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证体启用百则-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除尽了,神通就自然开发。神通是本具,佛性本具六神通,先是道通,后面是五神通,道通是根本,五神通是启用,不可先求。如果习气还很多,习气时时盖着,五神通是没办法开发的,也就是神用不能完全显露,只有习气消除殆尽,神用才能完全显露,此乃亦不可硬求?,该做的工作就是除习气?,观照保任。
     得神通后,以他心通而方便度脱众生。他心通就是获知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能知一切众生心行。经中所言,即此法修证之过程,亦即诸法修证之过程,不依此道而入者,是为外道。不以见道为根本而入者,不从心地上入者,不从明心见性上入手的话是谓外道,所求的那些神通都是外道。印度的婆罗门教教徒,中国的道教道士,修道到一定程度也得神通,甚至阳神出窍,但是不明白心地,还是外道。从自修来讲,能深入四禅八定的话,那些习气伏在那里不动,神通就显现了。如果不明白心地,根本不明白,就属于外道,还会走错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原来是修道教的,后来在黄龙祖师坐下开悟成道了,所以才有这么一说,“自从一见黄龙后,方知从前错用功。”吕洞宾修炼道教能得阳神出窍,有一天云游到黄龙山,看到山顶紫云结盖,知道山顶上有高人修行,上去一看,刚好黄龙祖师准备上堂说法,想听听到底讲些什么法,就混在大众中进去了,黄龙祖师一上台,挥尺一拍说,“今天不说法,有人盗法。”吕洞宾说,“你说有人盗法,我是道士从外面来的,那就是指我啦!”这个公案大家耳熟能详,吕洞宾经黄龙祖师指点开悟了,开悟之后,他说,“方知以前错用功。”这就是说从用功的角度能得到五神通,但是没有道通,没有根本通。
     现在好多人无心自修,一心求神通,然后就是鬼魅附体,感得那个灵知附到你的身上来,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时间长了人的身心紊乱了,身体给别人占用去了,自身无法作主,所以不要求,神通是枝末事。五种力量相比,只有大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力量,才是真正的大神通,其他的都是枝末事而已。
     八十五、参透本来,圆净无余,为八地无学位。但必仍转入有学,学习世法,练习世故人情,用以化除习气。如上条所云,获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知其心行也。但不必定在五神通全发之后,以明道后,证得根本,所有除盖障发神通,均同时开发,只力微耳。
     参透本来,圆净无余,为八地无学位。这个前面已经讲过,若能真正大彻大悟,圆净无余,为八地无学位,就是八地菩萨。证到无学位,还要转入有学,学习世间法,练习世故人情,用以化除习气。所以,化除习气必须借助有为法,住在无为上,习气没办法化除,要在有为法当中,发心为众生做事情,在此过程中,练习人情世故,化除无量劫以来的贪嗔痴,方可获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知其心行,不必定在五神通全发之后,只要心清净,真正能够大彻大悟宇宙人生的道理,就能够知道一切人的心行,可以弘法利生。明道后证得根本,除障盖发神通,均同时开发。起初力量比较微弱,通过不断地磨练,不断地训练,练习你这个心,让你的心圆融无碍、圆净无余,神通就自然显现。
     八十六、凡诸恶习,不可不明,但必参究其本来与其因地,则知其根本所在,而入手有办法矣。
     凡诸恶习,不可不明,但必参究其本来与其因地,则知其根本所在,而入手有办法。对于比较重的恶习,你要明白根本在哪里,要参究其本来的因地,因地怎么产生的,直指根本所在,然后再入手除掉。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不管好习还是恶习,一概除之!好的习气如爱好琴棋书画,此类习气不空,如不化解,那也是生死根本,临命终会着于此而不超轮回。若是证得道通,明道之后,知道这一切了不可得,放下习气即为妙用。何为妙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道理皆能明白,并能化空,用明白的道理起妙用,这样的话,习气就是妙用;若是空不了,那就是盖障,盖着智慧。习气比较重的人要靠念咒来化解,念楞严咒,抽时间再组织大家念楞严咒。
     八十七、悟了还同未悟时。此境界,惟自己觉知,所谓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然而不同也,其间有灵活与呆板,执紧与自在,气闷与轻安,糊涂与明白之别。
     悟了还同未悟时。此境界,惟自己觉知。所谓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然而明心不同,其间有灵活与呆板,执着与自在,气闷与轻安,糊涂与明白之别。悟道的过程,凡夫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看山把它当作是山、看水把它当作是水,真实存在、真实有;证得本来后,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不可得、空的,这是空如来藏,知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房子不是房子,见你家不是你家,见你生活的城市不认识回家的路,这就是功夫用到一定程度了,到了那种境界,心停在那里,空了,不起念,另外从理论上说悟到空如来藏,一切都空的、不可得,见一切都不真实,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证悟过来,空不空如来藏,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区别在于无无明尽了,全部清净了然,虽见相分,众生相还是众生相,寿者相还是寿者相,没有无明盖住,就不一样了,很自在、很清净、很轻安、很明白,看似与凡夫相同,实则不同,凡夫看山是山,彻悟者看山也是山,凡夫看山即粘着,以为是真,彻悟者看山不粘着,不即不离;凡夫执着于娑婆世界,不愿去西方极乐世界,彻悟之人,十方世界皆为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人的愿力不同,发心也不同,有的人发大菩提心,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享福,而是发愿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度尽有缘众生才走,这是菩萨发心。凡夫不同,有人临终之后,他儿子请师父发慈悲,超度他,让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他不愿走,说,“儿子,女儿,房子,家产,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这儿,西方极乐世界再好也不去。”同样不去,发心不同,凡夫是贪恋娑婆世界,菩萨是不忍看诸多有缘众生在娑婆世界受苦!
