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证体启用百则-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相;你如果把第七识证自体分去掉,即去掉无明,那就见分对着相分,所有的法相和我相也都是一种空相,所以我相也是毕竟空,我相毕竟空就达到平等,自体无我,外面一切的东西都平等。所以一个人达到无我了,外面的什么东西对其都没作用,毕竟空就达到平等,第七识就转为平等性智。
     第六识也是自体分和证自体分,见分,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相分、缘第七识的相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九识的相分是空相,第八识的相分是人相,第七识的相分是我相,因为缘寿者相、缘人相、缘我相之故,而产生第六识的众生相,第六识的那个相分就是众生相。如果把第九识证自体分的无明看破了,那么第六识的见分,这个见分就是思想,你看一切问题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空相毕竟空,看寿者相毕竟空,看人相毕竟空,看我相也是毕竟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看第六识形成的众生相,也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就是妙观察智。妙观察不落于两边,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不落于善、也不落于恶,不落于好、也不落于坏。非空非有、不落两边,这就是中道,没有两边,中也不立,叫做妙观察智。
     前五识也有自体分和证自体分,相分和见分。前五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同时缘其它的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的相分,同时而缘,形成世间相。而这个世间相,如果没有无明故,前五识这个见分通过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指导它做一切事情,圆满成就一切事业,叫做成所作智。
     所以这个识就是智,就是智慧。若是没有无明把它掩盖住,不头上安头,识和智没有区别。因为无明也是毕竟空,本来识和智是没有区别的。只因凡夫多事,把这个没有区别的灵性头上安头,按了一个空明,尔后看问题如同眼珠两个瞳影的人失真了,妄念、妄想就出来了,你如果没有头上安头的话,?一切都是现成,本来都是相同的。
     所以,如果用功的时候,你若不能够把智和识统一起来,而把智和识分开是两个,自认用功严密不让识动,这样用功就是笨汉,属于钝根笨汉。这么用功的,谁能够说是明心呢?这叫不明心用功,明心的人不这么用功的,明心的人是念头尽管起,每个念头毕竟空。这是达摩祖师讲的,若了心非心,即解心心法,若了知每个心念起来,每个心念都非心就是毕竟空,那么每个心念都是真如自性,就这么用功。这就是智慧,智和识不二,识就是智、智就是识!
     五十、除习气亦在因缘,此有迟速之不同,修此法至明心后,经过相当期间,习气有忽然销除之妙。
     修法时间长的同修会有体悟,每天如理如法地用功,每天打坐念咒、诵经、经行、观照,用功到一定的时候,有些习气忽然就没了,不知不觉中贪著心就消除了。那是因为心中心法修完一百座之后,从根本上已把无明烦恼的种子拔松掉了,持之以恒,如理如法地用功,慢慢慢慢习气种子就枯掉了,最后就死掉了。所以,只要如法如理地用功,终会功到自然成,习气了无痕!
     除习气要有因缘,习气无量劫以来藏在八识田里,需要一个因缘引出来,才可以看得到,习气不引出来藏在八识田里看不到,那就不容易除。生活当中碰到的所有因缘,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善知识,善人恶人,骨肉至亲,冤家对头,都是你的成佛资粮。不同的人、不同的因缘能够把无量劫以来藏在八识田里的种子翻出来,翻出来你就看到了,逮着他消灭掉,习气就除掉了。所以除习气是要看因缘的,因缘碰到,习气就翻起来,就能看到然后除掉。
     除习气还需要境界现前,尤其是比较细的尘沙惑和无明惑,例如碰到无量劫以来做过五百世夫妻的那位,八识田里的种子翻动出来了,长得再丑也是最漂亮,这个种子放在那里,因缘不到,伏着;因缘一到,爆发!要借助这个因缘,用智慧观照,把这个习气除掉。所有的习气都是要因缘的,遇着的时候用智慧观照,那么这些习气慢慢就除尽了。明白这个道理后,修行的人不要怕境界,不要怕这些因缘,更不要怕你认为不善缘或者是障道的因缘。没有障道的因缘,全是你成佛的因缘!如你要来打七,你的家人不让你来,这也是善因缘,能够把你的种子翻出来!
