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菩萨行论广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夜六时各三次 应须读诵三聚戒
  依於三宝菩提心 罪堕残余令消灭
  虽致力学处仍有罪染,又当如何耶?若为根本堕所染,应如集学处论所云:“梦见虚空藏菩萨,现前安住求忏悔”。既忏悔已,别重受。中下犯及四十六恶作,及如集学处论所说之诸罪若有违犯,应日夜各三次诵三聚戒,是忏罪集福,能令善根无尽增长之方便。复应依止归依三宝及菩提心,如前所说,由四力完备之门,消灭残余罪堕。
  寅二学处之体
  不论为自或为他 任何时处何作行
  如经所言诸学处 於彼时处当勤学
  佛子未学之学处 任於何处亦无有
  如是住戒善巧者 有何福德不能生
  不论为自利或为利他,任何时处,三门作何加行,悉应励力,如佛於学处所说,何事於何处应如何行,即如是离诸过染而行。佛子菩萨未学之事,所知法中决定无有。於一切处如是安住学处之善巧者,决不能不生福德,不应生不信之心也。
  寅三所为分二 卯一善根回向一切有情义利 卯二大乘善知识及学处终不舍离 今初
  或於现行或加行 唯利有情不为余
  唯为利益有情故 一切回向菩提因
  现前或展转能成有情义利之外,不作别余之事。唯为有情义利,一切善根悉回向菩提故。
  卯二於大乘善知识安住学处者,终不舍离
  常时依止善知识 大乘法义善巧者
  安住最胜菩萨戒 宁失身命不舍离
  大乘善知识者,谓於大乘法义悉皆善巧,安住菩萨殊胜戒者,於彼常应依止,宁失身命亦不舍离。
  寅四从何闻思分二 卯一依经学 卯二依论学 今初
  如密严经能害喻 依师之理当修学
  此处别余如来教 读诵诸经可了知
  诸经示菩萨学处 是故应当勤诵经
  特於虚空藏戒经 最初受戒当先诵
  如密严经载能害之事,广说依师之理云:“善男子,若诸菩萨,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必不堕恶趣”云等应当学。复次本论所说应学处及佛说别余学处,诵诸大乘经应知。诸经广明诸学处,故应读经也。特於初受戒者,虚空藏经首当阅读。
  卯二依论学
  何故常时当学行 於彼论中多宣说
  集诸菩萨学处论 定须再再勤浏览
  又复苦乐总略者 当现诸经集论文
  圣者龙树所作论 卷二定须勤阅读
  何故常须学行,谓彼集学处论中,於身财善根等,应舍应护以三十二科之门,极广宣说,故於彼论定须再再浏览,又若不能如是广学者,本论主所造诸经集论文较略应观,龙树菩萨作之诸经集论卷二应勉力阅读。
  丑二摄结
  若於其中未遮止 是所昕许可行事
  为护世间众生心 见为学处应修行
  凡诸经论中遮止者应断未遮止者应行,为护世人之心免其不信,见是菩萨学处,即应正修行也。
  癸二结归应须实修非唯空言分二 子一於学处悉应以正念正知守护 子二实行之义 今初
  於自身心应随时 数数审观毋放任
  总摄而言唯此法 是护正知之行相
  於身语及意一切时中,应以了知於学处违顺,是否为无记或烦恼自在转之般若,再再观察总摄而言,唯此是守护正知不失坏之性相也。
  子二实行之义。
  此事实践须躬行 唯诵文词有何益
  岂有徒诵医方文 便能疗愈诸病疾
  如是知己,应身修加行,实践此事,若无修行唯多诵名数文词,有可利益,毫无所补,譬如医生但诵药方,能有益於病人否?无所益也。
  总之,虽有三聚戒,而律仪戒别解脱戒正制及其共学,於初学特为重要,彼能守则其余一切皆能守。彼不能守则其余一切皆不能守,故集论说失坏律仪戒,则一切皆失坏也。执言别解脱戒是声闻法,别求菩萨所学者,是不了此义之大错误,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之根本,为学於断除自性罪之律仪戒,及於防护诸律仪相违品之心再再依止,彼亦即是具足六度而修行也。
  摄颂云:若人能於三士道次第,以彼修行而为心要者,依於守护正念与正知,此理应当常时善巧行。
  壬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文广解佛子津梁释守护正知品第五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六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庚三学余四波罗密之理分四 辛一学忍辱之理 辛二学精进之理 辛三学共不共止所摄禅定之理 辛四学观之体性般若之理 初中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癸一修对治 癸二遮安住之障 修忍辱於成就忍之方便作意 初中分二 子一思维嗔之过患 子二思维忍之功德 初中分三 丑一不见之过患 丑二现见之过患 丑三总明过患 初中分二 寅一嗔能断善根  寅二了知忍与嗔之功过应勤修忍 今初
