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作殊胜回向,故布施学处之理,于第十品中广明,亦于受持菩提心等品宣说。佛果位之相于第九品宣说。
丁二别释分二 戊一思维修菩提心之功德利益 戊二发二菩提心已学菩萨行之法 初中分二 已一释论文 已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庚一教应止恶修善 庚二思维菩提心功德利益 今初
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 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
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 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
我等于此善弱恶强之时,应勤修对治,此复云何?譬如暗夜阴云之中,藉闪电缘,于刹那顷,众象明显,如是以佛神力加持,诸世间人欲作福德,修善之慧心,万一偶能须臾生起亦尔。非恒时生也,是故善力恒弱。如阴云黑暗,生恶趣之罪,势力强大,难可胜伏,生大怖畏,极难安忍,知此是时,于止恶修善,当勤励力也。
庚二思维菩提心功德利益分四 辛一 释菩提心功德利益 辛二辩菩提心相 辛三由彼出生此等功德利益之因 辛四赞修菩提心者 初中分三 壬一能摧一切罪成一切善 壬二得殊胜名义 壬三举喻 初中分三 癸一摧灭大罪 癸二能成胜乐 癸三随欲能成 今初
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 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
是时若无圆满菩提心 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言常以微弱之善根者,言是分之义,亦言当知是时善力微恶势强之义也。二菩提心应当勤修,地狱因等罪极难抗御,若无圆满菩提心,以何余善,能映夺彼悉不能遮伏彼故。发胜义菩提心,能断障种,非此正所说。此中所明,是发世俗菩提心,能净先积恶趣因断后等流之功德。
癸二能成胜乐
于多劫中恒时作护念 诸能仁主观见此利益
无量士夫多资粮所成 胜乐由斯不难安隐得
应勤修菩提心。于多无数劫中,诸能仁自在,利益众生,作意思维一切方便,见唯发菩提心,能利益有情。由发此心,无量有情士夫。积诸资粮所获胜乐,不待拔发等苦行,安隐无难便能获得,如种生芽故。如言:“由转安乐趣安乐,心若了知何怯弱。”
癸三随欲能成
百千生死苦痛欲摧坏 有情忧恼不安欲遣除
众多百千妙乐欲受享 菩提心体常应不舍离
是自他普利胜方便故,应修彼心。欲由修中士意乐故,推坏自相续百千生死众苦。欲由修上士意乐故,除谴一切有情忧恼不安。欲享受增上生及决定胜众多妙乐,亦无别余殊胜方便,唯有发菩提心,常时不应失坏。
壬二得殊胜名义
若发菩提心者刹那间 生死囹圄坚牢苦逼身
即名一切如来殊胜子 世间天人悉皆应恭敬
应当励力发菩提心。若人能发愿行菩提心者,彼无间刹那之间,即得殊胜名,称为诸如来子。此名有殊胜义。谓是世间天人俱应合掌恭敬之处也。不唯诸登地菩萨有如是功德,即轮回牢狱系缚之一切苦恼有情,才一发心,无间即得如是功德也。
壬三举喻分六 癸一由劣转胜喻 癸二难得珍贵喻 癸三与果无尽增长欲 癸四能救大怖畏喻 癸五罪障无余摧毁喻 癸六依教显其功德。
如丹点金转成殊胜相 将此不净之身能转成
希有无价大宝如来身 是故于菩提心应坚持
思维此等功德,当受持菩提心,匆令失坏坚固守持。如点金汁,能成纯净上妙之金,以一两药汁,能转千两铁,皆成纯金,由发菩提心,能令此因及自性俱不净之身,转成如来无价大宝之身也。密严经云:“有药名为水银,变金,以一两药,能转千两铁,成为纯金,以此为譬,广说发心功德。”
癸二难得珍贵喻
众生唯一道师无量慧 善巧普观见为极珍奇
五趣众生欲求出离者 大宝菩提妙心应坚持
诸趣所居一切生死衰损欲脱离者,如自在宝王之大宝菩提心,应善发起,坚固守持,勿令失坏。如善巧商主导诸商人往至宝洲,众生唯一无比导师,即是如来。无量慧者,谓有无量之智慧者。彼普遍善观,何为能除众生匮乏之殊胜方便,见唯菩提心最为珍贵希有,是能作大饶益之方便故。
癸三与果无尽增长喻
一切余善不久如芭蕉 一次生果凋谢不再生
菩提妙心嘉树常茂密 与果恒时无尽展转增
欲善法无尽增长者,亦应修菩提心。不为菩提心所摄持之诸余善法,犹如芭蕉,即生果已不能再生即便凋尽。菩提心树如如意树,常恒生果无尽,展转增长故。无尽慧所说经云:“如一滴水入于大海,乃至劫尽终不枯竭,一切善法,回向无上菩提,乃至成佛终不竭尽,亦犹如是。”
