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集,缘缘灭,缘缘集道迹,缘缘灭道迹不如实知者,彼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不同沙门之沙门,不同婆罗门之婆罗门,非沙门义,非婆罗门义,非(3)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若沙门、婆罗门,於此缘缘,缘缘集,缘缘灭,缘缘集道迹,缘缘灭道迹如实知者,当知是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同沙门,同婆罗门,以沙门义,婆罗门义,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次、 !5 南曰∶
受生起、劣等,诸受相差别,见等为最胜,知差别、问记。
「受生起」∶
一切有情应断诸受,略由三缘而得生起∶一者、欲缘,谓於未来世;二者、寻缘,谓於过去世;三者、触缘,谓於现在世现前境界。云何名为一切有情?谓有情众略有八种∶ 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於诸欲未离贪众;四、於诸欲已离贪众;五、於初静虑未离贪众;六、於初静虑已离贪众,七、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得离贪诸外道众,能入世间定,具足於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八、住内法众,能入世间定,具足於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及住内法众能入出世定者。由此八众,依能领纳诸受遍知,应知普摄诸有情众。又在家众或出家众,於诸 'P206' 欲中未离贪者,由三因缘,诸染污受而得生起∶一、由染著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当知此中诸在家者,追求诸欲,为受用故,发生欲乐,由染著力;即此非理思惟先时曾所领受,由作意力;於现前境现在受用,由境界力。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欲、寻、触缘,由现行故皆不寂静,以此为缘发生三受。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故,领纳彼缘所生诸受,若彼生已染著不舍,亦不除遣,如是彼受长时相续随转不绝,不得寂静,不寂静缘长时相续领纳诸受。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长时相续恒现行故,彼缘彼品所有烦恼,堕在相续未永断故,即说名为不寂静缘,是名第二义门差别。若诸出家未离贪者,由於诸欲能弃舍故,其染著力所摄受欲虽得寂静,作意、境界力所摄受,若寻、若触而未寂静。由是因缘,彼於独处,於寻对治未善修故,一切离欲皆未作故,於曾受境非理作意寻思现行,於诸胜妙现前境界有触现行。若於寻思深见过失,於彼对治已善修故,一切离欲未尽作故,欲如前说已得寂静,由是因缘寻亦寂静,唯触独一未得寂静,若胜妙境现在前时,诸染污触便复生起。若於诸欲已离贪者,当知一切皆得寂静,是名一种义门差别。复有一类,於诸欲中未离贪者,由於诸欲所有贪欲未永断故,诸寻、染触未永断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静。若於诸欲贪欲已断,证初静虑,欲已寂静,寻未寂静;於初静虑已离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离贪者,二已寂静,触未寂静。超过有顶,一切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若诸外道,能入世间定,具足於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於彼染著。又由彼品烦恼 'P207' 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若住内法,能入世间定,具足於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於彼染著。又由彼品烦恼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又住内法能入出世定者,若依向道转,自事未究竟,所有诸欲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未触为触,作是希望∶ 我於是处何时当得!广说如前,彼未寂静,由是为缘,彼於尔时诸受生起。若於自事已得究竟,彼欲寂静,由寂静缘,便有第一寂静无上诸受生起。彼於一切所有诸受出离方便如实了知,是故如前於第一义,诸沙门中许为沙门,诸梵志中许为梵志;若不了知,於彼一切皆不忍许。当知此中,一切诸受无有差别,皆触为缘。又即此缘,欲亦为缘,寻亦为缘,境界愚痴所摄无明亦为其缘。如是一切不正思惟,及堕相续彼品烦恼以为其集。由此灭故,彼亦随灭。正见等道,当知说名能趣灭行。
注【83…001】『相应部』(三六)「界相应」二六──二八经。
注【83…002】「非」,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83…003】「非」,原本缺,依宋本补。