     五十一、得他心智者,在观众生机纯熟,八万四千心,无不应一一研究过,方可顺机而转。若偏于善,则世上一切光怪陆离之万恶,无由察知,终无法以度之矣,反受彼所摄,不觉与之同化,且慕善疾恶,均属烦恼,均不平等,智终无由启发,充其量,不过硁硁然守住本分而已,大机大用不能起也,度生云何哉。
     得他心智者,就是他心通,在观众生的机纯熟。众生的机缘,就是众生的心。你只有接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才能知道无量无边众生的心。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心出现,和他接触了你才会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理念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就知道这个人属于哪种心、哪种理念的人,你听他说出第一句话,你就知道后面一句话他怎么说,他一举手你就知道他下面一个动作怎么做,那是因为你知道他的心的理念,他是怎么行动的。所谓他心通,要真具有他心通的话,必须要学会这些,一一研究并掌握,你方可顺机而转。修行的人,若偏于善,好的人我就与之接触,恶的人避而远之,那么这世上万恶之人的心你就不知道了,如果不愿和他接触,你就不能研究他的心理状态,你不研究他的心理状态,你就没有办法觉知他的心,没有办法觉知他的心,你终没有办法能够度这类人,你如果发愿行菩萨道的话,就要掌握无量无边众生的心。佛知道无量无边众生的心,根据不同人的心讲不同的法,再慢慢地接近转变你、度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你自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看他人心的同时返照你自己的心是怎样的,改正不正确的心行想法,达到利他也自利。如果对这些心不了解,尤其对这些大恶人的心不了解,那你不但不能度他,反而不能摄持他,最后他就是你的对立面了。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斩断烦恼。佛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佛菩萨是没有敌人的,你如果觉得有敌对,就不能让他觉悟,更不可能同化他。所以说慕善和疾恶,均属烦恼,均不平等。你如果羡慕善的、疾恶恶的,那样的话就会产生烦恼,因为你不平等故,就有烦恼。你不平等的话,智慧就没办法启发,充其量也不过是守着自己本分不动,守着本来面目不动,你不能启用,大机大用不能现前,那么你度众生何从谈起呢?所以,还是要在事情当中练,不要怕事情,但是也不要忘记修禅定。定和慧是等持的,修禅定是为了更好的启用,启用是为了更好的观照,看一切事物能够透过现象见到本质,这样你的心自会如如不动。
     五十二、坐满六印,方可打七或修九座,至千座,即不再坐。因功夫均在座下用也,多坐恐又执取于法也。
     坐满六印,方可打七。我们现在坐完六印打七的,一般要求坐满三百座之后,三百座还有人伸腿,把腿伸出去拉不回来,若只打百座的话不知怎么样子。打七前面两座是四印,末后一座是二印,如果修九座的话,专修第四印。
     至千座可不再坐。因功夫均在座下用,多坐恐你又执取于法。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在这里谈谈。千座首先要说是个相对数,不是绝对数。中国的语言中好多的词都这样,十万八千里不是真正的十万八千里,是个相对数,就是表示很多的数,很远的距离。这个千座也是个相对数,不是真正就是一千座,它是表法的,也就是说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根基,你要到了什么样情况下可以不坐。如果你的功夫到家了,千座满了,坐不坐都一样,坐没关系,不坐也没关系。不即不离,不即这个法,不执着贪着这个法;不离这个法,也不离开这个法。毕竟空是什么,毕竟空就是不即不离,并不是这个法我不要了,不坐了,这就是不执于法了吗?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在执着这个法。你认为,我不修这个法就是不执这个法,如果这样从另外角度看,你对这个法还有不要修的念在,不修才是空掉法执之想,这还是执著这个法。你如果对这个法不执著的话,有和没有、修和不修都一样,尽管修,我不粘著,这又怎么算法执呢,谈不上法执。
     所以,千座之说,我认为二祖的意思就是说要瓜熟蒂落,你那个瓜如果熟了,自然的这个蒂就脱开。种瓜的瓜农就知道,瓜熟蒂落,这个瓜熟透了之后就会和这个蒂脱开,掉下来。如果这个瓜没有熟,硬把它摘开,这个瓜就不好吃,火候未到嘛。打坐用功亦如此,功夫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到完全自在的地步,“千座”就没到,你不修这个法,如同瓜还没有成熟就摘掉了。法执是什么?法执是执著于一个法不放,那叫法执,贪著其事这就是法执。万法本空,万法无实无虚,释迦牟尼佛讲四十九年法,没说一句法,凡此种种,这些都是根据众生不同根基而设立的一些方法,让你消除习气的方法,法的本身是无实无虚。真正明心见性者,就不存在法执的问题。为什么,你的心是毕竟空,法本来毕竟空,心法本来毕竟空,何来法执?!你如果认为还有一个法执在的话,就没有明心见性,明心了就不存在有法执,心毕竟空法毕竟空,执什么、有什么好执的?
     所以,我提倡,大家自己拿主意, “瓜熟了”可以不打坐,“瓜”还未熟,你就多打坐,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坚持打下去,我是打坐十六年没间断过,就如吃饭穿衣一样,有色身在就要吃饭,有色身在就要打坐。打坐修禅定,打坐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