癸四能救大怖畏喩
如作极恶难容诸重罪 须依有力勇者脱诸怖
若于谁人归投即蒙救 诸谨畏者于彼何不归
于修菩提心坚意取舍虔敬不放逸者,何不勤依修菩提心,当勤依此法也。若作损坏三宝无间等罪,极恶难容,如行道途遇大怖畏,当依有力勇士以为救护,依于菩提心,一切恶趣怖畏于须臾顷即解脱故。
癸五罪障无余摧毁喻
菩提妙心犹如劫尽火 刹那能焚诸罪尽无余
发心摧罪具大能力,如劫尽火,初禅以下诸器世间悉能焚毁,若发心者,于诸应堕地狱重罪,一刹那间,定能焚毁故。定受之业,彼沿能摧,况不定业。诸大乘即说由四力完全忤悔,定业异熟亦能清净,复说为定业者,谓若不修对治品类,决定受报,众多教理所成故。
癸六依教显其功德
是故发心功德量无边 慈氏依怙广为善财说
依菩提心定能出生此等功德。菩提心功德赞扬无量,如密严经中,慈氏依怙具慧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密言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之种子。能长养一切众生种种白法犹如田地。能圆满一切意乐犹如宝瓶,能摧烦恼敌犹如戈矛。”如是广说。
辛二辨菩提心性相分二 壬一体性之差别 壬二譬释差别 壬三释愿行二菩提心功德之差别 今初
总摄而言菩提心 应知有二种差别
谓即发起菩提愿 及与趣入菩提行
于殊胜菩提发心者,由体性之门,总摄有二种差别应知,即缘菩提而外发之愿心,及缘于菩提之行心是。大乘发心之性相者,即为利他故欲求正等菩提之欲及彼相应之心是。此中由体性之门差别,有愿行二:由助伴之门差别有二十二,由分齐之门差别,有胜解乃至增上意乐等四。仅唯愿行发心者,从未得殊胜资粮道起皆是。殊胜资粮道者,自三无数大劫,乃至佛道之始,现证庄严论所说之一百四十四种功德现证之种类,悉由闻思断期增益,最初能修行以上皆是。或谓佛无大乘发心者有大过失。若无行菩提心,亦当无菩萨戒,若尔于佛果位,应许亦无别解脱戒及密乘戒等,则戒体便断矣,又胜义菩提心之发心,亦与自所承许相违。许菩萨戒与行菩提心之发起相违,又于修行菩提心之法中,许应兼修菩萨戒者,是大惑也。世俗菩提心之发心,亦缘色等佛之世俗身而安立,胜义菩提心者,即是现证佛之胜义住理之心,此中胜义菩提心者,非众多经论所说之大乘发心也。唯发愿菩提心,不须观待仪轨而发,即发起已,此心乃至成佛中间任何时中终不捨离想,由此二誓愿钩之所摄持,阿底峡尊者教授说为即是依仪轨受持。彼复应学于现生中既发心已不复失坏之因,及断四黑法,依四白法等于余生中世世不离发心之因等,能学如是愿菩提心学处者,应当受持。彼未得能得之法,广如极尊罗桑扎圣教所说波罗密道次第应知。行菩提心未得能得之法及学处等,广如极尊所作菩萨地戒品广解应知,文繁不录。
壬二壁释差别
如人欲行兴趣行 差别如何易了知
如其次第愿行别 智者当知亦如是
仍坐床上,于身未亲到之境,作应往彼之想,是欲行往彼境之心。已举步下足时,作应往彼想之心。二者有别。往彼境想之心虽等,而往彼之事已作未作有其差别。显然可见。如是诸有智者,于愿行二菩提心之差别,如其次第,当知亦尔。为利他故愿成佛想之心虽同,一属于应须观待已作修施等波罗密行之类,一属于不见观待彼之类也。如嘎马纳西纳论师等善巧者所说不录。
壬三释愿行二菩提心功德差别分二 癸一愿菩提心功德 癸二行菩提心功德 今初
愿菩提心虽亦能 于生死中与大果
然不如行菩提心 出生福德恒无尽
圣者慈氏傅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虽为碎片,能映夺一切殊胜金庄严具,不舍金刚宝名,能除一切困乏,善男子,如是于一切智发心之金刚宝,不劳励力,自能映夺一切声闻独觉功德庄严。不舍菩萨之名,能除生死中一切困乏,亦犹如是。由于愿菩提心所生无尽福德常流不断也。
癸二行菩提心功德
普为无边有情界 悉皆解脱安隐故
发心坚固无退转 何时真发如是心
即当从于彼时起 从令倚卧行放逸
福德势力流无尽 量等虚空遍出生
从于何时为无边有情界,解脱轮回,安立佛果位故,尽轮回际,利他不退,正发如是行菩提心,从彼时起,从令倚卧昏醉,作诸放逸,其福德势力,仍恒流不断,出生甚多,量等虚空。愿菩提心仅得所求果,即便竭尽,行菩提心,成办圆满佛果之因方尽也。
辛三由彼出生此等功德利益之因分二 壬一教立 壬二理 今初
此有经文可为证 出于妙臂请问经
为利小心有情敌 如来欢喜亲宣说
行菩提心应具足此等功德利益,如妙臂菩萨请问经中如来所说,为谁而说?为不定性声闻,或有怖畏积集广大资粮退大乘心,希求声闻菩提,为利彼小心有情,遮其下劣意乐,安立大乘故说也。
壬二理成分二 癸一从愿菩提心得功德利益之理 癸二从行菩提心得功德利益之理 初中分四子一成办安乐作用无边故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