会豁然言亡虑绝,一切了了分明,才是真行。如若到这般境界,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就常见不思议境界, 希望修道的人,对此多加留心。
本性原本如此,只因愚昧执着才不得会见。又修心行者,或有种种善恶梦境,或遇到种种魔障,或有种种违意或顺意的境界,或有闻见种种善恶声音,或有许多虫蚁 在身上爬,或身心不安,或思虑繁多,或入观时有种种相出现,不是和所修本观相应等等,都要把它当作如梦如幻,全部是假。或者观想是自己身心所幻起的,不去 计较理会它。如像在〈起信论〉上说:'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
显教的心要,就是上文所谈的,希望读者多加思考,照着去作,自然明白,学佛贵在行持,光靠聪明还是不行,仍要受到业报的限制。
密教心要
依据〈神变疏钞〉及〈曼荼罗疏钞〉,都判定陀罗尼教是密圆教。照前章所谈,显教圆宗,必须要先明悟毗卢法界,后修满普贤行海,才得出离生死苦海,证成十身 无碍佛果。如病人获得好药方,必须要知道药方的多少,和煎熬的方法,自行合制成药,服用后才能除去病苦,早日安康。现在我们要谈谈密教圆宗神咒的妙处,一 切众生,甚至因位修行的菩萨,虽然不能了解神咒的意思,但是有信心去持诵,便可具有如同显教圆宗所修的,毗卢法界和普贤行海的修持效果。
持诵神咒自然得离生死苦海,成就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到已配合熬炼成的妙药,虽然不知道这药的分量多少,怎样配合来的,但服用下去,自然可以除却身病, 获得安康。所以〈首楞严经〉说:诸佛密咒秘密之法,只有佛和佛才能自相了解,非是其余圣者所能通达的。只要信心诵持,能够除大罪过,很快的成就圣果。又 说:神咒是诸佛秘密心印,佛佛互相传下,不通于其他的解说。贤者大师作〈般若疏〉说:'神咒是诸佛秘密法,不是因位的行者所能了解,只要诵持,不必强加解 释。'又远公作〈涅槃疏〉说:'真言未必专是印度人的话,翻译的人也不能解说,所以翻经典时,不去翻真言神咒。'又〈天台止观〉说:'上圣的人才能够说显 说密,凡人只能够宣传显教,不能宣传密教。'所以自古诸大师,都说陀罗尼是因位圣贤所不能明了解说的,但信受持诵,就可灭罪障成德业。︵有人会问:'何以 诸佛密咒不通其他解说?'回答是这样的:'神咒是圆通的意义,如果解说就会有偏差,一经解说就丧失了神咒圆通的本意。'所以不通他解,其所以密就在此,请 多思考一下。
〈法华钞〉也说:'诸佛秘法,不显其义,所以叫密言。'〈般若经〉说:'总持犹妙药,亦如天甘露,能疗众惑病,服者常安乐。'又〈理趣经〉中,如来说有五藏:一、经藏。如牛乳。二、律藏。如酪。三、论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酥。五、陀罗尼藏。如醍醐。
而醍醐是乳酪中最为第一,可以用来治疗诸病,令有情众生身心安乐。陀罗尼是经、律等藏中最为第一,能除诸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这〈理趣经疏〉也说:'性德力大,密咒功强,解行虽劣,解脱则疾。'
有个问题来了:'贤首大师等,判华严经为圆教法,其他的都不是,你今天也判陀罗尼是圆教,这不是违反贤首大师的说法了?'回答是如此:'圆宗有二种,一显 圆。二密圆。贤首大师依显教,所以判华严为圆宗法,如今〈神变疏钞〉及〈曼荼罗疏钞〉,也像显教,判定密教是圆宗,显密既有不同,就诸师说法,不会违反。 '
依密圆修炼,也分为二种,一、持诵仪轨。二、验成行相。先谈〈持诵仪轨〉,真言行者,每天依法持诵时,先要金刚正坐(以右脚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