  百千劫中所积集 布施妙供供如来
  所有一切诸善行 一念嗔心能摧毁
  能为诸善法生住之障者,悉是嗔恚,应观其过患精进防止。百千劫中所积集由布施所生之善法及供养如来等供养三宝修行持戒所生之妙行,由缘於菩萨起一念嗔心,悉能根本摧毁。不仅此也,集学论引一切有部所诵律云:“比丘於佛发爪塔以信心礼拜,其身份所压之处,直到金轮际有几许微尘,即有能得千倍尔许转轮王之善根,如是善根,若伤同梵行者,即能摧毁。”言嗔恚能断百千劫所积之善根,所嗔之境须是菩萨也,入中论中亦作如是说。房舍健度广解中说嗔恚能断戒者,明许有力之嗔恚能断善根也。又复分别炽然论中说邪见及害心能断善根,故於嗔恚等应励力防护也。
  寅二了知忍与嗔之功过应勤修忍
  重罪无如嗔恚罪 难行无如忍辱行
  是故於此应殷勤 以多方便修忍辱
  能为道障能断善根之罪无如嗔恚,能摧烦恼热恼之难行无如忍辱,故应殷重修忍,以多种方便而修习之。
  丑二现见之过患分二 寅一由嗔恚故身心无安乐 寅二失坏亲友 今初
  苦怀嗔恚逼恼心 心不寂静不平等
  不生欢喜及安乐 寝卧不安难入寐
  能生猛烈苦故,若怀嗔恚逼恼之心,心即不能享受痛苦息灭之欢喜,心不能得欢喜,身亦不能得安乐,不能入睡,心无休息之境界也。
  寅二丧失亲友
  利养恭敬施恩惠 从令其人相亲附
  若使其人怀恚心 能令变叛相杀害
  由嗔亲知生憎厌 施恩摄受不相亲
  诸具嗔恚者,从以名利施惠於人,抚养饶益,令人依附。於彼具嗔之首领,亦有能变叛杀害之者。由嗔恚故令亲友厌患,虽以布施摄受,亦不能令其欢喜依附,故应励力断除也。
  丑三总明过患
  总之人若有嗔心 终不能得安乐住
  由嗔恚魔於其中 便能兴起诸苦恼
  总之若有嗔恚,决定无有能安乐住,故嗔恚贼,有前述诸过患,是能生后来诸苦无上正因也。
  子二思维忍之功德
  若人谨慎伏嗔心 现生后世皆安乐
  若有补特伽罗善思维嗔忿过患,谨慎降自嗔恚,定为其人现生他世安乐之因,应励力断嗔,若不断除,如文殊游戏经说,过患极大也。
  癸二遮安住之障,修忍辱於成就忍之方便作意分二 子一遮止嗔恚之因 子二修习忍辱功德 初中分四 丑一因之体性及过患 丑二誓於遮止嗔恚之方便致力 丑三正明遮止方便 丑四于生嗔恚之因应励力审观断除 今初
  作所不欲遮所欲 嗔恚由斯二者生
  心不愉悦如饮食 长养嗔心应摧伏
  嗔恚生苦之相云何?谓於我及我所作,所不欲或障其所欲成办,由此而生心不适悦,便是增长嗔恚之食,若得心不适悦之食,嗔恚身心便增长,无论如何应摧伏之。
  丑二誓於遮止嗔恚之方便致力。
  是故我应於此故 毁其粮秣令无余
  唯除如是为我害 此敌更无他事业
  是故我之怨敌嗔恚之食粮,即心不适悦,应多方消毁之。嗔恚怨敌,除与我为害外,不作他事,此是怨敌之首,应励力摧毁之。
  丑三正明遮止方便分二 寅一不应心生不悦 寅二明其故 今初
  我今任为何因缘 不应动乱欢喜心
  不乐所求仍不得 且令诸善皆失坏
  若尔,心不愉悦如何防止耶?当善思维受苦之功德,无论如何,我终不应动摇我之欢喜心。心欢喜者,即是心不安乐之对治。遇任何不乐之事,虽於彼心不欢喜,所乐之事仍不能成办,且能与所乐果之善法皆失坏,诸苦悉能生起也。
  寅二明其故
  若求补救犹可及 此时何用不乐为
  若於此事无补救 为之犹恼有何益
  若於何事,心生不乐,於彼境中若有可补救,复何故不喜?立即补救之,心便无不乐矣。若无可补救为之不喜,复有何利益,如为太空有碍,对虚空而不喜,等无益也。
  丑四於生嗔恚之因应盛力审观断除分三 寅一总明生嗔恚境差别 寅二於作所不乐者遮止嗔恚 寅三於障所可乐者遮止嗔恚 今初
  众苦逼恼轻蔑行 逆耳恶名粗恶语
  不欲施我及所亲 岂能禁敌不出此
  於我或我之诸亲友,施以苦受及轻蔑,令其所求不得,或以粗恶语面讥,或以恶名背毁,四种不乐之事,欲其不为,我乐不乐,岂能禁怨敌不出此耶?总而言之即世间八法也。
  寅二於作所不乐者遮止嗔恚分三 卯一遮於已作恶者起嗔 卯二遮嗔於己亲友作恶者起嗔 卯三遮於己怨敌作利益者起嗔 初中分二 辰一生苦者应忍  辰二成办所求者应忍 初中分三 巳一安受众苦忍 巳二谛察法忍 巳三耐他怨害忍 初中分五 午一思维有漏皆苦 午二思维习苦之功德 午三思维熟习自不难 午四力断烦恼之功德 午五广说习苦之功德 今初
  安乐之因偶一生 苦困极多数无量
  生死轮回中,安乐之事,仅偶一发生。苦事极多,未离生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