     八十八、不到平淡时,炉火不能成青,圆与不圆,力之大小,在以此时与往昔一比较之,则自见矣。
     不到平淡时,炉火不能纯青,圆与不圆,力之大小,以此时与往昔一比较,则道力明显自见。做功夫要不急不缓,稳稳当当,持之以恒,犹如滴水穿石,做得很平淡,炉火才能够纯青。考量自身的功夫是否到此境界,那就看境界来现是否很轻安、很明白、很自在、很灵活?何为灵活?师父给你们举个例子,把摘回来的葫芦放在水上,然后用手抓葫芦,水上的葫芦很是灵活,揪不住它,如同此理,一切的言语行为都要圆融无碍,抓不住你把柄,要做到不落空、不着有,非空非有,时时本来面目现前,禅宗保任就时时这样。师父考你,就看你落不落空、着不着有,是不是落两边,落两边,就被考住了。就这样考量自己功夫,境界现前很轻安、很明白、很自在、很灵活,这样功夫较炉火纯青了,境界现前还是很糊涂、很气闷、很执着、很死板,这样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八十九、未见本来面目时,含糊不得,非澈底认清不可;正见本来时,犹豫不得,切勿疑而不敢承当;既见本来后,忘记不得,刻刻提撕,则习染日销,力量日见充足,打成一片矣。
     未见本来面目时,含糊不得,非彻底认清不可;正见本来时,犹豫不得,切勿疑而不敢承当;既见本来后,忘记不得,刻刻提撕,则习染日销,力量日见充足,直至打成一片。我们人投胎到此娑婆世界,最大的任务就是开示悟入佛知见,是为此大事因缘而来,若是这件事情没办,其它事情办得再好,人生一辈子还是白来了。把这件事情办好了,打开本来、证见佛性,无量劫的生死就打破掉了,这辈子就没白来。所以,在未证见本来面目之时,大家不能含糊,含糊不得,一定要彻底认清,大彻大悟才能放手。见到本来之时,打坐入定,啪,见到实相,见到本体自性,犹豫不得,不要怀疑,一定要承当。如果还有怀疑的,要请教、要印证,不能犹豫。之前或许已听师父讲过,本来面目如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而了了分明,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自己亲证到本来面目后,不要忘记,忘记不得,时时刻刻、绵绵密密的,在一切行住坐卧当中不即不离、非空非有、毕竟空,观照自己这颗心,观照周围的人和事,这么提撕观照。如此这般,习气日益消除,智慧日益充足,循序渐进,慢慢打成一片。打成一片之后,在行住坐卧中不即不离、非空非有、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妄念不起!
     九十、凡修未满百座者,亦可开慧,证见实相。一经打开,往往不肯再坐,总觉力量不够,故早发者,不论其般若根器如何强,必加功打坐,过五六百座再歇手;倘坐满千座,而心无把持,则因无人启发,切勿再坐,当参阅此文,以启般若之用,但法无定法,四五百座后,自己真放心得过,多坐少坐皆可,在自己调伏之耳。
     凡修心中心法未满百座者,亦可开慧,证见实相。一经打开,往往不肯再坐,总觉力量不够,故早发者,不论其般若根器如何强,必加功打坐,过五六百座再歇手。倘坐满千座,而心无把持,心还是没有把握的,则因无人启发,当要参阅经文,参阅祖师的开示,以启发般若之用。然法无定法,因人而异!这个问题,师父已经讲过,无量劫以来的因缘不同,每个人打开的情况不相同,有人念《金刚经》打开,可惜自己不知,请教他人,说他着魔,遂不敢再念;修心中心法,有人百座内打开,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