二四(1); 七五二( 四八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夏安居时、尔时、给孤独长者来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佛为说法,示教、照喜,说种种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 'P208' 礼,合掌白佛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受我三月请──衣被、饮食、应病汤药」。尔时、世尊默然而许。时给孤独长者知佛默然受请已,从座起去,还归自家。过三月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佛告给孤独长者∶「善哉长者!三月供养衣被、饮食、应病汤药。汝以庄严净治上道,於未来世当获安乐果报。然汝今莫得默然乐受此法,汝当精勤,时时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时给孤独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尔时、尊者舍利弗於众中坐,知给孤独长者去已,白佛言∶「奇哉世尊!善为给孤独长者说法!善劝励给孤独长者言∶汝已三月具足供养如来大众中,净治上道,於未来世当受乐报。汝莫默然乐著此福,汝当时时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世尊!若使圣弟子,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得远离五法,修满五法。云何远离五法?谓断欲所长养喜,断欲所长养忧,断欲所长养舍,断不善所长养喜,断不善所长养忧,是名五法远离。云何修满五法?谓随喜,欢喜,猗息,乐,一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若圣弟子修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远离五法,修满五法」。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劣等」∶
复次、於远离喜身作证住诸圣弟子,能断五法,能修五法,令得圆满,应知如前三摩 多地广辩(2)其相(3)。
注【84…001】『增支部』「五集」一七六经。 'P209'
注【84…002】「辩」,原本作「办」,依宋本改。
注【84…003】『瑜伽师地论』卷一一(大正三0·三二九上──中)
二五(1); 七五三( 四八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食念者,有无食念者,有无食无食念者;有食乐者,(有)无食乐者,有无食无食乐者;有食舍者,有无食舍者,有无食无食舍者;有食解脱者,有无食解脱者,有无食无食解脱者。云何(有)食念?谓五欲因缘生念。云何无食念?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无食念。云何无食无食念?谓比丘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念。云何有食乐?谓五欲因缘生乐、生喜,是名有食乐。云何无食乐?谓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是名无食乐。云何无食无食乐?谓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是名无食无食乐。云何有食舍?谓五欲因缘生舍,是名有食舍。云何无食舍?谓彼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是名无食舍。云何无食无食舍?谓比丘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舍。云何有食解脱?谓色俱行。云何无食解脱?谓无色俱行。云何无食无食解脱?谓彼比丘贪欲不染解脱,嗔恚、愚痴心不染解脱,是名无 'P210' 食无食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又喜、乐、舍,劣、中、胜品,谓在欲界,及四静虑,如其所应,当知其相。又在第四静虑地舍,一切过患皆远离故,名善清净。若此上舍,复可立为胜无爱味。
注【85…001】『相应部』(三六)「受相应」二九经。
注【85…002】『论』文承上。
二六(1); 七五四( 四八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跋陀罗比丘,及尊者阿难,俱住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往诣尊者跋陀罗所,共相问讯,慰劳已,於一面住。时尊者阿难问尊者跋陀罗比丘言∶「云何名为见第一?云何闻第一?云何乐第一?云何想第一?云何有第一」?尊者跋陀罗语尊者阿难言∶「有梵天,自在造作化如意,为世之父,若见彼梵天者,名曰见第一。阿难!有众生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所谓离生喜乐。彼从三昧起,举声唱说,遍告大众∶极寂静者,离生喜乐;极乐者,离生喜乐。诸有闻彼声者,是名闻第一。复次、阿难!有众生於此身离喜之乐,'润泽'处处润泽,敷悦充满,举身充满,无不满处,所谓离喜之乐,是名乐第一。云何想第一?阿难!有众生度一切识入处,[无所有]无所有入处具足住。若起彼想者,是名想第一。云何有第一?复次、阿难!有众生度一切无所有入处 'P211' ,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住。若起彼有者,是名有第一」。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比丘言∶「多有人作如是见、如是说,汝亦同彼,有何差别?我作方便问汝,汝当谛听,当为汝说。如其所观,次第尽诸漏,是为见第一。如其所闻(2),次第尽诸漏,是名闻第一。如所生乐,次第尽诸漏者,是名乐第一。如其所想,次第尽诸漏者,是名想第一。如实观察,次第尽诸漏,是名有第一」。时二正士共论说已,从座起去。
「见等为最胜」∶
复次、若有 刍,依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